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新時代新業態發展是我國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調研法等方法,探究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基礎、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路徑。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的發展基礎:國家政策的支持、戶外旅游資源豐厚、露營市場穩步發展;發展存在的問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新業態運營模式單一、復合型專業人才短缺、體育旅游整體缺乏聯動性;優化路徑:改造露營地類型和服務,增強休閑體育運動體驗;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發展,實現一體化的協同治理;整合戶外資源,構建多渠道的新業態供給方式。
關鍵詞:新業態;營地+體育;露營旅游;優化路徑
Research on Optimization Paths of Development of New Format of “Camp + Sports” in Guilin
Tingyuan Huang1 Yuanwei Huang2
(1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Guangxi 541006; 2 Bei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Beihai,Guangxi 536000)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ra and new forma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tourism industry. By apply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materials and survey researches, the author explore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new format of “camp + sports” in Guilin and proposed optimization paths.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s of new format of “camp + sports” in Guilin are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ies, abundant outdoor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the camping market. 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infrastructure, single operation mode, shortage of compound professionals, lack of overall linkage of sports tourism. The author proposes several optimize paths according to the status quo, for example, transform campsite types and services to enhance the recreational sports experience,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development, achieve integrated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integrate outdoor resources and build a multi-channel new format supply mode.
Key words: New Format; Camp + Sports; Camping; Optimization Path
引言
