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基于高校線上體育教學發展的需要和人才培養需求,從我國高校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的評價原則、評價內容和評價教學實施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入手進行綜述認知,并根據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發展需要進行教育成效、教學評價原則構建、教學內容評價機制構建和教學實施策略探索,通過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推進我國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的規范化、標準化、特色化建設,拓展體育教學的線上教學影響力和教育成效。
關鍵詞:線上公共體育教育成效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A Review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Onlin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Du Xufeng "Yang Ying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Based on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and talent cultivation needs, it reviews and recognizes the evaluation principles, evaluation content, and implementation statu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onlin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onlin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t constructs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principles Explo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promo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specialization of online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hin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a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and expanding the influence and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onlin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Keywords: online public sports; Educational effectiveness;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structure
前言
線上公共體育成效教學評價,是指為了評估并督促線上公共體育教學活動有序開展、提高教學成效而開展的,以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實施、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實施的完成度為評價標準的教學評價機制。教學評價是衡量教學活動開展成效和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標,對教育活動的開展和教學活動的創設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我們應指定科學的衡量標準和進行具有全面化、綜合化的教學評價機制的構建探索,以評價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達到教學與育人協調發展的教育目的。當前我國高校進行了公共體育課程線上教學的實施和探索,但由于教學評價體系探索質量和評價指標設置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線上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能力和影響成效面臨諸多困難,甚至存在弊端[1]。因此深入解析高校公共體育線上教學發展需求和學生學習需要,探析不同評價功能、評價類型、評價模型的優缺點,形成一套與線上公共體育教育質量評價需求相一致的指標體系,從而確保線上公共體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本文在分析學生的線上公共體育學習需求,線上公共體育教育的發展需要促進體育學科線上教學的拓展,探索適應我國現階段發展需要的線上公共體育教學成效、教學評價原則、成效評價機制構建和評價機制教育成效實施策略。
1線上公共體育教育評價體系、評價機制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1評價體系缺乏評價主體不清,評價內容寬泛
2018年開始,我國高校線上教學處于迅速發展期,并且得到快速成長,主要從多角度嘗試并進行教學探索,使線上教學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和拓展。但在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和評價工作開展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集中表現在以下三點:一、評價主體不清。當前高校的線上公共體育評價主體主要是以體育教師以及相關教育主管部門進行評價,在評價內容上以課時完成度、運動技能完整度和掌握程度為絕對內容,而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參與度極低,無法較好地達到評價目的。二、評價方式上存在唯成績論不良趨勢,無法全面合理地評價學生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參與度、獲得感以及能力成長趨勢。三、評價內容寬泛,當前在我國高校教育評價方式中,呈現以綜合式評價、達標式評價、階段式評價和評分式評價四種主要考評方式,特別是綜合式評價更合理更全面地從學生的體育教學活動參與度和成長度進行評價,但當前評價仍以技能類為主,較少涉及情感態度、體育理論和體育人文教育學習效果。
1.2評價體系缺少對教師的線上體育教學的管理、課程架構評價機制設置
體育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智力要素的主要載體,線上體育課程開展成效取決于體育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以及體育教育管理、線上課程架構等。通過查閱相關文獻資料、訪談專家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多數高校線上體育教育管理主要以課前簽到、線上授課和作業提交與點評,缺乏教學反饋與個性化運動處方定制以及師生互動等環節,無法充分拓展線上教學的跨時空優勢和便捷式互動優勢,導致線上體育教學與傳統課堂教學差異不大,無法承擔起線上體育課程設置的教學目標和教育目的。因此,展開高校線上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探討,體育教師的線上教育應用管理和課程架構內容評價變得尤為重要[2]。
