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舒
摘要:通過分析思維導圖教學模式,發現其應用價值較高,在教學實踐中受到教師的高度重視。因此,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思維導圖,除可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外,還能幫助學生調動學習積極性,增強自信心,理解記憶語文知識,豐富語文知識儲備,促進想象力、創造力的提升,對于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基于此,文章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就思維導圖的概念及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了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語文教學
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可幫助學生將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加以優化、簡化,降低學習難度,幫助學生重組知識體系,并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通過分析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了解到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沉悶,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缺乏自主探究的過程,沒有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積累的知識是零散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薄弱,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高。而思維導圖在語文課堂教學各個環節中的運用,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系統地整理與分析信息及理性地思考問題,從而推動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1? ?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應用概述
思維導圖也被稱為心智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一種圖形,對梳理思考思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種具備實用性的思維工具。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借助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優勢,利用層級圖的方式將各單元知識要點加以梳理,并以圖形方式加以直觀體現,推動了學習效率的大幅度提高,還可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對深化學生知識記憶發揮著重要作用。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通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依據閱讀思維規律及自身記憶挖掘所學內容的中心主題,由中心向四周發散,以實現放射性立體結構的建立。思維導圖還可將文章脈絡向學生清晰呈現,將文章主旨呈現于學生面前,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深刻記憶。目前,思維導圖已被廣泛應用于各學科中,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借助思維導圖的應用,可推動語文教學效率的提高,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主動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以此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充分發揮,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除此之外,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借助思維導圖的應用還可對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加以培養,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還可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并將語文學習積極性向語文學習動力轉化。
2? ?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應用策略
2.1應用思維導圖預習,厘清學習思路
預習是保障學生在課堂中高效吸收知識的前提,也是保證課堂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基礎。在語文預習指導中,教師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明確預習方向,避免學生出現盲目預習的情況,引導學生在預習中初步構建思維導圖,或者補充教師給提供的思維導圖等,促使學生在預習中抓住關鍵字詞、段落,由此構建基本的課本框架結構。
以《四季之美》一課的教學為例,在這堂課的預習指導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不完整的思維導圖,要求學生在預習中以思維導圖中提供的信息為支架,進一步尋找并補全思維導圖中的各級分支內容,幫助學生在預習中體會四季景物之美。比如,教師設計的思維導圖以“四季之美”為關鍵詞,其中“美”是重中之重,由此分散出的一級分支按照“時間順序”延伸出來,引導學生在課文預習時從“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黃昏”“冬天的早晨”這四個方向入手,進一步探索每個季節中的景物動態變化,幫助學生厘清學習思路。思維導圖在預習中的運用,可以避免學生雖然用大量時間完成了預習任務,但是最終卻不知道預習了什么、為什么預習等現象的出現,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預習目的性與針對性,促進預習質量的提高。
2.2應用思維導圖閱讀文章,梳理文章脈絡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梳理文章脈絡。分析思維導圖本質,引導學生利用立體思考方式對文章知識內容加以思考,除可以幫助學生從整體視角出發分析文章之外,還可關聯局部,增進與文本間的交流、溝通。新課改教育背景下,對小學語文學習活動提出更高要求,即學生需要具備對整篇課文加以掌握的能力。為此,教師可將思維導圖應用于課堂教學活動中,做好課前導入環節,推動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為提升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掌握能力,教師則需要引導學生完成文章思維導圖的繪制。教師在正式授課前,可先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仔細閱讀,隨后再引導學生展開粗略瀏覽,對文章的結構及內容加以了解,鼓勵學生將自身所理解的內容繪制在紙上,結合文章內容,梳理主干,并用不同顏色的筆加以標記。然后,教師再要求學生迅速瀏覽文章內容,以自己所繪制主題為依據,找尋相關局部內容,這樣還可以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支干的繪制,并將課文局部信息加以補充,從中找尋學習目標,展開學習活動,深化對文章的理解。