近兩年來,國家對露營產業、戶外運動的重視程度很高,政策的基本原則是遵循市場需求和資源保護利用下的因地制宜發展的規范發展新產品、新業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诽岢觯罅Πl展自駕車旅居車露營地、帳篷露營地、青少年營地等多種營地形態,通過推動營地+文藝、體育比賽、戶外運動、自然教育、休閑康養等,創造新業態,滿足新需求[1]。在《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指導下,桂林市深入推動生態與體育、文化與體育、旅游與體育深度融合[2]?!蛾P于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指出要發展健康旅游,為桂林發展“體育+旅游”的產業融合之路指明了方向[3]。本文結合體育強國等重要背景,提出“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的優化路徑,為桂林市體育旅游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1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的發展背景
1.1戶外旅游資源豐厚
2021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桂林時做出了重要指示,要提升桂林旅游品質,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桂林地處中國南部,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森林覆蓋率高,桂林市生態環境的良好發展為戶外休閑旅游提供了舒適的環境基礎。桂林市還擁有世界上發育最完善、最典型的巖洞地貌,為開展洞穴探險旅游提供了條件;桂林市青山環繞、水域發達,漓江山水廣為人知,其中貓兒山、八角寨、龍勝梯田、青獅潭、遇龍河、桂海晴嵐等戶外活動區,為桂林市開展攀巖、徒步、漂流、自行車、戶外露營等旅游項目提供了適宜場所。桂林市在人文、自然資源的輔助下,形成休閑性較高的戶外旅游資源。
1.2桂林體育旅游興起
桂林市政府支持桂林打造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城市、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桂林市政府支持承辦各種體育賽事,如環廣西公路自行車巡回賽、荔浦全國短道拉力賽、“中澳新”青少年馬術公開賽、漂流世錦賽、國際高品質高爾夫比賽[4]。體育賽事的承辦為桂林帶動了經濟,為桂林帶來了客源,為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的蓬勃興起帶來了條件。桂林市體育旅游發展較為突出的是陽朔的攀巖活動。陽朔附近攀巖路線在國內廣為攀巖愛好人士喜愛,攀巖路線不僅數量多,而且難度系數多樣,可以按照攀巖者愛好自行選擇。陽朔攀巖活動發展得越來越好,為桂林戶外體育旅游業做出貢獻。
1.3露營市場穩步發展
一方面,露營是人們從快節奏生活中逃離,獲得短暫的休憩,陽光、草地成為大眾選擇旅游的重要考慮因素。露營成為全球新進休閑頂流,全球市場研究公司The Global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發布的《全球露營報告2022》報告顯示,全球露營市場規模預計從2021年620億美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689.3 億美元,預計復合年增長率為 11.2%(數據來源:Global Camping and Caravanning Market,The Business Research Company,2022)。在短視頻平臺、社交網站,有關露營、徒步遠足的內容應接不暇,點擊量暴增,深受海內外市場喜愛。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持下,露營營地和規劃,產業成熟化,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人們購買露營用品空間不斷擴大,“露營+”新模式正在解鎖,與多種行業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獨特的露營體驗,提高了露營旅游的競爭力[5]。隨著越來越多營地的開發,消費用戶對露營的舒適度、場景多元化、現場體驗感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具設計感的木屋、鳥巢等會更受歡迎;而在露營中開展的活動也越來越傾向于健康,如“露營+戶外運動”、“露營+賽事活動”[6]、“露營+休閑康養”、 “露營地+自然教育”[7]等。
2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現狀
作為全國旅游發展名城,桂林市擁有不少露營基地,而且廣受游客歡迎,發展空間很廣。通過實地調查與觀看訪談視頻,現將桂林市露營基地分為以下四類:一是功能齊全,發展較好,代表營地是“蒼峿之野國際露營基地”;二是基礎設施完善,少量體育元素,代表營地為桂林桃花島度假村;三是依托景區,觀光休閑為主,較為典型的是桂林雁山鎮鄉謠里度假區;四是運營中探索,設施有待完善,如大圩南村的寶塔山底等。表1對這四類營地在設施情況、運營模式、人才管理、體育項目四個方面進行了概述。
2.1基礎設施
