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2016-2019年肇慶市舉辦了6屆馬拉松賽事,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SWOT分析法、數據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對肇慶市馬拉松賽事的發展進行總結分析。得出:肇慶市馬拉松賽事的水平和級別越來越高,已形成一定的賽事文化,“肇馬”已成為肇慶市一張閃亮的名片;肇慶市馬拉松賽事發展的優勢在于賽道路線、優美的自然人文景觀和“體育+旅游”、“體育+公益”的“肇馬”文化;劣勢在于比賽獎金、賽事成績和當地經濟水平;機遇在于政策扶持、良好的群眾基礎和全民健身意識的提高;威脅在于賽事安全、交通壓力和周邊城市馬拉松賽事的沖擊。肇慶馬拉松的發展策略為借助政策支持的春風,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環境優勢,總結辦賽經驗,提高賽事服務和管理水平,增強“肇馬”在同類賽事中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關鍵詞:肇慶市;馬拉松;SWOT分析;體育+旅游;體育+公益
SWOT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Zhaoqing Marathon -- Taking the 2016-2019 Marathon as an Example
Jia Shubo,Wang Ying,Ma Zengyan,Guo Feng,Wang Qunyi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Technology College, Zhaoqing, Guangdong 526100
Abstract: Zhaoqing City has held 6 marathons from 2016 to 2019.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analysis、SWOT analysis、 data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of Zhaoqing City Marathon. Conclusion: The level of Zhaoqing marathon race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has formed a certain race culture, \"Zhaoqing marathon\" has become a shining business card; Zhaoqing City marathon development advantage lies in the track route, beautiful natural and cultural landscape and \"sports + tourism\", \"sports + public welfare\" \"Zhaoma marathon\" culture; The disadvantage lies in the prize mone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vent and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y; The opportunity lies in the policy support, the good mass bas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the national fitness consciousness. The threat is race security, traffic pressure and the impact of marathon events in nearby cities.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Zhaoqing Marathon i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local natural and cultural environment with the help of policy support,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running the race, improve the service and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race, 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Hajime in similar events.
Key words: Zhaoqing City; Marathon; SWOT analysis; Sports + tourism; Sports + public welfare
引言
最早將馬拉松比賽正式列為運動會項目是在1896年舉行的現代第一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上。1910年11月18-20日,我國在南京舉辦了名為“長距離競走”的馬拉松比賽,這是我國第一次舉辦馬拉松賽事,12人參加比賽;1981年9月27日,在北京舉辦國際馬拉松比賽,這是我國舉辦的第一次國際馬拉松賽事,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86名選手報名參賽。自2010年后,我國舉辦馬拉松賽事的場次和參加人數成倍增長,城市馬拉松賽事的規模呈現高速增長的狀態。
