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難度動作是競技健美操成套中的關鍵部分,也是成套動作中的核心競爭要點。單人項目在競技健美操中最能體現運動員的個人能力和競技水平。本文依照2022-2024版評分規則,對2022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成年組單人操項目的決賽前3名,共6套成套中難度動作的使用、組合動作的選用等進行了統計與分析,了解當前健美操高水平隊伍難度動作的發展趨勢,增加對難度動作的研究。結論表明:難度選擇集中在A、B組別;高分難度為主成為趨勢;高分難度的增加提高了對難度布局的要求;高質量地完成難度動作是取得勝利的關鍵;男單運動員使用難度組合的能力較強,女單運動員在難度組合選擇方面模式較單一。
關鍵詞:規則;競技健美操;單人項目;難度動作
Analysis on the Selection and Compilation of Difficult Movements of Aerobics in the New Cycle -- Taking the Individual Exercises of Adult Group in the 2022 National Aerobics
Championship as An Example
LEI Shufei
Absrtact: Difficult movements are the key part of the complete set of competitive aerobics , and also the core competitive points of that.In competitive aerobics, individual events can best reflect the athlete’spersonal ability and competitive level . In accordance with the 2022-2024 version of the grading rules,this papermakes statistics and analyzes on the use of difficult movements and the selection of combined movements in a total ofsix sets of the top threefinalists of the adult group solo gymnastics events in the 2022 National Aerobics Championship, aimingto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difficult movements of high-level aerobics teams, and to increase the research on difficult movements.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first, the difficulty selection is concentrated in groups A and B; second, prioritization of high-score difficulty has become a trend;third,the increase of high-score difficulty has increased the requirements for difficulty layout;fourth, completing difficult movements with high quality is the key to victory;and the last,men's singles are better at using difficulty combinations, while women's singles have a relatively single mode of difficulty combination selection.
Key words:Code of Point;Competitive aerobics; Single person project; Difficulty Action
競技健美操源于流行的大眾健美操,它是一項以力量和柔韌性為重要目標的藝術,具有很強的觀賞價值,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1]。其比賽項目包括男單、女單、混合雙人操、三人操和五人操,本文所研究的單人操為男子單人操和女子單人操。難度動作是該項目的骨骼與支撐,國際體操聯合會競賽規程明確規定,難度分是比賽隊伍唯一能夠申訴的,從而使人們認識到難度動作的重要性[2]。本文通過對2022-2024版FIG評分規則中難度動作的解讀并結合2022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成年組單人操決賽前三名的成套難度動作,深入分析單人項目的難度動作編排特征。為今后單人項目中難度動作的編排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和理論依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2022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成年組單人項目前三名難度動作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在中國健美操競賽網、中國健美操協會官網、“為匠賽服”等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查閱競技健美操相關的文件和視頻。此外,還利用江蘇大學圖書館、CNKI等資源,廣泛搜索競技健美操、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等方面的文獻資料,為本文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依據。
