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 劉瑩 來夢露
【摘要】“聯合全域作戰”是美軍在新形勢下為適應其戰略重心向“大國競爭”轉移而提出的作戰概念,從戰略層面引領各軍兵種戰訓轉型。本文基于聯合全域作戰概念的演變發展,綜合分析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在歷次“項目融合”演習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及特點,據此提出對我軍的啟示。
【關鍵詞】聯合全域作戰∣“項目融合”演習∣應用研究
一、引言
“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自2019年提出以來,引起了美國軍方的高度重視,對美軍的作戰條令、組織體系、作戰模式、裝備建設等產生持續而深遠的影響[1]。為測試新作戰概念、技術和能力,美國陸軍從2020年起實施“項目融合(Project Convergence)”年度演習,旨在確保陸軍在聯合作戰中持續高效地集成陸、海、空、天、網和電磁頻譜等領域的能力,以更好應對未來大國沖突,在競爭中超越對手。透析“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在“項目融合”演習中的實現方式,研究概念應用的難點挑戰,對我軍提升全域聯合指揮控制能力,優化作戰指揮體系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本文通過梳理“聯合全域作戰”概念的演變過程,分析其在“項目融合”演習中的應用方式,以期對我軍轉型建設提供借鑒。
二、“聯合全域作戰”概念的演變
2012年以來,美國的戰略重心逐漸向亞太地區轉移,軍事斗爭基點也從反恐反叛亂的局部戰爭向可能發生的大國高端戰爭轉變[2]。為適應未來戰爭需求,美軍自2016年起持續創新作戰概念,實現了從“多域作戰(MDO)”“全域作戰(ADO)”到“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的演進。
“多域作戰”概念是美國陸軍于2016年提出的一種具有聯合性質的軍種作戰概念,旨在關注作為聯合部隊組成部分的陸軍,如何利用戰場信息和自身能力,融合聯合作戰力量,參與、支持乃至控制其他作戰域[3]。官方文件將此處的“域”定義為“作戰環境中組織與實施作戰行動的某一活動領域,包括陸、海、空、天、網五個作戰領域”。在“多域作戰”概念基礎上,2019年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提出“全域作戰”概念,將電磁頻譜納入“域”的范疇,提升其概念層次至多軍種聯合作戰層面。2020年3月,《空軍條令附件1-20》首次明確了“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即“為獲得速度和規模方面的優勢并完成任務,聯合部隊在‘陸、海、空、天、網’和電磁頻譜領域,經整體籌劃并協同實施的作戰行動[4]。” 聯合全域作戰概念以“跨域協同”為核心,堅持多軍種協同和全作戰域融合,在戰略層面引領各軍兵種戰訓轉型。美國國防部及各軍兵種對此高度重視,通過常態化演習在實踐層面檢驗和豐富 “聯合全域作戰”概念。
三、“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在“項目融合”演習中的應用
“項目融合”演習始于2020年8月,是美國陸軍學習運動的核心,旨在檢驗新作戰概念,提升陸軍對聯合部隊的貢獻,使美國陸軍在未來大國沖突中超越對手。經過三年的發展,“項目融合”已成為美國陸軍最重要的年度演習,其演習規模、參演兵力和復雜程度不斷升級,逐步從美國陸軍的軍種演習發展為融合多軍種的跨國聯合演習。下文將從目標定位、作戰體系和技術手段等角度分析“聯合全域作戰概念”在歷年“項目融合”演習中的應用情況。
(一)“項目融合2020”:初步檢驗陸軍全域作戰能力
2020年8-9月,美國陸軍在亞利桑那州尤馬試驗場開展了首次“項目融合”演習,旨在初步驗證陸軍全域作戰能力。此次演習包括三個關鍵階段,即:滲透并壓制敵方遠程系統,與敵方機動部隊展開競爭;瓦解敵人的反介入和區域拒止系統,在執行獨立的機動和欺騙作戰同時,摧毀敵人的遠程和短程系統;利用機動性擊敗敵方目標和部隊。本次演習由陸軍單軍種參與,測試了包括人工智能和天機衛星在內的30多項新技術,嘗試通過網絡連接傳感器、射手和處理服務器,成功將偵察到打擊的完整殺傷鏈時間從20分鐘縮短到20秒內[5]。此次演習標志著美國陸軍初步實現其各作戰能力單元的融合。
(二)“項目融合2021”:深度檢驗多軍種全域作戰能力
2021年10-11月,項目融合2021演習在美國境內8座軍事基地同時展開,由美國陸軍領銜,多軍種共同參與,旨在測試聯合全域指揮與控制新技術,以推動多軍種聯合作戰向全域融合發展。具體目標包括:確定能突破對手反介入/區域拒止體系的技術,確定實現聯合全域作戰概念所需的技術,以及融合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和通用數據架構等技術讓指揮官在多個作戰領域快速而準確的做出決策部署。本次演習將多軍種作戰系統融入統一網絡中,實現了更為便捷的跨軍種數據共享;先后測試了110余項新技術,進一步擴大殺傷網規模,傳感器到射手的速度已從幾分鐘提高到幾秒鐘。通過本次演習,美陸軍的聯合全域態勢感知能力、聯合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半自助再補給能力以及“綜合視覺增強系統”空中突擊能力等都得到進一步增強。
