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邁向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關鍵在高質量發展,當中計量作為基礎支撐力量不可或缺。本文將以地方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為例,探討如何順應高質量發展需求,發揮自身優勢,迎接來自政府與市場的挑戰與機遇,從服務政府管理、保障市場主體、推動產業經濟三方面提出對策,通過助力現代化治理、優化計量供給、打造基礎設施,強化計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而計量則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關鍵。作為地方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如何把握來自政府與市場的挑戰與機遇,發揮自身優勢,強化計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本文將以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廣州計量院”)為例,運用組織變革理論展開論述。
社會經濟與市場背景概述
社會背景
總體上,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政府治理上,多元主體的共建共治共享已經成為我國社會治理的鮮明特色。
廣州市場經濟轉型的背景
經濟方面,2023年來,廣州基于制造業行業較全、服務業業態眾多的特點,加速融合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實現雙向賦能。上半年,人稱外貿“新三樣”的電動載人汽車、太陽能電池等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中國出口整體增長1.8%;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5%,對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過半。
市場方面,廣州為積極響應國家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率先示范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通過完善市場體系基礎制度,優化要素高效配置,提升市場環境和質量,擴大市場開放,促進市場監管現代化,多措并舉促進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為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提供堅實支撐。2023年上半年市場需求穩步改善,綠色智能消費潛力釋放,汽車消費環境不斷向好,其中新能源車持續熱銷。
廣州產業經濟發展的背景
2022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廣州經濟總體保持恢復態勢,新動能繼續成長,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高技術制造業增勢保持較好。《廣州藍皮書:廣州創新型城市發展報告(2022)》指出,廣州工業結構明顯改善,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大幅優化,產業創新步伐加快,創新型產業加速形成。2023年,廣州全力推動“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軌道交通產業產值預計突破2500億元。
探討把握來自政府與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探討“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的挑戰
“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體系,通過優化行政權力的運行機制,為市場主體提供了一個更穩定、更公平、更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作為政府依法設立的國家計量檢定機構,應當充分彰顯其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在服務政府監管與推動社會共治的化學反應上,發揮好催化劑的作用。
探討廣州市場經濟轉型的考驗
2023年來,中國經濟處在回穩復蘇和產業升級的關鍵期,經濟轉型面臨新阻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仍有不少困難挑戰要克服。
要想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根本還要靠科技創新。計量是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國防建設、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礎,是構建一體化國家戰略體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撐,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技術基石。對此,法定計量檢定機構義不容辭。
探討產業經濟發展的機遇
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廣州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水平加速提升。展望2035年,包括軌道交通、智能與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與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成為帶動廣州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中堅力量,有力支撐現代產業新體系建設。
