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玉倩 江蘇省鎮江市鎮江新區瑞鑫幼兒園

主題化。設計區域游戲時,教師首先要考慮幼兒是否愿意全身心地參與到游戲中。幼兒的心智比較幼稚,興趣往往是他們從事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所以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和興趣點,設置鮮明生動且趣味十足的游戲主題,游戲的內容及各個環節要與主題充分契合,更要充分服務于幼兒實踐動手能力與科學常識的發展提升。在主題游戲中,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讓幼兒的科學素養在一步步的實操探究中獲得提升,讓幼兒在富有活力的競賽場景中、熱烈的交流氛圍和趣味橫生的游戲活動中,逐步領略科學世界的神奇與奧妙,從而獲得基礎的科學啟蒙。
游戲化。明確區域游戲的主題僅是第一步,除此之外,教師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如教師要在主題的引導下,對區域游戲的內容和環節進行精心規劃。一方面,教師要全面調查幼兒興趣愛好和心理發展特征,在理論的指導下對幼兒的行為表現、興趣點等進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科學區域游戲的基本框架。另一方面,教師要積極學習、研究優秀的區域游戲案例,了解不同主題下具體游戲環節的設計理念、方法,通過遷移、創新來不斷優化、完善區域游戲的具體環節,讓幼兒在科學化、趣味化的游戲氛圍中對科學探究產生濃厚的興趣。
場所安排存在問題。區域游戲的場所規劃應根據主題的特征和游戲的內容、形式進行安排。然而,有些幼兒園在游戲區域的規劃上較為隨意。比如,有的幼兒園壓根沒有專門的場所進行區域游戲,僅僅是在游戲活動即將開始時,臨時找一處戶外活動場所作為游戲區域。有的幼兒園雖有相應的區域游戲場所,卻沒有對場所的職能進行合理劃分,導致區域游戲的很多環節無法充分展開,活動目標難以充分實現。
材料選取不夠科學。目前,區域游戲材料的選取、投放工作主要存在三個層面的問題。首先是投放的游戲材料難以吸引幼兒。有的教師雖然在材料的設計制作上花了很大心思,但由于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心理特征和實際愛好,設計出來的材料不受幼兒歡迎,導致游戲效果大打折扣。其次是忽視了材料的使用周期。有些教師制作的活動材料無法重復使用。這不僅增加了教師在區域活動中的工作量,也降低了區域游戲的開展效率。最后是游戲中師生對材料的保護工作不到位。這導致材料的損壞問題比較嚴重,且損壞的材料沒有及時更換,對區域游戲的正常開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教師對區域游戲的認知存在偏差。研究發現,教師因對區域游戲的認知定位不準確而常常走向兩個極端。有的教師在游戲過程中給予了幼兒過多的自由,甚至到了放任不管的地步。他們讓幼兒在區域內自主運用各類材料進行活動,自己則在一旁監督,認為只要不讓幼兒出現安全問題就行。當幼兒在游戲中出現失誤時,他們甚至不出面指導,任由幼兒自主發展。這種極端行為會弱化材料的作用,使游戲的教學價值無法發揮。而有的教師在游戲中對幼兒的活動干預又太多,給幼兒設置了太多的條條框框,導致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無法得到自由發展。
科學設置活動目標。活動目標對幼兒科學活動的內容和組織有著重要的導向和調控作用。為了確保活動目標的合理性、可行性,教師要對各年齡段幼兒的科學認知水平和發展潛能進行深入系統的研究。一方面,活動的主要內容要緊緊圍繞活動的各項目標,要為實現目標要求而服務。另一方面,活動過程要凸顯趣味性,要使幼兒的身心處于放松愉快的狀態。最后,各階段的科學活動目標要有連貫性和遞進性,要層層深入地提升幼兒的科學認知。
積極活躍游戲氛圍。在區域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動游戲活動的氛圍,同時要鼓勵幼兒進行和諧輕松的交流活動,讓幼兒在暢所欲言的情境中打開思維、開動腦筋,汲取更多的知識。另外,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操作性較強的實驗活動,通過對實驗流程進行創新性設計,使實驗現象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吸引幼兒的眼球。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雞蛋中的營養物質”時,教師可以讓幼兒觀察生雞蛋、煮熟后的雞蛋以及煎雞蛋的特點,讓幼兒大致了解雞蛋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隨后,教師可出示雞蛋糕、雞蛋卷、蛋炒飯以及面包等食物,讓幼兒判斷哪些食品中含有雞蛋。通過觀察雞蛋加工過程、判斷食品組成等游戲,讓幼兒體驗科學探索的樂趣。
科學投放游戲材料。在科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游戲材料在活動中的作用。首先,教師應通過科學設置游戲材料的投放順序來引導幼兒熟悉實驗流程,掌握科學實驗的基本技巧,并根據實驗內容的差異適當調整所投放材料的類型。其次,教師應確保活動材料的安全性,必要時可對材料進行殺菌、消毒處理,最大限度地避免活動事故的發生。再者,教師應保證材料的針對性,因為不同年齡段、不同性格特點的幼兒所適合的活動材料是不同的。最后,教師應保證材料的生活化。活動所用的材料應盡可能來源于現實生活,使幼兒能快速接受。例如,教師讓幼兒把家里不用的閑置物帶到幼兒園充當游戲活動的材料,這就滿足了材料生活化的要求。教師也可以把所有的游戲材料進行分類,制作一個有趣的材料屋,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愛好來選擇材料。
采用多樣化的融合方法。為了使科學活動和區域游戲有機融合起來,教師要保證各個活動環節的科學性,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啟迪作用。在活動之初,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提問,使活動內容逐漸清晰化,并讓幼兒提前熟悉游戲活動的基本思路。在活動進行之時,教師要讓幼兒在合作探究中逐步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并在幼兒遇到疑惑時及時為其解答,避免幼兒在游戲中產生退卻的想法。在活動結束時,教師要進行中肯合理的評價,引導幼兒學有所思、學有所得。
區域游戲與科學活動的結合是幼兒教育中的一項創舉。它使科學活動與區域游戲連成一個遞進性的整體,大大減輕了教師準備活動時的工作量,同時,也使區域活動的目的性更強,使幼兒所學的科學知識能得到強化。
對于幼兒而言,科學活動的形式應該是開放自由的,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經驗,通過富有創意、新穎獨特的手段來培養幼兒的科學意識,讓幼兒了解日常生活中簡單的自然現象及其蘊含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