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在“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中,重慶日報認真踐行全媒體時代的群眾路線,充分聽取群眾呼聲,積極做政府推進基層治理的協同者,實現了網上網下聯動、媒體政府互動,形成了有效的工作閉環。文章以重慶日報“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為例,闡明主流媒體可以通過搭建橋梁,促進政府與群眾對話;設置議題,獲得社會各界的關注與支持;賦能基層,促進群眾關心的問題落地落實等路徑,建立群眾對政府的認同與信任,聯動協調社會力量,推動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文章認為,在基層社會治理中,主流媒體應充分發揮黨報在議程設置、輿論引導、價值引領等方面的功能優勢,助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關鍵詞:主流媒體;重慶日報;基層社會治理;實踐路徑;黨報賦能
中圖分類號:G2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8-0011-03
新的時代背景下,新聞傳播與社會治理的關系愈發緊密,新聞事業日漸成為影響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的重要因素,成為黨和政府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1]。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主流媒體應主動參與到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積極化解社會矛盾,弘揚正能量,促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
本文以重慶日報“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為例,探索主流媒體有效促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路徑,并就主流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角色定位提出思考。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針對基層治理“由誰治理”“治理什么”“如何治理”等多個問題,提出基層社會治理新要求。
“由誰治理”方面,隨著基層治理的深入,僅靠政府的努力,已無法達到治理目標。要堅持黨對基層治理的全面領導,促進政府、社會、群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形成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爸卫硎裁础狈矫?,基層治理的重點在于民生,民生問題是社會建設的關鍵,落實民生保障是基層治理的重點[2]?!叭绾沃卫怼狈矫妫S著科技的進步,治理主體的治理方式、治理內容和治理范圍也應有所改進,治理主體要善于利用科技和平臺,提高基層治理的社會化、智能化水平。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主流媒體不僅要在宣傳思想工作中扛起責任,還要將媒體服務社會功能下沉,不斷拓展到群眾的衣食住行等多個維度[3],為群眾提供便利,為政府更好地開展社會保障工作搭建平臺。
重慶日報始終堅持“開門辦報”的宗旨和“為民發聲”的情懷,重視民生問題,以實際行動參與基層社會治理。
2023年以來,夜市經濟的普及讓位于重慶兩江新區、本就小有名氣的民心佳園夜市熱度升高。該夜市吸引了眾多商戶和游客。在帶活夜市經濟的同時,也給周圍居民帶來了諸多困擾。據統計,僅在2023年3月,民心佳園夜市所在轄區的派出所平均每天接警25起,均與攤位紛爭有關;2023年1月1日至3月中旬,社區“互聯網+督查”平臺的相關投訴達93起[4]。
3月9日,一則“民心佳園不準擺攤了”的網傳消息引起各方關注。一方面,夜市攤位是商戶的生計活路,是城市升騰的煙火氣;另一方面,巨大的人流、無序的管理導致問題叢生。是一禁了之,還是規范引導?是就此關停,還是另尋新址?一時間,各種傳言甚囂塵上。民心佳園夜市整治難度之大、矛盾之多、時間之緊迫,必須凝聚共識,爭取各方的理解與支持。
重慶日報作為本地主流媒體,及時推出系列報道,積極引導輿論,凝聚各方共識,深度賦能基層社會治理,與兩江新區金山街道及相關部門齊心協力,推動民心佳園夜市選定“新家”,走出了主流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一)搭建橋梁,推動約談變座談
民心佳園夜市容量有限,隨著商戶數量的急劇增加,該小區周邊交通擁堵、車輛擠占通道、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日漸凸顯。這些問題困擾著夜市所在的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管得太死就沒了煙火氣,影響靈活就業;管得太松又會在衛生、噪聲、交通等各方面產生問題,影響市民生活。查詢重慶網絡問政平臺可以發現,今年關于民心佳園夜市的投訴高達20條,主要涉及違規停車、噪聲擾民、油煙污染等方面。
