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黎 羅天立 李靜雅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不斷深化改革,在各個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但是從當前社會發展現狀來看,實現職業教育全面發展的總體目標仍有較大差距,因此,我們應當加強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的建設,實現多元化發展,以培養更多的技術性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建立“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的職業教育體系,以期為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做貢獻。
關鍵詞: 點線面體 ?四維融通 ?崗課賽證
引言
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高質量發展,全社會對高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量和質的要求更加嚴格。汽車行業作為國家支柱產業自然也不例外。這就為職業教育汽車類專業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提出了 挑戰 。
安徽機械工業學校(以下簡稱“學校”)緊盯汽車這個重要產業迅猛發展趨勢,審時度勢,于2018年提出以汽車專業群為試點,從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等入手,構建了“崗課對接”課程體系、“賽證促學”實踐教學形式、“以評促改”評價機制,循序漸進開展“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的實踐探索,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育匠才基本思路
在全新的教育背景下,學校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明確教育發展的方向,并深刻把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基本內涵,厘清其價值取向、工作重心、基本路徑等問題,按照“崗課對接”到“賽證促學”等的漸進過程,最后全面推開“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實踐,在探索實踐過程中,不斷沖破占據主流地位的以“學科”為背景的課程體系,順應類型教育和崗位需求,切實將“崗課賽證”每一環節貫穿于人才培養方案中,扎實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構建學以致用和德技雙馨并行的立體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育匠才實施路徑
學校聚焦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以“崗”是核心點為基本抓手,緊緊把握課程建設“生命線”,通過“賽證”等多元化評價反饋機制的“輔助面”,打造了培養目標、內容、模式、評價等各環節協同推進的“融合體”。 以“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育匠才實施路徑,制訂了《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方案》;健全了工作機制,建立起一套培養制度;開發了《純電動汽車檢修學習工作頁》《純電動汽車技術活頁教材》等兩本活頁式教材;主持的“基于學生主體工學一體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課題獲教育部門職業教育指導委員會的批準,立項“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課題”;發表了新時代崗課賽證的綜合育人相關的文章;建設了“校內實訓基地”,開設崗前培訓班,對企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技能等級認定,共培訓114人,技能等級認定150人。
基本做法如下。
(一)以“崗”為核心點,實現“崗課融合”
1.依崗定課,科學編制培養素材
結合汽車后服務市場發展現狀,開展行業、企業、院校三方調研,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素質立身、實踐主導、崗課融通”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思路,編訂出《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方案》,并成功實踐;組織成立了由企業專家和技術工作者共同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共同開發課程和教材,創新開發了適應汽車工業智能化、電動化的專業課程,與企業合作開發實踐教學資源,運用活頁式教材開發策略,開發了《純電動汽車檢修學習工作頁》《純電動汽車技術活頁教材》;以模塊化教學為路徑,對企業工作崗位涉及的技能、標準和要求進行分解,形成符合專業要求、具有企業特色、符合崗位發展需求的課程與教材;明確教育的內容和要素,幫助學生通過實踐學習,掌握崗位的關鍵技能。
2.課隨崗動,優化課程內容建設
隨著汽車產業技術的不斷發展,其崗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學校聯合企業,根據汽車企業崗位變化對專業課程設置和課程內容進行研判、更新,分別修訂了汽車維護保養、發動機構造與拆裝、汽車底盤構造與拆裝、新能源汽車結構與檢修等多門專業課程的課程標準,在修訂過程中,不斷引入崗位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充分體現企業崗位需求及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3.崗課融通,凝聚校企育人合力
組建實訓課程研究團隊,緊抓企業崗位需求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對汽車類專業學生模擬實訓教學機制深入分析;根據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企業崗位標準、環境,建設了“校內實訓基地”,引入標準化的企業綜合管理、運營和生產體系,把企業案例、企業環境、企業技術引入教學,讓學生體驗不同崗位的企業工作標準和工作環境;聘請校內外的“技能型教師”,協同開展學生的校內實訓教學,“崗課融通”的有效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校企合作的整體水平。
(二)以“課”為生命線,實現“賽證促學”
1.強素質,雙課堂,促提升
在實踐課程教學中,教師利用主輔相結合的方法,構建主線第一課堂,滲透公共基礎課程、崗位技能課、實習實踐課等課程類型;輔以擴展實踐第二課堂,圍繞競賽項目、考證任務等方面進行教學,對第一課堂進行有效補充和延伸。通過技能活動周,從學生興趣點著手,創新增加職業技能競賽項目訓練課,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將汽車專業領域制度相關技能標準和企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材,如開發的《純電動汽車檢修學習工作頁》配套教輔資料,包括教學課件、作業工單和評分表等;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納入學生畢業要求,激勵學生自主考證。這種將課程教學與技能競賽融為一體的教學組合,可以有效引導學生在技能競賽中感知整個產業鏈、專業鏈,從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2.鑄匠心,育雙師,抓落實
主輔課堂的打造離不開師資的支撐,學校和安徽省汽車工業學校整合優秀教師資源,組建教師團隊,圍繞教師“崗課賽證”培養模式,開展師資培訓、崗課1+X課題研究,創建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力爭打造一支省內一流、全國聞名的汽車維修教學創新團隊。2021年7月,團隊入選“第二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2019年9月,該團隊成功申報省級核心課題“‘1+X證書制度試點背景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研究”并順利結題。
