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與科技高速發展,除了城市建設越來越好以外,農村建設也邁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現如今農村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尤其是農村地區的體育文化建設,畢竟體育是人身心發展的物質基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是在農村發展體育文化建設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存在這人們的體育意識淡薄、資源落后等問題。本文將對美麗鄉村視域下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所遇到的困境進行具體的分析與研究,并且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美麗鄉村;農村體育;體育文化;困境與對策
Research on th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ou Wei
Jingc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ubei Jingchu 448000
Abstract: Since the 21st century, China's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developed at a high speed. In addition to urban construction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rural construction has also entered a new stage. Nowaday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rural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lture in rural areas. After all, sports are the material basis for human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and the body is the capital of revolution. However, it i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develop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people's weak sports awareness and backward resourc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and study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sports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eautiful countryside, and find a reasonable solution.
Key words: beautiful countryside; Rural sports; Sports culture; Dilemma and countermeasures
眾所周知,身體才是革命的本錢。體育是在人的發展中起到強身健體的基礎性作用。大力開展體育健身,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在城市地區,人們的體育意識較強,資源也相對較好,所以城市居民所接受的體育文化是相對豐厚的[1]。但是我國鄉村地區的體育文化,就相對而言比較薄弱了,為了增強農村地區人民的身體機能,必須要重視開展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工作。在面對農村人民對體育鍛煉意識淡薄、體育設施資源落后等等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
1 美麗鄉村視域下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內涵
農村體育文化的內涵,顧名思義就是農村體育文化所蘊含的意義和概念。其實農村體育文化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體育文化,但是也是基于農村之上的,不能夠脫離農村地區的。開展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增強農村地區學生和人民對體育鍛煉的意識,引導他們去主動體育鍛煉增強體魄,同時讓他們在鍛煉之中,去建立正確的三觀和世界觀[2]。農村體育文化也是離不開農村的,農民們也是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體育文化的,經過長時間積年累月的勞動經驗,許多農民的身體素質都是非常好的。因此在開展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時候,不能一味地引進新的體育鍛煉方式,一定要結合當地居民的日常勞作情況,再和專業的體育鍛煉進行磨合和改進,這樣才能夠真正意義上的發展農村體育文化。
2 農村體育文化現狀
第一,我國地大物博,據統計,人口數量已經達到17億左右,其中就有6億多是農村人口,這個數量甚至直接超過了世界上一些小的國家的總人口,因此我國農村的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引起國家的重視。但是在6億多農村人口之中,有接近一半都是農民,他們長期以農耕為主,基本上是沒有時間去休閑娛樂。他們的主要鍛煉方式,就直接來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勞作。
