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增強社區居民健康意識,促進健康行為;高校以院系對接幫扶,搭建平臺。以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護理學、康復治療學三個專業為依托,組建大學生社區志愿服務團隊,對接社區管理委員會,建立雙向互動平臺;以文獻法、問卷調查法、邏輯分析法、專家咨詢法,就社區健康教育、體育健身、康復護理、健康生活等方面開展研究和服務,形成高校、社區和家庭三方聯動的社區居民“體衛融合”服務基本經驗。實踐證明,大學生為社區提供大健康服務深受社區歡迎,能產生良好的社會效益,為推動社區文明健康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人力支持。為大學生了解社區治理,社區健康需求,提供了平臺和機會;為學生發揮專業特長,增強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大學生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開辟了新渠道。
關鍵詞:“大學生+大健康”;社區;健康服務;體衛融合
Research o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of \"College students + Big Health\"-- A case study of Dadi Community, Minjiang New District, Yibin City
Kang Yimei , Wang Qifa, Shao Lin, Liu Jianhua
(Yibin University, Yibin, Sichuan Province, 644000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health awarenes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promote healthy behavi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upport each other and build platforms. Based on the three majors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therapy, the college students' community volunteer service team is set up to connect with the community management committee and establish a two-way interactive platform. Research and services on community health education, physical fitness, rehabilitation nursing, healthy life and other aspects are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logical analysis and expert consultation, so as to form the basic experience of \"physical health integration\" service for community residents in the linkage of universities,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college students providing health services to the community is well received by the community, which can produce good social benefits and provide intellectual and human support for promoting community civilization and health. It provides a platform and opportun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community governance and community health needs. It opens up a new channel for student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professional specialties, enhance thei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ability,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 Big health\";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Body-health fusion
引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也有了很大提升。新一輪城鎮化,快速促進了更多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但目前社區的體育公共服務和基礎醫療服務的發展顯然滯后。社區工作者專業素養整體水平不高,數量不足問題突出。社區的基礎體育設施建設跟不上居民的物質需求和文化需求。并在此前疫情影響下,居民對健康的追求也達到了新高度。大學生是社會蓬勃發展的新力量,通過在校大學生對社區居民提供健康教育、體育健身、親子運動、康復護理、公益服務等多元化服務?!按髮W生+大健康”就是居民提高思想意識、掌握健身方法和運動技能的新武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只有在人民健康的基礎上,才能建成新時代的體育強國”,《健康中國2030》將“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為建設健康中國的戰略主題?!按髮W生+大健康”是由高校大學生作為主體、社區作為平臺保障、居民作為對象,在政府相關政策的支持下開展的新服務模式。旨在為大學生搭建社會實踐新平臺,并使社區基礎康復護理設施和管理得到保障,以宜賓學院體育、康復、護理專業學生具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社區提供“體衛融合”新服務,從而促進社區居民選擇更有益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意識、提高健康水平,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公共健康服務,實現高校、社區、家庭三方聯動,助力“幸福宜賓”“健康中國”。
