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為促進職業教育改革,推動應用型本科建設,全國正在大力推行“1+X”等級證書制度,文章以“1+X”云計算運維與開發等級證書(中級)為例,對云計算證書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實施過程中存在的相關問題進行梳理,從目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與云計算證書的考核標準相互融合的角度進行探索研究,這對提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 1+X證書;云計算;教學改革;培養方案
近年來,隨著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規模不斷增大,就業壓力隨之加劇,職業教育改革以及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建設已然成了重點關注的領域。2019年,根據國務院頒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的指示,“1+X”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相關工作正式拉開帷幕。
在“1+X”證書中,“1”為畢業證書,“X”為職業技能證書,即提出要在中職、高職、應用型本科高校中試點建設雙證書制度,學生在畢業時,不但取得畢業證書,還能考取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這對于促進學生的專業技能具有重要意義。“1+X”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針對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相繼公布了多個職業技能證書、培訓評價組織和試點院校,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證書。
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職業教育改革以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要求,針對社會目前對于云計算行業的發展狀況和云計算相關領域人才的需求,南京五十五所技術有限公司及多所高校和行業領先的企業,聯合開發了“1+X”云計算等級證書,云計算等級證書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主要面向計算機類、大數據類、人工智能等專業的學生,該證書面向云計算方向,是國內唯一的針對云計算領域的職業技能證書,作為第三批試點的證書,得到了廣泛關注。本研究以“1+X”云計算運維與開發等級證書(中級)為例,基于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對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與云計算證書的考核標準相互融合的角度進行探究。
一、課證融合存在的問題
自“1+X”云計算等級證書工作開展以來,全國多所高校進行了試點并組織培訓、實施考試,第一批次云計算證書已于2020年年中考核完成,取得了部分成果。但目前對于云計算證書的實施過程中尚存在問題,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要有證書學習難度、社會認可度、企業參與度、課證融合度幾個方面。
證書學習難度較大,學生積極性較低。通過第一批證書試點的考核發現,“1+X”云計算等級證書難度較大,需要具備扎實的計算機基礎知識,熟練的實踐能力以及一部分計算機專業擴展知識,并且以這部分基礎知識作為核心,更上一層樓進行云計算知識的學習,需要通過針對性的培訓才能夠考取。根據數據調研顯示,80%的學生認為學習難度較高,無法真正理解,影響學生對于證書學習的熱情。
由于學習云計算課程需要相關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整體基礎不牢固,學習的難度較大,并且云計算等級證書主要是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考核,而不是僅僅考核理論,考試形式也是上機,圍繞技能性知識進行考試,偏重于實際操作,在教學方法方面,會突出技能型教學,增加課程中的實踐操作比例,讓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得。
社會認可度較低,證書普及率較低。“1+X”證書是一個新的模式,對于試點高校來說,云證書整體的覆蓋率相對于整個職教以及應用型本科體系還是較少,在社會層面中,由于對證書的認識不足,證書的影響力不夠,部分企業尚未理解證書的含金量,導致社會層面對于證書的認可度較低,更影響學生的積極性。
課證融合度較低,增加額外學習負擔。針對“1+X”云計算等級證書來說,證書考核方案中的體系標準與計算機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本應該息息相關,但由于證書推出時間較短,為了加快學生考取證書的速度,急于求成,進行集中培訓,導致部分知識無法充分吸收理解。并且由于證書難度較高,需要扎實的基礎知識作為地基,部分基礎知識不扎實的學生,無法正常跟上學習進度,這與“1+X”證書制度的初衷相違背。“1+X”證書的初衷是培養專業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僅僅為了考取證書。由于課程體系與證書關聯不密切,導致學生無法從平時的課程學習中吸收到跟證書相關的有用的知識,從而加重了學習負擔,降低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課證融合實施方案