1.2.2視頻分析法
觀看2022年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成年組單人項目前三名比賽視頻確認難度動作,并對其難度組別、難度分值、難度組合和完成情況等進行記錄,以國際體操聯合會2022-2024周期評分規則為理論依據進行分析與研究。
1.2.3數理統計法
通過Excel對視頻中獲得的數據進行匯總和整理,從而對獲得的數據結果進行分析,為論文研究提供真實的數據分析支持。
1.2.4比較分析法
將比賽視頻中整理所得的數據進行比較分析,以歸納、總結和推理研究內容,并做出正確評價。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難度評分規則變化
在2022-2024評分規則中對難度組別、難度分類和分值、成套難度數量、難度連接組合、難度完成減分做了較大的改動[3]。難度組別由之前的A、B、C、D四個組別更改為A1-3、B4-6、C7-8三個組別共8類難度動作;單人項目成套難度數量由之前的10個減少至9個難度動作;單人項目中可以出現一次技巧+技巧或者技巧連接+難度的組合;成套中難度動作不能少于5個類別,同一組別不能超過2個難度,B組難度中不多于3次以俯撐/劈腿姿態結束的難度動作(男單不允許以劈腿姿態結束)且男子單人操成套中必須完成第4類難度動作,不允許出現第8類難度動作,成套中允許展示最多2次文森姿態[4]。
2.2難度組別與數量統計
如表1所示成年組男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中A組難度選用最多,其次是B組難度,C組難度無人選擇。張慶周和梁文杰難度組別的選擇及數量相同,A組難度5個,B組難度4個;第三名張景山A組難度4個,B組難度5個。綜上所述,A組難度動作在男子單人操比賽中使用率排名第一,A組難度在成套難度動作的劃分中,分值較高,大大提高了運動員的難度分,以及制勝率,所以運動員選擇較多。在2022-2024版周期評分規則中,B組難度最多,由于數量多范圍廣,不同類型運動員的選擇都能夠滿足,再加上它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空間的變化,在賽場上能夠吸引人的眼球,推進現場的氣氛,具有很高的觀賞性。但B組難度對運動員的下肢力量、爆發力以及起跳的緩沖與蹬伸是否充分有較高的要求,運動員需要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有能力在不斷變化的成套中高質量地完成難度動作。C組難度的完成需要較強的身體控制力和良好的身體姿態,對穩定性和平衡性以及柔韌要求較高,并且規則規定男單運動員成套中禁止出現C組難度中的第8類,所以運動員沒有對其進行選擇。
如表2所示成年組女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中,B組難度選用最多,其次是A組難度,C組難度選用最少。三名運動員難度組別的選擇與數量均相同。綜上所述,B組是空中難度,不僅可供選擇的難度動作較多,分值較高而且空間變化較大,給人以較強烈的視覺沖擊,運動員們一致選擇最多。A組難度對運動員的上肢力量要求較高,在做難度動作時對女運動員上肢肌肉力量和上肢的支撐力量以及身體所承受的負荷有一定的要求,能選擇的難度動作十分有限。C組難度分為轉體類和柔韌類,女性運動員的柔韌性和關節的靈活性是自身的優勢,三名運動員均選擇了水平控腿轉體和依柳辛。
2.2難度動作分值選擇統計
由表3可知,男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重點選擇了0.8-1.0分之間的難度動作,難度分值總體較高。1.0分值的難度張慶周選擇了3個,分別是兩個A組難度一個B組難度;梁文杰選擇的兩個均是A組難度;張景山選擇了兩個,A組B組難度各一個。較低分值的0.5分的難度動作只有張景山選擇了一個B組難度。由此可見,隨著競技健美操的發展,運動員在難度動作的選擇上以高分難度為主成為趨勢,尤其是單人項目,難度分值的高低大大影響著比賽最后的結果,所以運動員積極的提高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以選擇更高分值的難度動作來提高制勝率。
由表4可知,女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重點選擇了0.5分、0.7分和0.8分的難度動作。1.0分值的難度動作在女子單人操前三名中沒有出現,0.9分值的難度為最高分值難度,劉宜辰和何青婷均選擇了0.9分的無支撐三依柳辛;較低分值0.5分的難度動作前三名都有選擇,共出現了7次。由此可以看出,考慮到女性運動員的體能和身體素質,時隔三年后國內第一場錦標賽,在難度分值的選擇上以低分值難度為主,高分難度為輔,最高分值難度動作缺失。為提高整體難度分值,在平日的訓練中,還需加強運動員完成高分難度動作的能力,為挑戰高分值難度奠定基礎。
2.3難度組別出場順序統計表
三個組別的難度動作各有其特點以及所需要的體能,根據運動員自身的實際情況,合理地編排在成套中難度動作的完成順序,有利于最優化地完成難度動作。
由表5可知,在男子單人操前三名的運動員中,張慶周以B組第4類難度水平旋540°成俯撐開場,梁文杰和張景山均是A組難度開場,分別為第3類的直升飛機轉體360°接騰空轉體360°成俯撐和第2類的分腿水平支撐成控文森回分腿水平支撐;張慶周和張景山以B組第4類難度旋子轉體360°結束,梁文杰以A組第1類難度提臀騰起轉體180°成文森結束。從成套難度分布來看,梁文杰A組難度和B組難度交叉進行,空間變化由騰空到地面再到騰空,給人以較強的視覺沖擊,分布較均勻;張慶周以B組難度開始和結束,中間穿插A組難度;張景山A組難度和B組難度分布得較集中,前半套以A組難度為主,后半套以B組難度為主。
