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VR技術是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媒體技術,自其誕生以來,對人類社會方方面面造成了深遠的影響。VR技術具有多感知性、沉浸性和交互性的特點,在信息傳播、信息存儲、信息處理等方面具有突出優勢。自從VR技術用于教育領域,現代教育的理念與方法都發生了顯著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高校也開始探索VR技術創新現代教育的方法與途徑。在高校思政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VR技術提升思政教學效果,不僅是教育信息化的需求,也是高校思政課實現立德樹人教學目標的必然選擇。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國家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職責。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發展,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日益豐富,很多高校學生習慣于通過各類媒體平臺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其思想觀念也因此變得更加多元化,對思政課程內容的興趣有所下降。因此,高校需要正視傳統思政教學存在的局限,積極探索如何運用VR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學實踐,優化思政教學效果,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基于此,文章首先簡要介紹VR技術及其特點,然后探討運用VR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學的必要性,最后結合高校思政教學實踐,探索在高校思政教學中創新運用VR技術的途徑,希望為相關研究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VR技術;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創新策略;實踐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1;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6-0206-03
高校思政教學需要正視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積極探索在思政教學中創新運用VR技術的途徑,通過構建開放、互動、智能的教學平臺,突破傳統思政教學在理念、內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有效提升思政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
VR技術是一種建立在網絡傳輸、計算機圖形處理、寬視野立體顯示等多種技術基礎之上的新媒體技術,能夠運用多傳感交互、人機接口等先進的設備,使虛擬場景與現實場景高度融合[1]。其最為突出的優勢在于能夠讓使用者暫時擺脫現實世界的束縛,在虛擬空間中獲得豐富的體驗。
相較于其他媒體技術,VR技術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多感知性。VR技術能夠通過各種類型的媒體設備,為使用者提供各種感官模擬,讓使用者可以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全方位地觀察、感知虛擬空間當中的事物,從而達到“復合感知”效果[2]。二是沉浸性。VR技術能夠模擬不同的仿真場景,使用者只需要戴上專門的頭盔或者眼罩,就可以進入虛擬場景中,所體驗的內容也會從二維平面轉變為三維立體。當使用者身處其中,所有的感官都會被調動,從而獲得極強的沉浸感[3]。三是交互性。VR技術能夠重構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聯,使用者進入虛擬場景之后,可以通過自身動作和虛擬場景互動。因此,VR技術能夠再現各類學習場景,幫助教育者更好地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北京理工大學結合思政教學需求,運用VR技術打造“重走長征路”項目;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也推出專門的“文化自信項目”。類似的創新為各大高校在思政教學中運用VR技術提供了可行的實踐途徑,也讓高校看到了VR技術用于思政教學的無限可能。
(一)有助于豐富高校思政教學資源
教學資源是開展思政教學實踐的基礎,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創新思政教學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VR技術以整個網絡作為支撐,擁有大量思政知識資源。在思政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VR設備,在廣闊的網絡空間中進行探索,從而獲取大量的思政知識,顯著提升思政學習效率。另一方面,思政課學習內容以理論為主,本身較為抽象,利用VR技術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轉化為生動的影像資源。在實際的教學當中,教師只需要根據教學內容在網絡中搜索相關影像,并通過VR設備向學生展示,就可以讓學生通過直觀生動的方式學習思政知識,從而降低學生記憶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4]。
(二)有助于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方式