2線上公共體育教學成效教學評價體系探究
2.1突出地域化、特色化運動項目教學模塊,提升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生命力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時指出:“學校體育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和體育強國的重要工作,對于培養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精神和奮發向上、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具有獨特功能”。線上體育教學作為傳統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時代拓展,必須要有獨特性和吸引力,成為傳統課堂延伸和知識與能力拓展的形式,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發展的新陣地。因此,探索線上公共體育教育成效教學評價原則首先要突出地域化、特色化,構建地域化、特色化運動項目和教學模塊,使之成為大力開展具有終身性、民族性、地域性、特色性體育運動的重要陣地,將教學、訓練、競賽體系、運動康復、傷病的損傷、運動處方等多元化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主動進行多維度融合,形成高校體育課程特色,增強學科吸引力和生命力。
2.2加強多角度、多內容體育知識全面協調發展
公共體育課程的結構和教學活動設置是保證體育教學內容協調發展的根本,因此,我們在探索高校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的評價原則時,必須要考量教學內容設置的科學性、合理性、特色性、全面性,促進課程結構和教學活動設置的科學性,在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設的新時期,我們始終堅持以學情分析為抓手,以學生綜合素養成長為根本,大力開展運動康復、運動處方、運動損傷康復、民族傳統體育、體育人文等多角度、多內容的體育知識,將線上體育教學建設成為聯系傳統課堂和線下體育活動、體育文化氛圍創設和體育人文教育的樞紐,不斷豐富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和體育課堂教學感受力、吸引力的重要平臺和建設濃厚校園體育氛圍的主要手段,將線上課程成為線下課程的有力補充,進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鍛煉,使學生真正在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3]。
3線上公共體育教學成效評價機制構建探索
3.1構建融合體育基礎知識、體育人文、體育心理、運動競賽、運動康復等課內外一體化評價機制
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評價,注重體能和運動技能的評定,忽視了學生的體育學習態度、常規體育運動習慣養成、體育情感、體育心理、個性化個人品格、運動康復等方面的培養。因此,我們在探索線上公共體育教育成效評價機制,提升線上公共體育教學的教育影響力,必須要從評價內容構建上下功夫,使之體現線上體育教學的教學需求和發展需要,契合學生素養綜合化的學習需要和成長需要,使之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基于當前我國“終身體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高校線上公共體育教學要以特色化體育運動項目為基礎,打造集教學、運動干預、訓練、競賽、體質監測和體育人文教育和體育文化教育為一體的評價內容,形成課內外一體化的教學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和教師以及教育管理者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機制和教學實施策略探索,提升體育教學的課堂氛圍,主動創設教學情境和進行體育授課形式新探索,將體育課堂打造成為增強學生體質,提高學生運動技能,激發學生運動熱情和增厚學生體育人文感知力、體育文化沉淀的重要途徑[4]。可從以下三方面評價內容構建探索:首先,從學科主要教學內容出發,制定包含學生的體育專業知識、專業技能、運動康復、身體素養教育的技術維度“師生雙向”成長內容評價機制,以完成度、完成質量和完成成效為根本評價指標,保障體育教學內容和體育教學目標的實施;其次,從學生情感和人文精神成長視角出發,制定包含學生在情感、意志、個性,人格等非認知因素的情感水平發展為內容的評價機制,關照學生的情感與人格教育成長,主動承擔起體育的基礎學科教學責任,提升教育成效;第三,從學生綜合素養成長結果視角出發,制定包含學生終身體育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與溝通等發展性關鍵素養的評價機制,促進線上體育教學注重學生成長過程和教學成效落實,充分體現體育教學目標的整體性要求,以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5]。
3.2注重量化標準的整體性與過程性,終結性與成長度
在高校教育全面發展要求下,探索高校線上體育教學的評價內容體系,需要在評價因子執行力和執行成效上進行主動探索,提升評價方式和評價方法的科學性以及評價內容的延續性,成為保證線上體育教學高效開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量化標準的探索和制定是線上公共體育教學評價內容研究的關鍵和核心。根據學生身心成長規律和體育運動技能與體育文化成長特征,高校線上體育課程評價標準內容的量化指標的制定必須要注重整體性和過程性,兼顧終結性指標和學生運動技能與體育文化、體育人文成長度的考量[6]。首先,以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為經線,制定教學內容下的關于學生身體素質、心理健康、體育人文和價值觀建設多維度的價值判斷標準,為教學決策和學生的課程完成度與成長度提供綱領性指標,成為教學實施和學生體育能力成長的根據。其次,注重學生的縱向成長和整體間橫向成長,制定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融合的評價機制,及時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成效進行肯定或予以指正,及時幫助學生改進學習的局限性或糾正錯誤認知,提升體育過程性教學的教育成效,通過定量評價改善過去終結性評價所導致的忽視過程性評價的教育偏頗。第三,加強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和體驗感,提升教學評價的主觀能動性。在當今時期探索高校線上教學評價機制內容構建,必須以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激發和學生在思想價值認知、體育人文積淀和體育文化認知與習得上的教育結果為目標,以教育結果為導向進行激勵性評價,加以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在系統學習體育運動技能的同時,完成在思想價值認知、價值觀構建和良好個人品格等多個方面的思想建設和行為建設目的,達到素養教育和素質教育并駕齊驅的教育目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學生在教學評價中的參與機制構建和參與形式的探索。