第一類營地以“蒼峿之野國際露營基地”為代表,從表1可以看出,該類營地占地較廣,在衛生、餐飲、娛樂、后勤等方面的設施如淋浴區、飲食區、服務中心、娛樂設施、體育設施、停車場、汽車充電樁等設施,表現為設施較為完善,功能齊全,發展較好;第二類營地的基礎設施已完善,以桃花島度假村為代表,公共衛生服務設施齊全,區域規劃合理,分為賞花觀光區、燒烤篝火區、拓展活動區、農業藝術采摘區、兒童游樂文化區、餐飲住宿區、健身娛樂區等。第三類營地相比于前兩類營地,沒有設置停車場,營地面積較少,衛生、餐飲、休閑娛樂等設施是景區建設,營地自身并沒有單獨的設施,游客多的時候容易引起;而第四類營地相比于前三類表現出場地設施匱乏、后勤服務設施缺失等問題。綜上,桂林市部分營地在建設基礎設施時,已逐漸融入體育元素,建設有體育活動區或健身休閑區等,“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出現雛形。
2.2運營模式
由表1可知,桂林市露營基地多數是“營地+景區”模式,營地向景區租賃土地、交付資金,通過與景區的聯動,降低了營地建設成本?!盃I地+景區”聯動合作模式可以分流景區客群,減緩景區接待壓力,同時完善的餐飲、住宿、娛樂設施吸引游客,由觀光型轉為休閑度假型。如“蒼峿之野國際露營基地”結合信昌桂海晴嵐景區開發草地露營,在環境體驗上給予游客更好的體驗。而“營地+娛樂”模式是以“社交”為理念或是以“純游玩”為主,也可以是融合音樂節、演唱會、藝術活動等的露營模式,打造游園、社交一體的休閑地。如“鄉謠里”的星空露營基地,可運營品牌發布、主題派對、草坪婚禮、燒烤野餐等項目。對于“營地+體育”模式主要指融合高爾夫、水上項目、劃艇、登山、攀巖等體育的營地運營模式,如“蒼峿之野國際露營基地”、等營地開發了不少體育項目,可見,桂林市營地中逐漸出現“營地+體育”模式。
2.3人才管理
由表1得出,在人才管理方面,四類營地都沒有相對專業化人士管理營地,營地是根據企業的員工分配負責相應的項目類別,而沒有很明確的靶向性,如財務管理、營地運營、活動操辦、后臺客服、現場控制等等。目前桂林市營地建設及運營主體大多來自旅游、酒店等服務型行業,主要管理員人員缺乏體育旅游的專業背景,在露營活動項目設置、體育項目設置、現場管理、后臺的運營方面經驗不足,制約了“營地+體育”新業態的發展。如第四類營地的大圩南村的寶塔山底,由于缺乏體育旅游產業的專業人才,整體的產業發展規劃、項目布局、產品創新等方面都未形成明確的發展思路,導致基地特色不明顯,整體的運營效益和發展都受到了影響。
2.4體育項目
在體育項目方面,由表1得出,營地能根據自身環境特點逐漸融入體育元素,如第一類營地中的“蒼峿之野國際露營基地”,該基地建設所在地以草地聞名,而且依傍在湖邊,不僅開發了飛盤、芬蘭樁柱這些草地體育項目,還開發了水上體育項目漿板、電動艇、電動板等項目。第二類營地建設在度假村,周圍有自行車步道,因此,除了有羽毛球、排球等體育項目外,營地還開發了自行車項目;而依托景區的營地則有觀光自行車,用于代步和觀賞園區風景,還有一些常規的體育項目,如籃球、排球、游泳等??傮w來說,桂林市營地在體育項目方面,目前營地存在的體育項目較為普通,還未形成自身的特色項目,而且這些體育項目受季節、氣候影響較大,對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的發展未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3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存在的問題
3.1基礎設施不夠完善
桂林市營地發展年限短,基礎配套設施有待完善。首先,在桂林市的營地指示牌建設不夠完備。游客基本上是跟著導航才能到達景區附近,在景區附近才有較明顯的宣傳廣告,而從市區到景區的路段卻無明顯指示牌;其次,營地的住宿、餐飲、衛生等公共服務設施少而簡易,在景區附近住宿酒店與餐飲服務較少,在景區內基本上無供餐服務,景區附近有待開發,可以通過開發建設成營地的關聯產業;同時,部分營地沒有形成統一的管理機制。部分營地在入營后有問題只能找游客服務中心解答,甚至有些營地還沒有游客服務中心,僅有幾位負責人在處理營地事務;再者,營地停車場有待擴大。營地在對場地規劃時未充分考慮客流量與停車位置的關系,在流量高峰期時整個營地較擁擠。
3.2業態運營模式單一
《露營地(精致露營)投資策略報告20222022》顯示,“營地+X”的運營模式已成為更多露營投資者選擇的方向,在充分利用地勢地貌的同時,結合時代流行元素,將體驗、文化、互動、消費、體育等元素堆疊起來。桂林市營地的運營模式主要有“營地+娛樂”、“營地+景區”和“營地+體育”,“+景區”、“+娛樂”模式較明顯,且一個營地通常以一種模式為主,表現出運營模式單一的特點。而 “營地+體育”模式還處于初始階段,營地開發的體育項目較少,許多體育項目是游客自行準備,并非營地推出。因此,營地可加大對體育項目的投入,增設多種體育項目,形成自己的品牌,并將其發展成為營地的市場競爭優勢。
3.3復合型專業人才短缺
新業態的發展需要營地規劃建設人才、開發策劃人才、創新創業人才、營地維護與管理人才等等。對于新業態的運營,大數據的運作需要信息分析處理工作人員,不但要掌握扎實的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學科的專業文化知識,還需要擁有旅游管理、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管理知識,單一知識型人才并不缺乏,但是復合型專業人才短缺。從目前桂林市營地的運營來看,是旅游管理者或者創業者在管理,若要發展“營地+體育”,需要體育旅游復合型人才對場地進行規劃與開發。而隨著露營的火熱發展,經驗豐富的復合型人才需求量將加大。