鑒于民心佳園夜市存在的種種問題,今年3月初,兩江新區金山街道擬約談周邊住戶和攤販,推動夜市管理更加規范化、精細化。重慶日報了解到這一情況后,立即與兩江新區黨委宣傳部和兩江新區金山街道取得聯系,推動約談變座談,搭建起民意溝通的橋梁,真正問計于民、問需于民,避免了矛盾激化和輿情升溫。
在重慶日報的協調下,3月13日,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組織了一場關于民心佳園夜市如何規范經營的座談會。商戶代表、居民代表及政府相關部門負責人針對現存問題展開討論。與此同時,由街道牽頭,多部門集中開展夜市規范引導工作。重慶日報及時報道了此次座談會,《民心佳園夜市到底關不關?這場座談會給出了答案》一文直面矛盾痛點,反映各方訴求,為解決民心佳園夜市痼疾營造了輿論氛圍。該報道起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使網上沸沸揚揚的輿情得以平息,“民心佳園夜市關停”的謠言不攻自破,也給關心夜市發展的網友、租戶和攤販吃了顆定心丸。
(二)設置議題,形成報道聲勢,爭取各方支持
隨著民心佳園夜市走紅網絡,各類矛盾日益激化。重慶日報積極作為,主動設置議題,強化輿論引導,爭取各方支持,賦能基層社會治理。
自3月14日起,重慶日報推出“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充分發揮全媒體優勢,利用時評、視頻、圖集、手記、深度報道等多種形式,反映各方利益訴求,呈現相關部門的整治進展以及片區的規劃布局,陸續推出《問需問計于民變問題清單為服務菜單》《渝論丨讓民生跟著民聲走》《圖集丨不止是“逛吃”,重慶這些煙火氣夜市你逛過幾個?》等重磅報道。4月25日,重慶日報旗下重慶瞭望微信公眾號推出深度文章《民心佳園夜市治理能否贏得民心》,網友紛紛點贊重慶城市管理人性化,有煙火氣、有人情味。“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極目新聞、澎湃新聞、新浪新聞、騰訊新聞等紛紛轉載,實現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三)黨報賦能,真正做到“民呼我應”
隨著報道的不斷深入,各方逐漸意識到,民心佳園夜市既不能“急踩剎車”,粗暴關停,也不能放任擴張,致使問題激化,而是要通過政府引導、群眾參與,平衡各方利益,真正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讓網紅夜市真正“長紅”。
在兩江新區相關部門和兩江新區金山街道的努力下,在重慶日報的關注和推動下,民心佳園夜市搬遷至惠民大廈綜合市場,并制定了《民心佳園夜市管理運營方案》(下文簡稱《方案》)。該《方案》力求疏與堵結合,兼顧各方利益,讓煙火氣持續。該《方案》出爐前,經歷了30多次走訪調研,10余次多部門碰頭會商,重慶日報全程跟蹤報道。4月22日,重慶日報推出深度報道《走訪調研30多天碰頭會商10余次——民心佳園夜市選定“新家”的背后》,展現兩江新區為解決民心佳園夜市問題所做的努力,以及住戶和攤販對《方案》的理解與支持,第一時間將《方案》廣為傳播。
5月1日,民心佳園新夜市正式開市。政府相關部門將惠民大廈旁邊的空地改造成有150個車位的夜市臨時停車場,并在周邊設置了交通指示牌,困擾夜市的停車問題得到解決,交通路況得到有效改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事關旗幟和道路,事關貫徹落實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事關順利推進黨的各項事業,事關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新聞輿論工作是鞏固執政之基的重要支撐,是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保障,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
重慶日報作為中共重慶市委機關報,堅持“新聞+政務+服務+商務”的發展模式,走好全媒體時代的群眾路線,實現了渠道下沉和資源整合,日益成為基層治理中的主流輿論陣地、綜合服務平臺和信息傳播樞紐,進一步鞏固壯大了主流媒體的輿論引導優勢,對建設社會治理共同體發揮了很好的協同作用,為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貢獻了黨報力量。
在突發事件頻發、智能技術迭代加速、傳播方式深刻變革的時代背景下[5],主流媒體應依據新形勢下的基層治理要求和社會現實,明確自身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角色與功能。
(一)踐行群眾路線,做基層治理的協同者
在基層開展社會治理工作的基本目的,是為群眾排憂解難,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當前,基層工作常常會遭到群眾誤解,原因在于群眾沒有參與到政策的制定和落實中。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要讓群眾積極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過程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不僅指明了社會治理應堅持的科學理念,而且為媒體參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提供了指導方向[6]。