根據中國田徑協會發布的《2018、2019 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顯示,2018 年,全國舉辦 800 人以上馬拉松及相關賽事共 1581 場,平均每天有 3 場比賽,2019年全年馬拉松賽事數量持續增長,共舉辦1828場次規模賽事(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及徒步活動),覆蓋了全國31個省區市,參加人次達712萬[1]。自2020年疫情發生以來,國內馬拉松賽事基本都處于延期、再延期、取消的無盡循環中,部分城市馬拉松賽事改為線上比賽,直至2022年底才逐步放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肇慶市2016-2019年6屆馬拉松賽事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西江日報及相關馬拉松網站,查閱搜集馬拉松賽事相關的文獻。并對文獻進行分析和整理,以了解與論文內容相關的研究,為本文提供借鑒。
1.2.2 SWOT 分析法
馬拉松屬于大型的單項體育賽事,屬于體育賽事管理研究領域,而 SWOT 分析法是管理學中一種重要的分析工具,其通過了解研究對象自身的優勢與弱勢,掌握外部環境中出現的機會、規避威脅,從而制定良好戰略的方法。
1.2.3 數理統計法
采用 Excel軟件對肇慶市馬拉松賽事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肇馬”6屆賽事簡介
2016年5月8日,首屆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以下簡稱“肇馬”)在端州區天寧北路鳴槍開賽,拉開了“肇馬”賽事的序幕。“肇馬”以“肇慶馬拉松,歡跑山水中”為主題,將體育、旅游、公益相結合,在2016-2019年連續舉辦了6屆各具特色的馬拉松賽事,其中國際全程馬拉松2屆、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4屆,賽事項目包括全程馬拉松(2次)、半程馬拉松(5次)、迷你馬拉松(6次)等三個項目,2018、2019年為“一年雙馬”。從表1可以看出,“肇馬”賽事規模不斷擴大,參賽人數由2016年的9946人增加到15000人再到20000人,前后6屆賽事累計參賽選手近十萬人。2020、2021、2022年馬拉松賽事因疫情暫停。
目前“肇馬”參賽人數穩定在20000人左右,在國內城市馬拉松賽事處于中等規模。吸引了越來越多外地外籍的選手前來參加,首屆馬拉松9946名選手中,肇慶籍占46.00%、外地選手占53.77%、境外占0.23%;2019年國際馬拉松比賽中,5000名全馬選手中肇慶籍占16.00%、外地選手占84.00%,5000名半馬選手中肇慶籍占19.00%、外地選手占81.00%[2-4]。2018年,“肇馬”商標正式注冊成功,標志著賽事規范程度、嚴謹程度進一步提高。
2.2 "“肇馬”賽事特色
2.2.1 "“體育+旅游”特色
肇慶是首批國家旅游城市,風景優美,氣候宜人,星湖風景區在2020年被確定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歷屆“肇馬”的賽道均圍繞星湖風景區設計,沿途景色優美、賽道直且起伏小、沿途景觀多。2018年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事被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為“最美賽道特色賽事”,2019年“肇馬”迷你馬拉松賽道直接跑進七星巖景區內,歷屆“肇馬”比賽期間,星湖風景區均免費向參賽選手開放,體現了體育和旅游的結合。
2.2.2 "“體育+公益”特色
“肇馬”在6屆賽事中,不斷融入公益理念,體現人文精神。2017年,“肇馬”提出“傷健共融”理念,與廣州無障礙健康運動協會聯手共同打造全國首個無障礙馬拉松賽事,來自香港、廣州、等地的43名殘疾人運動員,組成殘障方陣完成了比賽;2018年,“肇馬”提出“馬拉松+公益”的新理念,承辦方向“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春蕾計劃”捐贈30萬元,同時為每一位全馬報名選手捐贈10元給“春蕾計劃”公益項目,所有參賽選手完賽后捐出比賽當天運動步數,轉換成愛心捐贈,由中華全國體育基金會進行配捐,全數配捐將進入“奔跑吧少年”等國家級貧困縣的公益項目;2019年,“肇馬”組織“百企千人公益跑”活動,發動端州、鼎湖、高要三個區的100家企業參加馬拉松比賽,助力“春蕾計劃”公益項目,積極展示本地企業熱心社會公益的形象。
2.2.3 "注重國際化交流
2016年,“肇馬”招募了來自23個國家的56名志愿者,賽前舉行了主題為“發揚體育競賽精神,增進中外青年交往”的首屆中外青年體育對話會,來自中國、美國等23個國家的50多名青年代表,面對面地溝通了對體育和競賽的看法。本次中外青年體育對話會被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年體育司表彰為全國青少年交流優秀案例,目前中外青年體育對話會在廣東省內已成功舉辦4屆,為中外青年在體育方面進行溝通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6屆“肇馬”賽事中均有多名國際選手參加比賽,2018、2019年兩屆全程馬拉松男女冠軍均由肯尼亞選手奪得。
2.2.4 "賽事保障體系高
