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主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訪談法、問卷調查法,首先對我國的山地戶外賽事發展現狀做了一個梳理;其次對四姑娘山的山地戶外賽事活動現狀進行了總結;最后通過實地問卷調查、自由訪談與深度訪談的形式收集四姑娘山山地戶外賽事的發展對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的效益數據,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5.0轉換中計算變量分析出本研究的主體兩個維度“社會性和經濟性”進行描述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得出山地戶外賽事對四姑娘山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是否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發展效應。結果顯示,山地戶外賽事對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效應均具有顯著性差異,說明山地戶外賽事對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發展效益。
關鍵詞:山地戶外賽事" 四姑娘山" 社會經濟
前言
隨著全民健身已成為國家戰略,體育、健康、休閑、娛樂等成為人們戶外活動的焦點,親近自然已成為人們的追求。政府出臺了一項特殊政策,鼓勵地方政府、社會企業、群眾企業積極參與山地戶外運動,共同促進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探索體育賽事,促進體育賽事的推廣和發展,培育具有中國特色的體育賽事品牌,充分挖掘體育產業的經濟價值,積極引進和規范各類體育賽事的市場化運作。2014年10月國務院指出《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多點意見》,支持中西部地區發揮江河湖泊、山地、沙漠、冰雪草甸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發展區域體育產業。國家體育總局領導了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這對于我國山地戶外賽事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隨著我國戶外運動賽事和體育旅游賽事的發展,山地戶外越野跑賽事在民族區域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文以四姑娘山的山地戶外賽事為案例,分析山地戶外賽事對四姑娘山地區居民社會經濟效應的發展。
1、我國山地戶外賽事發展現狀分析
1.1、賽事發展歷程
自1997年我國首次在山地上舉辦戶外體育活動以來,中國戶外山地運動的數量每年都在增加,尤其是休閑、娛樂和健身,最受歡迎的山地戶外運動中占了很大比例。隨著市場管理和運營經驗的不斷豐富和成熟,各類戶外活動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增強了人們健康、身心放松和娛樂。在21世紀初,我國山地戶外運動也沒有得到太多關注。山地戶外運動的一直的發展沒有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重視,意味著山地戶外發展面臨考驗。然而社會經濟好轉,人們開始追求提高生活質量,很多人追求自然與人相結合,隨著戶外賽事活動的開展,滿足山地戶外運動精神文化需求在逐步加深,在人們的生活和戶外活動上有了一個快速的發展期,以“中國國際山地戶外運動公開賽”為例,成為中國戶外運動賽事發展的有力支撐,且該賽事具有很高的國際影響力。
1.2、賽事項目設置
我國的山地戶外賽事與國外山地戶外運動賽事相比,國外的戶外賽事主要以法國環勃朗峰(Utmb)越野賽為主要突出點。我國戶外山地運動賽事的項目設置很具有特色,突出了中國多民族、多地域體育的特點。比賽項目包括近20個比賽,如山地自行車、交替騎術、越野定向跑、溯溪、甲板、登山、攀巖、野外大巖壁、攀冰、皮劃艇、攝影等多項目。
1.3、賽事區域分布
我國山地戶外運動比賽分布廣泛,黑龍江省舉辦的比賽數量最多,其次是江蘇、河南、廣東三省。圖1顯示中國大部分山地戶外運動分布在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區。貴州和四川兩省具有山地資源豐富,活動資源多,但主要是偏遠落后地區,基礎設施相對薄弱,安全能力有限。在打造山地戶外賽事上具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像四川和貴州這些地區在戶外賽事的發展上具有較強的發展潛力。原因在于山地資源豐富,可以依托這些自然山地資源開展較多的山地戶外賽事發展地方經濟。
2、四姑娘山山地戶外賽事活動的現狀分析