第二,在農村人口之中,除了農民以外,還包括學生、老人,甚至還有無業青年。學生大部分時間是待在學校里的,雖然大部分的學校是沒有體育課的,但是這個體育課程美其名曰也就是讓學生自由娛樂的時間,很少會有老師真正地去引導學生們做一些簡單的體育鍛煉[3]。大多數的學生,直接將這節課當作玩樂的休息時間,直接忽視了體育訓練的重要性。農村里的空巢老人在近些年來數量也在逐漸增高,大批的青年和中年都選擇去大城市發展、留下來的老人大多數都是沒有人照看的空巢老人。這一類人,他們的日常生活非常的簡單,但是由于年齡較大,行動不便,他們做體育鍛煉的概率就非常小,所以就很容易引發各種疾病。雖然隨著改革開放以來,農村建設也越來越好,體育文化建設也逐漸進入農村地區,但是還有不少農村人民表示,比起體育運動,他們會更喜歡打牌、串門、追劇等這類消遣方式去打發日常時間。
第三,這樣的現象其實就表明了,農村人民對體育文化的體育鍛煉意識還是比較薄弱。在這種情況下,被動地開展體育文化工作,還是比較困難的。由此,就需要加強農村地區人民的體育鍛煉精神,以及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體育意識。而且農村地區的體育設備的損壞情況還是比較嚴重的,所以也要加強農村地區人民的人民素質,只有各個方面的問題都得到解決,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才能夠真正的開展起來。
3 農村體育文化發展的困境
3.1 農民體育文化認知低,缺乏正確引導
我國是人口大國,擁有17億多的人口,光是農村人口就占了6億之多。這6億多人口之中光是農民就超過了40%。很多農民他們的文化認知并不高,有的連初中都沒有畢業,更甚至有的人從來沒有上過學。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體育文化建設是極其困難的,因為面對的群眾對體育文化的認知是非常低的,他們并不了解體育文化的精神內涵,不在意體育文化所要帶來的意義究竟是什么。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也不能完全歸結于村民的文化認知低,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村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政府基層工作人員沒有真正的“幫”到村民。所以想要真正順利地開展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就必須要從增加農村人民對體育文化的認知做起,打破傳統封建的思想,積極引導農民主動通過體育鍛煉來強健體魄。
3.2 體育設施缺乏針對性,后期管理缺失
雖然農村也有一些基礎的體育設施,但是這些基礎設施基本上就是一些足球場、籃球場,村民們也只能在這些基礎的設施上進行一些鍛煉,這樣的體育鍛煉其實并沒有針對性[4],由于農村地區經濟條件、場地條件、運營維護情況相對較差,難以像城鎮地區健身房等商業機構提供較為齊全、完善的體育健身器材和健身指導服務,導致農村地區健身器材設施相對缺乏,一般僅為3至5種較為簡單的健身器材設施,且多為公共、戶外設施,容易因為缺失保養和保護而損壞。再加上大多數的體育設施都是在戶外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曬,許多體育設施都變得銹跡斑斑,零件也開始老化,但是卻很少有人會去專門的對這些體育設施進行保養和管理,而這最終也就導致村民們沒有得到正確的體育鍛煉。
3.3 體育管理制度不健全,體育人才缺失
我國發展迅速,城市建設與規劃也井井有條。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鄉村發展,但是農村的管理制度卻并不是十分健全,尤其是體育管理方面。但是管理制度是政府應該負責的事情,體育管理制度不健全,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政府的基層管理人員。有很多基層管理工作者并不重視體育文化建設,只是把這個建設當作了例行公事,做個形式。但是他們并不知道體育文化建設,會給鄉村建設帶來什么樣的影響和改變。將鄉村體育文化建設大力發展,不僅可以提高村民們的身體狀況,而且對青少年來說,也是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參觀的好時機,整個鄉村的精神風貌都會被改變。
鄉村體育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同時,也存在著嚴重缺乏體育人才的問題。大多數鄉村地處偏遠地區,就算是求學在外的學生,他們大多數也不愿意再回到原來的那個大山里,都是為了在外扎根[5]。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多,也就導致農村文化狀況越來越低,即使開展體育文化建設,也會因為沒有專業的體育人才而停滯不前。沒有專業的體育人才的引導,就算有很多體育設施也無濟于事。因為體育訓練原本就是必須要在專業的指導下完成的,不專業的體育訓練會對人的生命安全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3.4財政權力與財政權力不相適應,籌資途徑單一
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制度內部的供給。一方面,隨著農村稅費制度的不斷完善,基層政府的收入大幅下降,使得他們在支出上更加謹慎;民生問題是當前國家最優先考慮的問題,但與此相對應,國家對體育事業的投入也十分有限。社會資本不愿投入,其社會效益很難顯現。另外,在地方上,由于地方上的權力比財政權力大,所以,在一些問題上,地方上的權力往往比財政權力大,也就出現了有權做,卻缺乏資金的投入。
3.5市民社會力量不足,體育社團的發展落后