“肇馬”賽事自舉辦伊始就堅持高起點、高標準的原則,在賽事保障方面多部門聯動,投入大批警力、醫務人員、志愿者為賽事安全保駕護航,賽道沿途設置多個固定醫療點,并配備流動AED救護站,2018年“肇馬”賽事中首次增設空中醫療救援服務,實現了連續6屆賽事“零重傷,零危急,零死亡”的預期目標。
2.3 "小結
經過4年的發展,“肇馬”賽事逐步得到了中國田徑協會及國際田聯的認可,賽事級別不斷提高。2017年“肇馬”被中國田徑協會認證為國內A級賽事,2018年升級為國內銀牌賽事,2019年升級為國內金牌賽事,這也標志著“肇馬”在賽道、計時、裁判、興奮劑檢測等核心競賽管理工作達到中國田協成績認證標準,同時賽事成績可計入中國田協以及國際田聯的馬拉松以及相關運動的成績排名,可以申報全國、亞洲以及世界紀錄。2022年“肇馬”榮膺世界田聯標牌賽事,正式成為國際認可的高規格體育品牌。“肇馬”如今已成為肇慶市一張閃亮的名片。
3 "“肇馬”賽事SWOT分析
3.1 "優勢
3.1.1 "賽道優勢
借助“肇馬”體育賽事,講好肇慶故事,樹好肇慶形象,對于肇慶市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5]。通過表3可以看出,牌坊廣場、朝天門、星湖大道、肇慶大道、硯都大道在賽道中出現頻次較高,6屆“肇馬”的起點和終點基本在朝天門、牌坊廣場中選擇,賽道全程圍繞星湖風景區、宋城墻、梅庵、羚羊峽等肇慶的代表性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區,充分展示了肇慶“山、湖、城、江”的地方特色。歷屆賽事期間,七星巖、鼎湖山、仙女湖等景區對參賽選手免費開放,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賽者進一步了解肇慶深厚的人文歷史底蘊和優秀的自然景觀。優美的賽道讓每一個馬拉松跑友都成為肇慶的宣傳者和展示者,通過與城市的親密對話、微信朋友圈的圖文傳播,提高了肇慶城市的美譽度和知名度。
3.1.2 "環境優勢
2017年國家提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肇慶交通便捷,區位優勢明顯,東鄰穗、深、港、澳,背靠祖國大西南,是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交通樞紐;肇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城區的七星巖,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北回歸線上的一顆明珠”之稱。2020年肇慶市森林覆蓋率達70.73%,是粵港澳大灣區最美的生態綠洲,2022年11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22年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中,肇慶市在168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排名中列19位,位居前列[6]。歷屆“肇馬”賽事舉辦時間集中在3、5、11、12月份中,平均氣溫在10℃-25℃之間,氣候宜人,馬拉松選手可能會獲得較好的比賽表現。
3.1.3 "“肇馬”文化
近年來, 在政策引導、社會需要、城市需求等多維因素的推動下,我國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之勢[7]。馬拉松賽事參與人群廣泛,老、中、青、少都可以參加,項目上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全程、半程、迷你,類型上有親子跑、情侶跑、企業跑、團體跑等多種形式,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同時馬拉松文化體現了人們挑戰自我、超越極限、堅忍不拔、永不放棄的精神,從根本上契合了中國文化的精神內涵,充分表達了以人為本、知行合一的文化特征,。對個體而言,參加馬拉松可以更好地挑戰自我,實現夢想;對社會而言,馬拉松賽事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推動了城市的發展和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8]。
“肇馬”賽事堅持打造“體育+旅游”、“體育+公益”的特色,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展示企業良好形象,通過組織“傷健共融”、“馬拉松+公益”、“春蕾計劃”、“百企千人公益跑”等一系列活動,已逐漸形成獨特的肇馬”文化,對肇慶城市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3.2 "劣勢
3.2.1 "參賽成績
目前國內男子馬拉松最好成績是任龍云2007年在北京馬拉松創造的2小時08分15秒,女子馬拉松最好成績是孫英杰在2003年北京國際馬拉松創造的2小時19分39秒,半程馬拉松男、女最好成績分別是1小時02分51秒、1小時08分40秒。從表4可以看出,“肇馬”賽事中全馬男、女最好成績為2小時21分15秒、2小時47分53秒,半馬男、女最好成績為1小時4分34秒、1小時19分5秒,距離國內最好成績還存在一定差距。
3.2.2 賽事獎金
從表5可以看出,2019年國內知名的城市馬拉松賽事(北京、杭州、大連、廈門、成都等)冠軍獎金基本處于20000-45000美元區間,若破賽會記錄再獎勵10000-30000美元;同時大多賽事為中國籍選手冠軍進行單獨獎勵,獎金在20000-45000元區間。始于2012年的廣州馬拉松賽事獎金冠軍是40000美元,距離肇慶市較近的清遠市馬拉松冠軍獎金為20000元。
2018年肇慶全程馬拉松冠軍獎金為15000元,2019年增加了時間限制,2小時9分鐘30秒以內獲得冠軍,獎金為30000元,超出規定時間獎金為15000元;2016、2019年肇慶半程馬拉松冠軍獎金為5000元,2018年冠軍獎金為10000元。
