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自然教育是指通過自然環境、自然事物和自然現象,引導幼兒認識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培養幼兒的觀察、分析、思考和探究能力的教育方式。在幼兒教育中,自然教育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和綜合素質提高都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園本課程是指基于幼兒園自身的特點、實際情況和需求,以園內活動和實踐為主要內容,構建起來的符合幼兒園發展的課程體系。因此,將自然教育融入園本課程中,不僅有助于幼兒園實現自身課程的特色化和個性化,更能夠使幼兒對自然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開發幼兒的潛能和智力。
【關鍵詞】 自然教育;幼兒園教育;園本課程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環境問題的日益突出,自然教育已經成為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教育的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與自然的接觸和學習,增強環境保護意識、培養科學探究能力和審美情趣,提高自我保護和生存能力。園本課程是指幼兒園根據本園實際情況、幼兒個體差異和發展規律等因素,結合幼兒園教育目標和特色,制訂的適合本園幼兒的課程方案。
在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既能夠拓展幼兒的認知范圍,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也能夠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本文將探討在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意義、措施和實例。
一、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意義
(一)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
通過自然教育,幼兒可以了解到自然的奇妙和寶貴性,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培養他們愛護環境的情感。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可以安排有關環境保護的課程,讓幼兒了解環保的重要性和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培養環保意識。幼兒通過自然教育,了解到自然界的美好和自然資源的寶貴性,從而提高對環保的認識,懂得珍惜環境和自然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可以加強環保意識的培養,讓幼兒養成環保行為的習慣,如節約用水、節約用電、垃圾分類等,從小開始培養環保的良好習慣。幼兒通過園本課程的學習,可以將環保理念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在幼兒園內開展環保活動,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來深化環保意識。因此,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是增強幼兒環保意識的有效途徑,可以培養幼兒珍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和習慣。
(二)拓展幼兒的認知范圍
在園本課程中,可以通過自然教育豐富幼兒的知識儲備,增加幼兒對自然的認知,拓寬幼兒的認知范圍。園本課程可以將幼兒園內的環境、資源和活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機會,幫助幼兒了解和認知更多的事物和現象。園本課程通常會涉及多個學科領域,如科學、社會、語言、藝術等,這有助于幼兒拓展自己的認知范圍,培養跨學科的認知能力。通過園本課程的學習,幼兒可以學會將多種信息進行綜合分析,并學會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提高自己的問題解決能力。園本課程有助于幼兒拓展認知領域,培養跨學科的認知能力,提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促進幼兒的主動學習,這些都有利于幼兒全面發展。
(三)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
自然教育可以引導幼兒對自然進行探究,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促進幼兒的智力發展和思維能力的提高。自然是一個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領域,探究自然能夠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在探究過程中,幼兒需要積極思考、嘗試,從失敗中學習,培養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勇氣。在探究自然過程中,幼兒需要進行實驗觀察、記錄數據,這樣能夠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在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可以為幼兒提供一個多元化、探究性的學習環境,激發幼兒的探究精神,培養幼兒的綜合素質。
(四)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自然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目的是讓幼兒通過親身感受和實踐活動,認識和了解自然、熱愛自然、保護自然。通過園本課程的實踐環節,可以讓幼兒親身體驗和實踐自然教育的內容,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自然環境具有豐富的物質和資源,幼兒可以通過探索和觀察,了解自然現象和物質特性,進而掌握動手實踐的基本技能。自然環境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植物和動物,幼兒可以通過接觸和互動,學習植物和動物的基本知識,探究它們的生命特征和生存環境,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在自然環境中,幼兒可以進行各種探索性的游戲和活動,如挖掘、澆水、種植、觀察等,這些活動可以促進幼兒的手腦協調發展,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通過在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可以讓幼兒在豐富的自然環境中進行各種動手實踐活動,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
二、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措施
(一)制訂課程目標
明確課程目標可以幫助教育者更加明確自己的教學任務,制訂適宜的教學計劃和教學策略,以達到教育教學目標的最佳效果。通過制訂具體的課程目標,可以讓教育者和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認知、情感、社會等多個方面。在課程目標的指導下,幼兒可以在自然環境中積極探究、觀察、實踐,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探究能力,促進幼兒的自主學習和探究。課程目標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狀況和需求,進一步增強家園共育的有效性,提高家長的教育參與度和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制訂課程目標是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不僅有利于教育教學實踐的順利進行,而且可以促進幼兒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提高幼兒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增強家園共育的有效性。例如以“探索樹木的奧秘”這一主題為例,可以設計這樣的課程目標:
認識樹木的重要性:了解樹木的種類、特征和作用,知道樹木在生態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保護樹木的價值觀。
掌握樹木的生長規律:學習樹木的生長過程、組成結構和年輪變化等知識,了解樹木的生長需求和適應環境,培養幼兒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學習樹木的利用價值:了解樹木的用途和價值,探究樹木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應用領域,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增強幼兒的體驗和感受:通過觀察和親近樹木,體驗樹木的生命力和美麗之處,促進幼兒的審美意識和情感表達能力,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和自信心。
(二)設計教學內容