計量作為基礎支撐力量,是產業經濟發展中的“無名英雄”,默默無聞,卻又不可或缺。企業需要計量來找出哪一方面甚至哪一個數據才是最能表達產品特性的關鍵,以及如何進行改進和完善,如何才“ 最經濟”?這就是計量技術機構的使命。作為地方的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應當充分發揮計量技術支撐作用,服務和支撐地方產業的轉型發展、區域質量的提檔升級以及的技術創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
從服務政府管理、保障市場主體、推動產業經濟三方面提出對策
以廣州計量院為例,運用組織變革理論提出對策。就要凸顯公益屬性,立足機構職能,發揮技術優勢,通過助力現代化治理、優化計量供給、升級基礎設施等變革措施,更好地服務政府管理、保障市場主體、推動產業發展,強化計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
面對“共建、共治、共享”挑戰,助力現代化治理實現“高秩亮”。
面對“共建、共治、共享”現代化市場監管新任務,要立足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職能,以人員為中心進行變革,轉變服務型的工作思路,主動助力完善計量治理體系,強化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擴大社會力量參與,助力打造高水平市場秩序的亮點。
一是助力政府完善治理體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計量大格局。按照廣州市貫徹落實計量發展規劃實施意見要求,用好市、區計量工作部門間聯席會議制度資源,主動助力政府完善計量治理體系。發揮計量領域標準化能力優勢,主持編制發布廣州市地方標準《誠信計量管理規范》,覆蓋商場超市、餐飲企業、醫療衛生機構、集貿市場、眼鏡驗配企業等 “民生計量重點領域”。在廣州市市場監管局指導下,與生鮮電商“樸樸”超市開展“生鮮電商精準計量提升行動”,主動上門為超市免費檢定并指導建立健全計量管理體系。有力強化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營造更公平的市場環境。
二是強化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打造誠信計量“高秩亮”。與社區生鮮品牌“錢大媽”合作編寫商場超市的誠信計量管理規范。配合市場監管部門指導企業完成公開自我承諾共44家192個計量標準,促進企業內部使用的最高計量標準器具管理模式改革見實效,打造高水平市場秩序,更好激發市場活力。
三是擴大社會力量參與度,以人民群眾計量滿意度撬動大消費。圍繞群眾關心、關注的飲食和出行等民生領域,提高老百姓共同監督的參與度。出行方面啟用出租汽車計價器電子檢定合格證,飲食方面為社區菜籃子“錢大媽”門店每臺電子秤都配備唯一計量器具二維碼“身份證”,方便消費者及政府監管單位隨手掃碼參與查驗檢定信息,為廣州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貢獻計量力量。
應對市場轉型考驗,輸出高水平計量供給推動“高質亮”。
面對市場轉型考驗,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應堅持服務第一的理念,以助企業創造直接效益為目標,結合市場主體需求,尤其關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裝備制造等增長排頭兵的需求,以任務和技術為中心進行變革,輸出高水平計量供給,豐富和擴大服務內容,提供“一站式”集成服務,解決“檢不了、檢不準、檢不快”的問題,加快產品、工程、服務提檔升級,助力市場主體打造高水平質量和品牌競爭力的亮點。真正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
一是高水平儲備技術能力,更好支撐市場主體高質量發展。廣州計量院已建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數量、獲CNAS認可校準項目數量均居全國計量技術機構前列,獲2022年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廣東省提名。該院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重點專項《高適應性智能化數字X射線3D在線檢測關鍵部件及系統研制》將支撐中國制造2025無損檢測及國家五大新興戰略產業發展。其自主研制的600噸臥拉實驗裝置,解決了兩個超大力值關鍵核心技術問題,幫助廣州生產金屬絲繩及其制品的高新中小企業更安全、可靠地服務于橋梁修建等大型起重吊裝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大灣區重點項目建設提供積極計量支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課題《鈣鈦礦太陽能標準電池的研究》獲專利授權。幫助廣汽產業園解決其新產品、新技術的規劃和重大研發工作關鍵核心技術的量值溯源和測量難題。幫助小鵬汽車智造產業園攻破電動汽車充電樁及整車性能檢測等技術關卡。有力幫助市場主體提高質量水平、增強品牌競爭力。
二是高水平輸出技術服務,“一站式”助力“白云美灣”華麗轉身。全市首批入駐“一站式”工作站,參與舉辦白云區化妝品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現場培訓。長期為全市600多家化妝品企業超過2萬臺件的儀器提供檢定、校準、檢測服務,服務廣州打造“國際美灣”。此外,為眼鏡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研發生產防藍光產品提供性能測試。2022年廣州計量共幫扶中小企業6089家,幫助企業解決計量技術問題2090個,減免計量檢定校準費用超625萬元,為全國過百家企業提供質量把控培訓,助力增強市場主體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
