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下,各院校對體育教學紛紛展開了一系列具有實踐意義的嘗試,很多備受關注的休閑體育項目開始進入課堂,滿足了學生對休閑體育的需求。籃球作為體育教學中的傳統項目,受娛樂性、經濟性和普及性作用,依然是學生休閑體育教學項目中最追捧的項目之一。但長期在競技運動訓練理念影響下,高校籃球還不能適應當前學生健美、健身、娛樂、休閑等多元需求,普遍存在愛打籃球但不愛上籃球課的現象。為解決這一問題,從休閑體育的基本特性和功能分析著手,探討了休閑體育融入高校籃球教學的積極意義,并以此提出了一些關于籃球教學訓練的方式方法。
關鍵詞:休閑體育籃球教學高校游戲法娛樂性
Under the Leisure Sports Theory University Basketball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 Analysis
FAN Li LIANG "Yanjiang
(Jinzhong Normal College, "JinzhongShanxi Province, 0306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university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thorough development,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many popular leisure sports items have begun to enter the classroom to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for leisure sports. Basketball, as a traditional item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still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items in studentsamp;#039; leisure physical education. However, under the long-term influence of the idea of competitive sports training, college basketball can not adapt to the multi-demands of students, such as body-building, fitness, entertainment, leisure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leisure sports,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sitive signific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leisure sports into the basketball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ased on this,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methods about the basketball teaching and training.
Key words: Leisure sports; Basketball teaching; University; Game; Entertainment
中圖分類號:G642.41文獻標識碼:A
休閑體育是基于休息、放松、愉悅等目的而開展體育活動,強調游戲性、積極性,弱化技術性、規則性,突出身體發展和精神狀態調節,與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追求相符合。作為高校體育課程中的重要內容,籃球是一項具有廣泛普及性和娛樂性的體育運動,備受學生追捧。但傳統高校籃球教學基本以技戰術傳授為主要目標,難以滿足學生通過籃球減壓、休閑、健體強身的需求。休閑體育理論的提出,使得高校籃球教學得以圍繞輕技戰術、重身心愉悅這一思路展開改革,即在確保學生掌握籃球技戰術的基礎上,充分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并在自身閑暇時間主動參與籃球運動,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為此,有必要重點探究該理論下的高校籃球教學訓練方法,以促進籃球教學成效提升。
1休閑體育的特性與功能
休閑體育并非是一種新型體育形式,而是新的體育運動方式,是指人們應用休閑時間,為了達到娛樂、健身、消遣等目的而開展的體育活動。從這一角度來看,休閑體育應該被歸屬到大眾體育范圍之內[1]。它與競技體育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休閑體育是為了愉悅身心、健身健體等開展的,關注的是人在體育運動中的精神狀況;而競技體育是為了追求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因此兩者存在明顯差別。
1.1基本特性
1.1.1娛樂性
