□ 黃麗紗 福建省廈門市高林南區幼兒園

當前,幼兒品格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為此,我們基于具身認知理論重新梳理了幼兒園品格教育中的問題及訴求。
認知依賴于情景,具身認知視域下的幼兒園品格教育強調要為幼兒創設真實的品格學習情景,構建豐富的自然、生活、社會及人文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幼兒的興趣。但當前品格培養活動大多在室內開展,弱化了對自然環境及生活環境的利用,更缺乏與社會及人文環境的聯結,因而降低了幼兒參與品格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具身認知視域下的品格教育活動強調預設基礎上的生成,幼兒與教師都是課程的開發者。而實際教學過程中卻出現了教師“照本宣科”的現象,其并未在一日生活和游戲中靈活抓住契機并生成品格教育內容,讓幼兒在協商、合作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境中獲得良好品格的培養。
我們以大班“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共享單車守護者”為例,闡述了有效整合知、情、行,貫通品格培養路徑的具體做法。
知——依托實境、適時滲透,建立正向品格認知?;诰呱碚J知理論引領,建立正向的品格認知需依托真實的實踐情境。因此,教師在項目課程實踐中應依托真實情境、適時滲透,幫助幼兒建立正向的品格認知。比如,當幼兒通過調查、采訪等途徑得知當前社會上共享單車受到不同程度損壞的情況后,教師可以適時地引導幼兒查找其原因,對共享單車使用行為的對錯進行判斷,并表達見解。教師通過真實情境幫助幼兒建立了對共享單車正確使用及保護的認知,促進了幼兒的品格形成和判斷、評價等能力的發展。
情——關注過程、注重體驗,萌發良好品格情感。品格情感指在履行正向品格行為時產生的穩定、積極的內心體驗,有助于正向品格認知及良好品格習慣的形成。因此,在項目課程實踐中,我們要努力創造條件,讓幼兒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比如,教師鼓勵幼兒自發分成“文明騎行宣傳員”“單車拯救行動”等不同的項目小組開展實踐,并及時捕捉實踐中的照片、視頻等,通過討論、交流等方式,及時肯定、鼓勵幼兒的積極行為,促使幼兒不斷獲得穩定、積極、自信、有愛等良好品格的情感體驗。
行——成果展示、正向強化,形成品格行為習慣。當幼兒能按照一定的原則及規范生成社會行為,且該行為得到鞏固強化之后,品格行為將上升為品格行為習慣。因此,我們在“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實踐中不斷幫助幼兒固化積極的品格行為,借此培養良好的品格行為習慣。例如,教師鼓勵幼兒將單車維護過程、交警叔叔點贊等多元資料制作成小書或海報,并為幼兒搭建成果展示和介紹的平臺,使幼兒獲得積極認同及正向鼓勵;再鼓勵幼兒將此經驗遷移運用到其他公共設施的守護中,形成習慣化行為。由此可見,對積極行為進行正向強化,并將其遷移到其他情境中,將繼續產生如分享、合作、負責等品格行為,使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品格行為習慣。
在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實踐過程中,應關注知情行合一及相互滲透,貫通品格的培養路徑,提升品格培養實效。
具身認知視域下的品格培育,除了要為幼兒提供自然、生活化的真實情境外,還應注重社會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構建。因此,在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實踐過程中,我們積極協同社區及家庭,共同為幼兒品格培育構建良好的社會及人文環境。
構建“南幼志愿學堂”,集聚社會力量。我園結合幼兒品格培育需求,整合社會力量,構建“南幼志愿學堂”。首先,協同周邊單位,將特色資源納入共享庫中,積累充足的人力、物力、環境等資源。其次,聯動“南幼志愿學堂”相關單位,定期圍繞“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中幼兒品格培育的需求、問題等開展共同體研修活動,助力幼兒的良好品格培養。
成立品格家長課堂,宣揚人文精神。由于當前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及競爭壓力的影響,大部分家長更關注智育,忽視了幼兒的品格培養。為此,我園成立了“品格家長課堂”,宣揚團結、有愛、互助、進步等人文精神,并在“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介紹中附上了“品格教育小貼士”,支持家長在項目課程實踐中對幼兒滲透品格教育。除此之外,我們還研發了《志愿協同手冊》,并創造性地設計了徽章評價、兌換機制,家、園、社、幼兒等不同主體都可以結合項目課程實踐中的情況進行互動、點贊和評價,從而推動積極協同的社會、人文環境的形成。
具身認知理論的生成性原則是動態與變化,強調根據幼兒的狀態對時間、場地、內容等進行系統化的思考與調整。因此,應特別關注“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實踐過程中各要素的系統化整合,進一步助力幼兒良好品格行為習慣的形成及固化,助力幼兒良好品格的塑造。
彈性安排,縱向延續遞進。應關注項目課程實踐中品格教育契機的挖掘,并積極進行活動環節的彈性安排,助推幼兒良好品格行為的延續和固化。比如,幼兒在戶外騎行區活動時萌發了為大家設計安全騎行宣傳標語的想法。于是,教師基于幼兒的意愿對后續環節進行了彈性調整,將原先的集中活動變更為有關安全騎行宣傳的討論,并將接下來的集體性區域活動更改為分組活動,繼續支持對該項目感興趣的小組參與現場的宣傳設計,支持幼兒仁愛、創造、主動等良好品格行為的形成。教師立足幼兒良好品格習慣形成的需求彈性調整環節安排,對“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內容的縱向延續和深入起到了有效的支持作用。
優化整合,橫向聯動協同。橫向聯動協同不同形式的內容,有利于幼兒品格認知經驗的互補和品格體驗的延展。例如,中班在九月感恩月開展了“我是老師小幫手”的項目活動,不僅整合了教師節、中秋節等節日元素,還與假日小隊活動、區域活動相整合,策劃了“我和老師的舞會”等小項目活動。在融洽的師幼互動、幼幼互動中,助力幼兒形成了主動關愛他人、感恩、友愛、積極等良好的品格行為。可見,根據“小小志愿者”項目活動實踐需求進行不同內容、形式的優化整合,有助于幼兒良好品格的形成及發展。
具身認知視域下的“小小志愿者”項目課程實踐,應關注項目課程的起始、實踐、結束等階段,啟迪幼兒的品格認知,激發幼兒的品格情感,培養幼兒的品格行為,助力幼兒在學齡前階段養成良好的品格,為幼兒的終生發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