3.4體育旅游整體缺乏聯動性
眾所周知,桂林市由于地質原因未能建造地鐵,市內交通依靠公路。而由于營地建設的需求特點,桂林所建設的營地地區多數在郊區,但是桂林市多數營地無公共交通到達,游客基本上是自駕出游,沒能帶動桂林市交通的發展。另外,營地的發展未能體現桂林山水特色與民族文化特色,可以創新開發生態體育旅游產品,與民族文化資源聯動發展。開展戶外體育運動休閑系列,如漂流、登山、攀巖,與民族文化有關的民族體育表演等項目,拓寬營地業態,增加各產業的聯動性。
4桂林市“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的優化路徑
4.1改造露營地類型和服務,增強休閑體育運動體驗
一是支持戶外露營地創新四季運營項目。戶外露營存在淡旺季,春季、冬季屬于一年的淡季。依托戶外露營的好勢頭,深度挖掘分別適合一年四季運營的運動項目,打造季節性主題營地,滿足個性化、多樣化、享受型的消費需求。二是要創建品牌特色,開發多種運營模式。營地的發展離不開游客,營地在發展過程中整合資源、多方合作、打造鮮明特色、突出品牌特色,才能吸引游客。另外, 多種運營模式可以讓產業運作更流暢。比如產業聯動商業模式,開發相關產業,形成綜合互動,獲得綜合收益。三是要因地制宜建設露營旅游相關基礎設施。桂林市因山水而出名,營地建設應依托桂林獨特的山水資源,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營地旅游區,發展綠色生態體育產業,打造“桂風壯韻”體育旅游工程。四是要結合區域特色,發展運動主題露營地。廣西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地區,近年來,廣西深入貫徹全民健身戰略,成為民族傳統體育特色區域。露營地應結合少數民族的特點,打好“體育、旅游、民族”三張牌,充分挖掘壯等12個民族的傳統體育項目優勢和特點,發展與風俗習慣緊密相連的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的運動項目,發揚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根脈,使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得到更廣泛地普及,推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小眾走向大眾。
4.2推動多元主體參與發展,實現一體化的協同治理
4.2.1 培育桂林市“營地+體育”市場主體
分析“營地+體育”的主要市場主體,多方向開發投資方與合作者,一方面,開展民族體育活動,與企業或協會合作,增加宣傳,吸納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資;另一方面可以與學校合作,借助營地教育和旅游研學活動宣傳“營地+體育”新業態。深入培養經營者與勞動者,培養經營者與勞動者的意志力、技術能力與信譽能力才能給游客更滿意的服務;廣泛吸納消費者,民族體育受到越來越多群眾的喜愛,利用廣西特色節假日、傳統節日和國家重大時間節點,舉辦特色主題運動會,如 “壯族三月三”、京族哈節、歌圩運動會、百萬群眾健身走(跑)等獨具本土民族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動,有特色才能辦得源遠流長。
4.2.2推進桂林市“營地+體育”人才管理
“營地+體育”是戶外體育一種新的融合方式,新型融合人才還相對較少,因此,引進的人才應理解體育與營地融合的理念和詮釋,要根據不同顧客的特點,將“營地+體育”的獨特之處展現出來,開辟一番新天地。一方面,桂林市的幾所高校可以設置以“戶外桂林”為主要探究對象的相關專業,培養對口人才,以滿足各個階層的不同需要。另一方面,加強管理員的培訓工作力度。各階層管理員要接受相應階級培訓,在“露營”與“戶外體育”相關知識與技能獲得相應的資格證書。同時,營地要建立專業化的營地服務標準,提高露營服務質量。借鑒國內外成熟的營地,引進“營地+體育”新型人才,協助旅游者體驗營地中的體育項目,豐富旅游體驗。再者,引進的人才還應具備桂林特色的導游講解能力,能將桂林山水的精髓通過多種方式展現,讓顧客在體驗新型服務的同時感受到本土特色,做到一站全包式營地。
4.2.3健全桂林市“營地+體育”救援體系
戶外體育旅游活動往往受自然風險和人為風險的雙重影響和制約,救援體系的健全非常必要[8]。西方國家在戶外運動方面發展歷史悠久,有專業的組織,如美國高山救援協會。我國戶外旅游興起時間不長,戶外旅游相關的安全體系并不健全。體現在救援隊伍專業知識欠缺,救援設備無法滿足要求,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夠。桂林市在健全桂林市“營地+體育”救援體系時,應充分吸取國外的優秀經驗,結合“營地+體育”的特點,建立主要負責部門。戶外運動項目在救援時存在一定的困難程度,目前桂林市戶外救援體系主要依靠政府支持,力量微乎其微。政府及主要負責部門要號召社會,發動群眾力量參與救援,讓更多戶外救援專業人才參與到救援隊中,提高桂林市戶外運動、戶外旅游安全保障系數,優化桂林市“營地+體育”救援體系。
4.3整合戶外資源,構建多渠道的新業態供給方式
4.3.1打造點、線、面的實景和數字空間