由于社會組織自身存在著很大的發展空間,加之管理不善,人才缺乏,資本缺乏等諸多因素,使得其發展相對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同時,由于基層社區的自主性較差,不能有效地利用社會、民間的資源,主要是以“自上而下”的供給方式,導致了基層社區體育設施、社區體育文化活動缺失多樣化。
4 美麗鄉村視域下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的對策
4.1 發揮政府的宣傳和引導功能
都說輿論是非常厲害的一個力量,這一理論在鄉村開展體育建設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大多數的村民對體育文化的認知非常淺薄,很多人都不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內涵,這樣很難開展體育文化建設工作。但是可以利用村民們愛閑聊的特性,讓政府人員去對體育文化大力宣傳體育健身鍛煉作用,以此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群眾了解到體育文化建設的重要性之后,就可以由政府派出專業的體育人才去向村民們介紹如何合理的運動,以及怎樣正確地使用運動器材。有專業的體育人才悉心引導相信大多數的村民都是可以熱愛上體育訓練的。
4.2 提升農村人民的體育鍛煉意識
在20世紀,人們還停留在考慮溫飽的時代背景下,根本就沒有人會想到去將體育鍛煉作為日常消遣和娛樂。逐漸到了21世紀,人們不用再擔心溫飽問題都可以吃上飯的時候,大家的生活質量也在逐漸提高,對生活休閑娛樂的方式也重視了許多。人們開始將目光投入到體育鍛煉之中,與專業的體育訓練不同的是,業余的體育鍛煉在打發時間、休閑娛樂的同時,也起著鍛煉身體的作用。小到小學一年級,大到老年群體,已經將日常體育鍛煉的意識刻在了腦子里。
我國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城市學校與農村學校的差距縮小了一些,具體表現可以從增加體育建設這一點看得到。越來越多的鄉村,出現了從前沒見過的體育鍛煉設備,學校課程也將體育課納為正式的學習科目。這一行為,完全符合國家要求的大力推廣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大大縮減了城市與農村的文化差距,為農村學生們也提供了優秀的體育鍛煉資源,重要的是可以從小就培養學生們對增強身體體能、強身健體的體育意識,同時讓學生們從體育訓練當中,從小就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這對學生們日后的身心發展都有非常大的幫助。而且,在農村大力發展體育文化建設,雖然直接目的是加強學生們對體育鍛煉的意識,但是在潛移默化之中,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家長,讓學生家長們也間接地接觸到體育文化建設,從而改變一些家長落后頑固的思想。
4.3 合理配置體育資源
運動場是人們進行身體鍛煉和獲取社會資本的主要場所。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的鄉村公共體育設施一直是一個相對薄弱的領域,并且城鄉差別很大。一方面,國家要在政策和資源上,適當地向鄉村傾斜,以鄉村需要為中心,在準確掌握農戶的體育需要和他們的經濟狀況的基礎上,根據鄉村的特征,根據人口構成,建造出符合本地居民需要的休閑體育場地。國家需要大力支持鄉村開展體育文化建設工作,將用于體育建設的款項撥給地方政府,再由地方政府具體地撥給每一個體育建設。鄉村體育建設大概可以分為社區建設和學校建設。社區建設就是人民公共的,誰都可以去使用的,學校建設就是專門提供給學校的學生使用。在開展體育文化建設工作的時候,一定要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合理地安排體育資源。不能一味地將所有的體育資源都用在一處,這樣另外一處的體育資源就會匱乏,無法達到最終目的。相比于社區體育文化建設而言,國家會更加重視學校體育文化建設,因為學校里的學生大多數都是十幾歲的青少年,這個階段的學生正是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體育鍛煉,很有可能會對身心健康造成影響。而且在對體育文化建設工作的時候,也可以對學校體育的訓練,安排較多的專業體育人才,從而為學生們開展正確、有效的體育課,讓學生們真正地感受到體育鍛煉的魅力,讓學生們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4.4 完善體育管理制度
在上文提到了有許多基層管理人員,并不重視體育文化建設工作,這就導致體育管理制度并不完善,所開展的體育文化工作也不健全。體育管理制度除了要對體育設施進行制度管理以外,也要對專業的體育人才進行制度管理。雖然在開展鄉村體育文化建設的時候,會引進大量的專業體育人才,但是想要鄉村體育文化長久地發展下去,就要對這些體育人才進行管理。定期地對他們進行體能考察、體育基礎知識競賽等等方式,考核他們的體育成績,在對體育人才管理的同時,也是在促進體育人才鞏固和創新體育知識。這一系列的管理制度都是應該由政府管理者來進行管理的,所以一定要讓政府基層管理人員重視體育文化建設工作,這樣才能真正地使鄉村體育文化發展得更加長遠。
4.5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城市建設越來越好的同時也加大了對農村的建設。尤其是鄉村學校的建設比起原來來說好得多,增加了一些基礎運動設施,比如說籃球場、足球場、乒乓球場等等。除了學校有基礎體育建設之外,鄉村戶外也滿滿也有一些體育中心,比如一些簡易的老年活動中心、籃球場等等。但是這些基礎設施長時間在戶外就很容易受到人為的損壞,而且經歷長時間的風吹日曬很多設備也會出現生銹、破損的情況[6]。本來鄉村的體育設備數量就不多,設備質量再被嚴重損壞,很有可能會導致很多不重視的村民因此而受傷,更甚至有嚴重的會危及生命。由此,就需要鄉村政府相關部門做好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并做好定期保養工作,從而使農村人們更加樂于參與體育鍛煉。