以上數據對比發現,“肇馬”賽事獎金與國內其他城市馬拉松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加之目前國內城市馬拉松賽事眾多,優秀運動員不可能每個賽事都參加,綜合考量之下,可能會選擇獎金更高的城市參賽以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優秀運動員的缺少也導致了肇慶馬拉松的成績略低。
3.2.3 經濟條件
社會經濟條件的水平決定社會對體育的需求性質和程度,社會生產水平決定了體育事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2021年肇慶市GDP為2649.99億元,在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中位列第10,僅高于澳門,在廣東省各地級市GDP中排第13位,處于中等水平。從表6中,可以看出2016-2021年,肇慶市GDP呈持續增長狀態,其中2021年增速為10.5%。盡管肇慶市經濟持續增長,但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仍有很大的差距。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3.51萬元,廣東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萬元,而肇慶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04萬元,低于全國水平0.47萬元,低于廣東省平均水平1.46萬元。
2016-2019年間,肇慶市旅游人次處于增長狀態,旅游收入也從286.07億元上升到340.82億元,2020年后受疫情影響,肇慶市旅游人次和收入均出現大幅度下滑,肇慶市的經濟水平也影響了“肇馬”賽事的發展。
3.3 "機遇
3.3.1 "政策扶持
肇慶歷史悠久、風景優美,2020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星湖國家5A級旅游景區,
端州、鼎湖、德慶、封開、四會、高要等6個區縣先后成功創建為廣東省全域旅游示范區。肇慶已全面吹響“旅游振興”的號角,近幾年先后出臺了《肇慶市實施旅游振興三年2019―2021)“十大行動”計劃》《肇慶市促進旅游振興扶持辦法》等政策性文件。2022年,肇慶市新一屆政府工作計劃中提出“大力實施旅游振興”計劃,“2022年實現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全覆蓋,力爭五年內實現全市接待游客人數和旅游收入翻一番”的明確目標。
而“肇馬”的主題一直是“肇慶馬拉松,歡跑山水間”,舉辦“肇馬”賽事符合肇慶市“旅游振興”的發展戰略,將“體育”和“旅游”兩者相結合,抓住“旅游振興”、“全域旅游”、“旅游+康養”的政策扶持,必將進一步促進肇慶市第三產業的振興。
3.3.2 "承辦大賽經驗豐富,賽事群眾基礎良好
2021年肇慶市常住人口為412萬,其中端州區61萬、高要區74萬、鼎湖區21萬,三區人口超150萬,人口居住較為集中。目前肇慶市已承辦了國際馬拉松、全國田徑大獎賽(肇慶站)、全國體操錦標賽、世界定向排位賽、全國賽艇冠軍賽、全國柔道錦標賽、國際泳聯高臺跳水世界杯等多項國際、國家級賽事,積累了豐富的賽事舉辦經驗,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在志愿者招募方面,肇慶市目前共有10所高校,其中端州區4所,在校大學生近10萬余人,充分保障了志愿者隊伍的選拔。歷屆馬拉松賽事中,招募志愿者累計3萬余人次,其中大多來自端州區幾所高校的大學生。
3.3.3 "居民健身意識提高
2019年疫情突然爆發,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居家隔離的生活,經過這次疫情暴露了很多的問題,除了日常的個人衛生,防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高個人的免疫力。2021年國務院頒布的《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中提出:“十三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深入實施,全民健身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逐步增多,人民群眾通過健身促進健康的熱情日益高漲,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37.2%。2018年廣東省第十五屆運動會在肇慶成功舉辦,肇慶各類體育設施場地進一步完善,居民參與健身活動的意愿也有所提升;幾屆馬拉松賽事中,肇慶本地居民報名踴躍,尤其是在迷你馬拉松項目中,本地籍運動員參加率較高。
3.4 "威脅
3.4.1 賽事安全
2016-2019年6屆肇慶馬拉松賽事中,肇慶市政府在醫療服務人和安保服務方面高度重視,多方部門協同聯動全方位投入到保障服務中,確保了賽事安全順利的進行,實現了“零危急、零重傷、零死亡”的預期目標。但從國際上來看,馬拉松比賽的死亡率為五萬分之一,因為參賽者人數眾多,比賽場地開放,多為城市公路,比賽中不可預估的因素較多,可以說,馬拉松運動的傷害和死亡,是一個世界性問題[9]。近年來馬拉松參賽者猝死事件時有發生,2021年5月22日,在甘肅白銀舉行的第四屆黃河石林百公里越野賽中,遭遇大風、降水、降溫的高影響天氣,21名參賽選手死亡;據統計,2014—2016年共發生了14例馬拉松猝死(2014年4例、2015年5例、2016年5例);2016年清遠馬拉松比賽中,20000人參賽比賽,12208人次接受治療,其中重癥5人。造成馬拉松意外傷害事故的原因有很多,參賽者缺乏運動的基本常識、主辦方賽事舉辦經驗不足、醫療保障不到位等因素都可能導致意外事故發生。
