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C對人體健康有多方面的作用,即使是輕度的維生素C缺乏,也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所以,要保證孩子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
很多時候,家長會把“維生素C”與“營養豐富”畫等號,只要某種食物維生素C含量高,那就是有營養的食物,可見維生素C在家長心中的分量。維生素C真的那么重要嗎?缺乏維生素C會給孩子帶來哪些影響?怎樣保證孩子能獲得充足的維生素C呢?
維生素C對人體健康有多方面的作用
維生素C又稱為抗壞血酸,公元前1550年,古埃及就已經有維生素C缺乏病—壞血病的記載。1933年,維生素C的結構式被確定,并被人工合成。
維生素C是一種還原劑,在人體內具有多種生理功能。維生素C的抗氧化還原作用是它在人體內發揮生理作用的重要機制。
促進抗體的形成
體內高濃度的維生素C有助于將胱氨酸還原為半胱氨酸,促進二硫鍵合成,而抗體分子中含有相當數量的二硫鍵,抗體形成過程中二硫鍵需要被羥化,而羥化過程需要維生素C,因而維生素C能促進抗體的形成。
促進鐵、鈣的吸收
維生素C能使難以吸收的三價鐵還原為易于吸收的二價鐵,從而促進鐵的吸收。維生素C在胃中形成酸性介質,防止不溶性鈣絡合物的生成,從而有利于鈣的吸收。維生素C還能促進葉酸還原為四氫葉酸,從而真正發揮葉酸的生理功能。
有抗氧化作用
維生素C可以防止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泡沫細胞的形成,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維生素C還能延緩維生素A和維生素E的氧化。通過還原作用,維生素C能將體內氧化型的谷胱甘肽還原為還原性谷胱甘肽,并與重金屬離子結合成復合物而排出體外。大劑量的維生素C還有預防微循環系統氧化損傷的作用。
能參與人體內的羥化反應
膠原蛋白和神經遞質合成,各種有機藥物和毒物轉化等所必需的羥化反應都需維生素C的參與。維生素C缺乏時,羥化反應受阻,膠原蛋白合成障礙,會導致創傷愈合延緩,也會使毛細血管壁脆性增加而導致出血。神經系統合成神經遞質,如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也需要維生素C參與的羥化反應才能完成。維生素C參與促進膽固醇轉變為膽酸、皮質激素及性激素的羥化反應,從而可降低血清膽固醇,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維生素C還能增強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參與增強藥物和毒物在內質網上的羥化過程,從而促進有機物或毒物的解毒。
能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
維生素C還具有消除體內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是食物分解過程中,或者人體暴露于煙草、煙霧、陽光、X射線或其他來源輻射時產生的分子。自由基可能在心血管系統疾病、癌癥和其他疾病中起著不良作用。因而,維持人體高維生素C水平,可能有預防非傳染性慢性病的作用。
維生素C缺乏會怎樣?
孩子缺乏維生素C會有哪些表現?
典型的嚴重、急性維生素C缺乏性疾病就是壞血病。當維生素C攝入很少或沒有時(低于10毫克/天),在1個月內就可能出現壞血病癥狀。
壞血病的初始癥狀包括疲勞、不適和牙齦炎等。隨著維生素C缺乏的進展,膠原蛋白合成受損,結締組織變弱,就會出現皮膚瘀斑、紫癜、關節疼痛、傷口愈合不良、皮膚角化過度和毛發干燥等。
當然,自從認識到維生素C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因嚴重、急性維生素C缺乏而造成的壞血病已極為少見。不過,由于維生素C的抗氧化和羥化作用以及在人體內的多方面作用,即使是輕度的維生素C缺乏,也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傷害。
維生素C缺乏對健康有哪些影響?
● 維生素C輕微缺乏就可致孩子的牙齦腫脹、出血以及由于組織和毛細血管脆弱導致的牙齒松動或脫落。
● 由于維生素C攝入不足導致出血增加和非血紅素鐵吸收減少,可能造成或加重缺鐵性貧血。維生素C缺乏還會妨礙葉酸、維生素B12的代謝,更易導致孩子出現貧血。
● 維生素C缺乏影響抗體形成,可致孩子的免疫力低下,易反復感染,而大劑量補充維生素C有助于縮短感冒病程。
● 維生素C缺乏對孩子的骨骼生長和骨骼礦化有不良影響。
● 維生素C缺乏甚至可能影響孩子神經系統的發育。
吃好維生素C,讓它發揮最好的作用
哪些食物含有較豐富的維生素C?
人體不能自身合成維生素C,必須從食物中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
維生素C的主要食物來源是各種新鮮蔬菜和水果,如茼蒿、苦瓜、白菜、菠菜、韭菜等蔬菜,酸棗、紅棗、草莓、柑橘、檸檬等水果。薯類,如紅薯、紫薯也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C。谷類及豆類的維生素C含量很少。動物性食物如肉、魚、禽、蛋和奶類中的維生素C含量低。蛋類可謂是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素,但唯獨缺乏維生素C。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孩子每天吃200~35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可以保證維生素C的攝入量。
怎樣吃才能讓維生素C發揮最好的作用?
