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作為中日兩國耳熟能詳的妖怪之一,其形象與功能的不斷發展與演化同人類的精神世界密切相連。中日兩國均保留了大量關于天狗的文獻與民間故事。那么,中日民間故事中的“天狗”是否存在異同之處?其中又蘊含著怎樣的精神內涵?關于此類問題的分析與探討,對促進異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與交流具有極為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中國天狗
天狗作為我國土生土長的妖怪之一,從古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在許多歷史文獻中均可尋覓到“天狗”的蹤跡,有大量與天狗相關的詳細記載和描述。筆者將中國的天狗大致分為兩類,一是“星象天狗”,二是“犬狀天狗”。
(一)星象天狗
自漢代起,天狗以“流星”“彗星”等意象大量出現與各歷史文獻中。例如,《史記》中關于天狗的記載有:“吳楚七國叛逆,彗星數丈,天狗過梁野。及兵起,遂伏尸流血其下。”《隋書》中有關天狗的記載為“天狗所下之處,必有大戰,破軍殺將,伏尸流血,天狗食之”。根據上述文獻記載可知,每當被看作天狗的星象出現之際,常會伴隨戰亂及其他災禍,由此可以判斷“星象天狗”一般具有一定的負面色彩。
(二)犬狀天狗
《山海經》中載:“又西三百里,曰陰山。濁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蕃澤,其中多文貝。有獸焉,其狀如貍而白首,名曰天狗,其音如榴榴,可以御兇。”此處有關天狗的描述是居于陰山、長相似貍且頭部為白色的怪獸,其中,“可以御兇”也正說明犬狀天狗是一種瑞獸,與前文中提及的星象天狗的意象有所不同。另有《史記》中載:“天狗,狀如大奔星,有聲,其下止地,類狗。”由此可見,天狗在空中飛行時如流星一般,落地之后則會變成“狗”的姿態呈現于人前。
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一則題為《目蓮救母》的故事中的天狗也為“犬狀天狗”,其故事梗概為很久以前,有位名叫目蓮的男子,他有個喜歡捉弄人的母親。一次,目蓮的母親為了捉弄和尚,竟給他們送去了肉包子。幸好目蓮將此事提前告知于方丈,方才沒有釀成大禍。玉帝得知此事后,將目蓮的母親打入地獄,使其變成了一條惡犬。目蓮日夜苦修,最終修成為地藏王菩薩,救出了母親。但其母并不思悔改,反而要尋玉帝報仇。它找不到玉帝,就拼命地追趕太陽和月亮,想將它們吃掉,讓人間永遠黑暗。但這條惡犬卻對鑼鼓聲和爆竹聲十分懼怕,當它將太陽和月亮吞下去時,人們便開始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受到驚嚇的惡犬會將太陽和月亮重新吐出來。《目蓮救母》中記述了目蓮母親因做壞事受到玉帝的懲罰而變成一條飽含負面意象的惡犬的故事,其中還記錄了有關“天狗食日月”的內容,而“天狗食日月”也是我國民間對于天狗意象最廣泛的認知。
由上述歷史文獻所載及流傳至今的民間故事可知,中國的天狗分為“星象”與“犬狀”兩種。《史書》中記載的“天狗”作為星象的一種,具有昭示災禍、預測戰亂的作用。《目蓮救母》中所描繪的天狗則可吞噬日月。根據上文所述,出現正面意象的天狗只有一處,即為《山海經》中所載的“可以御兇”的天狗,是以瑞獸意象呈現出來的。
二、日本天狗
