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濟源是位于豫西北王屋山下的一座工業小城,濟源高級中學屬于縣域文化背景下的非龍頭學校,學校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境:優秀師資難引進;優質生源被掐尖;雖然在特色辦學中屢創佳績,無奈社會輿論還是“升學率”至上。學校一直致力于提升師生的“心境”,堅持以人的成長為目標的精神導航。早在2013年,濟源高級中學就探索和嘗試了生涯規劃教育,立足積極心理學的理論觀點,幫助學生打開多元視野,催發學生生成內生動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2021年開始,隨著河南省“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的推進,文章對學校的歷史經驗和現實問題,再次進行了系統梳理、深層挖掘和多方論證,以期推動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
【關鍵詞】 生涯教育;社團活動;教育體系
一、頂層設計:“雙落地”系統形成雙維驅動
在生涯規劃的教育中,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定不是以某一方為主體,而是師生之間產生的雙主體關系,正所謂“達人者達己”。基于此,學校形成了學生生涯發展和教師職業成長的“雙落地”系統框架,如圖1所示。學生生涯發展的需求會促進教師自我成長的革新,教師專業成長的高度,也會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更廣的視野、更多的希望。雙維驅動,更能激發生涯教育的內驅力,提升生涯教育的規劃力,厚植生涯教育的發展力。
二、師資建設:“三體型”團隊落實協同育人
(一)團隊結構
依托濟源高級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四微(微課程、微課題、微課例及微共同體)”平臺,本研究以“三體”共同體的形式,打造生涯規劃教育團隊,如圖2所示。“三體”是指教師本體、學術研究體和技術技能體。這個穩定的結構,整合了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和實踐技能訓練等多項優勢資源,既在理論層面上豐富了多主體協同育人的新模式,又在實踐層面實現了生涯規劃“全員參與”的初衷。
(二)團隊組成
團隊按照專、兼職結合的原則,形成了4支生涯教育的導師隊伍。專職導師由學生發展指導中心的4名生涯通識教育專職教師擔任,涵蓋了心理學、化學和語言文學等專業,負責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頂層設計、課程開發和個案分析等項目。兼職導師分為學業導師、成長導師和職業導師,由學校分管副校長與年級主任牽頭,以班主任教師為骨干,由各學科教研組組長、優秀校友和家長共同組成,主要負責學生的學業指導、理想引領、實踐探索以及職業體驗等,目前共有115人參與。
(三)團隊培訓
團隊成員因年齡、成長經歷、學科、性格特征和工作履歷不同,對生涯規劃的理解與認識存在較大的差異。系統、有針對性地持續開展導師培訓,是學校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結合校情、學情和導師自身的特點,本研究對專職導師的培訓重點在“高”:高效、高端。學校為專職導師提供了參加高層次學術交流的機會,專職導師可以針對性地外出考察、研究,以實時掌握生涯教育發展的新動態;對班主任兼成長導師的培訓重點在“實”:實用、實效。通過外聘專家、邀請專職生涯導師、學術研究骨干,學校針對工作學習中的實際需要進行培訓;學業導師的培訓重點在“啟”:啟動、啟發。以論壇、沙龍和講座等形式開展專題培訓,分項分層,推進生涯學科融合課程的設計與落實。
從2021年開始,學校先后選派10人赴杭州、廈門等地,參與全國層面的生涯教育培訓,參加“三維六度動態生涯學習模型”主題培訓、中小學生涯教育研討會等線上培訓3次共117學時,邀請專家組織校內培訓3場,參訓教師及時地以交流、分享沙龍的形式,解讀并轉化培訓內容,引領團隊共同進步;團隊還以微信群為載體,舉辦了6次讀書會,分享《大學專業詳細解讀》《高中生涯規劃教育100問》《生涯測評結果分析與應用》等專業書籍,豐富了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擴寬了生涯教育的視野。