競技體育是為了找尋人體生理極限,獲得最高水平的運動成績;學校體育是為了使學生實現身心健康發展。相較而言,休閑體育是為了幫助人們在閑暇時間放松心情、消解壓力、自娛自樂,因此很多時候可能都沒有過多的運動目的,只是將其作為日常休閑時間的一項活動。因此,它更容易使人感受到運動帶來的喜悅和樂趣。
1.1.2 選擇性
在休閑體育中,個人可以基于自身興趣、身體狀況等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從而建立起與自身實際相符合的體育運動模式。和競技體育、學校體育的壓力感、強迫性有所不同,它允許自由選擇適合的時間、地點和場地,可以選擇一項體育項目也可以選擇多項[2]。因此,休閑體育最大的特征之一就在于無壓力感、遵循個人意愿。
1.1.3舒緩性
在閑暇時間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往往是為了追求精神愉悅,實現身心全方位放松。因此,不同于常規體育的大量出汗和激勵對抗,休閑體育更突出舒緩地參與到活動中,使活動參與成為消解壓力的重要渠道,同時實現疲勞恢復和充分休息。
1.1.4協同性
人在參與休閑體育活動時,不僅身體會進行運動,精神狀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因此既能夠健身健美,掌握運動技術技能,還能在運動中增強體驗感,釋放壓力、愉悅心情,甚至逐漸超越自我,最終實現身心和諧、身心交融。
1.1.5隨意性
休閑體育活動開展不會受到項目的常規規則制約,只要參與者共同遵守一定“游戲性規則”即可,因此能夠看出,休閑體育淡化了運動項目的技術性與規則性,更注重游戲性和娛樂性,以幫助參與者愉悅身心。
1.2主要功能
1.2.1 生理功能
在腦力勞動者逐漸增長的當下,“運動不足”問題日漸突出,極大程度改變了人類正常的生理健康狀況,產生了諸如腦血管、心血管等常見疾病。而在在休閑體育鍛煉下正好可以有效改善人體血液循環,強化臟器機能,提升新陳代謝,實現疾病預防,幫從而增進人體健康發展。
1.2.2 心理功能
在休閑體育作用下,運動者能感受到自信、愉悅等情緒,從而改善自我概念,漸尖形成主體意識,建立積極向上、愉快輕松的精神狀態。同時,休閑體育環境和日常社會生活環境存在很大差異,它的游戲性使得參與者之間可以更輕松地建立親密關系[3]。所以在休閑體育活動下,不但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還能滿足人際交往需求,獲得良好的人際關系。
1.2.3 社會功能
休閑體育活動開展氛圍輕松愉快,能給參與者提供嘗試各類社會角色的機會,促使其更深入地感知社會、適應社會和接受社會,同時發現自我,持續進行自我完善。另外,休閑體育還能創建一個實現社會規范教育的重要場所,使人們在運動項目參與中實現社會化,強化自身社會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它擴大了參與者的生活環境,優化了生活點滴,為情感交流創建了良好條件,同時對于競爭意識提升、眼光拓展、協作能力提升等都具有重大意義。
1.2.4 教育功能
休閑體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育過程。在這之中,參與者能掌握一些運動知識和技術技能,強化身體素質和文化修養,還能提升自信心,促進人際交往,建立競爭意識,形成合作精神,改變氣質與風度,對于人格和心理的完善都具有促進作用。
1.2.5 經濟功能
如今休閑體育已經形成了獨立產業,不僅推進著社會產業格局變化,相關就業人數也在持續增長,同時帶動著娛樂行業、旅游行業、傳媒行業的發展,甚至已經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中的一項關鍵要素。
2 休閑體育理論和高校籃球教學訓練相互結合的價值
在常規籃球課上,教師普遍更關注學生籃球運動技術技能的掌握。然而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壓力較大,很多時候他們選擇參與籃球運動更多是為了放松心情、舒緩壓力,所以籃球教學時如果可以有序調整學生心理狀態,通過籃球運動陶冶情操,充分感知籃球的樂趣,將會有效改善傳統高校籃球教學以知識和技術技能傳授的單一境況。休閑體育理論的誕生正好為這一點的實現提供了機會,使籃球教學改革順利實施。
2.1契合高校體育教學思想
在高校體育教學思想中,最主要的一項則是“健康第一”,即要求體育教師的教學觀念從傳統的唯生物體育觀逐漸轉向多維體育觀。而將休閑體育理論融入高校籃球教學當中后,休閑體育所具備的相關教育功能就能使籃球教學從原下單一的方式逐漸轉向多目標和多功能,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達到“健康第一”要求。
2.2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素質教育本質是為了引導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不斷提升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而要達到這一目標,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給學生留出充分的選擇空間,提供適宜的選擇機遇。只有使學生真正擁有一定自主權,才能調動自身能動性和主動性,最終實現健康發展,達到素質教育目的。而休閑體育特性中的“隨意性”正好能為學生留出自主發展空間,將其與高校籃球教學訓練結合在一起,勢必能使學生自主摸索、思考和解決籃球運動中常見的一些問題,激發創新創造意識,最終實現素質教育落實。