由表6可知,在女子單人操前三名的運動員中,劉宜辰以C組第8類難度無支撐三依柳辛開場,在體力充沛的情況下以保證難度動作的穩定性;何青婷和金燁雯以B組難度開場。三名運動員都是以B組難度結束,劉宜辰和金燁雯選擇的是第5類難度動作,何青婷選擇的是第6類難度動作。從成套難度分布來看,難度動作的大部分由B組和A組構成,三名運動員難度分布得較平均,三個組別的難度動作穿插進行,沒有堆積。合理安排難度動作的排列順序,可以最優化分配運動員的體能,以保證難度動作的完成。成套中難度的編排除了要根據運動員自身的優勢進行排列之外,也需要根據各組難度的特點合理地放置于成套的前中后段,提高成套的視覺觀賞效果和藝術性。
2.4難度動作完成率統計表
由表7可知,男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難度分值在7.3-8.0分之間,難度得分在3.85-4.15分之間,完成率均是100%。張慶周申報難度分為8.0,難度得分為4.15,均為最高分,足以說明該運動員難度動作的選用、完成質量以及技術水平高于其他選手;梁文杰和張景山,申報難度分分別為7.6、7.3,難度得分分別為3.95、3.85,與最終名次相同排名第二和第三。 由此可見,高分值的難度動作和高質量地完成是取得勝利的法寶,在成套中選擇高分值的難度動作可以使得難度分值具有競爭力。
由表8可知,女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難度分值在5.7-6.3分之間,難度得分在2.65-3.2分之間。劉宜辰完成率是100%;何青婷B組難度剪式變身跳轉體180°兩腿之間的開度沒有達到最低完成標準,導致難度分減去0.6分和0.1分的連接加分,完成率88.7%;金燁雯在完成C組難度水平控腿轉體360°時出現失誤,難度分減去0.5,完成率91.4%。由此說明,在成套中不僅要選擇高分值的難度動作,還要在比賽中保證難度動作高質量地完成[5]。難度動作的完成不僅與難度分值有關,還與完成分以及藝術分息息相關,所以在保證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情況下,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難度動作,避免過猶不及。
2.5難度動作組合分析
由表9可知,男子單人操前三名運動員連接組合共8組,其中難度連接5組,技巧加難度連接3組。使用率最高的是B+A類型的組合,出現了三次。2022版規則指出成套中最多允許展示3次連接組合(包括技巧+技巧)。張慶周在成套中選擇了兩個難度組合,連接加分0.3分;梁文杰在成套中選擇了三個難度組合,連接加分0.3分;張景山在成套中選擇了三個難度組合,連接加分最多,0.4分。張慶周和張景山難度組合中均出現了只有單人操可以選擇的技巧+技巧組合,由此可見運動員使用難度組合的能力較強。出現的5種組合類型也可說明難度組合的多樣化和鮮明的技術特點。
由表10可知,女子單人操前三名中,難度組合共3組,劉宜辰和金燁雯選擇了相同的B+A難度組合類型,連接分為0.1分;何青婷選擇了B+B+A三連接組合類型,連接分為0.2分。在女子單人操前三名中,沒有出現技巧+難度的連接組合,組合動作的模式較單一。在成套中難度連接組合會額外加分[6],并且能夠體現運動員的技術水平和競技能力,新穎的難度組合還可以讓裁判眼前一亮,提高藝術分值增加制勝率。創新性、多樣化、高難度的連接組合將成為未來趨勢。
3結語
(1)男單運動員由于規則的制約,難度動作的選擇有所受限,集中在A、B兩個組別;女單運動員難度的選擇較均衡,B組難度選擇最多。
(2)男單運動員重點選擇了0.8-1.0分之間的難度動作,女單運動員重點選擇了0.5分、0.7分和0.8分的難度動作。運動員在難度動作的選擇上以高分難度為主成為趨勢。
(3)隨著對高難度動作選擇的增加,對成套中難度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和體能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
(4)在保證難度動作完成質量的情況下,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合理的選擇難度動作,避免過猶不及,高質量地完成難度動作是取得勝利的關鍵。
(5)男單運動員使用難度組合的能力較強,女單運動員在難度組合選擇方面模式較單一,可以根據競賽規則,提高難度組合多樣性和新穎性。
參考文獻
[1]郝文杰. 2017版規則下中外競技健美操單人操優秀運動員難度動作的對比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9.
[2]張鵬.新舊周期規則導向下競技健美操難度動作的對比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9,36(04):506-512.
[3]喬銘悅,鄧艷香.2022版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變化及其對成套動作編排的影響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24):159-161.
[4]國際體操聯合會.2022-2024周期競技健美操評分規則[S].中國健美操競賽協會,2020.
[5]周毓,張書林. 2022年第17屆競技健美操世界錦標賽男單難度動作選編分析[J]. 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2):5-7+37.
[6]曹鴻振,王偉.競技健美操競賽規則難度變化縱貫分析[J].福建體育技,2021,40(02):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