(四)團隊收獲
目前,學校已有4名教師獲得了中學生“生涯規劃指導師”資格證。團隊成員已經面向全體教師、班主任隊伍等不同群體,開展生涯規劃教育專題講座、公開課展示21次;以“喀斯特地貌”一課為例,進行了“高中地理教學滲透生涯規劃的策略探索”,推進生涯學科融合課程的設計;編制了“生涯規劃選科探索指導手冊”,助力高一年級的選科走班;在濟源示范區高中生涯規劃交流會上進行了“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如何落地”的交流發言,反響熱烈;課例“小目標 大夢想”獲得了2021年河南省中小學德育優秀教學案例評選一等獎;“逐夢前行——生涯發展早規劃”在河南省心理健康教學優質課比賽中,獲得了現場賽第一名;生涯活動設計“做好一件小事,尋找生命火花”,在《全國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發表;課題“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獲得2021年濟源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促進普通高中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生涯規劃教育實踐研究”,作為省教育廳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研究課題,也正式立項開題,為生涯規劃教育提供了專業支撐。
三、課程開發:從需求出發,抓住關鍵要素
新時代的生涯教育,應該能夠為學生在生涯探索的道路上交付可遷移、可執行的生涯素養的教育,因此濟源高級中學參照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表達方式,制定了“生涯發展領域素養”,并作為生涯課程的總目標,設置了生涯獨立課、學科滲透課、班會課和實踐課等4類課型,“基于核心經驗和學科邏輯順序的領域知識”與“基于經驗和興趣的主題活動內容”,相互支撐、彼此銜接,共同構成了生涯課程的內容體系。
根據對學生需求、教育教學需求和當前政策等情況的分析,目前濟源高級中學已開發出生涯喚醒課程“我的未來不是夢”,重在指導學生做好環境適應、自我認識;開發出職業生涯探索課程“職業生涯望遠鏡”,側重指導學生的職業探索、專業感知和自我管理;學業導師團隊還將生涯規劃與“開學第一課”、學科說明會相結合,開發了相關讀本“生涯導航:高中學科面面觀”,介紹了9門文化課的學科學習性質、初高知識銜接、試卷結構、學科與專業的關聯和國內外知名大學等。
2022年,學校進一步完善了生涯規劃校本課程體系,分“人生原點”“生活象限”“未來路徑”“生涯方向”4個板塊,制定了生涯通識課程實施計劃。從2022年9月份開始,高一年級生涯規劃課已經正式開課,每月一個主題、兩個課時,有序推進。“專家進校園”職業生涯選修課每月開展一次,讓學生根據興趣享受定制版的生涯規劃指導。
四、陣地拓展:多角度切入,激發生涯自覺
(一)“‘劇’說生涯”心理劇活動,拓展生涯教育新領域
在高中生的生涯教育中,心理劇有著獨特的價值并得到了很好的利用。2022年,本研究以生涯喚醒、規劃和發展為目的,開展了心理劇的編排和展演,探討校園心理劇在高中生涯教育中的應用。本次心理劇的展演,也是本研究對校園心理劇從活動走向課程的有效探索,以“‘劇’說生涯 快樂成長”為主題,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思考未來,啟蒙生涯認知”為目標,分為入學適應、選科決策、興趣探索、認識自我和樹立志向等5大模塊內容,形成了創排理論課、實踐課、展示分享課和復盤課的有效閉環。學校評選出的優秀劇目“我的學習我做主”“少年與光”“吾輩當自強”被推薦參加河南省的校園心理劇成果大賽,獲得省級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
(二)“學長說”生涯成長故事分享,強化朋輩互助“心”力量
