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以國家方針政策為導向,針對高校人才培養指向就業創業,大力推進人才培養的產學結合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復合型人才。方法:以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實踐課程為例,通過研究現有影視類實踐創作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等方法,利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實踐課程建設的教學改革,緊密圍繞產業需求和產教融合的理念。結果:研究表明,大力突出實踐教學優勢,將產教融合理念與實踐課程緊密聯系,能夠為產教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未來的發展建設給予一定的幫助。結論:產教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建設研究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產教融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3-00-03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把教育事業擺在更加突出的優先發展戰略地位。要貫徹落實黨中央和國務院出臺的相關決策,全面理解產教融合推動教育、人才、產業、經濟“四位相融”的戰略高度[1]。作為培養人才的高校,要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尋求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完善自身教學改革之路,注重素質教育,強化技術教育,落實產教融合,緊密聯系專業課程建設,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努力實現教育系統與產業系統的融合發展。因此,產教融合視域下課程建設與實踐研究是對傳統教學課程的創新與探索。
1 產教融合視域下“產學研用”一體化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1.1 將實踐課程與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融合
聯合地方影視傳媒公司與高校實訓基地,在廣播電視編導實踐課程教學中融入“育人崇德,創新為用”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設計優化分層級、進階性、遞進式的教學課題和影視項目研發制作,使教學成果明確指向影視行業需求,將教學成果轉化為影視行業培育成果,同時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成果直接指向社會應用[2]。引導學生植根社會責任,積淀人文內涵,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業意識,全面提升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
藝術類專業相比普通文史、哲學、社會科學類學科,具有更強的實踐性,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強調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運用“產學研用”一體化課程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認知方式與學習風格,給予學生根據自身特色選擇的機會,促進學生成才。
1.2 將實踐課程與項目式驅動的思政教育理念融合
在實踐課程教學中融入項目式驅動的思政教育理念。該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認識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學生思維角度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思辨能力、創新能力。相較于傳統的學習模式,這種項目式教學法更能吸引學生,引起學生關注。因此,從產教融合角度思考項目式驅動思政教學法在實踐課程中的運用具有現實意義。
發揮課堂是主要育人場所的作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需求,優化將思政理念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在教學所有環節的教學方法。堅持傳授專業知識和價值引領相統一,實現學生價值塑造與能力培養一體化,在課程內容設計中堅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課程內部影視作品實際創作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使課堂寓教于樂,不斷提升學生課程思政學習體驗,讓課堂思政學習有溫度。
2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建設與實施
2.1 從教師科研和學生興趣雙向出發,形成主動式翻轉課堂
實踐課程可靈活發揮與地方影視傳媒公司產教融合的優勢,在教學空間與授課時間中,將學習的主動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通過自由研討及創作,學生能夠專注于主動學習創作項目,共同研究解決任務的方法,從而更深入地理解項目成果。地方影視傳媒公司可結合自身業務發展提供教學內容來源,教師不再僅僅是教師,還是專業導師、項目導師、生活導師、項目制定者;學生不僅僅是學生,還是領導者、執行者、協調者、調研員。
學生可自主查閱需要的材料,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每個學生交流。課后學生自主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作品的方式,教師則在項目指導中有針對性地講授理論,協作指導以滿足學生的需要,促成學生個性化創作。開放性授課在項目式驅動教學模式下具有混合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等特點,能讓學習更加靈活、生動,讓學生的參與度更高。
2.2 轉變實踐課程教學觀念,深化項目服務意識與產品導向
把實踐教學過程與學生的作品轉化為一個完整的創作項目。優化課程內容,與地方影視傳媒公司商業發展的核心業務、品牌產品、衍生項目等形成產業鏈,實現可持續發展。從市場產品導向實際出發,緊密結合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創新和實踐應用突出特點,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探索引入商業合同甲乙方的契約模式。教師與專家導師在項目開始設定作品的主題與體裁,向學生拋出任務。在編創作品的過程中,檢查作業模式轉變為項目中期驗收模式,要求學生針對小組作品給出拍攝時間線,總結匯報前一階段的進展與體驗。中期的項目檢查可以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是展開創作討論的良好時機,能夠激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意識,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2.3 改革期末考核方式,促進學生有效利用自主實踐