首先,對于營地的宣傳資料,要做到精準的編制與投放,如學校周邊、商場、工作單位等場所周圍,分發宣傳冊、設置宣傳攤位,舉辦小活動、小游戲吸引群眾眼球,讓更多群體有更多機會了解到“營地+體育”,擴大服務群體。其次,在線上要有自己運營的網絡平臺,如小程序、公眾號、短視頻賬號等等,線上線下結合,將“營地+體育”特色以多種形式展現在眾人眼前。再者,嘗試與學?;蚱髽I合作,可邀請學生團隊或企業到營地參觀、親身體驗營地特色項目,讓“營地+體育”更有說服力,打造點、線、面的實景和數字空間。
4.3.2實現體育露營地管理和運營網絡化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營地的運營要抓住時代的特點,不僅要將信息公開化智能化,還要將操作網絡化。首先,營地要有自己的官方平臺,在該平臺上的營地信息要真實準確、及時更新,保證消費者可以自行在這些平臺對營地進行了解、預定、修改、退訂、反饋等等服務。其次,營地相關的網絡平臺要定期維護,保證隨時使用通暢,獲取消費者好感。最后,可以設置營地后臺服務專用通道,避免消費者在使用時出現一些不必要的障礙而導致消費者減少。
4.3.3加強露營與運動項目的串聯與融合
常見的露營活動通常是美食、擺拍、音樂等,“營地+體育”要體現“體育”特色,要增設適合在露營時進行的體育項目,努力營造“體驗式”暢游[9]。在營地內,設置不同項目的場地,每個項目設置專門的管理員,保證項目進行時消費者的安全。如極限飛盤、跳大繩等集體運動,讓同行人互動起來,拉近彼此的關系,也能鍛煉身體;戶外瑜伽、打太極等休閑健身運動,讓生活慢下來,沐浴陽光、呼吸新鮮空氣,放松自我;攀巖、漿板、皮劃艇等刺激項目,滿足自我的冒險體驗;風箏、足球等草地項目,在草地盡情奔跑,活絡筋骨;丟沙包、丟手絹等童年游戲,回歸童年。除此之外,廣西是少數民族自治區,可以增設民族傳統表演,承辦民族運動會或各種賽事、集訓發展運動訓練基地,拓寬體育旅游市場。桂林市每年三月三舉辦“壯族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等民族體育活動,營地應抓住機會,加強露營與運動項目的串聯與融合。
結語
目前,桂林市已建成桂陽文體旅游大道等一批大型體育產業項目,體育旅游發展格局逐漸擴大,在打造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城市路上更進一步。而隨著露營市場的快速發展,“營地+體育”新業態能有效提高旅游者的參與度,給旅游者帶來全新的體驗,成為桂林市體育旅游經濟發展新動能,為發展桂林市體育旅游助力。 “營地+體育”新業態發展正處于探索階段,如何更快更好地發展 “營地+體育”新業態需要桂林市政府、企業與人民群眾攜手努力,為打造國家體育旅游示范城市加快進程。
參考文獻
[1] 14部門印發《關于推動露營旅游休閑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J]. 建筑技術開發,2022,49(23):173.
[2]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的通知》[EB/OL].國務院辦公廳, (2019-08-10) [2019-09-02].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5426485. htm.
[3] 《關于支持桂林市加快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意見》[EB/OL].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11-15) [2019-11-15]. http://www.gxzf.gov.cn/zfwj/zxwj/t1510029.shtml.
[4] 譚賢.桂林市休閑體育產業與健康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0.
[5] Wong J Y, Hsiung M L, Lee S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durance Involvement and Travel Behavior in Camping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Place Attachment[J]. Sustainability, 2021, 13(9): 5016.
[6] 王遜,張小林.山地戶外運動賽會品牌的建設研究——基于武功山露營大會的實例分析[C]. 2022:454-455.
[7] 呂璐露. 我國青少年戶外營地教育的發展歷程、階段特征與未來展望[J]. 體育教育學刊,2022,38(03):61-66.
[8] 張文月. 體育旅游發展與鄉村產業振興——基于恩施州的實踐與思考[J]. 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08):146-153+187.
[9] 王遜,張小林,周石其. 消費升級驅動體育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機理及實現路徑[J]. 體育文化導刊,2022(1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