“學長說”生涯成長故事分享,作為學校生涯規劃教育中的常規活動,自2014年起,已成功舉辦了12期。自2021年開始,本研究參考“3W1H”法則,對活動進行了整體性、系統性的重新設計,追求用標準化的流程,在合適的時間,給合適的人“說”出合適的內容。“3W”中的第一個“W”是When(何時說),抓住了四個關鍵節點:高一學生入學第一個月的適應期,高一期末預選科的糾結期,高二學生在高三總復習前的學習狀態調整期,高三學生第一次聯考后的疲勞煩躁期;第二個“W”是Who(誰來說),本研究選擇的是平凡卻能傳遞價值的人,不一定是“學霸”和“黑馬”,但一定是熱愛生活、積極樂觀和永不言棄的人,TA輸出的“價值”,也就是“What(說什么)”,不一定必須是干貨知識,也可以是正確的三觀、良好的生活方式等。比如應屆畢業生為新高三學生講述自己余溫猶存的高考故事,高三、高二的“過來人”為新高一學生盤點自己經歷的高峰低谷;而說的形式“How”,靈活多樣,主要有現場報告、云端連線和視頻錄制三種。目前,本文正在嘗試形成一種半結構化的生涯選修課程,利用青少年伙伴的影響力,通過朋輩生涯的互助,幫助學生建立持續、穩定的支持性關系,協助學生不斷強化在生涯探索中的積極體驗。
(三)職業體驗融入綜合實踐,實現真實鏈接“欣”成長
本文將生涯規劃教育與社團活動、研學旅行等綜合實踐活動相融合,保證生涯教育多渠道、多類型和多元化的滲透,讓學生的發展欣欣向榮。學校的“致知”“致美”“致用”的三大類65個社團,從傳統的藝術、科技、體育到社會公益、社區服務,從“低門檻”的興趣一族,到“高精尖”的智慧創生,一群志趣相投的同伴比肩而行,生涯目標更明確,生涯故事更精彩。“未來律師”社團成員盧佳欣、燕如鈺倡議的《關于改進“雙減”政策背景下城鎮高中美育工作的提案》,作為濟源市唯一一個入選的中學生提案,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模擬政協提案征集活動的優秀作品;社團中累計17人被法治類高校或專業錄取;“龍霸”健身社團累計有28名社團成員獲得了CBBA高級健身教練稱號;語言表演社團的宋文新在教育部“學憲法" 講憲法”的演講比賽中,獲得了全國一等獎,并由此從一名中等生逆襲考入了四川電影學院。
在研學旅行中,學校也積極挖掘生涯要素,引導學生“走近一門職業,體驗一個項目,了解一個崗位,感受一種文化”,在真實的職場環境中深入了解專業人員的工作狀態,了解社會、企業對人才的真實訴求,培養學生當前學習與未來發展的關聯感。目前,學校已與豫光金鉛、綠茵種子產業園和農業科學院簽約,建立了生涯教育校外實踐的基地。
當然,盡管學校在普通高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的構建中已經進行了很多探索,但是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一是生涯教師隊伍建設的專業化提升。大多數教師未經過系統、科學的生涯規劃專業培訓,導致課程的實施水平參差不齊,且教師職稱的評定沒有建立生涯規劃教師獨立序列,這會嚴重影響生涯規劃教師隊伍的發展與壯大;二是從頂層設計到實踐操作的動作一致。學校生涯規劃教育的頂層設計涉及教學、德育、年級和后勤等多個科室,在實際推進中,會出現彼此理解配合不到位的動作走樣,這需要進一步加強各相關處室與年級的整合管理;三是豐滿理想與骨感現實之間的沖突與協調。生涯規劃教育的特質是通過活動體驗與感悟,其效果是隱性、慢節奏的,不會有立竿見影的功效。
本文期待有更多人、更多部門和更多學校群策群力,形成良好的生涯規劃教育生態,助力學生的生涯發展。
參考文獻:
[1] 賴光明. 高中體驗式生涯教育的實施路徑探索[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28):60-62.
[2] 徐瓊霞.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職業生涯教育改革與創新探索[J]. 沙洲職業工學院學報,2022,25(03):37-41+64.
[3] 張婧. 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生涯發展規律與教育原則[J]. 基礎教育參考,2022(09):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