天狗由我國傳入日本后,深深地植根于日本文化土壤之中。而且,在其與日本文化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其在意象與功能等各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發展和演變,并逐漸與中國的天狗意象分離開來。在日本,有關“天狗”的記載從古至今層出不窮,而天狗意象也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發生變化。
(一)星象天狗
日本關于“天狗”最早的記錄出現于《日本書紀》中:“九年二月戊寅,大星從東流西,便有音似雷。時人日流星之音亦日地雷,于是僧旻曰,非流星,是天狗也。其吠聲似雷耳。”翌年,也出現了“日蝕與蝦夷之亂”等相關內容的記載。由此可以推斷,日本的星象天狗也有預示戰亂災禍的作用,從這一點來看,與中國星象天狗的意象大體一致。
(二)鳥狀天狗
繼《日本書紀》之后,“天狗”一詞再次出現于日本古典文學作品之中是在平安時代,但此時天狗意象發生了較大的改變。
成書于平安時代的《今昔物語集》收錄了眾多天狗的故事,集中在本朝部分第二十卷中,該書收錄的天狗是日本現在流傳最廣的天狗形象之一。《天狗現佛身坐在樹上》描述的是天狗變化成菩薩的模樣坐在廟旁的柿子樹上,引得很多人來朝拜。光大臣認為此事必有蹊蹺,定是天狗作祟。于是親身前往,目不轉睛地凝視著天狗變化的菩薩。只見一只斷了翅膀的老鷹從樹上跌落下來。《天狗附女體惑亂仁照阿阇梨》這則故事講述的是天狗附身在女子身上企圖迷惑仁照阿阇梨,不料阿阇梨道法高明,天狗被折斷了翅膀。《天狗捉龍王殞命》講述了天狗化身鴟鳥捉了一條神龍變成的蛇,怎奈神龍拼命反抗,天狗只能先把它關起來。后來神龍在和尚的幫助下逃了出來,天狗最終被神龍一腳踢死。以上故事中出現的“老鷹”“折斷翅膀”“鴟鳥”都具有鳥類的特征。
由上述可知,平安時期的天狗多被描述為鳥的形象。
(三)佛法相關的天狗
據統計,《今昔物語集》(本朝卷)中共收錄了11篇與佛法相關的天狗故事。其中,僅一則題為《天竺天狗順水尋經聲越海來日本》的故事中的天狗是信奉佛法的,其余10則均為反佛法的天狗故事。
《天竺天狗順水尋經聲越海來日本》中描述了一只天竺天狗在越海前往震旦途中聽到海水里傳出悅耳的經文聲,便順著聲音來到了日本境內的比睿山橫河的支流旁。經打聽后方知比睿山僧人茅廁里的水流入了這條河,才會傳出深奧且動聽的經文。天狗弄清經文聲音出處后,擾亂佛法之心立即消散,之后投胎并出家,刻苦修行成為凈土寺僧正。
具有反佛法代表性的天狗故事是一則題為《震旦天狗智羅永壽越海來日本》的故事,其大致內容為震旦的天狗智羅永壽渡海來日本挑戰高僧,在比睿山的大岳峰連續向三位圣僧發出挑戰,均以慘敗告終。日本天狗帶智羅永壽去北山鶼原的熱浴療傷,泡澡時被砍柴人看到,但此時天狗已經變成了老僧,浴池里還發出陣陣惡臭。一方面,通過日本僧人降服中國天狗強調了日本佛法的優越性,另一方面,浴池中天狗所散發出的臭氣使砍柴人身心不適,也說明天狗本身的污穢會給人們帶來危害,反襯出佛法的清新。除此以外,日本鐮倉時期還有僧人死后墜入天狗道變成天狗的記載,《天狗草紙》就存有在貴族支持下的高僧逐漸變得不守本分且傲慢無禮,因此全部墜入天狗道而無法成佛的記載。《沙石集》中也有與其相似的記錄:“心存雜念而修行的僧人都會進入此道。”《今昔物語集》中的《染殿皇后為天狗所纏繞》講述的僧人進宮為皇后治病,但卻違反戒律,死后變身為裸體禿頭惡鬼,迷惑侮辱染殿皇后。筆者認為該則故事也與“天狗道”有關。
綜上所述,在日本與佛法相關的天狗故事中既存在信奉佛法的天狗故事,也包含反佛法的天狗故事,相比之下后者數量較多。反佛法的天狗或擅長妖術﹑或善于變化﹑或散發出臭氣。然而,在此需特別強調的是,無論是信奉佛法的天狗也好,還是反佛法的天狗也罷,其結局均是以其被收服或者慘敗而告終的。