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自然環境的特征,設計富有趣味性和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如植物、動物、地理、氣象等方面的知識。教學內容應當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生理和心理特點來設計,讓幼兒通過自然環境的觀察和探究,促進身體和認知的發展,增強幼兒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學內容應當以幼兒為主體,注重幼兒的自主性和參與性,讓幼兒在探究和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探究和實踐能力,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教學內容應當注重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和價值觀念,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會關心、尊重、分享和合作,形成積極的人際關系和價值觀念。教學內容應當注重與家長的溝通和交流,讓家長更好地了解教學內容和幼兒的學習狀況,提高家長的教育參與度和質量,增強家園共育的有效性。設計教學內容是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不僅有利于促進幼兒的身體和認知發展,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增強幼兒的社會情感和價值觀念,提高家長的教育參與度和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以“春天來了”為例:
1. 目標
通過學習春天的知識和經驗,促進幼兒的身體和認知發展,培養幼兒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增強幼兒的社會情感和價值觀念。
2. 教學內容
春天的氣候:通過觀察天氣和氣溫變化,了解春天的特點和氣候規律,學習在飲食等方面適應春季氣候變化。
春天的植物:觀察周圍的植物,學習春天植物的種類、特征和生長變化,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保護意義。
春天的動物:觀察周圍的動物,了解春天動物的種類、特征和活動規律,學習動物的生存環境和與其食物鏈的關系。
春天的手工活動:通過手工制作鮮花、小草等春天元素,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創造力,增強幼兒的審美意識和情感表達能力。
3. 教學方式
以探究和實踐為主導,注重情境創設和啟發式教學,靈活運用游戲、手工、觀察、探究等多種教學方式,讓幼兒在活動中自主探索和學習。
(三)建構學習環境
學習環境應當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多樣的教具材料,讓幼兒能夠在探究和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身體和認知發展水平。學習環境應當能夠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提高幼兒的探究和實踐能力,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積極探索和實踐。學習環境應當注重培養幼兒的社會情感和價值觀念,營造和諧、積極的學習氛圍,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會關心、尊重、分享和合作。學習環境應當能夠促進教師與幼兒之間的有效溝通和交流,讓教師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學習情況和需求,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和效果。建立適宜的學習環境是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的重要環節之一,它不僅可以促進幼兒的身體和認知發展,還可以培養幼兒的探究和實踐能力,增強幼兒的社會情感和價值觀念,提高教師的教育質量和效果,增強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從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例如以“探索春天的美麗”這一主題的園本課程為例,在環境設計方面,可以這樣做:
課室布置:在課室中布置有關春天的主題海報,擺放描繪春天美景的圖片和實物,如花朵、樹葉等。
室外環境:在校園中的花壇、草坪等地方種植春天的花卉和綠植,設置觀察和探究春天的場所,如觀察春天的小溪、采摘春天的野花等。
學習材料:準備多媒體設備和春天相關的書籍、手工材料等,以便幼兒觀看和參與學習活動。
(四)開展活動實踐
通過活動實踐,幼兒可以親身體驗和探究自然現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進幼兒對自然的興趣和熱愛。在活動實踐中,幼兒需要觀察自然現象、動植物等,從中獲取信息并進行分析,這有助于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判斷能力。在活動實踐中,可以引導幼兒關注和尊重自然環境,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在自然教育下構建幼兒園本課程時,開展活動實踐是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生動有趣的活動實踐,可以更好地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培養幼兒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例如讓幼兒親手動手種下不同的植物,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觀察不同植物的外形、顏色、形狀等特征,并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態意義和用途。同時,還可以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觀察和探索,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發現和認識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巖石、地貌等,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好奇心。此外,通過課程教育,讓幼兒了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認識各類垃圾,學習正確的垃圾分類方法,培養幼兒的環保意識和責任感。
(五)建立評估機制
建立科學的評估機制,及時跟蹤幼兒的學習成果,為后續的課程開展提供數據支持。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估機制,可以對園本課程進行全面、深入、系統地評估,以了解實施效果和存在問題,并及時調整和完善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進一步提高幼兒園的自然教育水平。通過評估可以及時發現園本課程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幫助幼兒園制定改進計劃,促進園本課程的不斷完善和提高,提升幼兒園自然教育的質量。例如在日常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步驟健全評估機制:
設定評估指標:園本課程評估指標應該是具體、可操作性強的,評估指標可以包括幼兒對自然的認知水平、環保意識、探究精神等方面。
設計評估工具:根據評估指標,設計相應的評估工具,如問卷調查、觀察記錄、訪談等,以便獲得有效的評估數據。
實施評估: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定期對幼兒的學習和表現進行評估,收集相關數據,對幼兒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和評估。
分析評估結果:根據評估結果,對園本課程的優缺點進行總結,找出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方向,及時調整課程內容和方法。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自然教育的理念下,構建幼兒園園本課程可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成長需要,幫助幼兒建立與自然環境的聯系,拓展認知范圍,培養探究精神,增強環保意識。在構建的過程中,開展活動實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讓幼兒在親身體驗中獲得更加深刻的學習體驗。通過不斷優化和完善園本課程,可以更好地實現幼兒的全面發展和培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肖海麗. 淺議基于自然教育背景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J]. 智力,2022(28):195-198.
[2] 羅曉紅,鄭嵐,肖意凡. 自然教育視域下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 學前教育研究,2022(10):83-86.
[3] 汪可沁. 淺議基于自然教育背景下的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J]. 求知導刊,2022(09):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