2.3提升高校籃球教學成效
在高校籃球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喜歡打籃球但不喜歡上籃球課的現象,日常主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比率也比較低。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學生都將體育課作為一項學習任務,因此難免會消極、敷衍[5]。而將休閑體育融入其中,則能使學生意識到參與籃球教學活動是出于自己的發展需求,并不是一項被迫性的發展任務,從而可以更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最終提升籃球教學成效。
3 休閑體育理論下高校籃球教學訓練方法
在休閑體育理論下,應以社會發展現實和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休閑價值取向與興趣等為基礎,摒除傳統體育教學思想,注重教學訓練方法的多元性。即在堅持以人為本的前提下,重點強調學生主體地位,堅持啟發式教學思想,不僅要落實教學方法研究,還要深入指導學生的學習與練習方法,突出自主探究式和情感體驗式等方法應用,使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中不僅可以掌握籃球技能,還能娛樂身心,感受到休閑體育的魅力。
3.1游戲訓練法
所謂游戲訓練法,就是在籃球課堂上將籃球知識、技術技能等穿插在具有趣味性的游戲中,使學生基于游戲規則漸漸掌握運動知識與技術技能[6]。該方法是休閑體育中游戲性特征的最佳詮釋,能使學生在自然、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會籃球知識,提升籃球技能。比如在傳球教學中,可以由兩個學生負責傳球,一個學生負責搶球,其中傳球者可以移動,但不能運球,目標是堅守手中的籃球,不要被搶球者搶到;搶球者則要基于籃球規則搶球,可以根據需要隨意移動位置。雖然這種游戲比較簡單,但基礎的籃球規則和技術要領都包含在內,學生通過深入參與,能更好地掌握擺脫防守,如何不被搶到球等技能,從而強化傳球動作,理解籃球運動規則。再比如訓練學生下肢力量時,將學生分為多個小組,每組從后場端線左右兩邊背對前場縱隊站立,由排頭完全伸直雙臂用手摸住放在端線上的籃球,同時全組配合彎腰、張腿,將籃球從前依次滾過全隊胯下。之后全隊馬上整隊向后左轉再次彎腰跑到滾動的籃球前,由排頭撥動,使球滾過全隊胯下,最終哪組最先達到前場端線即為勝利。
3.2引導訓練法
在籃球教學中,教師應重點給學生灌輸相應的學習方法,帶領學生主動探究,也就是不僅要進行知識傳授,還要注重引導啟發,使學生學會自己探索籃球操作技術,從傳統的被動接受轉為主動學習。比如在教授接球技巧時,一般都會指導學生伸臂接球,但這時兩只手臂必須保持一定彎度,即不能完全伸直。這時候可能就會有學生提問“直接伸出手臂接球豈不是效果更好?”對此,教師可避免正面回答,而是先引導學生親自體驗接球時,伸臂彎度不同的接球效果,使其真正通過親身體驗解決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帶領學生展開自主探索,對這一籃球動作進行比對體驗,還能意識到直接伸直手臂接球的動作并不正確,從而準確記住正確動作要領,保證了教學效果,并使學生在今后的籃球學習中自主掌握一些必要技能。
3.3 合作學習法
所謂合作學習法,就是讓學生為小組為單位,各成員之間共同學習、彼此幫助。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使所有學生主動參與進來,提升學習效果,還能減緩個體競爭壓力,與休閑體育理念相契合,在規避學生心理挫傷的同時,給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帶來集體歸屬感,從而更好塑造健全人格,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7]。此外,合作學習還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社會化程度和社會適應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主體意識與創新精神。比如在訓練學生單手控球和運球能力時,先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豎排站在端線之后,其中排頭手持球,在聽到教師給出的開始信號后一起將球運到對方籃板之下進行上籃。當進球之后,迅速跑到隊尾,下一位學生繼續單手搶籃板球,并運到另一側上籃,以此推進,直到所有學生都完成相關操作。
3.4 發現訓練法
所謂發現訓練法,就是不直接將基礎知識和籃球技術傳授給學生,也不進行演示,而是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發現、思考和驗證相關問題。具體可以由教師設定一個相關情景,由學生對該情景進行思考,找出解決辦法,然后再親自驗證,分析所用辦法是否合理[8]。該方法是將學生作為核心,教師在旁輔助引導,在積極資助的活動下培養學生的資助探究態度和能力,有利于強化學生籃球運動技巧,同時激發創新思維能力。在該方法中,學生得到了較大的活動空間,能充分體驗到休閑體育當中自主選擇的特性,對于學習興趣激發、問題解決能力培養等都具有一定優勢。比如在教授三步上籃時,教師先給學生簡單講解上籃的步伐要求后,由學生基于自身思考與理解出來的動作進行實操,一旦操作中發現動作不連貫,或上籃效果不佳,再對問題進行思考。可以和同學進行探討,也可以請教老師,以從中找到正確的技術要領,并在場地上標記出核心步伐運動點,從而展開針對性的練習,逐漸掌握三步上籃要領。