將傳統師生教學關系變成項目協作管理關系。模擬商業契約模式,充分利用社會服務項目,將師生之間由課堂教與學的關系轉變為客戶與服務方的關系,在創作中,教師提供指導,學生承擔作品的創作責任。這能夠極大地改善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狀態,促進教師與學生有效溝通,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創作任務。融合項目工程管理中的審查與考核手段,打破傳統課程的期末考試形式。在一個項目周期內,學生要制訂詳細的工作計劃,并定期匯報,在創作中隨時記錄文檔,保存照片、視頻等形式的材料以完成考核,這有助于學生充分利用自主實踐的課堂時間,搜集作品素材,進行剪輯包裝。
2.4 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規劃自主意識,多項任務驅動推進學生自由成才
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讓其根據個人潛質,發揮專業創新創業優勢。融合創新創業內容的項目任務,確保在各階段課程教學中均有創新創業教育思想與內容融入,打造多元化、差異化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發展規劃和專長選擇工作室課程,強化學生的專業創新意識,增強學生的創業能力。
2.5 強化課程思政內容設計,提升學生的藝術創作能力
首先,實踐課程要在教學大綱修訂、教學任務、課程目標、課程設計、實驗實踐的過程中,貫穿課程思政理念,深入項目式驅動思政教育理念。同時,要避免將主要精力都投入課程思政教學,過于重視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的融合,而忽略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式教學法,這會導致學生在學習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時,不懂如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思維能力提升變慢。其次,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增加實訓平臺與基地,增加教學活動空間。根據不同階段影視創作實踐內容,讓學生自主學習了解華夏文明與民族歷史,參與紅色愛國教育、時代精神風貌、社會責任擔當、美麗中國、中國好故事等系列思政主題影視作品創作項目。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專業賽事,檢驗藝術作品質量,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促進學生自身專業發展,全面提升學生的自我發展、溝通協作、管理規劃等綜合能力,涵育文化人格。
3 產教融合視域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實踐課程建設方向建議
3.1 實現實踐課程與創新創業、專業教育雙向融合,突出實踐創新成果
圍繞課程、項目、競賽、成果孵化“四位一體”分層遞進地開展實踐課程建設,結合專業教學階段性目標,構建“課程—項目驅動—產品創新—項目培育”遞進銜接的教學管理鏈條,通過“課程實驗+模擬實訓+項目實踐+基地實戰”的多元教學方式,將學生專業技能培養同創意思維、協作能力、自我發展能力等相結合,實現課程與創新創業、專業教育雙向融合。
3.2 采取“任務+項目”雙驅動教學模式
課程廣泛采用“任務+項目”雙驅動的教學模式,以項目的策劃、實施、運營為教學主導,讓學生分別承擔知識講授、調查研究、技能訓練等不同任務,在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達到考核標準后,進入下一階段的項目教學。這能讓學生在參與項目運營的同時,不斷強化自身的綜合實踐能力,最終實現專業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的協調發展。
3.3 借助校企實訓平臺,拓展實踐課程建設發展
聯合地方影視傳媒龍頭企業,建設創新實訓平臺共建、校企課題項目共進、創新教學成果共育的多元化校企合作機制。堅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創新創業競賽、訓練計劃、年會等活動,實現成果轉化與能力拓展。
3.4 創建靈活多變的課程考核評價機制
堅持從“實踐能力+人文品格+過程管理+結果管理”四個方面考核評價,采取學生自評互評、教師綜評,引入企業導師評價內外結合的方式,設置課題項目答辯小組,組織多名校內教師與企業導師集體參與答辯,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與特色,構建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評價體系,教學成果考核標準與行業市場緊密對接[3],強調實踐教學環節全過程管理,對學生的課題、項目論證選題、環節實施進度、自主調研深度廣度、實踐過程努力程度及實踐成果與市場標準的契合度等方面作出細致科學的評判,以行業市場機制和社會需求檢驗教學成果。
4 結語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網絡自媒體得到了快速發展,人們獲取信息變得十分便捷。一線企業對各類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遠遠超過高校,高校必須認識到產教融合的緊迫性和必要性,調整教學觀念,完善教學改革措施,將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影視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同時,可為當地影視文化產業經濟建設服務,與地方經濟文化建設密切聯系,與影視產業密切融合,依靠科技興辦產業。這有利于優化當地經濟文化結構,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
產教融合并不只是一句口號,須付出實際行動。因此,要讓教學緊緊圍繞產業發展,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推進“產業鏈+專業鏈”,加快應用型人才供給與產業需求良性互動,推進廣播電視編導專業與影視傳媒公司深度合作,推動校企協同育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任晉茹,田鵬.產教融合視域下課程教學模式改革實踐:以新媒體概論與認知課程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0(24):61-63.
[2] 張淑艷.產教融合背景下高校影視創作類課程改革策略探討[J].新聞研究導刊,2023(2):236-238.
[3] 石竹青,孫媛.數字影視藝術產學研用合作培養人才途徑研究[J].電影評介,2014(14):66-67.
作者簡介:金燦(1983—),女,遼寧大連人,本科,講師,研究方向:影視項目研發、廣播電視編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