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為促進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發展以及農村學校校園足球發展探尋有效路徑,采用實驗法,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足球教學干預。12周后,縱向比較:對照組的學生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無明顯變化;而實驗組的學生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水平的五個維度中,除了家庭支持維度無明顯變化外,其余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實驗前。橫向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兩組學生心理韌性水平除了家庭支持維度無顯著性差異外,實驗組學生心理韌性的其余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的學生。得出:校園足球教學能夠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情緒控制、目標專注、認知態度、人際關系維度上有較大的提升。
關鍵詞:校園足球農村留守兒童教學干預心理韌性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ampus Football Training on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CHEN Kaizheng 1 "MO Zhan 2
(1.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 of Hot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2.Dean's office 0ffice of Hot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Hotan,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48000 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in rural schoo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We took experimental methods to teach football training in two groups of students.As shown in the longitudinal compariso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tudents who weren't involved in the experiment before this experiment or not. For the students who took part in it scored higher in the other four dimensions than before the experiment except for family support dimension.In terms of horizontal comparison,the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students who didn't take part in the campus football training were higher than the students without the training not including family support dimension after the teaching experiment.The girls participating in the football training were better than the boys in the target focus dimension, and the boys did well in the emotional control dimension than girls.Conclusion: Campus football training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emotional control, target focus, cognitive attitude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dimensions of th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Key words:Campus football training;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Teaching experiment; Dimensions of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校園足球的開展對中小學學生的身心健康影響具有不可替代作用[1]。但是當前的農村學校由于領導態度、家長觀念、場地、器材、師資等原因,足球課也是流于形式[2],以至于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不能有效的發揮[3]。以筆者實習單位為例:洛寧縣小界鄉初級中學,據調查學校留守兒童的數量較多,由于他們在家庭教育、親情感受等方面出現缺失,所以造成“問題學生”較多[4]。本文將七年級1班、2班的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對比,結果如表1所示:
在表1中顯示:在獨立樣本T檢驗中,目標專注維度、情緒控制維度、積極認知維度、家庭支持維度、人際協助維度的p值均小于0.05;說明留守兒童、非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五個維度具有顯著性差異,并且根據各維度得分來看: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發展水平是遠遠低于非留守兒童的[5]。
綜上所述,本文將校園足球教學與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發展相結合,希望通過校園足教學干預能夠為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具有積極影響,為農村校園足球開展以及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提升提供參考。
1 實驗對象與方法
1.1 實驗對象
以校園足球教學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的影響為研究對象。以洛寧縣小界鄉初級中學七年級兩個班的留守兒童學生為實驗對象。
1.2 實驗方法
1.2.1 實驗時間、地點
實驗時間:2022.9-2022.11每周三下午第四節、周五下午第二節體育課,為期12周,每周2次,每次共40分鐘,共24次。
實驗地點:洛寧縣小界鄉初級中學足球場
1.2.2 實驗對象的選取與分組
實驗對象選取:排除個別智力、精神患者或者不能進行體育活動的學生。最終確定實驗對象為:洛寧縣小界鄉初級中學七年級一班留守兒童22人(男生14人,女生8人);七年級二班留守兒童23人(男生16人,女生7人)。