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高校思政教學主要包括課內、校內以及校外等部分,教學方式主要包括討論辯論、專題講座、社團活動等。傳統的教學方式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還需要耗費較多的時間,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將VR技術引入思政教學,可以將合作式、情境式等多種教學方式融入課堂教學實踐中,使傳統思政課堂不斷升級[5]。以思政課程“帶著文明出行”為例,高校教師可以通過VR技術向學生展現豐富的場景,包括大型超市、著名景點、街道、地鐵站、飛機場等;可以通過VR智能設備,引導學生進入相關的三維場景中,讓學生了解不同場所應當遵守的規則;可以讓學生通過恰當的行為,與虛擬場景互動,幫助學生快速適應各類環境,從而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
(三)有助于增強高校思政教學效果
運用VR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學實踐,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提升教學效果。高校學生從小接觸互聯網,熟悉從網絡中獲取信息的方法,更樂于接受富有活力的教學內容。在思政教學中,教師合理運用VR技術,融入各種新元素,能夠加強師生、生生間的互動,讓學生更充分地體會思政教學的魅力,從而主動學習思政知識點[6]。以思政課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例,通過運用VR技術,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入“大自然”中,立體地感受“青山綠水”的美好,還可以向學生生動展示自然環境遭受破壞的過程,以及人為破壞帶來的嚴重后果,從而讓學生深刻地理解課程內容,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一)基于VR技術創新高校思政教學理念
理念是創新教學實踐的先導。高校要想運用VR技術創新思政教學實踐,必須確立先進的教學理念。一是要堅持“內容為王”。高校思政教師在開展教學實踐時,可以借助VR技術,從網絡中獲取大量資源。但是互聯網具有開放性,上傳至網絡中的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因此,高校思政教師在引用網絡思政教學資源時一定要遵循“內容為王”的理念,嚴格按照要求篩選資源,確保所挑選的資源不僅符合思政教學的需求,還要具有創新性、趣味性,能夠輔助教師更好地達成思政教學目標[7]。二是要注重VR技術與課程內容之間的統一。高校思政教學課程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思想品德、價值觀念、歷史文化等,高校教師在運用VR技術創新教學實踐時,要注意VR技術與教學內容之間的協調,所選用的資源要能夠反映思政知識點,還要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8]。三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運用VR技術創新思政教學實踐時,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確保運用VR技術能夠提升學生的體驗,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水平。
(二)基于VR技術優化高校思政教學資源建設
VR技術本身具有極強的綜合性,既可用于展現不同形式的信息,還可用于采集信息、傳遞信息和存儲信息[9]。在開展高校思政教學實踐時,高校可以借助VR技術優化調整思政教學資源。首先,高校可以運用VR技術對已有資源進行整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政課不斷發展,通過長時間的改革與創新,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驗[10]。各大高校可以借助VR技術,對已有的思政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具體包括文化歷史、校史、校園先進人物事跡、優秀師生事跡等,以VR技術鮮活地展現學校的辦學方針、辦學特色,以及已經取得的成果,從而獲得學生的認同,提升思政課的感染力。其次,高校可以聯合其他學院,共同開發思政教學項目。不同高校側重領域不同,所擁有的資源也不同,為更好地開展思政教學實踐,各大高校可以相互聯合、取長補短,通過網絡平臺分享思政教學資源[11]。比如可以向其他學校開放接入端口,允許其他學校師生通過VR智能設備接入校園網,獲取本校的思政教學資源。通過相互分享的方式,豐富思政教學資源,充實思政教學內容,最大限度發揮思政教學對高校學生的引導作用。最后,高校可以運用VR技術采集本地優質思政教學資源,為思政教師開展教學實踐提供方便。部分高校所在地區擁有豐富的思政教學資源,比如京津冀地區、川渝地區等,高校可以運用VR攝影、計算機圖像處理等技術,采集本地思政教學資源,制作成專門的影像,然后通過在線平臺向學生展示[12]。學生只需要借助VR設備,就可以觀看相關的作品,從而受到精神上的熏陶。以北京高校為例,可以通過VR技術拍攝中國歷史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等教育場地的影像,制作成三維立體影像,而學生只需要佩戴VR眼罩,就可以實現“零距離”參觀,不僅能夠從中獲得豐富體驗,還能充分體會我國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其文化自信也會得到顯著增強。
(三)基于VR技術打造相關的實踐教學場域
實踐教學VR場域是開展VR思政教學的重要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VR實踐教學的具體效果。高校要想真正實現VR技術與思政教學的融合,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打造實踐教學場域:其一,運用VR技術構建虛擬黨史館。VR黨史館可以匯聚百年以來的重要事件、重要信息、重要人物等內容,還能讓原本平面、抽象的內容變得可視化和移動化[13]。學生通過智能設備接入VR虛擬黨史館后,不僅可以“零距離”聆聽革命先輩的發言,還能“身臨其境”見證黨領導人民推翻舊勢力、開創新中國的歷程,通過“親身體驗”更全面深入地學習黨史,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其二,基于VR技術搭建虛擬實驗室,為思政教學提供相應的場所。VR實驗室不僅包括各類思政知識點,還包括仿真實訓、實訓自測等模塊[14]。學生進入VR實驗室后,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學習相關的知識點,學習完成之后,還可以通過實訓自測模塊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從而不斷增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其三,基于VR技術,充分發揮在線影院的重要作用。依托VR技術的在線影院,可以播放各類影片、視頻,還能夠通過虛擬影像重塑關鍵場景,從而強化學生對民族歷史文化的整體記憶,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學生成長為符合時代需求的優秀人才。