(三)以“評”為輔助面,實現“以評促改”
1.創新評價與反饋機制
依據學生在汽修專業“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模式中的學習質量和發展水平,以及《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崗課賽證”人才培養方案》,進一步健全由學校專家、企業工匠大師、競賽組委會和技能證書機構等組成的多元評價共同體,按照目標多種、方法多變、關注過程的評價原則,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授課教師為主導、多元評價共同體參與的“全員、全方位和全過程”方式進行評價。
2.創新反饋機制
學校對汽修專業評估、畢業生就業情況反饋、企業滿意度調查等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創新構建培訓評價機制,并讓教師、畢業生、企業等群體參與其中,構成一體化的反饋機制,形成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合力。
(四)以“馨”為融合體,培養立體型人才
1.馨發展,強化專業技能
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學校和企業實現了產教深度融合,先后與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合肥美橋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車行高新技術有限公司等合作,聘請校外實訓專家,融合“1+X”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企業崗位標準和專業技能,進行針對性培養,使學生專業技能水平得到顯著提高。“1+X” 汽車運用與維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通過率90%以上,先后在校、省、國家級專業技能競賽中斬獲大獎。
2.馨展示,強化職業素養
加快建設面向企業行業的教學模式,采用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優化現代學徒制度,并整合學校和企業的教育資源。一方面通過實訓課程中的競賽技能展示,促使學生在比賽過程中形成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協調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校內外實訓實習,讓學生深切感受、體會企業的工作環境、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實踐技能,形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通過每年畢業生就業情況調研,均有汽修專業學生在蔚來、江淮、安凱、奇瑞、陜汽、星馬等知名車企的專技崗和管理崗上工作。
3.馨課堂,強化德育教育
以“課程思政”為推動“立德樹人、素質立身”的重要手段,將思政教育元素融入 教學大綱、匯入案例、導入實踐教學;實訓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個人主觀能動性,將崗位工作內容以項目化教學方式展開,更加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探索能力的培養,鍛造新時代實事求是的工匠精神,從而鍛造出德技雙“馨”的立體型汽車類技術技能人才,受到社會廣泛認可,通過就業質量調研,學校多名學生在任職企業獲評“優秀員工”稱號。
三、取得成果
在構建現代化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創新高技術技能人才的時代背景下,學校結合實際情況,構建“崗課賽證”綜合育人格局,不斷優化課程資源創新團隊,從而有效解決了教育教學質量問題,改變了傳統的教育評價考核模式,進行多元+全過程考核,有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一)教師實踐成果擴展至省內外
徐黎主持的“基于學生主體工學一體的在線開放課程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以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為例”課題獲教育部行業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課題”立項;擁有安徽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項目“新能源汽車高水平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發表“崗課賽證”綜合育人培養模式相關論文多篇;參加教學能力大賽,獲得安徽省賽二等、三等獎項,教師實踐成果的社會影響面不斷擴大。
(二)學生專業技能獲得省內外肯定
學生先后在校、省、國家級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2021年獲省職業技能大賽——第二屆全國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省級選拔賽機動車檢測工賽項三等獎;2020年獲全國新能源汽車虛擬故障診斷維修特等獎。高質量的學生也吸引了蔚來、江淮、安凱、奇瑞、陜汽、星馬等知名車企的目光,汽修專業就業率三年穩定在98%以上。
(三)實習平臺獲得社會高度認可
校企雙方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建多功能性實習平臺。一是構建校內實訓基地,先后與淮南之星、淮南錢潮軸承有限公司、安徽中志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組織崗前培訓班,對企業人員進行崗前培訓、技能等級認定,共培訓114人,技能等級認定150人;二是構建“校外實習基地”,與比亞迪安徽無為分公司、AX蘇州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合肥哈工汽車智能系統有限公司、安徽天通汽車貿易公司、合肥美橋汽車傳動及底盤系統有限公司、淮南陜汽汽車集團等達成合作,學生根據課程設置和教學進度,按批、按次地進入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實習。在實情實景中,實習生不斷增加對企業相關制度、技術和環境的熟悉,綜合素養進一步強化,學校多名學生在實習階段獲評企業“優秀實習員工” 稱號 。
(四)媒體主動關注報道
中國城市建設網、安徽省教育信息網等媒體主動報道學校“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育匠才模式,推廣先進經驗,突出校企雙主體,強化能力培養,對區域內探索校企貫通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具有深刻影響。
(五)多所院校借鑒學習
安徽金寨職業技術學校、安徽工程技術學校、安徽第一輕工業學校等省內多所職業院校到校交流學習,主動學習了解“點線面體”四維融通驅動“崗課賽證”育匠才實施路徑。部分省外院校,通過視頻會議、文獻學習、郵件交流等形式,借鑒成功經驗與 做法。
參考文獻:
[1]張慧青,王海英,劉曉. 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合育人模式的現實問題與實踐路徑[J]. 教育與職業,2021(21): 27- 34.
[2]王麗新,李玉龍,劉曲. 高職院校“崗課賽證”綜合育人的內涵與路徑探索[J].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26): 5-11 .
[3]石偉平. 穩步發展職業本科教育助推技能社會建設[J].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1(5):42-44.
[4]周淼淼. 高質量職業本科教育的發展邏輯、現實困境與前進理路[J]. 教育與職業,2022(24):59-64.
[5]馬迪,孫佳. 高職院校“崗課賽證”融通的大數據專業教學模式研究[J]. 科技資訊,2023,21(4):195-198.
[6] 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J]. 人才資源開發,2021(9):1.
[7]著眼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J]. 中國科技產業,2021(5):1.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