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困境家庭增添一點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助力他們走出困境。
彭加權,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年近六旬的他,始終奔走在大街小巷、山村院落,滿懷新聞激情采寫報道。他不限于為寫稿而寫稿,遇到急需幫助的人,還想方設法幫助排憂解難。其親和、樸實的工作作風,以及利用媒體平臺,傾情傾力幫貧助困的行動,讓人們記住了他,親切地稱他為“草根記者”。
把助人融入工作和生活 不斷奔波在路上
近日,共青團四川省委對第26屆“四川青年五四個人獎章”進行公示,四川省名山中學高2020級一名學生榜上有名。這名學生就與彭加權有著一段不解之緣。原來在2021年,彭加權榮獲雅安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將表揚資金3000元全部捐給雅安日報傳媒集團機關第二黨支部,用于資助該學生讀書。
這并不是彭加權第一次傳遞愛心!在雅安市融媒體中心的辦公室內,雪白的墻上,一面面鮮紅的錦旗格外耀眼,都是采訪對象送給彭加權的。
因長期報道百姓故事,關注困難家庭,很多人都愿意為他提供新聞線索,尤其是那些身處困境家庭的人。
為能聚集更多社會善舉力量,在他的朋友圈中,有許多熱心公益的愛心人士,每次遇到急需幫助的人,他會盡黨報記者的責任,及時采訪報道,及時伸出援手,及時聯系愛心人士聯手幫助。畢竟,眾人拾柴火焰高。
2013年,彭加權榮獲雅安市第五屆“十佳新聞工作者”稱號;2013年,榮獲“雅安市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1年,榮獲“雅安市直機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而一項項榮譽是彭加權踐行初心的見證。
做助人為樂的踐行者 讓社會更溫暖和諧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共產黨員,從貧困家庭走來的彭加權,從不忘本。他心地善良,總想為生活困難的家庭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特別是困境家庭的學生,不能讓他們因為沒錢而放棄學業。
2009年,漢源縣三交鄉(現宜東鎮)有一對雙性姐妹,因家庭困難無法為其診療、手術。彭加權及時采訪、報道后,得到社會廣泛關注,援建漢源縣的湖北武漢醫療專家們伸出援手,2010年1月,姐妹雙雙到湖北省人民醫院做了手術,回歸女兒身。
蘆山縣寶盛鄉舒用玉一家三口患侏儒癥。2014年11月,彭加權采訪他們身殘志堅、重建家園的故事后不久,舒用玉的女兒趙芳患腦瘤住院手術,面對高額醫療費用,一家人犯了愁。彭加權接到趙芳的電話求助后,連夜聯系愛心朋友,于次日早上8時,將5000元現金送到醫院。
除了解決受訪者的“燃眉之急”,彭加權更想盡辦法為受訪者“鋪路奠基”。
家住雨城區南四路一對品學兼優的雙胞胎兄弟,同79歲奶奶相依為命。奶奶雖有退休金,卻無法應付兄弟兩人讀書的支出。彭加權從朋友處得知雙胞胎兄弟的情況后,及時伸出援手,除捐款400元外,還聯系朋友、企業參與幫助,2022年7月,兄弟倆獲捐款6500元。
2023年4月22日,蘆山縣飛仙關鎮低保戶王中全的孫兒患病,難以承受高昂的治療費。彭加權除捐款外,又及時聯系愛心人士,為其捐款1.2萬多元,為這名品學兼優的中學生鼓起戰勝病魔的勇氣與信心。
彭加權傳遞愛心的步伐,遠不止于此。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做好“草根記者”,盡力為需要幫助的人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