3.5想象訓練法
所謂想象訓練法即是基于想象將籃球技術動作在腦海中不斷進行演練,從而形成條件反應,以幫助學生加深記憶,提升動作熟練度。實際開展時,教師可提前將該方法實施流程告知學生,給其傳授在腦中演練的基礎方法,確定想象訓練的具體次數和要達成的目標,然后再正式展開訓練。比如在傳授單手肩上投籃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將這一動作示范幾遍,拆分開詳細講解,給學生留出想象的時間,促使其在腦海中形成單手肩上投籃動作的連貫影像。在這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特別強調幾項動作關鍵點,使學生在想象時能順便加身這些動作要領記憶。想象美術后,再要求學生針對自己想象的動作進行描述,描述時同時做出具體動作,更深入地掌握這一動作開展中肌肉的收緊和放松點。如此一來,學生就可以更好地將想3.6其他訓練法
除了上述幾項較為常見的訓練方法外,還可以嘗試使用這幾種訓練方式。1)領會訓練法。該方法是要求教師將籃球運動的主要特征和戰術意識作為重點展開教學,即引導學生感悟籃球比賽規則、籃球運動本質等相關因素。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應盡可能創造出比賽機會,使所有學生都能處在一個休閑體育活動氛圍中,擁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充分感知運動帶來的快感,進而建立籃球學習良性循環。2)小群體訓練法。該方法是利用教學中的集體因素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的社會作用強化學生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質量。這一方法與常規小組合作學習存在本質區別,它是在綜合了體育教學中的集體形成以及人際交流的基本規律開展的,能有效滿足學生在籃球運動中強化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相關需求,與休閑體育要求相契合。3)自主學習法。該方法主要是為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目標、留置自主學習時間,以便展開獨立性的自主學習,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同時,一旦學生達成自主學習目標,就會獲得成功體驗,進而刺激其繼續建立新的目標。整個持續學習的過程能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持續挑戰的信心,使其獲得更多運動體驗。所以能夠看出,該方法本質上可以體現出休閑體育的自主選擇特性,促進個性發展,獲得情感體驗。
4結語
休閑體育具有一定娛樂性、選擇性、舒緩性等特征,將其融入高校籃球教學中,除了契合高校的體育教學思想,還能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并進一步提升籃球教學成效,幫助學生建立終身體育的健康意識和籃球運動休閑理念,擺脫原先的技戰術訓練原則。因此,在日常籃球教學訓練中必須對常規方式進行改革,嚴格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進行完善。目前最常見的訓練方法主要有游戲訓練法、指導訓練法、合作學習法、發現訓練法和想象訓練法等,它們的共同特征就在于能為學生提供充分的學習自主性,使課堂活動更具趣味性,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調動運動積極性,最終在提升籃球訓練水平的同時,實現身心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悅.體育強國背景下高校公共體育課改革路徑探索[J].中國高等教育,2022,(21):56-58.
[2]李啟成,覃文進.高校休閑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2,44(S2):197-199.
[3]王偉鵬.高校體育教學開展體能訓練的必要性及對策[J].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22,42(03):127-128.
[4]趙毅砥,廖偲,崔曼峰.創新性游戲教學法在普通高校籃球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21,41(03):104-107.
[5]潘志翔.高校籃球運動教學現狀探究[J].教育評論,2018,(12):167.
[6]趙穎慧.高校籃球運動基本理論教學水平研究[J].教育評論,2018,(11):166.
[7]宋韜.探索高校體育人才培養“體教合一”模式[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70-72.
[8]彭博.論高校體育教學管理與陽光體育的和諧發展[J].高教探索,2017,(S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