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作為一種文化與科技相融合的藝術形式,在不斷地演變和創新發展中,持續影響著人們的觀念與生活方式。影片中聲音和圖像的相互交織,呈現出令人難忘的視聽感受,并成為影片敘事的重要手段之一。隨著科技的迅猛發展,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成為影視音樂創作的主要方式,并逐漸成為影視音樂創作中重要的探索領域,對推動現代電影藝術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電子音樂技術的拓展和延伸下,影視音樂創作方式與創作流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該技術為影視音樂創作提供了無限的可能,不僅減少了時間、人力、財力、物力等的耗費,而且能夠滿足不同風格、題材、體裁等類型影視對音樂的需求。本文以“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在影視音樂創作中的運用及發展趨勢”為研究主題,從音樂創作者的視角展開全面剖析,探討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特點與優勢,分析該制作技術在影視音樂創作中不同階段的具體運用方式,指出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發展趨勢,以期為電子音樂制作者提供理論參考。
一、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特點及優勢
電子音樂制作是創作者借助電子樂器設備,運用傳統作曲技法編創音樂的一種方式,其特點在于使用合成器、采樣器、電腦軟件等工具來產生音響,且可以通過電子音樂制作技術(電子設備的編程和處理)進行精確控制,創造出多元的音色、節奏、音高以及普通樂器無法模仿的聲音。因而,在影視音樂創作的視角下談及電子音樂,首先需要對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特點及優勢進行探討。
(一)傳統器樂演奏的外延
電子音樂是一種全新的音樂創作和表達形式,突破了傳統音樂中樂器演奏的局限性,展現出令人驚嘆的外延效果。傳統樂器所產生的音色是基于樂器的共鳴、振動和共鳴箱體等物理原理,這些原理也限制了樂器音色的變化范圍。盡管不同的樂器和演奏技巧可以產生豐富的音色,但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制約。然而,電子音樂的音色并不依賴于樂器的物理特性,而是借助電子振蕩器、合成器、取樣器等設備生成。這使得電子音樂能夠模擬任何一件傳統樂器的音色,同時也可以創造出全新的、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聲音,從而實現音色的自由延伸和無限拓展。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所具有的外延特點,促使音樂創作更加高效、便捷,創作者可以通過電子設備的編程和個性化處理,創造出機械化、未來感十足的音響效果,以此增強音樂的表現力和表現情感。
(二)音樂創編更具自由性
電子音樂以其具有的自由屬性,在音樂創編方面展現出引人矚目的優勢。與傳統樂器演奏相比,電子音樂制作的過程不受限于物理演奏技巧、樂器的特性和演奏的場地,而是通過電子設備的編程和處理來實現。這種外延的特性賦予了創作者更寬闊的創意空間和表達方式,創作也更注重音樂創意的實現。隨著電子設備的發展和更新,越來越多新型電子外接設備成為電子音樂制作的輔助工具,電子音樂制作技術與設備則成為創作者自由發揮、實踐、創新的平臺。創作者不需要掌握復雜的器樂演奏技巧,僅通過運用Logic、Cubase、Nuendo等音頻編輯制作軟件,便能夠精確地控制每一個音符的高低、音色的明暗、力度的強弱以及演奏的技法,最終完成音樂的創作。總之,電子音樂制作技術使創作者不再受制于演奏技巧的局限,能夠更專注于音樂創作的核心,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聲音效果,準確地表達音樂的情感,從而制作出個性化的音樂作品。
(三)聲音處理更具動態化
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在聲音動態化的處理方面也有顯著的特征,為藝術張力的表現和情感的傳達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聲音動態化是音樂中音量、音色和音效變化過程的總和,對賦予音樂深層次的情感和戲劇性特質有關鍵性作用。在聲音動態化的處理中,創作者可以通過電子設備精準地調整聲音的音量、音色和音效,實現音樂的精細化、動態化表達。與傳統樂器演奏相比,電子音樂能夠創造出緊張、宏大、舒緩等不同情感的音響效果,使音樂更具戲劇性且容易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二、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在影視音樂創作中的具體應用
電子音樂作為現代音樂藝術中新興的門類,被廣泛應用于音樂編曲、影視音樂創作以及音樂教學等領域,其中影視音樂創作是電子音樂制作技術運用的主要范疇之一。近些年,電影市場逐漸全球化,電影產業也在不斷發展壯大,觀眾的藝術審美品位提高,對于高質量影視的需求也逐年增長。因此,作為影視音樂創作主要手段的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決定并影響著影視的效果和主題情感的傳達。
(一)前期準備
在影視拍攝完成后,剪輯師會對整部影片進行首次剪輯,確定影片故事的基調與色彩,形成初步的“樣片”,并交由作曲家、編曲者進行影視音樂的創作(譜曲、編曲)。在創編的前期階段,作曲家、編曲者往往會根據影視樣片的體裁、題材、風格和人物性格等進行構思,然后確定影視音樂的主題音調,以及與故事情節相吻合的音樂色彩。在明確影視音樂的主題曲、片尾曲、插曲以及背景音樂等的創作列表后,配樂師可以運用體系化的音樂制作設備,對影視作品內容與相應畫面進行音樂樣稿的編輯。在這一過程中,配樂師需要有清晰的邏輯思維,明確的布局設計與安排,既要保證影視音樂與影片剪輯畫面的同步,又要保證影視音樂與環境聲、人聲等自然音響的協調統一。與此同時,還要確保影視音樂與影片主題的契合度,在呈現影片藝術氛圍的過程中,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影片的主旨。所以在前期準備階段,首要任務是明確、熟悉音樂作品列表,以便在后面的工作中更好地運用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手段對影視畫面進行音樂編輯。