1宜賓市岷江新區大地社區概況
1.1地理位置、行政區劃、人口、資源狀況
大地社區位于宜賓市翠屏區象鼻街道,于2019年11月11日建成,地處翠屏城市發展主戰場——岷江新區核心區,幅員面積2.9平方公里。目前已交房六個小區,共有2531戶,其中獨居老人1戶,居民10454位,其中殘疾人52人。其中包含1/5“村改居”居民,1/3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其他為安置性居民。
1.2經濟社會發展概況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宜賓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穩步提升,社區產業門類逐年穩步增加,產業基礎完備齊全,但暫無大型民營企業入駐社區。社區體育及健康類經費由政府項目資金提供,無專項經費支持。社區倡導實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發展的自主機制,提倡居民購買醫療保險,城鄉居民保險實現100%全覆蓋。
1.3體育事業發展概況
體育事業的發展是體育強國的必然要求。宜賓市岷江新區大地社區的體育建設相對滯后,場地和體育設施器材不能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活動需求, 社區群眾體育需求與供給之間的矛盾突出,體育鍛煉場所對居民開放程度低。社區體育投入較少,體育產業項目少、政策扶持少。
1.4大健康發展概況
大健康是根據時代發展、社會需求與疾病譜的改變,提出的一種全局的理念。它圍繞著人的衣食住行以及人的生老病死,關注各類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和誤區,提倡自我健康管理,是在對生命全過程全面呵護的理念指導下提出來的。在“大健康”時代背景下,社區人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負責人,社區居民意識層面需要大力提升對健康的認知,社區居民對自我身體認知上強化“大健康”理念不了解,很多居民人在社區但健康意識卻未適應改革,對社區能提供的服務不了解。
2大地社區衛生健康服務的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大地社區體育公共服務專業人才缺乏
居民和社區的關系越來越緊密,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服務要求也越來越多樣化和專業化[1]。社區內無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及相關公共體育行業專業人才,體育活動的開展由社區提供平臺,但無特定成體系的體育活動組織、體育服務中心或協會,大型體育活動多由大地社區居民或退休的相關老師主動牽頭帶領開展,缺乏專門的組織與指導。
2.2大地社區體育基礎設施不足
社區內體育設施大多是開發商為了在售房時吸引住戶時修建的,功能單一、數量不足,多為鐵制,露天放置,冬涼夏熱。室外體育場8個,室內體育場地2個,其中室外田徑場1個,室外籃球場1.5個,室內籃球場1個,室內藝術體操房1個,室外網球場1個,室外乒乓球場2個,室外羽毛球場2個,其他健身場地:步行道5條。
2.3大地社區衛生資源不足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從業人員普遍水平不高。沒有專業的大健康服務人員,只能提供基礎醫療服務,且服務內容單一。雖每月定時開展義診活動,并建立健康檔案,但醫療人員多來自周邊小診所,健康管理類工作人員相對于社區居民來說遠遠不夠,常常出現一個醫生對接一整個社區的情況,不能依據居民有差異化的健康需求,針對性解決健康問題。
健康保健服務宣傳力度不夠[2]。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務處于邊緣化部分。雖開展了相關服務,但由于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居民對項目并不了解,最終導致居民參與度不高,健康意識不足,開展的保健服務也無法做到100%覆蓋。
3大地社區“大學生+大健康” 服務供給情況
3.1大學生社區服務理念與內涵
大學生服務社區發展首要任務是明確大學生在社區服務發展中的責任意識。大學生作為社區服務的主體,需要考慮為社區提供最合適的服務、大學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幫助、大學生能力以及大學生對資源的了解和掌握程度等方面的因素。但在社區服務中大學生將自己定位于普通志愿者,這導致他們僅以普通志愿者的價值觀與專業性來要求自己,沒有明確在社區服務發展中的責任意識,社區服務活動沒有發揮居民的主體作用,沒有挖掘與培養社區居民的潛能,只停留在社區居民參與階段,因而導致服務活動形式單一的情況。
3.2大學生社區服務實踐平臺與機制建設
專業學習帶給大學生在社區服務中的可能,但服務實踐的缺乏導致其對專業素質的不認可。社區服務一方面鍛煉了大學生調研、評估、策劃、宣傳等基礎的社區服務能力以及獨立思考社會的能力;另一方面大學生在參與社區服務期間充分發揮培養社區工作人員自主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的能力,以及鏈接高校資源來豐富社區服務活動,也能從極大程度上解決社區問題。
3.3“大學生+大健康”服務內容的調整
社區是一定人群聚居地,有著較為密切的社會交往,居民作為社區場域的主體,他們對社區的知覺、評價以及行動制約著社區的發展,同時也幫助構建新的、更有意義的社區,是維系著特征性文化的共同體。絕大多數社區對開展居民健康服務必要性有著充分認識,居民對以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為重心的初級衛生保健需求日益增長[3]。而且當前社區服務內容堅持“四個面向”,有眾多便利及社會化保障服務,但在居民身體健康層面未建立系統科學的服務,這使得具有“體+康+護”專業特色的大學生群體在社區服務中的需求尤為重要。
4大地社區“體衛融合”健康服務的基本經驗
4.1社區體育基礎設施的優化
大地社區未建立完善的場地使用規劃方案,加上可使用的場地面積和類型較少,導致居民進行的體育活動形式減少。體育基礎設施多為小區內建設,有專屬人員進行維護,但可使用的場地和器械不足。