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在酸性環境中可以保持它的穩定性,從新鮮蔬菜和水果中獲得維生素C最健康、最安全。每餐都吃些新鮮蔬菜和水果,或者以新鮮蔬菜和水果作為餐間點心,就可以保證孩子攝入足量的維生素C。
相比維生素C補充劑,來自食物的天然維生素C更容易被吸收利用,同時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食物中含有生物類黃酮,能保護其中的維生素C的穩定性。
維生素C在體內保留時間短,如果口服維生素C補充劑最好是在晚餐時或晚餐后,或者分多次隨餐服用。
什么會抵消維生素C的作用?
維生素C遇空氣中的氧、熱、光、堿性物質,特別是存在氧化酶以及銅、鐵等金屬離子時,會被氧化、破壞。高溫,特別是長時間加熱,會破壞蔬菜、水果中的維生素C。因此,蔬菜、水果不宜長時間、反復燒煮。經曬干、腌制的蔬菜和水果中的維生素C含量也會大打折扣。黃瓜、白菜等蔬菜中含有較多的氧化酶,長期儲存時維生素C的損失更多。
維生素C補充劑必須保存在避光、陰涼處,以免變質失效。維生素C補充劑不宜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比如與異煙肼、氨茶堿、鏈霉素、青霉素及磺胺類藥物合用,會因其酸性而使這些藥物的療效降低或失效,而與阿司匹林腸溶片合用則會加速排泄而降低療效。
編輯|覃靜
關于維生素C的細節提問
孩子生病時補充維生素C是不是好得更快?
A 不少家長都提出過類似的問題。目前研究顯示,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對預防感冒無效,但在感冒時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可以減輕感冒的癥狀,略微縮短感冒的病程。近幾年新冠病毒肆虐,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是否有助于預防和輔助治療新冠病毒感染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雖然目前對此的結論仍然是模棱兩可,但維生素C缺乏會影響體內抗體的合成,與人體的免疫力有著多方面的相關性,因而維生素C在新冠病毒感染的預防及干預中的作用值得進一步研究。
孩子貧血時,補充維生素C可能好得更快。維生素C可以促進鐵的吸收,并能減少出血,從而降低缺鐵的風險,對孩子的缺鐵性貧血有著明確的輔助治療的作用;維生素C與葉酸、維生素B12的代謝相關,所以也有助于輔助治療由葉酸、維生素B12缺乏而引起的貧血。
另外有研究顯示,維生素C對孩子的骨骼、心血管以及神經系統的發育和健康有著多方面的作用。保證維生素C的足量攝入,對于骨骼、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的預防和干預也可能有一定的輔助作用。
每天給孩子吃水果能達到補充維生素C的目的嗎?
A 每天吃新鮮水果對孩子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非常重要,如果特別挑選維生素C含量高的水果,如柑橘等,可以滿足孩子維生素C的需要量。當然,同時吃新鮮蔬菜能更好地保證孩子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推薦4~7歲的孩子每天攝入50毫克維生素C,7~11歲的孩子每天攝入65毫克維生素C。每天吃一個新鮮橙子(200克左右)就能提供50毫克以上的維生素C。
因此,按《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吃200~350克水果、300~500克蔬菜,并做到食物多樣化,也就是每天吃4種蔬菜和水果,每周不少于10種,能大致保證孩子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
有必要經常給孩子補充維生素C制劑嗎?
A 沒有必要經常給孩子吃維生素C補充劑。孩子可以從平衡膳食中獲得足量的維生素C。雖然維生素C補充劑很安全,維生素C過量的不良反應也很輕微,但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仍然會產生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燒心、胃痙攣、腹脹、腹瀉等。不過,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與可耐受最高攝入量之間有很大的跨度,4~7歲孩子維生素C的推薦攝入量是每天50毫克,而可耐受最高攝入量可達每天600毫克,7~11歲則可達1000毫克,從膳食中獲取維生素C更安全,不易過量。
過量攝入維生素C與泌尿系統結石的相關性一直備受關注。維生素C的代謝產物之一是草酸鹽,過量的草酸鹽通過尿液排泄,尿液中的高草酸鹽可導致泌尿系統的草酸鈣結石;大劑量的維生素C還會抑制尿酸的再吸收,使尿液中的尿酸增加,從而增加泌尿系統的尿酸鹽結石。
另有研究報道,長期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后一旦突然停用,即使仍然保持正常合理的膳食,仍可能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癥狀。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還可能對孩子生長中的骨骼有不良影響。
如果需要補充維生素C制劑,在什么時間段吃比較好?
A 空腹時或在兩餐之間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維生素C的吸收率最高。但是,作為膳食補充劑,維生素C補充劑最好是隨餐口服。因為在考慮維生素補充劑的吸收率時,還需要考慮膳食中維生素C的吸收率,以及維生素C補充劑對胃腸道的刺激作用。
維生素C本身具有酸性,在堿性環境中容易被破壞,而空腹時、進餐時和餐后短時間內,胃酸均處于較高水平,有利于保持維生素C的穩定性,并保證它在十二指腸內能被充分吸收。不過,也正是維生素C的酸性會進一步增加胃酸度,可能引起噯氣、反酸、燒心感等不適,尤其是患有胃炎、胃潰瘍的人,因此,隨餐或餐后馬上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更合適。
服用維生素C制劑對水溫有要求嗎?
A 維生素C是水溶性維生素,很容易溶解于水中。高溫可破壞維生素C,因此,服用維生素C補充劑時應該用不超過40℃的溫水送服。
維生素C泡騰片是較受孩子歡迎的維生素C補充劑,好玩又好喝,在沖泡維生素C泡騰片時最好用涼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