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暑期閑時,讀了一本書,叫作《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這是我國著名翻譯家楊苡的口述自傳,由余斌撰寫。全書20多萬字,還包含了很多珍貴的插圖。盡管書的體量很大,但圖文并茂的特點和自傳體的紀實性很是引人入勝。讀完之后,我自覺很有收獲,感慨頗多。
楊苡出生于1919年9月12日,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103歲。作為高壽老人,她的一生跨越了“一百年”,經歷了“許多人,許多事”。《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這本書非常真實地記錄了楊苡生命中的人和事:大家庭里的叔伯姨姑、兄弟姊妹,讀書時期的師長、同學、朋友。幾乎每一筆寫來都是傳奇。在這漫長的時間和眾多的人和事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卻是楊苡的母親。我覺得楊苡之所以成為楊苡,她的母親功不可沒。在楊苡生命的每個階段,她的母親都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沒有這樣的母親,楊苡很可能擁有另外的人生,更不可能有如此大的成就。
楊苡出生在天津一個非常顯赫的大家庭里。她的父親楊毓璋是天津中國銀行首任行長;祖父楊士燮中了進士,做過杭州知府;祖父楊士燮的弟弟楊士驤,做到了直隸總督。在這樣的家庭里,盡管父親楊毓璋并不喜歡三妻四妾,卻還是在家里的安排下了娶了三位夫人。第二位夫人,便是楊苡的母親,名叫徐燕若。從《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中,我讀出了這是一位相當出色的女子,她身上的一系列優秀品格,讓她成為一個優秀的母親,也因此成就了她幾個優秀的孩子。
熱愛學習,外柔內剛,是楊苡母親的第一個優點,也是她自身散發的第一道光。楊苡的母親徐燕若嫁給楊毓璋的時候,只有15歲。更確切一點,她是被自己的父親賣到楊家的。徐燕若家里有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徐父為了供兒子讀書,便狠心將女兒徐燕若賣給楊家做妾。但幸運的是,徐燕若碰上了楊毓璋,他對徐燕若非常好。盡管如此,徐若燕還是非常恨自己的父親,恨他把自己賣了。她對親情其實看得很重,嫁到楊家以后,她經常偷偷地(簽了賣身契就不允許再和家人見面)和自己的母親、弟弟、妹妹見面,物質上更是毫無保留地接濟他們,但一直都沒有再見父親。楊苡的外公病重時想見女兒一面,但母親仍舊堅持不見,她的倔強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嫁給楊毓璋時,徐燕若只有小學二年級的文化水平,但丈夫楊毓璋一直教她識字念書,她也學得非常認真。楊毓璋有一柜子的《說部叢書》,他讓徐燕若就從這看起。一個樂教,一個樂學,自從嫁給楊毓璋,徐燕若幾乎每天都會看書寫字。骨子里的倔強和后天的熱愛學習,讓徐燕若脫胎換骨,有了自身的光芒!
情緒穩定,自立自強,這是楊苡母親的第二個優秀品格,也是她在經歷重大家庭變故以后,散發的又一道光芒。徐若燕15歲嫁到楊家,先后生下了兒子楊憲益、女兒楊敏如和楊靜如(也就是楊苡)。她不僅兒女雙全,更有愛她的丈夫,日子過得很幸福。卻不料蒼天無眼,在楊苡出生后不久,丈夫楊毓璋就因病去世,英年早逝。那個時候,徐燕若才二十四五歲。出生就喪父的楊苡因此有了“妨父”之名,受到了周遭的許多冷眼。11歲那年,楊苡得了傷寒,花了不少錢也不見好,于是就有人說:“別治了,治不好了,還白花許多錢。”但母親徐燕若特別堅決地說:“我就不信治不了!我生出來的,我就是要讓她活!我就是要把三個孩子好好養大!”
徐燕若也不像時人那樣迷信燒香拜佛,而是特別相信科學。她為女兒請了德國的醫生和看護,前前后后總共花了600大洋,才終于把楊苡從鬼門關里拉了回來。
在這個封建大家庭中,除了楊苡的母親,楊毓璋的另外兩房太太也都有子女。但她們要么對子女太過溺愛、教導無方;要么只看眼前,在楊毓璋去世后便帶著分得的家產離開了楊家,最后落得個窮困潦倒、坐吃山空困境。只有楊苡的母親徐燕若,堅定地帶著自己的三個孩子,自立自強地過活。她不怨天尤人,更不暴躁易怒,一直頭腦清醒、情緒穩定地生活著。在她的影響之下,三個孩子也一直活得樂觀而積極,他們全都清白踏實地走著人間正道,也一步步走出了屬于自己的光芒人生!
徐燕若還對讀書和教育非常重視。她的妹妹讀婦女職業學校,弟弟念中學,都是她供的。因為看姐姐太辛苦,弟弟后來堅持考了不收學費的無線電專科學校,畢業后做到了漢口電臺的臺長。等到后來楊苡三兄妹的教育,母親徐燕若更是毫不含糊。在《一百年,許多人,許多事》中,楊苡有這樣的口述:“母親認定了我們非念書不可,我們得有出息,有出息就得念書,而且要念就一直念到頭,上完小學上中學,上完中學上大學,我哥哥當然還得留學。她一輩子就這么想的,她自己只上過小學,沒念過中學,特別看重念書,也不知道什么就算念到了頭,起初以為念完大學算‘到頭’了,后來知道往上還可以念,就讓我姐燕京大學畢業了以后再考研究生。”這是一個思想多么超前的母親啊!其眼光和見識甚至超越了今天的很多母親。
在這樣一個母親的教導下,兒子楊憲益海外留學,歸國以后成為鼎鼎有名的大翻譯家;大女兒楊敏如,是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古典文學教授;楊苡這個本科畢業的小女兒,居然成了家里學歷最低的。這可是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事兒啊!
楊家三姊妹個個都出類拔萃,這與他們母親先進的教育理念分不開。值得一提的是,楊苡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候,還沒等畢業便和同學趙瑞蕻相戀,然后便結婚生子,也因此中斷了學業。母親徐燕若對此一直耿耿于懷,她在楊苡生下第二個孩子以后,特別堅定地對楊苡說:“再去考大學吧,孩子我幫你帶!”于是,在母親的支持和鼓勵下,楊苡考取了中央大學外文系,她努力學習,順利畢業,最終成為一代翻譯家。
有句話叫“女子本弱,為母則剛”,而我想說的是:“母親是道光,照亮整個家!”就像楊苡的母親徐燕若,無論是被賣作小妾、身份低微,還是丈夫早亡、家道中落,她都沒有萎靡消沉、怨天尤人。她堅定地帶著自己的兒女,樂觀積極地生活。她就是一道光,照亮了整個家。她讓這個家有了凝聚力,有了信念。在這光亮的照拂和指引之下,她的兒女個個卓有成就,她自己也成為一個優秀的女人,一個偉大的母親!
編輯|郭緒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