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互聯網時代,人們的生活習慣與教育理念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在網絡以及智能移動終端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移動軟件已經融入了人們的實際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教育模式,兒童教育軟件也得到了廣泛運用。基于此,文章闡述了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的設計原則,論述了當前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的設計現狀,具體分析了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的設計方法,以充分地挖掘兒童的內在潛能。
【關鍵詞】 兒童教育;教育軟件;交互界面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促進了兒童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如今,兒童接觸互聯網的年齡越來越小,但是受自身發展水平的限制,兒童主要依靠更加直觀的視覺和觸覺感知事物。兒童時期是開發潛能的關鍵時期,這為兒童教育軟件的發展提供了條件。當前,兒童教育軟件在交互界面的設計中,仍然需要進一步優化,以提高兒童教育信息化的建設水平。
一、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的設計原則
(一)簡單操作的原則
由于兒童的年紀較小,對復雜和理性事物的興趣程度不高,因此設計人員在設計交互界面的過程中,要遵循易操作的原則,為兒童提供直觀的感受和體驗。
一方面,重視圖標設計的作用。在圖標設計中,圖標屬于視覺符號的一種,具有方便識別和記憶的特點,也是視覺化設計的主要工具。在兒童教育軟件中,交互界面中的圖標要具體化,以降低兒童識別圖標的難度。要確保圖標設計的簡單化,根據兒童的認知完成設計,盡量選擇色彩鮮艷、明亮的圖標,以充分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
另一方面,注重文字的設計。文字是兒童教育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兒童認知的限制,因此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的文字設計,需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不能使用過多的文字;第二,文字的難易程度需要與兒童的認知相互匹配;第三,合理設置文字的大小、顏色以及字體,文字要與界面整體相協調,選擇符合兒童審美的字體;第四,手勢設計。手勢是交互界面設計的主要內容,但是兒童在點擊屏幕之后往往不會馬上松手,這就需要統一設計“長按”以及“短按”的程序。滑動手勢設計對兒童而言,難度有所增加,因此設計人員要設定滑動的精準度,充分考慮兒童手掌大小、力度以及穩定性與成人之間的差異,完成交互界面手勢的設計。
(二)引導性原則
在接觸一款新軟件時,即便是成年人,也無法保證順利、準確地完成各項操作,這對兒童而言更加困難,因此兒童教育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需要具備引導性,使兒童能夠短時間進入產品的體驗階段。對于教育軟件而言,引導是否成功直接決定著最終的使用效果。如果兒童在第一次使用軟件時,就多次出現錯誤,則很可能失去耐心和興趣。因此,在設計中,相關人員要注意避免機械化的引導方式,尤其是文字引導,要控制數量,大量的文字不僅會導致兒童失去耐心,還會使其因無法理解文字而放棄操作。
(三)趣味性原則
當前,我國倡導素質教育,這就要求改變以往強制性的教育方式,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兒童教育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中,設計者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則。對于3~7歲的兒童而言,其注意力的集中時間在5—20分鐘左右,要想提高教育軟件的留存率,需要增強交互界面設計的趣味性,增加兒童對軟件傳輸知識的興趣程度,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游戲則是提高交互界面設計趣味性的有效方式。
二、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的現狀
當前,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現狀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分析:
第一,情感設計維度。對于兒童而言,好奇心和興趣程度是行動的動力,在情感設計中,設計人員要根據兒童的天性,適當增加趣味性的設計元素,可以通過人物形象設計以及色彩搭配等方式,提高兒童的興趣程度。但是兒童軟件界面交互主要為“點擊”和“滑動”,針對趣味性以及情感性展開的設計較少。并且由于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家長在選擇教育軟件的過程中,往往對軟件的教育性能重視度較高,忽略了其中的趣味性,這導致部分設計人員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將教育性作為重點,大幅降低了兒童用戶的體驗。在以后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的優化中,設計人員需要認識到情感設計的重要性,充分根據兒童的實際興趣引導兒童的學習。
第二,互動反饋設計現狀。就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的界面設計而言,互動反饋是重點內容,但是在當前的兒童教育軟件市場上,多數軟件采取了灌輸式的教育方式,忽略了兒童的體驗反饋以及思維邏輯的訓練,無法及時、有效地給予兒童體驗反饋。這非常容易使兒童出現厭倦以及不耐煩等情緒,從整體上看,主要問題在于缺乏正確的引導。
第三,兒童認知行為劃分現狀。在兒童時期,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兒童教育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進行細分,提高設計的針對性。例如,針對相同的圖像,5歲兒童與8歲兒童的理解力存在非常大的差異,如果設計者忽略了這一差異,則會嚴重降低軟件的教育價值。當前,雖然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已經進行了層次劃分,但仍缺乏系統性,從整體上看,劃分不夠細致,這就導致在實際使用中,兒童在面對超出自己認知的事物或者知識時,可能會因為無法理解其中的內容而產生焦慮情緒,在損害了兒童自信心的同時,還會影響兒童的學習。針對這一問題,在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中,設計人員要進一步細化兒童的年齡層次,根據不同年齡層次的認知、心理以及行為特點等,調整交互界面設計的細節,確保兒童能夠擁有良好的用戶體驗。
三、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的方法
(一)加強交互界面的情感設計
兒童使用軟件的感受將直接決定軟件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地運用,從兒童認知系統的角度分析,情感是其中的主要影響因素。具有積極情感引導的界面,能夠調整兒童的情緒狀態,設計人員在交互界面的設計中,需要加強情感設計:第一,在視覺層面上,兒童在觀察不同顏色的情況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情緒,例如黃色以及紅色等純度較高的顏色,會使兒童產生興奮的情緒、增強了兒童的積極性和好奇心,而類似藍色等明度較低的顏色,則使兒童產生了穩定的情緒,提高了學習效率。第二,軟件交互界面功能和組織結構設計。兒童教育軟件的主要功能是傳輸知識,這一過程要與兒童的情感教育體驗相互吻合,例如利用可愛的小兔子卡通形象,為兒童講解故事,這既能夠傳輸知識,又能增強兒童的興趣程度。第三,肢體行動設計。在當前軟件交互的行為中,最常見的為“搖一搖”等。在兒童教育軟件中,設計者可以充分利用AR技術,引導兒童在自己的房間中尋找目標寶藏,在完成任務之后,由軟件語音提示下一個任務。該過程完全依靠兒童自身的邏輯思維以及行為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兒童的自豪感和滿足感。在交互過程中,軟件引導兒童探索周圍的環境,確保兒童蘊含的情感和產品功能的一致,能使兒童具有積極情緒的同時,認可軟件。
(二)實時掌握兒童交互界面的反饋信息
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的重點在于與兒童進行互動,通過軟件與兒童產生相應的聯系,兒童利用操作產品的方式,得到產品反饋,這一過程稱為“交互”。兒童正處于探索外界環境的時期,智力發育水平有限,軟件交互界面設計需要將發出指令以及得到反饋作為基本模式,確保自身能及時、有效地獲取反饋信息,這也是交互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設計者建立雙重反饋模式,在交互界面中彈出對話框以及語音等,在視覺上提供相應的提示,引導兒童完成操作。同時可以采用夸大視覺反饋的方法,由于該方法建立在人體的生理結構上,兒童的視覺發育水平整體速度較快,因此從視覺的角度入手加強反饋,能夠充分地吸引兒童的注意力。在兒童完成任務后,軟件界面從視覺給予反饋,能夠使兒童了解任務已經完成。當前,除了視覺反饋外,還有觸覺反饋的方式,以及利用移動終端的振動模擬自然現象和情景聲音等,它們都能夠起到反饋的作用。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軟件界面還可以通過溫度變化的方式完成反饋。
