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協推出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幫助32歲以下人才走好科研生涯第一步;中國農業科學院實施青年創新計劃,支持青年科研人員開展原創性研究;北京理工大學組建青年科學家工作室,“一事一議”培育具有影響力的學術新星……近年來,科技界各部門、各單位出臺一系列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硬招實招,有效激發了創新活力。有研究表明,自然科學家發明創造的最佳年齡段是25歲到45歲。對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給予呵護,幫助他們走出摸索期,有利于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讓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充分迸發。
如今,青年科技人才已成為我國科技創新發展的生力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參研人員中,45歲以下占比達80%以上。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橫空出世,完成這一重大成果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支以“90后”為主體的科研隊伍。中國天眼助力發現700多顆新脈沖星,這一國之重器的研發團隊平均年齡僅30歲。在人工智能、新能源、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上,青年科技人才勇擔重任,已成為技術創新的主力。
素材解讀
時代呼喚青年科技人才,時代成就青年科技人才。新征程上,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迫切,青年科技人才擁有實現抱負、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和舞臺。而青年科技人才學習動力強、知識更新快、成長空間大,也正在為我國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期待青年科技人才堅定敢為人先的創新自信,以科技報國的責任和擔當各展所長。
適用話題
青年力量、時代責任、科技報國、敢為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