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開放性眼外傷(OGI)患者的臨床特點及不良預后的影響因素,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貴州省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OGI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視力預后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35例)和預后不良組(57例),比較兩組患者入院視力、受傷至就診時間、損傷分區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等臨床特征資料,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結果 預后良好組患者入院視力lt;0.1、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占比低于預后不良組(Plt;0.05)。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院視力lt;0.1、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有前房積血、有視網膜脫離、有玻璃體積血及有眼內炎是OGI患者視力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結論 OGI患者視力預后影響因素較多,不僅與入院視力、受傷至就診時間及損傷分區有關,還與前房積血、晶狀體脫位、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有關,臨床需引起重視。
【關鍵詞】開放性眼外傷;不良預后;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R77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5.0114.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5.037
眼外傷是致盲的重要原因[1]。開放性眼外傷(open globe injury,OGI)為眼外傷中常見類型,在兒童和中青年人群中多發,年齡跨度較大,且損傷形式多樣,受傷后視力急劇下降,已成為導致中青年單眼失明的重要原因[2]。OGI患者臨床表現多樣,病情變化不一,且存在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前房積血、眼內異物及外傷性眼內炎等眼部表現,若處理不當,可引發眼部不同程度殘障,給患者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響[3]。雖然近年來國內已有關于OGI流行病學的報道,但主要探討其臨床特點和治療效果,鮮有報道分析其影響患者視力預后的因素[4]。基于此,本研究回顧性分析92例OGI患者的臨床特征資料并分析影響視力預后的相關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貴州省人民醫院收治的92例OGI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視力預后情況分為預后良好組(35例)和預后不良組(57例)。預后良好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7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50.49±13.79)歲;受傷部位:左眼16例,右眼19例;20例晶狀體損傷。預后不良組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9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51.77±15.05)歲;受傷部位:左眼25例,右眼32例;35例晶狀體損傷。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州省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OGI的診斷標準[5];②年齡18~85歲;③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肝腎功能不全、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嚴重并發癥者;②受傷前眼部已出現角膜變性、青光眼及白內障等其他影響視力的疾病者;③受傷前患眼存在外傷史及手術史者;④患有其他影響視力的精神疾病或神經性疾病者;⑤雙眼受傷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OGI患者臨床特征資料,包括入院視力、受傷至就診時間、損傷分區、并發癥發生情況及是否行玻璃體切割術等。損傷分區為Ⅰ區:處于角膜內和角鞏膜緣處;Ⅱ區:處于角鞏膜緣至其后5 mm以內的鞏膜區域;Ⅲ區:處于角鞏膜緣后5 mm以外的鞏膜區域[6]。并發癥包括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視力預后:出院時的最佳矯正視力即為預后視力,預后視力≥0.1即為預后良好,預后視力lt;0.1即為預后不良[7]。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臨床資料。②分析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取非條件Logistic逐步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單因素分析 預后良好組患者入院視力lt;0.1、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占比低于預后不良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外傷類型及是否行玻離體切割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見表1。
2.2 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將視力預后不良作為因變量,將入院視力(lt;0.1=1,≥0.1=0)、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1,≤24 h=0)、損傷分區(Ⅰ區=1,Ⅱ區=2,Ⅲ區=3)、前房積血(是=1,否=0)、視網膜脫離(是=1,否=0)、玻璃體積血(是=1,否=0)、眼內炎(是=1,否=0)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院視力lt;0.1、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有前房積血、有視網膜脫離、有玻璃體積血及有眼內炎是OGI患者視力預后不良的獨立危險因素(Plt;0.05),見表2。
