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我就躲進房間,瘋狂地在電腦前碼字。為了獲得網站曝光率和忠實的讀者,作為兼職“網文”作者,我已經陸續寫了三個多月。
盡管研究了熱門小說的套路,提前完成寫作大綱,還忍受著頸椎疼痛的折磨,但擺在我面前的核心問題,依舊是小說沒人看。慘淡的“點擊量”把打工人以文為生的宏偉夢想撞擊得支離破碎。
這一天,我像往常一樣,把提前寫好的內容上傳,卻發現了瀏覽數據有點不同,點擊量增加了十幾次,不僅有了一個愛心收藏,還意外地收到了讀者留言。之前我這個透明小作者的評論區如同掛滿蜘蛛網的破敗房子,一向荒無人煙。
有稀客上門,我自然欣喜若狂。只見那位“天使”讀者寫道:“寫得挺有意思的,期待更新。”我一下子來精神了,終于不再是“單機版”寫作,回復說:“能提點意見嗎?”
半小時后,她發來長長的留言。大意是我寫的題材屬于現代言情,在塑造男主精英氣質時,可以增加細節讓人物更立體,比如讓他穿意大利手工皮鞋、噴木質雪松調的香水。我頓時豁然開朗,猜想這位讀者一定擁有出色的時尚品位。
此后,我都會發現她的留言,有時是溫柔的鼓勵,“文字細膩,語言幽默”,有時是委婉的批評,“這里情節發展過快,交代得不夠清楚”。她也會提出有趣的“腦洞”,比如給人物增加“恩怨情仇”的狗血關系,或者在尷尬場景中如何編寫相遇的橋段,逗得我樂不可支。
然而,小說的訂閱數量還是寥寥無幾。在一個深夜,完成更新后,我傷心地表達了“不想繼續”的念頭,抱怨寫小說的收入無法支撐現實開銷。她迅速回復說:“妹妹,那些優秀的作家都經歷過黯淡期,只要堅持就能看見曙光。”很快,她送來了一筆價值不菲的虛擬幣,并半開玩笑地說:“讓你嘗嘗金錢的滋味。”
就這樣,雖然每天還在為流量發愁,但閱讀她的留言成為我的日常習慣和寫作動力。但某一天,她毫無征兆地消失了,沒有任何留言,發私信也不回復。
我失魂落魄地瞪著屏幕,一個字也寫不出來,明白無人欣賞的戲劇總有落幕之時,只是她的不告而別,讓我心中感到難以抑制的酸楚與失落,唯一的知音不在,小說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一周后,她又風風火火地出現了,留言說:“沒有我的監督,你就在那偷懶了。”即使知道應當保持界限感,但我還是忍不住問起她這周的去向。她說剛結束了十年的婚姻生活,現在是有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她向我坦言,當初在情緒低落時,瀏覽到我寫的小說,主角很單純又搞笑,讓她遺忘了離婚訴訟的壓力。
此時,我也猛然回憶起開始寫小說的契機,在公司里和同事吵架,害怕失業選擇忍氣吞聲,只能躲在被子里默默流淚。為了發泄對真實世界的不滿,我用文字構建出一個安全的虛擬世界。在那里,我體驗到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擁有堅強果斷的性格,一路過關斬將,事業有成。
我也不用理會現實里那些糟心的工作、緊張的人際關系,即使這些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只是被放置在角落里“冷卻”,但我獲得了一個放松喘息的機會,重新得到“掌控人生”的愉悅,讓第二天走入辦公室的步伐不那么沉重。我想,她應該有同樣的感受。
我小心翼翼地問她:“你以后還會來嗎?”她回了一個微笑的表情:“煩惱并沒有完全消失。”寫作就像一束光,會吸引到相同氣息的塵埃,從而產生奇妙的心理羈絆和情感共鳴。
我決定要給這部小說寫一個圓滿的結局。
(張德海薦自《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