把握產業發展機遇,打造高水平基礎設施加速“高制亮”。
面對產業發展的機遇,要考慮機構內部系統與外部環境的平衡,以系統為中心進行變革,以現代產業需求為導向,將計量融入現代產業體系,深入企業生產全過程,為重點產業提供急需的關鍵計量技術服務,優化生產環節的質量。通過打造高水平基礎設施,助力打造廣州產業尤其是高技術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亮點。
產業轉型,需要檢測和計量工作的支持與推動。廣州計量院對廣州地鐵的全面技術支持,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如今該院通過對產業計量的不斷實踐,正邁向更加廣闊的舞臺。其籌建的國家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籌建進度完成100%,計劃2023年完成驗收。此外,還申報籌建廣東省汽車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不斷擴大計量服務廣州優勢產業的覆蓋面。
一是將計量融入產業的“血液里”,助力廣州打造“軌道上的大灣區”。該中心投入設備價值超過3千萬,建成前瞻性計量測試技術、產業計量專項及關鍵共性技術共70項,研制測量裝備18項,編制標準技術規范8項,取得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49件,成果轉化項目6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3項,發表學術論文和著作43篇,宣讀科技報告4次。該中心還受邀加入廣州市軌道交通聯盟設計咨詢與檢測認證分會,與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達成產學研合作,并向全國展示交流產業計量工作成果,2023年在中國軌道交通大數據與信息化技術發展論壇分享產業計量中心測量技術案例,參加廣州大灣區國際軌道交通產業發展論壇暨展覽會,致力打造灣區軌道“廣州樣本”。
國家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籌)自獲批籌建以來,平均每年服務約300家企業,僅2022年當年對外提供產業計量服務價值685萬。深入多個軌道交通企業幫助解決企業的計量難題,為企業解決了數字化測量儀器的量值溯源難題,成功幫助地鐵運營企業推廣在線檢測技術,每年可節省人工檢查成本達500萬元,有力幫助國內企業研產軌道運行安全領域關鍵部件,促進國產化。
二是延伸服務上下游,助力補強產業鏈“內循環”。除了保障地鐵運營企業,廣州計量院還向產業鏈的中游和上游延伸服務。正如前文所述,發展的本質在于創新。小至企業,大至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創新。產品工藝參數的設定不能單憑“經驗主義”,更不能依賴“拿來主義”。盲目地延續著多年的技術參數,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制約行業產品工藝的創新升級,經不住市場快速發展的考驗。計量工作就要積極參與到產業的創新發展,與企業進行深度科研合作,刻進產品升級過程中的DNA里。使得幫助企業獲益的創新體系,成為計量技術機構高質量發展的熱土。
隨著我國軌道運行關鍵部件國產化進程的深入推進,廣州計量院通過國家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的平臺,幫助國內企業研究和探索生產耐磨性傳動齒輪、車軸彈簧、防松螺栓等涉及軌道運行安全領域的關鍵部件。充分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等數字化手段,幫生產企業開展多樣品檢測,分析國內、外產品在材料物理特性與化學組織結構的差異性,找出提升產品綜合性能的關鍵點,促進國產化。預判產品在應用過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找出進一步提升產品綜合性能的關鍵點,推動國產化產品能夠更好、更快的適應軌道交通運輸的特殊應用需求。為香港地鐵公司使用的車載軌道幾何參數檢測系統開展計量驗證,采用非接觸式雙靶三角法搭建激光檢測裝置,解決列車行駛過程中檢測系統受各種頻段的隨機振動影響導致測量精度和可信度需要重新驗證的問題。為廣州康尼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共同研究列車門系統的安裝精密定位輔助裝置,為門系統的產品質量提升和創新迭代提供技術保障。為產業提供全溯源鏈、全壽命周期、全產業鏈和前瞻性的現代計量測試服務,服務廣州提升交通樞紐門戶功能。
每一位計量人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作為地方的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要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爭做歷史眷顧的奮進者、勇立潮頭的開拓者、求真務實的奉獻者,充分發揮計量助力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和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高質量發展,以“實”字當頭、“干”字為先的奮斗姿態,強化計量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用。
(作者單位:廣州計量檢測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