例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可先引導學生瀏覽整篇文章,將文章主題“喝水”加以繪制。隨后,教師引導學生迅速閱讀文章,將著急、尋找、瓶子、口渴、烏鴉等支干加以繪制,再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閱讀,并針對文章開展深層次的理解活動。
2.3應用思維導圖識字教學,增添教學趣味性
對低年級小學生而言,需要認識大量漢字,而教師在課堂中所應用的教學方式較為枯燥乏味。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多先講解漢字的偏旁部首,隨后展開逐個分解。而在漢字知識鞏固環節,教師多會引導學生反復抄寫。此過程中學生機械、單一地抄寫,死記硬背漢字,在學習活動中多會產生厭煩及抵觸情緒,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針對此現象,教師可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識字教學中,以此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同時有助于學生形象記憶的深化,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展開學習活動,深化知識記憶,還可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識字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將思維導圖、字謎二者有機融合,以活躍學生的思維。比如,在《夜宿山寺》這首古詩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識讀并學會的漢字有“辰”“危”等。教師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示文本中需要學生掌握的幾個漢字,并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將詩詞中的內容以及需要掌握的漢字聯系起來,讓學生根據圖畫猜字,這樣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字詞,還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感悟詩詞中講述的內容。又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淚”字時,便可借助思維導圖提示學生:左右結構,與水相關,傷心難過時會跑出來,與眼睛相關。除此之外,識字復習環節還會遇到同音字或者形近字,教師均可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深化知識記憶并加以區分。
2.4應用思維導圖展開作文教學,提高寫作質量
思維導圖是對學生思維過程加以反映的重要工具,它對作文教學活動的開展起到了一定的幫助作用。教師在語文寫作教學活動中,借助思維導圖的應用,可助力學生厘清寫作思路,發散思維,并完成具備層次性寫作框架的組建,選擇適宜的寫作內容,對寫作規律加以掌握,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思維導圖也是一種具備放射性思維的表現圖形,如同每篇文章均具備核心內容,并在文章中映射諸多子中心,由此推動多個分支的構建。所以,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需要先引導學生明確此篇作文的核心寫作內容,以核心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以此為依據組織寫作素材、寫作材料。在此過程中,學生將會形成清晰的寫作思路,并激活寫作思維。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以“我”為題目撰寫文章時,便可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從“我”的“愛好”“外貌”“性格”等角度發散思維,完成寫作框架的創建。
2.5應用思維導圖展開復習教學,實現鞏固提升
語文課的復習不僅僅是停留在知識整合的層面,更要立足于學生的高階思維發展,因為思維是看不見且摸不著的,許多教師在復習課教學中會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而忽視了“學習知識”與“學會思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知識的積累與思維能力的推進需要在不斷重組中得以實現。在復習課教學中,教師應善于運用思維導圖,引領學生對思維進行深加工,讓學生成為知識復習與整理的主人,能夠從“了解”“學會”走向“學會”“會用”“主動用”的階段。
例如,在《宿新市徐工店》一課的教學之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這樣的復習任務,要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古詩詞的靜態、動態描寫內容,使其在此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詩詞中表達的別樣的鄉村生活圖景;在復習中要求學生使用圖片、紙條、關鍵詞等構建趨于完整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在復習環節中學會從不同的視角分析問題,感受“籬落”“小徑”中的靜態之美,以及“急走”“飛入”“尋”等詞匯所描繪出的動態之美,為學生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其從中感受到古詩詞中流露出的童真童趣,以此實現讀者與作者的情感互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完成課后的對比性復習學習任務。比如,對比《宿新市徐工店》《清平樂·村居》兩首詩,分析這兩首詩中分別描述了怎樣的鄉村優美畫卷,利用思維導圖表達二者之間的異同點,說一說兩個作者的不同寫作手法,對比“詩”與“詞”的不同之處。由于思維導圖是立體、開放的,每位學生梳理的角度也是不同的。學生在復習中繪制的思維導圖體現出其對于古詩詞的多元理解,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思維走向更深處。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思維導圖教學方式,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可推動學生思維模型及思維框架的建立,引導學生展開系統化的語文知識學習活動,使其掌握更多基礎知識,還可關聯更多知識點,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而言具有一定優勢。分析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發現,教師并未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方式也存在一定不足,為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借助思維導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奇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思維導圖運用探析[J].語文課內外,2019(1):306.
[2]劉春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分析[J].神州(上旬刊),2020(3):204.
[3]王秦勤.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孩子天地,2020(2):124-125.
[4]韓春華.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運用[J].神州(上旬刊),2020(3):217.
[5]胡美玲.思維導圖背景下小學語文的創新教學模式分析[J].國際教育論壇,2021,2(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