4.6加強資金投入
雖然我國的經濟實力不容小覷,但是城市與農村發展仍然存在差異。國家大部分的發展規劃也都給到了城市建設,導致農村建設資金不足。再加上資金的分發問題也是取決于地方政府的工作分配,有很多地區的基層干部和村民意見不相統一,就很容易在開展建設的工作上發生矛盾,導致體育建設工作這一項目被投入的資金就會少。資金投入過少,那自然體育建設工作就無法順利開展。由此,我國財政部門應做好體育文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工作,確保劃撥的資金,足夠建設良好的體育文化設施。
4.7設立體育活動服務小組
我國大部分的村民還是保留原始的生產方式,主要是以耕種為主,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專業的體育鍛煉知識,而且在農村也很難組織出一個完整的運動團隊。因為真正了解體育的人并不多,所以在運動的時候就很容易發生各種各樣的危險。比如說他們很多人并不知道在運動前是需要熱身的,但是如果不熱身就做劇烈運動是非常容易發生生命危險的。因此要開展體育文化建設,就必須要將體育方面的知識告知大家,可以通過成立體育活動服務小組,來輔助村民更好的進行體育鍛煉。
4.8把鄉村體育與學校體育結合
在鄉村體育國家戰略中,鄉鎮學校是一個重要的基層,因此,就要使民族傳統體育得到創新性的發展。把鄉村體育與鄉鎮學校體育進行融合,就是把傳統與現代的體育資源融合在一起,讓地方體育變得更加富有時代氣息。發展體育運動,需要有足夠的場地和設備,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鄉村體育工作已經逐漸從縣城轉向了鄉鎮,并逐漸向鄉村地區擴展[7]。因此,就需要在鄉村地區加大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從而健全鄉村地區的體育管理體制。一方面,要強化對農村體育工作的領導,將其列為群眾體育工作的重要內容,要對其存在的困難有充分的認識,要增加對其的投資,并要積極地引入專業人士,要做到上下聯動,共同努力,讓其煥發出勃勃生機。同時,也要積極申請資助與立項,爭取更多的資金扶持,把“全民健身”計劃推進到鄉村,促進鄉村體育設施建設。
4.9加強體育文化特色村的建設
在美麗鄉村的規劃和建設中,可以把農村體育的特點融入其中,把那些擁有獨特的體育資源和區域優勢的鄉鎮,發展成體育農業的休閑旅游和體育民俗文化,從而加速農村的體育基礎設施和體育生態的構建,鞏固全民健身的基層基礎,促進農村的體育發展。在發展鄉村體育的過程中,可以結合當地特點,與當地文化的傳統,來全力打造鄉村旅游,例如水上沖關、鄉村游樂以及親子賽跑等項目[8]。通過將鄉村體育和鄉村生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之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的鄉村樂園。鄉村體育特色村莊的建設,既能有效提高地方體育的發展,又能以其特有的體育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使之成為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促進體育事業、體育產業的和諧發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鄉村體育文化建設迫在眉睫。但是發展鄉村體育文化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困境,想要提高國民素質,提升鄉村人民的身體素質就必須要解決這些問題和困境。將鄉村體育文化建設工作落實,不僅僅是為了美麗農村的建設,也是為了祖國青少年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對日后的發展也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參考文獻:
[1]劉濤,邵倩. 構建和諧社會視域下河南農村體育發展路徑研究[J]. 農業經濟,2018,379(11):59-61.
[2]董佳凱,覃路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視域下我國農村體育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1):142-143.
[3]譚靜.建設美麗鄉村背景下發展農村體育的價值與策略[J].新農業,2022, 977(20):87-89.
[4]宋德孝,韓心怡.美麗鄉村視角下鄉村文化建設的困境及策略——以蘇州市甪直鎮田肚浜村為例[J].江南論壇, 2022,392(10):14-18.
[5]豐文宇.\"體育強國\"視域下體育鄉村文化建設困境及策略探析[J].當代體育科技,2021,11(27):152-154.
[6]謝哲,卓唯.治理現代化視域下農村學校體育的困境與路徑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21,43(4):114-118.
[7]吳進,梁立新,孫有平.絲綢之路經濟帶我國西北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困境與對策[J].體育文化導刊,2022(7):7-12+32.
[8]霍松濤.鄉村振興背景下美麗鄉村建設的困境和突破[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2,43(4):226+236.
作者簡介:周偉,1980.07,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體育發展
基金項目:2022年校級課題項目:美麗鄉村視域下農村體育文化建設研究—以舊口鎮足球文化為例(YB20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