在兒童教育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中,反饋上要采取“量大從優”的原則。兒童處于成長發育的階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出現錯誤行為,一旦在軟件交互中出現了錯誤行為,兒童可能會出現緊張等情緒。設計人員要預測兒童的錯誤行為,提前給予反饋,這在增加了反饋信息的同時,還減少了兒童出現錯誤操作的次數。例如兒童在點擊某個選項后,需要幾秒鐘的等待時間,但是如果由于網絡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軟件加載時間過長,兒童可能會產生懷疑、焦慮等情緒。針對這一現象,設計者可以通過語音提示的方式播放加載進度,緩解兒童不安的情緒。反饋形象最好為卡通人物或者悅耳的聲音等,以幫助兒童完成交互溝通。
(三)細化兒童用戶的年齡層
對于成人用戶而言,年齡層可以按照5 ~10年進行劃分,但是對于兒童,則需要縮短年齡層之間的劃分跨度。根據教育環境對兒童心理發展的影響,可以將兒童分為6個階段,每個階段的兒童都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設計者在設計兒童教育軟件前,要明確兒童用戶的年齡層,在此基礎上,完成界面的交互設計,為兒童用戶提供良好的產品體驗。
例如學齡前的兒童已經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實現顏色與物體的聯想、結合,在此階段,軟件界面利用聲音提示兒童,能提高兒童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記憶力。3~7歲的兒童在色彩感知的過程中,70%以上的兒童更加傾向暖色調,因此設計人員在界面交互的設計中,可以使用純度較高的顏色,吸引兒童的注意力,但是不能出現盲目沖擊視覺的情況,避免產生視覺污染。
在圖形方面,3歲的兒童能夠識別圓形和正方形;4歲左右的兒童能夠識別長方形、梯形等;5 ~7歲之間的兒童,則能夠分辨圓柱體、立方體和平行四邊形等。兒童對圖形的認識,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更加全面。在界面交互設計中,設計者應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選擇與其認知相符的圖形。但是由于兒童之間存在差異、認知發展水平不可能保持完全一致,因此設計人員需要適當調整,根據兒童認知的實際情況,對目標用戶進行細化處理,保證最終的界面交互設計能與兒童審美、認知需求相吻合。
(四)靈活地運用擬人化的設計方式
將擬人元素與兒童教育軟件的界面交互設計相互結合,能夠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給予其良好的體驗感。從情感角度分析,擬人化元素的運用,能夠提高兒童情緒的穩定性;采用動物的擬人形象,則與兒童的實際生活更加親近,如圖1所示。在兒童的認知中,所有的事物都具有生命,因此兒童對動物往往具有特殊的情感。對此,設計人員在進行擬人化設計時,要確保擬人形象與兒童現實場景之間相吻合,讓兒童能代入其中,不能出現歪曲事實的情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素質教育的時代背景下,促進兒童的全面發展,已經成為未來教育行業的主要方向。而在兒童教育軟件的交互界面設計中,也需要根據全面提高素質、寓教于樂以及兒童的興趣進行設計,以增強兒童的興趣程度。這種方式給予了兒童良好的情感體驗,在科學反饋了信息的同時,還對兒童展開了正確的操作引導。設計者不斷提高兒童教育軟件交互界面設計與兒童發展需求的吻合度,能夠為今后交互界面設計的進一步發展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 陳云珂. 基于心流理論的智能家居交互設計創新研究[J]. 設計,2021(19):71-75.
[2] 唐小娟. 基于3D可視化技術的兒童早教系統交互設計[J]. 自動化與儀器儀表,2022(08):226-230.
[3] 朱吉虹,張澤鵬. 互聯網生態環境下兒童在線美術教育智能軟件開發研究[J]. 包裝工程,2020,41(02):28-35.
[4] 王琳,周熠璇. 基于兒童認知的早教APP交互界面設計分析[J]. 計算機產品與流通,2019(08):147.
[5] 趙艷云,薛育佳,周斌. 基于服務設計體系的兒童游戲軟件界面符號設計研究[J]. 北華航天工業學院學報,2019,29(01):14-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