四姑娘山是阿壩州小金縣的一個鎮落,是嘉絨藏族主要聚居的一個鎮落,四姑娘山其主要由”三溝兩山”組成。三溝包括:雙橋溝、長坪溝、海子溝,兩山是指四姑娘山和巴朗山。目前在海子溝、長坪溝、雙橋溝和四姑娘山已有多項戶外賽事活動,開展了、越野跑、登山、山地自行車、定向越野賽、攀巖、攀冰、穿越、漂流等多項山地戶外運動賽事項目。在訪談四姑娘山風景名勝區時周局長說道:“另外我們還會舉辦大量的活動,基本上叫做一月一活動,一季一主題。現在四姑娘山的活動和賽事已經太多了。一個月要有一個活動,一個季度要突出一個主題。現在你看我們搞的徒步露營大會,過兩天又要搞四姑娘山超級越野跑,馬上國際攀冰節又要進行。現在我們都是實行市場化,所以說我們整個戶外的活動和賽事是非常的好。我們在規劃的過程之中,四姑娘山的戶外資源本身就非常的豐富,在這其中也做了很多關于戶外的一些事情”。
3、研究方法
3.1、文獻資料法
通過互聯網和圖書館資源,檢索中國知網網絡數據平臺CNKI數據庫,萬方數據庫、移動圖書館等平臺搜查相關的學術文獻、期刊,查閱了相關體育賽事書籍以及國內外在山地戶外賽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對所有文獻進行了分類整理,歸納和綜合分析,為選題進行了理論上的論證,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一些參考。
3.2、訪談法
實地考察并參與了四川省阿壩州四姑娘山的山地戶外運動賽事,向戶外賽事的主管部門的人員和四姑娘山戶外運動管理中心人員、當地居民進行專題性訪談和交流,為本文山地戶外賽事對地區居民社會經濟發展和研究起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3.3、問卷調查法
(1)問卷設計。
依據山地戶外賽事對地區居民社會經濟發展的研究需要,為了是問卷調查更具有研究主題代表性,作者將問卷設計了兩個維度,分別是經濟性和社會性,針對四姑娘山的嘉絨藏族居民發放調查問卷,系統評估其山地戶外賽事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影響。
(2)問卷發放與回收。
作者于2022年11月3日至11月18日期間跟隨老師一起做一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調研在空余時間對四姑娘山鎮的雙橋村、長坪村、金峰村的居民進行了問卷的發放和調查。本次抽樣調查總發放了100份問卷,回收了97份問卷,有效問卷為97份,有效回收率為97%,問卷能夠良好地反映調查對象對山地戶外賽事對當地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
3.4、數理統計法
調查研究分析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5.0、Excel表格、Word方案評估所獲取的資料進行了統計,形成數據和表格。對問卷調查分析的結果,以支撐文章所研究觀點。
4、結果分析
4.1、調研對象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四姑娘山鎮的雙橋村、長坪村、雙雕村、金峰村的居民共100人,有效問卷為97人,可以看出其中包括了不同性別、不同學歷、不同居住時間、不同經濟收入水平,隨機性較強,保證了分析結論的可靠性。
性別:被調查對象中男性有70人,占72.2%,女性27人,占27.8%,男性比重略高于女性。
受教育程度:75.3%的被調查者只有小學、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大專及本科只有17.6%,還有7.2%的居民沒有及接受教育,這說明四姑娘山鎮的居民普遍的受教育程度較低。
在本地居住時間:20年以上的占40%,6-10年的占21%,15-20年的占23%,5年以下的占13.4%,說明當時居民很少外出。都是在四姑娘山的原始居民。
每月的家庭經濟收入:1000元以下的占7%,1000-2500元的占32%,2501-4000元的占45.4%,4000元以上的占14%,說明當地居民的家庭月收入普遍在2000-4000元左右。
家庭中參與山地戶外賽事的人數:1-2人的占72.2%,3人的占19.65,4人及以上的占5.2%,0人占3.1%,說明四姑娘山的居民參與到當地山地戶外賽事是可觀的。
4.2、山地戶外賽事對四姑娘山民族地區居民社會經濟發展的分
(1)山地戶外賽事對居民社會經濟發展的描述性分析。
通過Spss統計分析軟件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山地戶外賽事的開展確實對四姑娘山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影響。統計數據結果顯示,測量因子Q1-Q21中Q1(促進經濟發展)、Q2(相關產業發展)、Q3(增加了收入)、Q4(提高了生活水平)、Q8(收入方式增多、)Q9(知名度提高)、Q10(促進的外界交流)、Q11(基礎設施)、Q14(外商引資)、Q17(多了就業機會)、Q18(生活改善)、Q19(休閑娛樂增多)、Q20(獲得更多利益)Q21(現狀感動滿意)的均值高于在(4分)以上;其他各項的均值也都高于中立值(3分),如表1所示。這充分地說明了山地戶外賽事對四姑娘山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其中,得分最高的測量因子為Q2(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4.55分,說明四姑娘山當地居民認同山地戶外賽事開展后,各類民族地區的產業促銷方式增多了,也就帶動了當地的經濟水平上升;同樣,Q1(4.38)、Q3(4.39)的均值得分說明居民認同山地戶外賽事能夠提高本地的社會經濟的發展。具體詳見表1。
