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孟府又稱亞圣府,是孟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內宅,與孟廟、孟林合稱“三孟”。孟府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6米,東西寬99米,占地2.1萬平方米。文章對孟府的建筑本體世恩堂進行現場勘察,確定了建筑規模、形制、結構和布局,查明對建筑安全造成威脅的病害種類、分布范圍及危害強度,對文物建筑的年代價值和病害進行分析評估,提出針對性的修繕措施與保護建議。
關鍵詞:孟府;文物建筑;病害;保護;修繕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13.017
1 文物概述
孟府(圖1)位于鄒城市城區南部,東倚文賢崗,西鄰京滬鐵路,北枕因利渠,南鄰南沙河,現占地面積約2.1萬平方米,其建筑布局嚴謹,自南向北依次為大門、禮門、儀門、大堂、內宅門、世恩堂、賜書樓、后上房、延祿樓、后花園,共七進院落。前二進院為衙署:第一進院包括大門及東西廂房;第二進院建筑包括禮門、儀門、儀門東西兩側便門、大堂、五代祠、見山堂、鼓樂樓。第三、四、五、六進院為內宅;第三進院建筑包括內宅門、內宅門東西兩側碑廊、世恩堂及畫廊、東西兩側便門、東側小房、東西廂房;第四進院建筑包括賜書樓、賜書樓東西耳房、東西廂房、賜書樓院東西兩側便門,其中賜書樓據著名古建筑專家祁英濤先生鑒定,具備較為明顯的明代建筑特征,可能為明代翰博樓的唯一建筑遺存;第五進院建筑包括后上房、后上房東西側附屬建筑、東廂房;第六進院建筑包括延綠樓;第七進院為后花園:西路主要有西花園、倉房、崇孟學社(孟家府學)等。
2 孟府世恩堂建筑特征
孟府是濟寧地區地方建筑做法與明清北方官式建筑做法相結合的典型實例。以“三孟”為代表的濟寧地區地方建筑具有建筑外廊出檐深遠、屋面舉折較大、檐柱以石材制成、平板枋與額枋搭交成“T”字形等形制特點。這些特點反映濟寧地區建筑與中原地區建筑之間的某些聯系,以及濟寧地區地方建筑做法與明清北方官式建筑做法相比具有的獨特性。孟府世恩堂建筑具體特點如下:使用石檐柱組成木石混合結構,檐柱柱徑與柱高之比為1/6~1/9,明清北方官式建筑做法的比例常為1/10(有斗拱)和1/11.4(無斗拱),外形渾厚凝重;建筑屋頂陡峻:屋頂高多為1/2.3~1/2.5,重檐屋頂的下檐同樣陡峭,一般在七舉至七五舉,建筑顯得隆重莊嚴;正脊輕微升起。
世恩堂(圖2)始建于清代,清康熙七年(1742),因地震受破壞,康熙十二年(1747)重建。位于孟府三進院,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長方形,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出廊后帶抄手廊硬山頂建筑。通面闊18.47米,通進深7.18米,建筑面積132.61平方米。建筑檐高3.66米,總高7.79米。正脊脊塊為磚雕砌筑,浮雕牡丹圖案,兩端安裝望獸,垂脊為鈴鐺排山脊,垂脊脊塊為磚雕砌筑,浮雕荷花圖案,屋面為布瓦筒瓦屋面。七檁抬梁式木構架,共6榀梁架,前檐設抱頭梁,其下安裝穿插枋;前檐檐檁之下安裝檐墊板,其下安裝有額枋;額枋下安裝有雀替,雀替卷草紋凸雕。室內墻體青磚砌筑,前檐墻厚600毫米,后檐墻厚540毫米,山厚500毫米,青磚規格:320毫米×180毫米×65毫米(長×寬×厚)。室內墻面為上白灰抹面,下堿清水墻面。前后檐明間設2扇板門,前檐兩次間、兩梢間各設4扇四抹套方燈籠錦窗。室內青磚鋪設及前廊地面青方磚鋪墁。石砌臺基,階條為青條石。世恩堂后抄手廊位于孟府第三進院世恩堂北側,建筑平面呈“凹”字形,通面闊19.87米,通進深6.81米,建筑面積135.31平方米。建筑檐高2.66米,總高6.88米。建筑東西兩側為過壟脊,垂脊為鈴鐺排山脊,中間部分為單坡屋面,屋面為布瓦筒瓦屋面。兩側為抬梁式木構架,共4榀梁架。墻體青磚砌筑,前檐墻厚360毫米,東側墻體厚480毫米,西側墻體厚480毫米。