實驗對象分組:根據實驗對象結果的選取,將45名留守兒童,其中男生共30人,女生共15人;隨機為兩組,即實驗組共23人:男生15人,女生8人;對照組共22人:男生 15名,女生7名。實驗組通過12周的體育課進行校園足球教學,而對照組按照學校以往常規體育課進行上課。
1.2.3 實驗假設
(1)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無明顯變化。
(2)實驗組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有顯著差異。
(3)通過校園足球教學實驗,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有顯著性差異。
1.2.4 實驗量表
本研究采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胡月琴和甘怡群共同編制的《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此心理韌性量表內部一致性a系數為0.85,具有較高信度,其中各因子的相關系數在0.049-0.631之間,各因子對總量表具有貢獻;各因子與總量表的相關系數在0.541-0.800之間,表明具有較好結構效度,適應用于我國廣大中學生。此量表由27道題組成,共有五個維度,分別為“目標專注、情緒控制、人際協助、積極認知、家庭支持”[6]。最終得分以高為好,分數越高,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越好。
1.2.5 實驗變量
(1)自變量
實驗組進行校園足球實驗教學。
(2)因變量
實驗組、對照組兩組學生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的得分。
(3)控制變量
分組控制:
根據表2所示: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在獨立樣本T檢驗中,p值均大于0.05,兩組無顯著性差異;保證教學實驗前兩組心理韌性處于同一水平。
授課教師控制:本人擔任對照組、實驗組體育課堂教學以及課外活動的組織者;并對兩組學生在課外活動或者其他體育活動進行監控,盡量降低其他運動因素對實驗造成干擾,減少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上課時間控制:在相同學期內對實驗對象進行教學實驗。
實驗后測檢驗:對對照組進行教學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對比看是否具有差異。(若存在差異說明控制變量以及整個實驗受到其他因素影響。)
1.2.6 教學實驗課程設計
本論文中提出的校園足球教學訓練課程設計的內容主要為足球的學習、練習和比賽,輔少量的體育游戲,以影響學生的自我認知、團結協作、人際交流、情緒控制、社會支持等方面為目標,在校園足球專家以及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的建議下完成最終教學主題為下:
(1)培養足球興趣。通過視頻和游戲能夠吸引學生們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足球訓練。
具體內容:1.通過影像觀看足球比賽,精彩錦集,講授優秀運動員的勵志故事培養學生足球運動興趣;2.足球運動基礎知識講解;3.球性球感練習:直球踩球、拉球、切球等練習;4.足球游戲:“行進間腳底推、拉球接力”游戲。
(2)認知自我。在練習中培養學生自信,能夠正確認識自我,分析自己的優勢、劣勢,在足球訓練中應培養學生的自信。
具體內容:1.技術:復習原地球性練習、學習直線運球技術:腳內側直線運球、腳背外側直線運球、腳背正面直線運球;2.足球游戲:“一步一帶迎面接力”、“螞蟻搬家”、快速運球追逐跑等游戲。
(3)組建團隊。通過學生組建不同的足球團隊,認識到團隊合作在足球訓練和心理韌性發展中的重要性作用。
具體內容:1、運球比賽(接力運球、往返運球),學習原地傳接球技術;2.游戲:“踢球擊準”“推小車”游戲比賽、團隊顛球比賽。
(4)目標專注。通過外界的信號刺激、自身專注度,以及所設立的任務目標,加強學生專注度的養成。
具體內容:1.搶球練習:聽哨音四人搶3球、兩人搶一球、多人搶1球。2.對墻傳接球。3.頭頂球練習。
(5)人際交往。通過練習讓學生體會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性。
具體內容:1.喊數字接球。2.行進間傳、接球技術學習:迎面、轉身傳接地滾球球。3.足球游戲:自由運球找同伴傳球、“二過一”傳接球、頭球攻門競賽。
(6)情緒管理、認識挫折。通過練習讓學生明白情緒對訓練的影響及重要性,認識到有比賽就有輸贏,讓學生正確認知挫折,能夠認識到自我管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具體內容:1.足球競賽規則講解。2.足球游戲:一搶三游戲、二搶三游戲。3.比賽:5人制比賽、8人制比賽。
2 結果與分析
2.1 結果
2.1.1 對照組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對比
表3所示:對照組實驗前、后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中:心理韌性目標專注維度上、情緒控制維度上、積極認知維度上、家庭支持維度上、人際協助維度上:p值均大于0.05,得出結論: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發展水平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一方面說明整個實驗控制變量做的較好,其他因素對實驗的干擾較小或不存在干擾;另一方面說明農村學校常規的體育課開展相對滯后,課上缺乏對學生認知、目標、情感的培養,缺乏對學生的鼓勵與支持,并未有目的、有計劃的對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的發展進行影響。
2.1.2 實驗組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對比
表4所示,實驗組在配對樣本T檢驗中:除家庭支持維度上:p=0.385>0.05外;目標專注維度上、情緒控制維度上、積極認知維度上、人際協助維度上:p值均小于0.05;得出結論:實驗組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發展水平除家庭支持維度外,其他四個維度存在極大顯著性差異。
2.1.3 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對比
如表5所示:對照組在獨立樣本T檢驗中,家庭支持維度上,p=0.685>0.05;說明其兩組學生心理韌性家庭支持維度成績沒有顯著性的差異。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無論是對照組常規體育教學的影響還是實驗組校園足球教學的實驗,學生的心理韌性家庭支持維度水平變化不明顯。積極認知維度上,p=0.002<0.05;目標專注維度上,p=0.031<0.05;情緒控制維度上,p=0.003<0.05;人際協助維度上,p=0.000<0.05;說明兩組學生除家庭支持維度外,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人際協助維度上具有顯著性的差異。
2.2 討論分析
2.2.1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各維度發展水平