4.2社區體育健康制度的完善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4]。習近平總書記也在2020年5月6日的會議中強調,要完善公共衛生設施,大力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同時,隨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在城市和農村中的發展,社區健康教育已成為我國健康促進發展的趨勢。
4.3社區基礎保健服務的補充
大地社區每月會定時開展健康教育、義診服務和健康促進活動,幫助居民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預防保健、康復護理、健康教育等方面服務處于邊緣化部分[5]。雖開展了相關服務,但宣傳力度不夠,導致居民對項目并不了解,最終參與度不高,健康意識不足,開展的保健服務也無法做到100%覆蓋。
4.4居民體育行為的培養
大地社區目前沒有專門開展居民體育行為培養相關的活動,鼓勵居民自治。曾舉辦過一次小型舞蹈比賽,但由于居民反饋不良、場地影響、參與度不高等因素,加上沒有專業指導人員和體育活動策劃方案,導致再無相關的此類活動進行。大地社區是典型的村改居社區,受場地制約和開發商的影響以及傳統文化的影響,導致社區老年人主動性差,且目前老年活動中心處于空白,因此參與體育運動的老年人較少。
5大地社區“體衛融合”健康服務優化措施
5.1開展健康教育,輸入健康理念
健康教育首先從意識層面提升社區居民對健康的認知,通過開展健康知識講座、座談會、健康咨詢、為社區居民建立健康檔案等活動,達到改善、維持和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狀況,普及科學知識,樹立健康意識,促使社區居民改變不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方式的預期效果。通過健康教育,幫助人們自覺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積極參加全民健身活動,養成良好習慣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提高健康水平,從而提升大地社區居民獲得感、幸福感,達到“大健康”服務社區目標。
5.2進行健康評測,提升健康認知
健康評測從身體上提升大地社區居民對自我身體素質狀態的認知,結合大地社區居民身體實際測評需要和宜賓學院學生的專業知識,采取如:體重、身高指數、血壓測量、血糖測量等測評項目,評估并分析結果,生成健康報告。根據居民的健康狀態進行分類,并生成高質量、科學的、合理的運動建議。從社區居民對自我身體認知上強化“大健康”理念,產生社區居民內推動力,助力“大健康”社區建設[6]。
5.3提供體育支持,增強健康本領
體育健身運動可以增強社區居民體質,從大地社區居民的職業、時間角度出發,根據社區居民不同年齡階段幫其制定合理、合適、符合需求、以興趣為主的體育健身計劃,如:氣排球、足球、滑輪等,以充分調動社區居民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對青少年兒童進行體育指導,根據不同的鍛煉目的、不同年齡階段分類,對兒童進行體適能訓練、增強社區兒童的抵抗力、健康水平、耐力、反應力等,對初三畢業生進行專項的體育訓練,體育指導、體育陪練,促進初三畢業生中考體育成績提高。體育健身有助于強化公共體育的職能,落實全民健身的國家戰略,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滿足社區居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
5.4打造健康環境,共建宜居社區
為著力解決社區脫貧人口再返貧、因病致貧人口增加、因病致貧家庭負擔過重等問題,將采取體育鍛煉促患者,康復護理助家庭的新模式,為所需社區居民提供公益性的康復指導,護理服務,相關康復護理知識科普,康復護理指南,為患者提供量身定制的健身保健計劃,從而助力社區民生事業,維續脫貧攻堅戰優秀戰果,促進社區振興。
創新體育文化傳播方式,開創居民喜聞樂見的如體育文化節、居民運動會、青少年運動會、親子運動會、體育俱樂部等活動,并認真組織設計、讓居民在娛樂的同時學習到日常所需的健康知識,提升體育文化素養,帶給居民精神滿足的同時,促進生理、心理健康,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獲得感,增加自己對社區的歸屬感,增強社區凝聚力。在“幸福宜賓”大背景下,通過“大學生”+“大健康”服務社區新模式,增強社區主體之間的情感紐帶,促進社區的可持續發展。有助于構建幸福社區,幸福宜賓,幸福中國。
6結語
本文的題目為“大學生+大健康”社區健康服務研究,圍繞著“大學生+大健康” 服務社區為對象展開研究工作,研究大地社區“大健康”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根據《十四五規劃》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本項目有效組織大學生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由高校大學生作為主體、社區作為服務平臺、居民作為對象,開展健康教育提升社區居民對健康的認知,進行體質評測提升大地社區居民對自我身體素質狀態的認識,制定體育健身計劃增強社區居民體質,提供康復護理服務實現社區的人文關懷,舉辦社區體育文化節等相關活動增加社區居民對體育文化的了解。結合大學生社區服務的發展態勢和社會價值,廣泛調動資源參與社區建設、增強社區凝聚力、促進社區資源合理利用,構建全民參與的社區服務模式,攜手共建大地社區美好家園。營造大地社區“大健康”氛圍,助力“幸福宜賓”,助力“健康中國”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李闖.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社區治理研究——以N社區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0,3(12):145-146.
[2]邵博. 鄭州市社區體育服務的共享研究[D].鄭州市河南大學,2019.
[3]張小沛,張瑞林,馮振偉.老齡化背景下社區體育服務與健康管理服務融合共生發展探析[J].體育文化導刊,2023(03):69-76+84.
[4]成慶棟,朱芳琳.健康中國背景下珠海社區體育智能化服務體系研究[J].內江科技,2023,44(03):107-109.
[5]潘紅霞,儲慶桂.社區體育“全生命周期”服務體系構建研究——基于健康中國戰略背景[J].保山學院學報,2023,42(01):24-29.
[6]張小沛. 健康老齡化背景下社區運動健康中心服務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市上海體育學院,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