(四)鼻高天狗
日本知名學者植松茂認為,鼻高天狗是在室町時期出現的,其長長的鼻子代表著它的傲慢和對抗佛法的形象。進入江戶時期以后,鼻高天狗的形象逐漸確立起來。雖然鼻高天狗形象深入人心,但鳥形態的天狗形象也保留了下來,二者都是日本現存的天狗形象。
綜上所述,日本的天狗形象經歷了從星象到鳥形態,再到鼻高天狗的演變過程,而且,日本的天狗故事多與佛教相關,在故事中具有高強的法力。
三、中日天狗對比
(一)相同點
首先,中日兩國的天狗形象最初均以“星象天狗”呈現出來,且具有預示戰亂災禍的作用。日本的天狗形象受中國影響的這一點,已被諸多專家學者證實,筆者在此便不多做贅述,但“星象”作為兩國最初的天狗意象,說明“天狗”剛傳播入日本時,其意象與中國相同,并未發生改變。而從《山海經》的成書時間遠早于《日本書紀》這一點來看,也佐證了天狗是由中國傳入日本的事實。然而,中國《史記》中存在“下地類狗”的相關記載,在日本 “星象天狗”的相關文獻記載中卻并未尋覓到其任何蹤跡。
另外,中日兩國均存在“人類死后化成天狗作祟”的記載。例如,《目蓮救母》中描述了目連母親化身惡狗吞噬日月使人間失去光明,《今昔物語集》的《染殿皇后為天狗所纏繞》中則講述了僧人死后變身裸體禿頭惡鬼迷惑侮辱染殿皇后的故事。由此可見,除正義形象外,天狗在中日兩國也具有一定負面形象。
(二)相異點
第一,中日現存的天狗形象不同。目前,日本的“天狗”主要是以“鳥形態天狗”與“鼻高天狗”的形象出現,中國現存的天狗形象則主要是“犬狀”。關于日本天狗形象的演變已有諸多學者進行過深入探討,筆者在此便不再贅述。中日天狗形象的另一顯著區別是,與中國天狗相比,日本天狗更加變化莫測。筆者認為,這一現象的出現是與天狗第二次登上日本歷史舞臺具有緊密聯系的。平安時代的日本社會發展日趨繁榮,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隨之有所提高,這也必然推動了民俗文化的發展,以天狗為代表發展便是其中一例。眾多豐富飽滿的天狗形象成為文學作品描寫的對象,再加之平安時代日本政權的頻繁更迭,為“天狗”文化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可以說,平安時代是“天狗”文化空前發展的繁榮階段。
第二,日本的天狗故事大多與佛教有關,中國的天狗形象則幾乎與佛教毫無聯系。成書于平安時期的《今昔物語集》中收錄了大量與佛法相關的天狗故事,中國隋唐時期佛經漢譯空前發展,大量派遣遣隋使和遣唐使前往中國學習中國文化等諸多因素,或許為日本天狗植根于佛教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日本天狗的反佛法行為均以失敗而告終,擾亂佛法的“惡天狗”最終不敵高深莫測的佛法,這一方面宣揚了佛教的正統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佛教傳入日本的初期并非一帆風順,而是在曲折中發展起來的,甚至可以認為,天狗是為了弘揚佛法而設定的負面形象。
第三,日本有關于僧人墜入天狗道的記載。墜入天狗道無疑是對不專心修行的僧人的懲罰,天狗道或許為日本某個宗教的一種輪回信仰。除此以外,“天狗食日月”也是一大不同。天狗食日月的故事在中國廣為流傳,但在日本幾乎找不到天狗食日和天狗食月的記載。
(長春工業大學)
作者簡介:魯永兵(1997—),男,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