(四)基于VR技術增強高校思政教師創新能力
教師自身的技能水平、綜合素養很大程度上決定了VR技術在教學中的實際運用效果。因此,高校需要結合VR技術與思政教學相融合的實際需求,為思政教師提供相應的培訓機會,轉變教師的理念,幫助教師掌握將VR技術用于思政教學的方法。首先,提高教師媒體素養,讓高校教師充分認識到將VR技術用于思政教學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因此需要改變教師原有的思維模式,讓高校教師正視VR技術對思政教學產生的影響,主動學習掌握VR技術與思政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其次,加大培訓力度,增強教師VR技術運用能力。為促進VR技術與思政教學實踐的融合,高校需要制訂系統的計劃,組織教師定期參加培訓,還可以安排優秀教師進行示范,幫助思政教師掌握運用VR技術搜索、處理教學資源的方法,以及制作VR課件的方法,不斷強化思政教師運用VR技術的能力。最后,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增強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高校可以與部分實力雄厚的企業合作,為教師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讓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檢驗自己的能力[15]。比如高校可以與企業攜手,共建VR實驗室,借助VR技術開展教學實踐,探索更適合高校思政教學的方法,不僅能夠顯著增強教師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還能為高校運用VR技術創新思政教學提供更多可行方案。
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快速提升,在高校思政教學中融入VR技術已經成為必然趨勢。高校可以結合VR技術的優勢,根據思政教學的需求,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優化思政教學資源、構建VR教學實踐場域、增強思政教師創新能力,通過VR技術不斷變革思政教學的方式,激活思政教學課堂,從而通過思政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 廖闊,廖詩琪.思政課建設守正創新的著力點[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3(23):42-44.
[2] 王春燕.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教師,2023(16):18-20.
[3] 王歡.立德樹人理念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路徑探析[J].現代職業教育,2023(14):165-168.
[4] 周曉寧,隋雪莉,卞曉曉,等.“創新素養與技能實戰”課程思政的實踐與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23(13):26-29.
[5] 蔣星星.基于“大思政課”創新思政教學的價值與路徑[J].教育觀察,2023(5):90-92,99.
[6] 江明輝.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融合創新[J].中國新通信,2023(3):239-241.
[7] 曾巧玲.互聯網時代中職思政課的創新策略[J].新課程,2022(44):161-163.
[8] 婁淑娟.新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創新策略[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2(23):133-134.
[9] 蘇淼,李琦,馮留建.虛擬仿真技術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應用[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2(21):57-59,91.
[10] 李亞慧.社交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探析[J].科教文匯,2022(20):58-61.
[11] 鞠鵬,張鴻冰.高校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創新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28):37-39.
[12] 蘭公湖.多元化背景下的高校思政教學改革探究[J].吉林教育,2022(20):24-26.
[13] 龍麗波.新媒體技術在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中的創新運用探析[J].大學,2022(15):69-72.
[14] 張晉.通過“微思政”教學模式創新高校思政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20(18):27-29.
[15] 張瑜.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創新研究[J].山西青年,2020(17):73-74.
作者簡介?李思,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