(三)“項目融合2022”:全面檢驗跨國聯合全域作戰能力
2022年10-11月,項目融合2022演習先后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彭德爾頓營和歐文堡展開,由美國及其盟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多軍兵種共同參與。本次演習升級至聯合特遣部隊層面,模擬太平洋和歐洲地區的作戰行動,旨在提升多國聯合部隊在大規模作戰行動中戰勝對手的能力。其具體目標包括:通過防御火力建立綜合防空反導,使用聯合進攻火力和遠距離打擊目標,審查阻礙聯合部隊發揮作戰能力的環節和策略[6]。演習測試了大約300項新技術,包括遠程火力、無人機系統、自主戰車和下一代傳感器,并重點推進美陸軍與盟國伙伴和其他軍事部門的互操作性。演習還進行了技術網關演示,后勤保障能力演示,以及基于聯合全域指揮控制的其他軍種相關實驗。演習吸納了英澳等國技術,促進了美軍及其伙伴的軍事資源在各作戰領域的整合。
四、聯合全域作戰概念應用對我軍的啟示
(一)推進理論創新,加強試驗論證
美軍一直秉持“概念驅動”理念,將創新作戰概念視為推動軍隊建設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作戰概念開發遵循“需求牽引—提出概念—試驗演習—深化概念—進入條令”的流程,既有各軍種主導開發的系列作戰概念,又有參聯會主導開發的聯合作戰概念;既有針對戰略問題的頂層概念,又有指導戰術問題的行動概念。作戰概念門類齊全,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經過實戰演習的驗證不斷完善、與時俱進。我軍可借鑒其理論創新機制,統分結合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作戰概念體系,并通過實戰演習不斷驗證完善,使理論創新成為作戰能力的倍增器。
(二)注重全域融合,提升協同能力
技術進步推動人類戰爭空間不斷擴展,多作戰域深度融合是未來作戰空間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要制勝未來戰場,必須重視軍兵種聯合和全作戰域融合。不僅要重視作戰理論的開發,還要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建設,通過常態化聯合作戰訓練和試驗演習提升各軍兵種在各作戰域的協同能力。此外,還應深化軍民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在軍事領域的轉化和應用。軍地部門應形成合力,加強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一體化作戰指揮平臺,推動新式裝備武器的研發,以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
五、結語
“聯合全域作戰”是美軍在新形勢下為適應其戰略重心向“大國競爭”轉移而提出的作戰概念,從戰略層面引領各軍兵種戰訓轉型。“項目融合”演習作為新作戰概念的試驗場,通過拓展聯合作戰的規模和范圍,試驗新型戰場技術,為美軍聯合部隊及其合作伙伴提供集成全域指揮與控制的關鍵信息,為破解全域聯合作戰中的關鍵問題提供依據。作為新一輪大國競爭的主要參與者,我軍應該持續推進理論創新,加強試驗論證,通過建強體系和革新技術實現各軍兵種在全作戰域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陳彩輝,缐珊珊.美軍“聯合全域作戰(JADO)”概念淺析[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20,15(10):917-921.
[2]杜燕波.從“多域戰”到“聯合全域作戰”,究竟有何玄機[J].軍事文摘,2020(11):56-59.
[3]文予.對美軍聯合全域作戰概念要點的思考[J].軍事文摘,2020(23):27-31.
[4]Air Force Doctrine Note 1-20, USAF Role in Joint AllDomain Operations. 2020-3-5. http:// www.doctrine. af.mil.
[5]茍子奕,韓春陽.美陸軍殺傷鏈作戰體系建設發展探析——以“項目融合”演習為例[J].軍事文摘,2021(03):19-24.
[6]朱虹,戴鈺超.2022年外軍指揮控制領域發展綜述[J].中國電子科學研究院學報,2023,18(02):113-118.
(作者簡介:張力,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外軍研究,英語教學;劉瑩,副教授,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外軍研究,英語教學;來夢露,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外軍研究,英語教學)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