(2)山地戶外賽事對居民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差分析。
①家庭從事山地戶外賽事對社會經濟發展方差分析
為了能直觀地判斷家庭從事山地戶外賽事對居民社會經濟發展是否有顯著性影響,故將當地居民家庭中從事戶外賽事相關工作的人數分為:0人、1人、2人、3人、4人及以上進行數據方差分析。
前文將量表分為了兩個維度(社會性和經濟性)。將社會經濟性輸入分析,結果顯示,通過均值的分析可以看出家庭從事山地戶外賽事的人群都高于中立值(3分)。說明參與家庭非常認同山地戶外賽事帶來的社會經濟效應。山地戶外賽事對社會經濟發展是否存在顯著性影響,測得因子社會性顯著性檢驗概率值為P=0.002(P<0.05)存在顯著性差異,說明家庭從事山地戶外賽事人數的不同對是否認同發展山地戶外賽事使本地居民各社會性發展存在顯著性差異。測得因子經濟性顯著性檢驗概率值為P=0.123(P>0.05),說明家庭從事山地戶外賽事對居民經濟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詳見表2):
②不同居住時間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差分析
為了能良好的判斷當地居民年在本地居住的時間對四姑娘山戶外賽事對社會經濟效應是否有顯著性影響,故根據人口統計年鑒和本問卷的實際情況,將居住時間分為分5年以下、6-10年、15年、16-20年、20年以上,并進行數據方差分析。
通過數據分析結果可以得出,測得的人群均值都高于中立值(3分),不同居住時間這一測量因子的顯著性概率均小于0.05,(詳見表3),說明處于不同居住時間的的當地居民對山戶外賽事帶動的社會經濟效應認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
③受教育程度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差分析
受教育程度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發展影響的觀測變量中,受教育程度這因子關系對社會性的P值為0.005(小于顯著性概率0.05)外,受教育程度中其他測量因子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發展影響感知存在顯著性差異,詳見表4。經濟性測得的P值為0.016<0.05,說明受教育者從事山地戶外賽事對經濟發展存在顯著性關系。
進一步進行縱向對比分析發現,受教育程度小學和初中的受訪者均值都高于4分,說明小學和初中受訪者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發展影響的感知均最為強烈,且看待山地戶外賽事對社會發展影響的態度更加理性。詳見表4:
(3)不同收入對山地戶外賽事社會經濟發展的方差分析。
四姑娘山受訪者家庭每月平均收入相對較低,而山地戶外賽事的開展與家庭可支配收入變化緊密相連,所以猜想每月家庭收入高低對山地戶外賽事具有顯著性影響,故通過SPSS 25.0進行數據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每月家庭收入對于四姑娘山社會經濟性的21個測量因子均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概率小于0.05),詳見表5,從而證實了原有猜想,即家庭平均月收入高低直接影響當地居民對于山地戶外賽事的參與強度。此外,21個測量因子均值都高于中立值,說明無論收入高低,受訪者均對山地戶賽事的正面影響表示認同。
5、結論
在本研究的調查測量指標中總共有11項積極影響的因素。包括了經濟的發展、相關產業的發展、居民的收入的增加、提高了生活水平、農產品更容易銷售、社會基礎設施、就業、收入方式和途徑變多、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吸引了更多的外來資金和新增了許多休閑、娛樂及購物場所。
統計分析的均值都超過了3.0,其中Q2(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影響因素均值為4.55分,說明山四姑娘山民族地區居民對地戶外賽事帶來的社會經濟效應的促進作用具有強烈的認同感。“Q1促進了本地經濟的發展 ”影響因素均值為4.38,“Q3增加了我們本地居民的收入” 影響因素均值為4.39,“Q4提高了我們的生活水平”影響因素均值為4.38。“本地知名度的提高”影響因素均值為4.28,這四個影響因素的感知較為強烈,說明了四姑娘山鎮村民在從事山地戶外賽事工作和服務業的過程中與外來游客互動較為頻繁,從而增加了當地居民經濟的收入、農產品銷售途徑變多,從可觀的角度上認為山地戶外賽事促進了當地居民在社會經濟上的改變。
參考文獻:
[1]Kariel H G,Draper D L.Outdoor recreation in mountains.[J]. Geojournal,1992,27(1).
[2]程丹,李少游.關于戶外旅游的思考[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25(2).
[3]馬特維耶夫,姚頌平譯.競技運動理論[M].廣州: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