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人民至上》之前,筆者對福建省龍巖市反腐斗爭的嚴峻性沒有認識,只是對被查處的連城縣塌方式腐敗案有印象。當年被查處的連城縣腐敗案在福建可以說是轟動一時,甚至都傳到在北京工作的并非閩西人的筆者耳朵里。
《人民至上》收錄的案例,是當地基層腐敗狀況的真實寫照。涉案人員既有基層黨政領導干部,也有專業技術人員、國有企業管理人員;涉及的領域有政法、教育、金融、住建、國土資源、水利、旅游、扶貧等工作系統;案件的表現形式有權錢交易、權色交易,有利益交換,還涉及到黑惡勢力;涉及的黨員干部的層級,有縣處級、科局級,其中又以官不大、權不小的科局級為主。這一真實寫照,從國家層面看,可以反映出一些地方的腐敗微生態,從人民群眾的角度看,卻是生長在中共生命肌體上的一顆毒瘤,已經嚴重危害到黨的健康和活力。
腐敗分子并非都是無能之輩,不論是貪腐還是接受組織對他們的調查審查,往往用盡手段并且軟硬兼施設法逃避黨紀國法的制裁。面對審查,有自以為組織上掌握不了證據而“死不認賬”的,有相互串聯訂立“攻守同盟”的,還有以在家模擬審查現場進行“沙盤演練”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沒有勇氣和智慧,很難戰勝反腐敗戰場上狡猾、死硬的敵人。
因此,龍巖市堅決向腐敗分子“亮劍”,主動作為、重拳出擊,有腐必反、見惡必拿,使閩西廣大群眾對我黨反腐敗的決心從懷疑、觀望到歡呼、支持和參與,用信心展現了決心、贏回了民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治黨是全黨的共同任務,需要大氣候,也需要小氣候?!备瘮〉漠a生和腐敗的消除,都有大小氣候相輔相成的因素。連城縣腐敗案相對于十八大之前的龍巖市而言只是一個小小的氣候,整個龍巖市也仍然只是全國反腐敗斗爭中的一個小氣候。而十八大之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既是在改造大氣候,也是在治理小氣候。福建省龍巖市反腐敗斗爭的推進及成果,都是在有重大歷史意義的背景之下展現的。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