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過探討南通色織土布和布老虎的藝術特色以及南通色織土布在布老虎中的應用,實現傳統工藝品與現代審美的碰撞,順應時代發展需要,在發展現代審美的同時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彰顯南通色織土布和布老虎的獨特魅力。在融入人們生活、吸引關注的同時,使人們對南通色織土布和布老虎重新產生共鳴,擁有歸屬感。方法:將南通色織土布用于制作布老虎,將兩者的傳統工藝相結合,運用現代審美,創作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符合主流審美的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結果:將南通色織土布運用到布老虎的整體與局部,可以賦予布老虎古樸素雅的感覺,彰顯新中式意味。結論: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開始注重傳承與發揚傳統藝術。將兩種傳統民間工藝有機融入一個產品中,不僅有利于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利于提高消費者對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的認知度和認可度。當前,人們的審美情趣更加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追求自然美,崇尚簡單。這讓我國民族手工藝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獲得巨大的市場空間。我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是一件集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于一體的手工藝品。
關鍵詞: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J5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3-00-03
南通是我國著名的土布之鄉,有“木棉花布之產甲諸郡”之稱。作為我國的歷史瑰寶,南通色織土布歷經700多年民間手工技法的發展,見證了我國傳統棉紡織技藝的發展歷史,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性。布老虎是民間傳統手工工藝品,是我國特有的一種布藝裝飾形式,極具鄉土氣息,蘊含期望與祝福。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消費層次的認識不斷提升,文化理念逐步滲透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的生活方式、價值觀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一度與人們聯系緊密的南通色織土布,因“土”的特性,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審美觀念的轉變,傳統南通色織土布制品因陳舊的外觀和粗獷的質感,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需求。將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有機融合,是南通色織土布運用的一次創新,有利于南通色織土布的傳承與發展,使其更好地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融合。
1 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
1.1 南通色織土布
南通色織土布以獨特的工藝風格而聞名,是一種以棉花為原材料,先染紗,再使用純手工機械紡織的天然染色的棉布。采用單錠手搖紡車紡織,腳踏手投梭木機織造,染色、搖筒、牽經、絡緯、穿綜、嵌筘等工序都保留著較為原始的方法,是我國古代手工色織技藝在當代的傳承和發揚[1],是傳統手工技藝和機器生產相結合的典范。盡管經過了一系列加工和改良,但其獨特的原始特征仍然得以保留,給人一種古樸典雅的視覺感受,展現出濃郁、質樸的人情味。
“遠看顏色近看花”是紡織品行業的一句俗語,色彩和紋樣都是南通色織土布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具有視覺美感。受封建時期色彩等級觀念的限制,古代普通百姓“既曰布衣,太素足矣”[2],傳統的南通色織土布以藍、白、黑為基礎色,用色簡單。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色彩的認知不斷加深,傳統色彩等級制度的界限逐漸消失。土布顏色逐漸豐富起來,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審美和生活需求,在基礎色系上增加紅、綠、黃等鮮艷明快的顏色,通過經緯線的交織變化,創造出豐富的色彩層次,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同時,多種色彩的色織土布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一般用于節慶等場合。
隨著南通色織土布的發展,其紋樣進一步豐富和完善,逐漸形成了獨特的風格。以點、線、面為基本構成元素,深淺不一、色彩不同的紗線相互穿插,形成豐富的線條和色塊[3],構成了變化萬千的格紋與條紋,展現出獨特的節奏感與質地美。由斜紋、方格紋、條紋等逐漸發展出螞蟻、柳條、桂花、蘆紋、雙喜、彩格等基本圖案紋樣,通過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方式鋪滿布面。每塊色織土布都有自己的名字和吉祥寓意,如井字紋意味著井井有條,斗紋意味著豐收,稱心紋意味著稱心如意、事事順心。這些美好寓意賦予了色織土布豐富的文化內涵,也使其成為當地勞動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