3 世恩堂文物現狀評估(表1)
3.1 病害描述及類型
由于年久失修、人為拆改等原因,各建筑的病害主要表現為:屋脊殘損,屋面瓦件殘損、缺失,瓦壟間落有樹葉,屋面長有灌木雜草;木基層糟朽、破損、污染,木構件裂縫、糟朽、積塵;墻體裂縫、拆改、青磚酥堿;木裝修拆改、糟朽、殘損;木基層、木裝修、木構架等油飾起甲、脫落等。這些病害給文物建筑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隱患,影響了建筑的長久保存,隨著時間推移,病害會不斷地發育,損壞程度還會加劇,必然影響到建筑結構的安全穩定。
3.2 保存現狀的代表性照片
世恩堂保存現狀如圖3~圖10所示。
4 保護性修繕措施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結合《古建筑木結構維護與加固技術規范》(GB50165-92)中對古建筑進行修繕的基本要求,針對性地提出對孟府世恩堂的修繕措施:
針對屋脊、瓦面方面,全面揭頂維修,重新苫背,補配殘損勾滴,重新瓦瓦;清理前檐望板水漬污染;望磚酥堿深度不超過10毫米的,清理糟朽表面,酥堿深度超過10毫米的,依據現存望磚樣式,原規格、原材質進行更換。
針對連檐方面,清理前檐大小連檐水漬污染。用干燥舊木條嵌補干縮裂縫寬度大于5毫米、不超過15毫米(包含15毫米)的裂縫,并用白乳膠進行黏接。用油灰膩子勾抹干縮裂縫寬度在5毫米(包含5毫米)以下的裂縫。清理前檐檐椽、飛椽水漬污染。
針對梁架方面,清理表面灰塵后,現狀保存。
針對墻體、墻面方面,清理室內墻面水洗污染、灰塵污染,清理室內下堿涂刷的白色涂料。
針對木裝修方面,修補殘損坐凳楣子。用干燥舊木條嵌補干縮裂縫寬度大于5毫米、不超過15毫米(包含15毫米)的裂縫,并用白乳膠進行黏接。用油灰膩子勾抹干縮裂縫寬度在5毫米(包含5毫米)以下的裂縫。
針對門窗方面,修補殘損下檻,拆除門外側青磚封堵,拆除窗內側后加鐵質防盜網。
針對臺基方面,黏接斷裂階條石。
針對油飾方面,鏟除并重做木基層表面油飾,椽頭彩繪現狀保存;鏟除并重做木構架表面油飾;鏟除并重做木裝修脫表面油飾。
5 結語
孟府作為“三孟”之一,是孟子嫡系后裔的府邸和內宅,作為儒學的重要載體,在當今社會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對孟府世恩堂進行修繕保護與利用,必須以確保安全為前提,不得破壞、損害文物,影響文物環境風貌。保護利用技術措施應尊重文物建筑,不應影響文物建筑的傳統風貌,不應改變、損壞、遮擋世恩堂的主要價值載體和特征要素;保護利用技術措施不得改變世恩堂原狀,不得改變建筑立面、結構體系、特色構件和主要空間格局。以尊重文物為前提,適應經濟社會現狀,滿足生產生活基本需要,文化成果惠及百姓民生,實現世恩堂的活態保護。
參考文獻
[1]齊魯.鄒城·孟府[J].齊魯學刊,2015(4):2.
[2]張苗.山東鄒城孟廟、孟府、孟林建筑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