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加強:第一,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元化評價方式,充分尊重學生和教師的教學主體地位和主導價值,通過教學評價機制構建起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學科交流的橋梁,及時發現教與學之間存在的問題,通過充分調動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積極性,解決過去學生體育學習興趣持續力不強,動力不足的情況。第二,提升教學實踐在教育評價中的比重,構建融學生課外體育運動參與、體育組織實踐和體育競賽成長等多鏈條、多層面充分發展的評價策略,將過去以體育運動完成度和技術水平單方面成長的評價策略,過渡為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策略,加強評價過程的反饋指導作用和體育運動環境創設的價值[7]。
4線上公共體育評價機制教學成效策略構建
4.1構建高校公共體育課程一體化教學綜合化、全面化評價模式
在當前“健康中國”、“體育強國”戰略和群眾體育健身事業大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探索線上公共體育評價機制教育成效實施策略,首先,應從評價機制構建上加強線上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的統一化和一體化,為高校線上體育的發展提供重要指導性機制。首先,應以“健康知識+基本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能+情感意志+體育人文+運動康復”的層次發展規律,進行高校線上學校體育教學評價的指導內容,加強綜合化教學評價機制的探索與發展,激勵優質線上課程團隊和教學內容的開發,并主動構建“教學+運動干預+訓練+競賽+體育人文+運動處方”為主體的多維度、綜合化成長平臺,促進學生、教師和線上體育課程三方的主動成長。其次,應拓展“線上+線下”“課上+課外”的學習課程中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體育價值認知和體育成長設置,以課程改革為基礎,構建學生體育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小組組織、參與和體育課程建設優勢,加強認識學情和分析學情的能力,從而真正了解學生群體的個體基礎的差異,以強化團隊效應的方式,增進學生主動利用線上體育的跨時空、碎片化和靈活的學習方式,拓展體育教育在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影響度,并能主動提升學習效果[8]。
4.2 構建運動干預和專業特長發展機制,加大學生全面成長教育培養力度
學生是體育活動的教學主體和線上體育課程的主要參與者與執行者,因此,在探索線上公共體育評價機制教育成效實施策略時,必須要注重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的實現。線上體育教育是一項基于網絡教學的特殊教育形式,需要學生具有網絡技術和信息篩選技術,因此應根據學生個體基礎,加強運動干預策略和特長發展機制探究。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發展機制構建:第一,落實“長效導師”管理機制,拓展教師與學生的長期影響和監管,保障學生長期能得到體育保健知識、體育運動參與形式、體育賽事組織和體育人文活動創設等多層面的教育影響,并能獲得層級式成長;第二,加強專業教師深入課下以及學生社團活動,加大培養具有運動專長學生的教育指導和運動干預力度,提高運動專長學生的運動水平,為學校體育競賽儲備競技人才,探索出具有高校特色的課內外、線上線下一體化課程體系,為高校體育課程模式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5結語
線上公共體育教學是傳統課堂的重要拓展形式,其教學成效不僅影響學生的體育教學體驗,更對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產生正向影響。但線上體育教學作為一個新興的教學形式,當前尚處于緩慢的長期過程中,教學評價機制也處于動態摸索過程中,難以進行量化。由于教師認知、學校管理者決策的差異,當前的線上教學仍存在較多問題,其體育實踐和教育成效并不能跟上線上體育教學設置的目標。為構建更為合理的公共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以“立德樹人”和“全面發展”為教學目標,基于高校線上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教育目標進行評價機制的頂層設計,以新時代人才需求和素質成長需要為前提,分別從評價體系設計原則、評價體系內容構成和評價體系教學實施三個層面主動進行了高校線上體育教學評價機制探究。不斷優化高校公共體育線上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體育人文素養,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獲得感和教育成效,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思想和健康第一理念。
參考文獻:
[1]梁小莉.大數據下高校體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構建[J].高教學刊. 2021(05):137-140.
[2]閆艾萍,王彤,朱琳.后疫情時代高校公共體育混合式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研究[J].體育研究與教育. 2021,36(05):48-56.
[3]曾玉山,陳曙.體育教學評價實施困境及其消解路向研究[J].教學與管理. 2022(15):106-108.
[4]殷鼎,史兵.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體育深度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 2021,20(01):57-66.
[5]邵逸飛.高校公共體育課線上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研究[D].阜陽師范大學,2021,6.
[6]陳宇.“體育強國”戰略實施背景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發展策略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21(8):120-122.
[7]程斌.新形勢體育政策對大學生運動參與的影響研究[J].科技資訊,2020(33): 226-228.
[8]季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是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根本和方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2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