傳統的南通色織土布多用于制作服裝、枕套、被單等日常生活用品,存在產品單一模式化、顏色處理方面較為單調、配件使用不夠精致等問題,同質化現象嚴重,缺乏新鮮感和現代美感,難以激發顧客的購買欲望,設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人與自然的矛盾沖突逐漸升級,因此回歸傳統與質樸,崇尚綠色、低碳、環保的“慢生活”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4]。
1.2 布老虎
自古以來,虎一直受到人們的崇拜。老虎作為百獸之王,是正義、勇猛、威嚴的象征,因此在布藝作品中經常能看到老虎的身影。民間傳統手工藝品布老虎,以布為主要制作原料,一般因地而異,有許多不同的形狀和尺寸。民間手工藝人通過夸張變形的方法、濃烈的色彩搭配和主次分明的表現形式處理老虎形態。制作布老虎并不難,通常一名手工藝人只需使用布和針線即可制作完成。制作布老虎需要耐心和技巧,要在布上縫制多處才能制作出趨于完美的圖案。此外,制作布老虎還需要考慮顏色搭配和圖案選擇等問題,以及如何用線和布來制作出完美的圖案。
布老虎的顏色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紅色、黑藍、黃色。一般來說,與紅色布老虎相配的顏色是藍、黃、黑等,黃色布老虎通常用紅、黑、綠等顏色點綴,而黑藍布老虎是根據紅、綠、黃等顏色變化組合搭配而成的,色塊整體對比鮮明,具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力,使布老虎更加生動形象。布老虎并不使用老虎原型,而是手工藝人采用夸張的手法,通過主觀想象,使老虎的頭部和身體的比例基本保持相同,而將虎身、虎尾大幅縮小,以突出眼睛與嘴巴,尾部、腿部往往較為短小。布老虎運用頭大、身小、眼大等表現方法來展現老虎的威武神態,反映出傳統藝術對神似的追求[5]。
布老虎既是一種手工藝品,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布老虎的流行程度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布藝中,虎形象的運用最為廣泛。其從創作到傳承,一直與人們的生活保持密切聯系,在滿足勞動人民的藝術需求的同時,豐富了勞動者的精神世界。實用性是布老虎最大的功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則是錦上添花。老虎是驅邪、納福的吉祥物,不管布老虎的形式如何改變,都是為了表達美好的祝福和共同的愿望。大部分民間吉祥物是從母性和母愛中衍生而來的,以表達制作者對孩子的愛,老虎這種具有特定審美意蘊的形象,充分表達了父母對下一代的期盼和祝福,以及對家庭和睦、鎮宅辟邪的希望。
布老虎實質上是一個陪伴孩子出生和成長的玩具,承載著長輩們諸多美好的祝愿。作為一個深受兒童喜愛的玩具,布老虎的外形大多拋棄寫實的手法,取而代之的是形神兼備,具有樸素的審美志趣、一種平易近人的形象,展現出純真、善良的民間審美情結,這不僅能滿足制作人的情感需求,還與兒童的審美喜好相吻合,是一個實用的物件。例如嬰兒的布老虎枕頭,當孩子睡覺時,它是枕頭,當孩子醒來時,它就是玩具,親朋好友給小孩子送布老虎,相較于其他民間藝術作品,具有一種更特殊的情感。同時,不管創造的工藝如何多樣和復雜,其形狀、裝飾、材料、顏色都與其實際用途密切相關。
2 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結合的價值
2.1 文化價值
南通色織土布是當地人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創造的獨特的文化遺產,是南通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融入了當地人對生活的祈愿,反映了他們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承,還體現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布老虎作為民間工藝美術的產物,承載著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與精神追求。在過去的生產勞動中,人們利用土布和布老虎表達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并將其作為祈福的物品,祈盼平安、健康。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民間手工藝品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南通色織土布和布老虎不僅具有民族特色,而且是歷史與文化的載體。其作為人們創造出來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不僅是人們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歷史發展的見證。其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因此,加強對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的保護與傳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藝術價值