3 討論
OGI是引起視力障礙的重要原因,不僅存在角膜和(或)鞏膜的全層裂傷,還常伴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等多種并發癥,嚴重情況下可導致失明、眼球萎縮甚至眼球摘除,引起視功能嚴重受損,故對OGI早期防治尤為重要[8]。近年來關于OGI的流行病學調查報道較多,高雯等[9]的研究顯示,受職業差異、社會結構、職業安全有
關的法律法規缺失等因素影響,中老年OGI患者比例較高,這與本研究結論相符;曹賀等[10]研究顯示,OGI患者多見于男性,占63.00%~96.70%,這與本研究結論吻合,可能與職業暴露有關,從事高風險工作或接觸戶外工作的男性多于女性,在工作中更易接觸石塊、金屬等物體,導致OGI風險較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預后良好組患者入院視力lt;0.1、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占比低于預后不良組,且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入院視力lt;0.1是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與入院視力較好者自身病情較輕、受損程度不嚴重有關。另外,受傷至就診時間gt;24 h、損傷分區為Ⅲ區是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既往報道相似[11]。推測原因,受傷至就診時間越長,可能引發傷口滲漏或眼內炎,致使OGI患者視力預后不良。損傷分區處于Ⅰ、Ⅱ區者多累及角膜、虹膜及晶狀體,患者眼底視網膜脈絡膜損傷偏少,預后較好;而Ⅲ區者視網膜脈絡膜損傷常見,伴有多種并發癥,預后較差。
本研究結果顯示,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是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這提示上述并發癥會顯著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有研究表明,玻璃體積血、視網膜脫離是影響OGI患者視力預后的重要因素[12]。還有研究表明,前房積血、眼內炎與眼外傷住院患者視力預后密切相關[13-14]。推測原因,眼球挫傷時可能刺激、牽拉虹膜睫狀體,促使虹膜睫狀體血管破裂或血管滲透性失常,誘發前房積血;而前房積血與患者視力預后不良有關,可能與積血容易堵塞房角、誘發繼發性青光眼有關。合并視網膜脫離者意味著損傷較為嚴重,即合并眼內結構受損,通常需行玻璃體手術,嚴重情況下可能復發,影響患者視力預后。玻璃體積血可引起玻璃體液化和后脫離等情況,削弱了對視網膜的支撐作用,可使視力下降[15-16],加上炎癥反應等因素會影響玻璃體和視網膜,最終可能引起細胞增生,導致視力預后不良。而外傷性眼內炎是OGI常見并發癥,合并外傷性眼內炎者大部分視力預后欠佳,炎癥難以控制者往往需進行眼球摘除術[17-18]。本研究仍存在不足之處,如屬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小,且未分析患者出院后視力長期預后情況,故今后仍需進一步深入探究。
綜上所述,OGI患者視力預后受眾多因素影響,包括入院視力、受傷至就診時間、損傷分區、前房積血、視網膜脫離、玻璃體積血及眼內炎,臨床應引起重視。
參考文獻
[1]謝瀟杭,劉京婧,張鳳妍.全年眼外傷患者的流行病學分析[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17, 39(12): 949-953.
[2]劉美麟,陳曉隆. 開放性眼外傷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分析[J]. 國際眼科雜志, 2016, 16(6): 1199-1202.
[3]朱鑫磊,顏華.玻璃體切割手術時機對開放性眼外傷預后影響的研究現狀[J].中華眼底病雜志, 2018, 34(2): 184-186.
[4]周金文,利煥廉,左煒.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合并眼后節受累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手術學雜志, 2018, 22(3): 222-225.
[5]李鳳鳴.中華眼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6: 3089.
[6]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外傷學組.中國眼外傷急診救治規范專家共識(2019年)[J].中華眼科雜志, 2019, 55(9): 647-651.
[7]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眼科學分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 76-78.
[8]閆媛媛,劉平,高航.開放性眼外傷手術間隔時間對效果的影響[J].中華眼外傷職業眼病雜志, 2019, 41(7): 497-501.
[9]高雯,史春生,付龍浩,等.安徽省眼科醫院眼外傷住院患者的臨床特征和視力預后[J].臨床眼科雜志, 2022, 30(6): 531-536.
[10]曹賀, 李麗萍. 我國眼外傷流行病學特征和預防策略[J/CD]. 傷害醫學(電子版), 2012, 1(1):39-42.
[11]操文莉,陳震,邢怡橋. 1 587例機械性眼外傷流行病學特點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 2021, 28(10): 1201-1204.
[12]劉玨,許光軍,王登學,等.早期玻璃體切割術治療開放性眼外傷的預后影響因素[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 2020, 45(2): 184-188.
[13]范凌志,周瑜.不同玻璃體切割時機對復雜性眼外傷患者預后的影響[J].海軍醫學雜志, 2020, 41(4): 449-451.
[14]湯明霞,秦時月,劉鈺,等. 開放性眼外傷后感染性眼內炎的相關危險因素[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22, 26(20): 89-92.
[15]李潔,溫曉英,張月玲,等.眼外傷致傷特點及預后影響因素分析[J].現代儀器與醫療, 2018, 24(1): 109-110, 127.
[16]秦相莉. 單側開放性眼外傷的預后危險因素分析及相關護理對策[J/CD].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26): 35, 43.
[17]王文顏,陳靜,李林芮. 開放性眼外傷后合并眼內炎危險因素分析[J]. 中醫眼耳鼻喉雜志, 2020, 10(4): 210-211.
[18]徐鋒,韓苗. 開放性眼外傷預后的影響因素分析及臨床護理[J]. 當代臨床醫刊, 2017, 30(5): 3399-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