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晶擊破,中國亞運會電子競技項目首枚金牌誕生了!”
2023年9月26日19時47分,外形有如“星際戰艦”的杭州電競中心,王者榮耀亞運會版本決賽現場,解說員的聲音幾乎沖破屏幕。中國以2:0擊敗馬來西亞,一舉奪得項目金牌。這不僅是亞運會歷史上的首枚電競金牌,也是中國首次在亞運電競項目上奪冠。
10月2日晚,杭州亞運會最后一個電競項目——刀塔決賽中,中國隊在先負一局的不利局面下連追兩局,戰勝蒙古隊,拿下金牌。這枚金牌也是本屆杭州亞運會上,中國電競軍團取得的第四枚金牌。
據悉,這是電子競技首次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本屆亞運會該項目共設7個小項,分別為:英雄聯盟、王者榮耀亞運版本、和平精英亞運版本、刀塔、夢三國2、街霸5、足球在線4。中國隊共派出31名運動員出征,參加除街霸5外的其余6個小項。最終,中國隊取得了4金1銅的成績,成為杭州亞運會電競項目的最大贏家。
這項備受矚目的競技賽事承載著無數人的青春記憶,為電子競技掀開了新的篇章——電子競技也能為國爭光。
·" 誰說電競是游戲" ·
說起電子競技,在中國,早期的電子競技與電腦游戲一樣,并不為大眾所認可。
北大體育教研部健康電競運動發展中心執行主任錢鶴曾在演講中談到:“電子競技是電子游戲達到‘競技’層面的體育項目,是人與人之間智力和體力結合的比拼。”
但在早年間,電子競技與電子游戲常被混為一談,被大眾認為“迷上就會變壞”。
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所有的電競愛好者都在期待著一個“正名”的機會。終于,在2003年11月18日,電子競技被國家體育總局批準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目。
2005年11月16日,sky李曉峰作為中國第一批電競選手,在新加坡WCG世界總決賽中獲得了《魔獸爭霸3》項目的世界總冠軍。這是中國電競史上第一個WCG單人冠軍,它讓中國人開始扭轉對電子競技行業“玩物喪志”的看法。
2018年8月29日,雅加達亞運會電競項目英雄聯盟(LOL)決賽中,中國隊以3:1戰勝強敵韓國隊,榮獲亞運會史上英雄聯盟電競項目的歷史首金。即使是表演項目,但也是電子競技第一次真正踏入亞運賽場,其證明了主流社會對電子競技運動態度的轉變。
·" 發展勢如破竹" ·
近年來,電子競技賽事的規模不斷擴大。目前,中國電子競技用戶規模約為4.87億人,已然是全球最活躍的電競國家,產值規模、用戶人數、發展速度等穩居世界第一位。艾瑞咨詢《2022中國電競行業報告》顯示,25歲以下的電競用戶占比達到47.0%。
《2023年1-6月中國電子競技產業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電競產業實現了759.93億元的總收入,環比增長11.74%。在收入構成中,電競產品占比84.84%;內容直播占比12.03%。賽事、俱樂部以及其他收入占比分別為1.35%、1.09%和0.68%。
《中國體育產業發展報告(2022-2023)》顯示,近一年的61起國內體育投融資事件中,電競領域有5起,占總融資金額的近一半。電競已成為數字體育產業的熱門賽道,龐大的產業鏈對人才的需求量極大。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未來五年,中國電競人才需求量預計將達到近350萬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電競行業處于爆發期,亞運會電競項目的舉辦,有望助力產能釋放。
·" 電競入課堂" ·
與產業蓬勃發展態勢形成對比的是,目前電競產業人才缺口較大。根據人社部于2023年初發布的報告,電競行業只有不到15%的崗位處于人力飽和狀態,而類似賽事制播等產業中上游專崗崗位缺口達150萬人。
2016年,教育部公布了高職招生的13個增補專業,其中就包括“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自此,電競教育正式走入課堂。
同年,中國傳媒大學在動畫與數字藝術學院開設了藝術與科技(數字娛樂方向)專業,成為國內首個設立電競相關本科專業的高校。
事實上,電競相關專業所學內容全面而豐富,包括游戲概論、游戲數據分析、賽事策劃、游戲心理學、游戲項目管理、游戲創作、游戲評論與解說等多方面課程,主在培養游戲行業里的綜合類人才。
而從中國傳媒大學前兩屆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來看,工作方向并不僅限于電競行業。首屆20名畢業生中有半數簽約游戲研發相關崗位,第二屆30名畢業生中也有人入職體育賽事公司、運營與傳播公司等。當然,也有部分選擇繼續讀研或出國深造,但由于碩士階段暫無電競相關專業,所以大多會聚焦于交互藝術、管理學或傳播學等。
·" 未來可期" ·
電競“入亞”“進校園”的背后,電競行業也面臨著不斷加碼的未成年人網游防沉迷新規的規范。國家新聞出版署于2021年8月下發通知,所有網絡游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其他時間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網絡游戲服務。
去年8月,西安發布《西安曲江新區關于支持電競游戲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為落戶的電競企業配備30億元的扶持資金。今年6月,上海出臺促進電競產業健康發展20條意見,加快“全球電競之都”建設。海南省則推出了“國際電競港”專項政策“海六條”——在資金、人才、稅收、免簽、賽事審批和傳播上逐步完善和推出相應支持政策,大力支持電子競技發展。
不斷完善的規則與措施,讓電子競技不再被稱作“電子海洛因”。選擇電子競技作為職業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了家長們的支持。
所有的熱愛,如今都成為了驕傲:
“我是電競人,我為自己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