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作為我國民間傳統工藝,不僅是我國傳統民間文化藝術中的奇葩,還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的藝術造型中,既有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又有地方民族特色。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不僅具有悠久的歷史,更是一種古老而獨特的民間藝術形式,將二者融合,是將歷史文化與現代文化相融合而創造出來的一種新形式。
2.3 社會價值
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的融合不僅可以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可以滿足現代人對產品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
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精神需求日益增長。將作為民間手工藝品的南通色織土布與布老虎有機結合,不僅有利于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二者的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而且可以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 南通色織土布應用于布老虎的工藝流程
南通色織土布在民間藝術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布老虎是我國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但我國虎形布藝作品鮮少用南通色織土布制作,所以提出將兩種工藝結合,創作出既具有傳統韻味又符合主流審美的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
首先,確定好布老虎的基本形態。運用一定的藝術手法,如放大布老虎的眼睛、胡子和額頭上的“王”字,縮小身體和腿的整體比例,展現出布老虎的獨特性與代表性,同時使整個布老虎具有萌感,顯得活潑可愛,貼合現代審美觀念,迅速拉近與大眾的距離。根據布老虎的形象和特點,將南通色織土布運用于布老虎的整體與局部。確定思路后,畫出效果圖,效果圖應與實際作品比例相等。
其次,依照效果圖打版制作。根據需求挑選出合適的南通色織土布以及其余顏色、材質的布料,采用拼布、刺繡等技法制作出布老虎的基本形態及眼睛、耳朵等部分。同時,可以在布老虎身上運用裝飾圖案,如云紋、水紋等吉祥紋樣,加上南通色織土布和布老虎自身的意蘊,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可使用回針繡、直線繡、打籽繡等技法繡制布老虎身上的裝飾圖案。在色彩搭配上,為了凸顯南通色織土布的色彩特征,可以采用與其色彩相近的類似色或加入少量對比色、互補色等搭配方式,創造出協調一致又富有細節變化的視覺效果,給人古樸素雅的感覺,同時含有當代人喜愛的新中式意味。
最后,往作品內部塞棉花縫合。足夠分量的棉花可以使布老虎體態飽滿,充分彰顯布老虎的風格特征,整體上既適合放在手上把玩,又適合當作擺件。
4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南通色織土布的圖案特點和制作工藝,對南通色織土布的品種、規格、風格有了大體的認識。南通色織土布是南通民間文化的一種重要載體,是南通地域文化的代表,是我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藝精品。其傳統紋樣題材豐富、色彩多樣,凝聚著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結晶,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布老虎作為一種民間傳統玩具,歷經上千年的傳承與發展,仍保留著獨有的藝術特色。布老虎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民族精神,體現了人們對美好、健康、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是將兩種傳統民間工藝相結合的產物。這不僅有利于保護我國的傳統文化,還能為人們提供更多的精神食糧,也有利于提高人們對民族傳統手工藝品的認知度、認可度,增強人們的購買欲望,帶動其他產業發展。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人們的審美情趣更加多元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追求自然美,崇尚簡單、優雅、時尚。我國民族手工藝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南通色織土布布老虎是一件集實用價值與藝術價值于一體的手工藝品。
參考文獻:
[1] 高月梅.南通土布的特色及其傳承與發展[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11(4):55-57.
[2] 陳佐.通州土布[J].東南文化,1994(5):27-32.
[3] 高月梅,陳冬梅.南通色織土布的應用創新研究[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78-81.
[4] 魏振乾,高月梅,姜平.基于文化傳承的南通色織土布創新應用[J].毛紡科技,2019,47(10):22-26.
[5] 王佩佩.論淮陽布老虎民間藝術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14(4):140-142.
作者簡介:裴智璇(1998—),女,江蘇常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