在本研究中發現,對照組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發展水平無明顯變化,一方面說明整個實驗控制變量做的較好,實驗過程中整體受其他因素影響較小,另一方面說明沒有目的計劃的常規體育課對學生心理韌性各維度的發展不具有積極作用。[7]實驗組在實驗后心理韌性各維度中: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人際協助的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實驗前,與對照組心理韌性各維度相比,除家庭支持維度無明顯變化,其余四個維度的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說明學生通過在足球課上與同伴之間的交流、協作,促進了他們的人際交往;在足球課上體驗到樂趣,提高了學生積極主動性和目標專注,能夠更好的認識自我,通過競賽的規則以及教師的引導能夠努力促進學生的控制情緒、認識團隊的重要性等。
2.2.2 校園足球教學對心理韌性各維度的影響
校園足球教學之所以發揮作用,本文認為原因在于校園足球教學具有以下作用:
目標專注方面。學生處于青春期更容易精神分散,開小差,而通過足球訓練課的實驗,讓學生以足球為“目標”開展競爭活動,讓學生目標更為明確,精神高度集中,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情緒控制方面。通過足球運動可以起到情緒宣泄的作用,足球訓練能夠讓學生在單一枯燥的學習中、生活中解脫出來,通過踢球釋放自身的情緒,達到情緒合理的控制。
積極認知方面。通過足球訓練可以增加一項技能,能夠增強學生的自信,并且通過訓練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優點與缺點,更能更好的認知自我。
人際協助方面。由于足球運動本身具有團隊合作的屬性,在訓練、比賽過程中,在運動過程中要同伴之間不斷地交流、溝通、協助,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讓留守兒童之間有更好的交流,促進其團隊意識、集體觀念的形成。
磨礪意志方面:足球是一項競技運動,通過比賽,獲得比賽的勝利,學生能夠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給學生帶來更多的獲得感,如果失敗,通過老師的引導能夠直面失敗,同時在訓練過程中,學生必須經過長期、堅持的訓練,不斷克服各樣的困難,突破自我,實現自我的超越??赡芤驗橐陨显颍嵘肆羰貎和睦眄g性中目標專注、情緒控制、積極認知、人際協助維度的發展。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縱向比較方面,未參與校園足球教學的學生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無明顯變化;而參與校園足球教學實驗的學生,在實驗前、后心理韌性水平的五個維度中,除了家庭支持維度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實驗前,且與實驗前有極顯著的差異。
(2)橫向比較方面,教學實驗后,未參與校園足球教學和參與足球訓練的兩組學生心理韌性水平除了家庭支持維度無顯著性差異外,其余四個維度得分均高于未參加訓練的學生,且具有極顯著的差異。
(3)實驗結論方面,校園足球教學能夠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情緒控制、目標專注、認知態度、人際關系四個維度產生積極地影響。提高農村留守兒童的心理韌性各維度水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發揮長期效應。
3.2 建議
3.2.1 國家層面:重視農村學校的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建立多元考評體系。
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不單一從校園運動場地、體育器材等數據為考核依據,要以學校體育師資力量、校園足球活動資金投入、校園足球活動開課時間比重、校園足球活動學生參與度以及校園足球比賽成績為主要考核,要不定期的抽查復檢,以此保證校園足球活動定時定量開展;其次在體育教師師資方面,加大每年特崗教師中體育教師招錄,讓更多優秀的體育教師進入基層,解決基層體育教師缺乏的問題,同時多提供體育教師業務培訓的機會,提升基層體育教師業務水平。
3.2.2 學校層面:領導加強認識,為校園足球開展提供保障。
學校領導要認識到校園足球活動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具有積極的影響,積極營造濃厚的校園足球活動氛圍,要加大校園足球活動上資金的投入,增加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時間的比重,為校園足球活動的開展提供充足的條件。要注重一線體育教師在業務上的培訓,提高教師足球理論水平和實踐技能,同時要具有完善的規章制度,尤其在體育教師職稱定級,評優評先方面要有一定的激勵制度,保證體育老師們工作的積極性;其次在開展校園足球活動過程中以及開展效果上要具有一定的考核標準和基本的要求,督促體育教師們認真落實,認真開展校園足球活動。
3.2.3教師層面:提高個人業務水平,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
要從思想重視校園足球活動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的積極影響,積極參加業務培訓,積極參與和組織校園足球活動,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要有持續性和針對性,制定好每學年教學計劃以及每學期的教學進度表。認真備課,認真組織,有目的,有計劃的上好每堂課,緊跟教學進度表,確保每堂課都有教學內容,在授課中注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加強對留守兒童的關注,確保每堂課學生們都能積極的參與;同時在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上對不同性別的學生要區別對待,已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張超.校園足球訓練對小學生團隊合作和情緒調節的影響[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05.
[2]馬葉丹,徐亮,付全.校園足球訓練對兒童心理健康水平影響的實證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22,41(01):58-66.
[3]宋志東.基于心理訓練的校園足球活動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響[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19.05.
[4]陳凱征,莫詹.校園足球訓練對農村留守兒童心理韌性影響的實驗研究[C].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2021年“一帶一路”體育文化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21年“一帶一路”體育文化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2021:114-115.
[5]李嘉輝,石紹偉,黃坤.曲周縣農村小學足球運動開展現狀調查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0,10(35):121-125.
[6]蘇永昌,何茜,馮君陽,等.南寧市桃花源小學校園足球開展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05):182-186.
[7]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韌性量表的編制和效度驗證[J].心理學報,2008,(08):902-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