3.4.2 交通壓力
歷屆“肇馬”賽道基本圍繞星湖風景區設置,七星巖景區占地面積8.34平方千米,位于端州城區市中心區域,這也導致端州區東西向交通只有肇慶大道、端州路、宋城路和江濱路四條主要道路。從圖1可以看出,2018年“肇馬”賽道起點位于宋城路朝天門,沿途經過端州路和肇慶大道另外兩條東西主干道,東西向交通只有江濱路可以正常通行;圖2顯示,2019年“肇馬”賽道設置,起點在端州路牌坊廣場,沿途經過肇慶大道、西江北路、宋城路、江濱路等,四條東西向道路全部進行交通管制。另外幾屆馬拉松賽道路線也均經過宋城路、端州路、硯都大道、星湖大道、肇慶大道等幾條主干道,其中有三條東西向主要道路,這也引起“肇馬”賽事實施交通管制期間堵車嚴重,對當地居民出行也造成了一定的不便,另外對馬拉松參賽者、工作人員、志愿者按時到達比賽地點也有一定的壓力,可能會讓參賽者產生不好的參賽體驗。
3.4.3 周邊城市馬拉松賽事的影響
目前馬拉松賽事在全國遍地開花,肇慶市周邊幾座城市幾乎都有固定的馬拉松賽事,且大多城市為“一年雙馬”或“多馬”,賽道也都圍繞當地特色景點開展,如廣州馬拉松、佛山西樵山馬拉松、珠海橫琴馬拉松、韶關丹霞山馬拉松、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東莞松山湖馬拉松、陽江海陵島馬拉松等,各城市的馬拉松賽事對“肇馬”也有一定的沖擊。廣東省馬拉松賽事舉辦時間較為集中,一般在上半年的4、5月和下半年的11、12月,面對如此多同類賽事,如何吸引更多更優秀的馬拉松愛好者參加,同時讓參賽者有更好的賽事體驗,這也是提高“肇馬”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關鍵點。
4 "肇慶馬拉松賽事總結及發展策略分析
圖3 "“肇馬”賽事SWOT分析
經過幾年的發展,“肇馬”賽事規模逐年提升、參賽人數越來越多、服務水平日趨成熟,得到了中國田徑協會、國際田聯的認可,被認定為為中國田徑協會金牌賽事和世界田聯標牌賽事,“肇馬”已成為肇慶市一張閃亮的名片,對肇慶城市的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圖3可以看出,肇慶馬拉松賽事發展的優勢在于賽道路線、當地人文自然景觀、獨特的“肇馬”文化,劣勢主要是賽事獎金不高、比賽成績略低及當地的經濟條件,機遇是地方政府政策扶持、較為豐富的辦賽經驗、良好的群眾體育基礎和群眾健身意識的提高,威脅主要在賽事安全壓力、交通壓力和周邊城市馬拉松賽事的影響。
從表7可以看出,肇慶馬拉松賽事的發展策略,需依靠“肇馬”賽事內部優勢、利用好外部環境機會,彌補賽事存在的劣勢,降低外部環境的威脅。“肇馬”賽事發展應充分借助當地政府全域旅游政策的支持、良好的人文自然環境和群眾基礎,進一步優化賽道、充分打造“體育+旅游”、“體育+公益”的“肇馬”賽事文化,同時不斷總結賽事承辦經驗,優化賽事服務水平、健全賽事保障機制,提高馬拉松愛好者的參賽體驗,不斷提高“肇馬”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通過“肇馬”賽事激發城市發展的動力和活力,為肇慶市的城市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田徑協會.2019中國馬拉松年度報告[EB/OL].(2020.5.19)[2023.2.25].https://www.runchina.org.cn/#/detail/index/HD20210001.
[2] 傅曉勤.2016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圓滿結束[EB/OL].(2016.5.8)[2023.2.25]. https://news.cnr.cn/native/city/20160508/t20160508_522088784.shtml.
[3] 劉小洪.2017肇慶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成功舉行1.5萬選手歡跑肇慶[EB/OL].(2017.3.20)[2023.2.25].http://gd.sina.com.cn/city/csgz/2017-03-20/city-ifycnpiu9165499.shtml.
[4] 施亮.倒計時!2019“肇馬”本周日開跑,超2萬名“跑者”參與[EB/OL]. (2019.3.28)[2023.2.25]. http://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1903/27/c2051680.html.
[5] 知新.“肇馬”的溢出效應不容小覷[N].西江日報,2019-12-03(F02).
[6]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部通報11月和1—11月全國環境空氣質量狀況[EB/OL]. (2022.12.26)[2023.2.25].https://www.mee.gov.cn/ywdt/xwfb/202212/t20221226_1008686.shtml.
[7] 苗廣超,宋金莊,魏婷,李鐵錄.我國馬拉松賽事問題審視及應對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01):27-31.
[8] 陸炎.健康中國語境下馬拉松文化特征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4):15-18+40.
[9] 歐秀伶.馬拉松運動意外事故的法律分析[J].體育與科學,2013,34(03):6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