在“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中,重慶日報認真踐行全媒體時代的群眾路線,充分聽取群眾呼聲,積極做政府推進基層治理的協同者,在各個工作環節總均取得了一定成效,實現了網上網下聯動、媒體政府互動,形成了有效的工作閉環。
(二)凝聚多方共識,做社會調節的連接者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用戶規模分別達10.47億人、10.44億人和10.26億人;60歲及以上網民、農村網民等重點群體逐步掌握數字技能[7]。
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獲取信息的便利縮短了基層群眾與政府、社會各界的距離。但信息來源、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復雜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輿論生態。
在“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中,重慶日報擔當起社會調節的連接者,協調聯動多元主體,構建起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局面[8],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整體格局,推動基層治理的社會化、精細化,有效助力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強化議題設置,做居民自治的推動者
基層社會治理是最貼近群眾生活的工作,涉及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事關系群眾的切身利益。要想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服務好群眾,滿足群眾需求,離不開群眾的參與和貢獻。
主流媒體必須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通過提升群眾在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意識觀念,進一步拓寬群眾反映意見和建議的渠道,拓展基層社會治理的廣度、幅度和深度[9]。
重慶日報充分發揮黨報優勢,憑借較強的影響力和信息資源整合能力,搭建起傳播平臺,廣泛匯聚民意,與群眾共同討論、共同決策。在“民心佳園夜市整治”系列報道中,不僅利用平臺傾聽基層群眾呼聲,做到及時回應,而且積極引導和協調群眾與政府共同討論、設置議題,最大限度維護群眾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權益[10]。
移動互聯網時代,營造正確、健康、積極向上的輿論環境,至關重要。在輿論場中,政府、公眾、媒體均是重要主體。主流媒體作為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應以敏銳的社會熱點捕捉力、專業的報道宣發能力和強大的社交資源鏈接能力,深度參與并推動社會治理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鄭保衛.習近平總書記新聞輿論思想的豐富內涵[J].前線,2017(8):15-18.
[2] 田龍過,賀明悅.縣級融媒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邏輯和實踐路徑[J].東南傳播,2022(6):3-5.
[3] 黃楚新,薄曉靜.深度融合下主流媒體助力社會治理的創新路徑[J].南方傳媒研究,2022(5):56-61.
[4] 郭曉靜,楊鈮紫.民心佳園“網紅夜市”能否健康持續開下去[N].重慶日報,2023-03-15.
[5] 倪穎.重視主流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職責使命[J].中國報業,2023(7):190-192.
[6] 黃楚新,賀文文.論主流媒體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功能與作用[J].新聞論壇,2023,37(3):7-10.
[7] 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3-08-28.
[8] 宋貴倫.全面推進中國式社會建設現代化[J].前線,2023(1):18-21.
[9] 張雷.主流媒體嵌入社會治理的創新實踐:以北京衛視《向前一步》為例[J].傳媒,2023(3):68-69,71.
[10] 王真臻,張建東.融媒體時代地方臺主流媒體參與社會治理的實踐與探索:以石家莊廣播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為例[J].采寫編,2023(3):12-14.
作者簡介 董延,主任編輯,研究方向:新聞傳播。盧志民,主任編輯,研究方向:媒體融合。羅苗苗,助教,研究方向:文化創意與產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