針對上述問題,為提高學生對于證書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必須將證書考核標準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結合,建設課證融合方案。可在專業已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基礎上,不做重大改革,而是將證書考核標準進行分層、分塊的拆分,結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將拆分后的證書考核標準與課程體系進行一一對應,在已有課程大綱的基礎上,增加補充證書考核相關的知識,達到讓學生學以致用,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解決由于證書難度較高而導致基礎薄弱的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隨著證書學習效率的提高,更加推動證書在社會認可度層面的發展。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是全國理工類高校的必有專業,該專業基本包含了計算機類全部的基礎課程,更加容易實現課證融合的目標,也更具備融合的緊耦合性。以某應用型本科高校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體系為例,課程主要分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專業課又分為理論課與實驗課。其中,公共基礎課為“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大學英語”等課程,該課程分類主要面向全部高校學生。專業必修課包含“軟件工程”“計算機網絡”“C語言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等課程,主要面向計算機類專業的學生。專業選修課主要包含“Linux操作系統”“Java程序設計”“Python程序設計”“網絡信息安全”等課程,主要面向計科專業的學生。由課程體系可見,進行課證融合的建設應主要覆蓋于專業必修課與專業選修課的范圍內。由于“1+X”云計算等級證書(中級)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課程具有重疊的部分,一部分課程作為云計算的先導課,更加強化云計算的學習,所以,將“1+X”云計算等級證書的考核標準分層、分塊的在相關的專業必修課與專業選修課中進行深入強化,由專業課中的理論課進行理論內容講解,強化理論知識學習,實驗課作為上機練習的平臺,強化證書中實踐考核的部分,對于課程體系未覆蓋的部分,可通過定期集中培訓的形式進行專項指導,綜合全面地覆蓋每一個細節,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理解證書相關的知識點,逐步成為理論+實踐的復合型人才。從而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提升學生對證書的認識與增強積極性,提升整體的證書通過率,達到課證融合的目的。
“1+X”云計算等級證書(中級)的考試大綱共包含7 個大模塊,小模塊考核類型為理論+實踐的方式,每個模塊的難易程度,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云計算作為新興技術,在近年來發展迅速,在企業上云、數據上云的大趨勢下,云計算人才的缺口越來越大,“1+X”云計算等級證書主要是配合如今的人才需求,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培養以云計算為核心的職業技能型人才,在教學內容上必須符合該技能的職業發展規劃,課程體系的建設必須與證書的考核標準相互融合。
根據云計算平臺運維與開發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取得云計算證書需要達到相關的職業技能要求,對職業技能要求中包含的知識點與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充分融合,現有課程不包含的知識點通過開設選修課的形式進行補充。
因此,將證書考核標準進行分層、分塊的劃分,稱為“二分法”。通過考試大綱的章節內容將考核標準進行分塊,通過每個模塊的難易程度進行分層。根據“二分法”,將簡單和適中的知識體系在課程中融入,將困難的部分進行課程融入和集中培訓的雙模式教學,并且每個證書的知識點與專業課根據考核要求進行理論或實踐教學,從而整體達到最終的學習效果,以此達到課證融合的目的。
三、總結
基于“1+X”證書制度的教學改革是國家政策鼓勵支持的,通過課證融合的模式,能夠提高學生、社會等不同層面對證書的認識,更能夠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從而培養出更多的符合社會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作為試點院校,要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調整,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道德素質、理論知識同步提高,為社會創造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紅杰,楊軍,于君. “1+X”制度下數據分析建設探索分析[J]. 時代汽車,2021(15):67-68.
[2] 楊軍,寧玉富,李紅杰. 基于“1+X”數據采集證書的大數據專業課證融通探索研究[J]. 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24):234-235+254.
[3] 李豐. 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研究[J]. 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02):36-40.
[4] 葛偉倫,耿家禮,鄭有慶. 基于1+X證書制度高校專業課程體系重構探究——以云計算運維與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20,41(06):137-144.
[5] 龐雙龍,曾德生,陳曉丹,等. 1+X證書背景下云計算技術與應用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 電腦與信息技術,2021,29(01):82-86.
[6] 張艷,劉軍. 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嵌入“1+X證書”的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J]. 商業經濟研究,2019(21):179-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