(二)完成過程
作為影視音樂創作、影視音樂配樂中次要環節的完成過程,配樂者需要根據故事的宏觀發展邏輯與微觀情景,對照音樂列表進行初期的制作。在這一階段,配樂者首先要參照影片中人物、景象等的功能性與現實性,對影視音樂的主題動機進行“再思考”,從而確保影視音畫的一致性。其次,運用支持視畫同步的音樂制作軟件系統,將音樂列表、聲音素材輸入樣片安插的暫時音軌中,參考劇集節奏控制音樂速度,并利用同步點計算音樂的時長,從而讓音畫能夠準確地一一對應。最后,根據影片不同段落內容與故事情緒的變化,對原聲影視音樂的速度、節拍進行銜接,確保影視劇情與音樂邏輯順序完整合理。
(三)后期處理
后期處理是影視音樂創作中的最后環節,也是檢驗每一個故事情節中音畫結合是否合理的關鍵節點。在這一階段,需要認真細致地考察和處理各部分,包括相位的調節、音色效果的渲染、音量的控制、均衡的設置和母帶的處理、音頻分辨率等。后期處理主要有以下三個步驟:第一,將音頻分軌導入電腦軟件系統,借助監聽音箱對分軌音頻進行分析、記錄,并開展對位調節和修正,確保每一個聲部的初步音量與聲相平衡;第二,通過調節音響均衡器(EQualizer, EQ)值和聲場對混響進行處理,并對影視中的人物對白、環境聲響進行比較,避免出現音樂音量過大掩蓋其他聲音的現象;第三,借助iZotope Ozone4對母帶展開處理,即對影視音樂各部分進行打磨和潤色,確保段落之間的銜接更加順暢。
三、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在影視音樂創作中的發展趨勢
(一)改變傳統影視音樂的創作理念
科技的飛速發展,不僅改變了社會的結構,而且深刻影響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在如今全球化的趨勢下,新興產業和科技驅動的創新引領著經濟的增長,同時創新的理念也逐漸融入當代社會的各個角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與發展的重要引擎。其中,在影視音樂創作中運用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它不僅為影視注入活力,而且也為大眾帶來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體驗。電子音樂制作技術以其緊湊、輕便和強大的性能,受到音樂創作者的一致認同,且伴隨著制作技術和制作手段的成熟,逐漸成為國內外影視音樂創作者創作的重要方式。將電子音樂制作技術運用到影視音樂創作中,是一次科技與音樂的融合,也是對傳統配樂創作觀念的突破和更新。例如,在傳統的影視音樂創作中,創作者需要寫作總譜、分譜并對音樂進行錄制,而借助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創作者能夠通過電腦與樂器數字接口(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MIDI)等設備,方便快捷地對單元音軌進行創作和技術修正。
(二)在影視音樂創作過程中逐漸完善
現階段,人們對于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電子設備制作手段下的音樂缺少“人性化”的表現,即在音樂的制作過程中無法像演奏家那樣細致地表達每一處細節。因而,在影視音樂創作過程中首先需要注重“人性化”這一概念,處理好每一個音符在音色和力度上的細微變化。例如,創作者借助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展現弦樂演奏中的揉弦、滑音等演奏技法時,便需要在前期階段進行調節、修正和控制,最后借助插件進行混音,讓呈現出的音色更加形象、細膩。所以,作為電子音樂的創作者,首先需要對樂器的構造原理有基本的認知與了解,且熟悉相關的樂器法;其次提高自己的音樂制作技術水平,熟練掌握對音軌中的音符進行微調的技術;最后,選擇合適的音色庫,從而滿足影視的主題與情感色調。例如,在為恢宏大氣的歷史主題影視創作音樂時,可以運用好萊塢弦樂音色庫(East West Hollywood Strings Diamond)對弦樂聲部進行創作、編輯。綜上所述,電子音樂制作技術與影視音樂創作呈現出共融互利的局面,電子音樂制作技術能夠實現影視音樂藝術領域的擴展,并在影視音樂創作過程中得以更加完善。
四、結語
在當今科技不斷進步,社會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已然是音樂創作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也成為影視音樂創作與配樂的重要手段。在影視音樂的創編過程中,創作者運用電子音樂制作技術創造出獨特而富有張力的音響效果,使得影視音樂有了質的飛躍,也為影片帶來了無限的可能。在影視音樂創作中運用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手段,不僅能夠讓影片中的音樂更加豐富多樣,而且為影片創作者打開了一扇通向未來題材的創作之門。在電子音樂制作技術的“魔法”下,影片中的故事被更深刻地闡述,影片的情感和意境也被注入更加豐富的層次,觀眾能夠更加貼近影片的世界,感受影片的內涵,擁有更好的試聽感受。總而言之,將傳統影視藝術與電子音樂制作技術有效融合,既能夠實現藝術文化綜合性、全方位的發展,又為當前電影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且也為電影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哈爾濱師范大學)
作者簡介:錢鋒(1995—),男,海南三亞人,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電子音樂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