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為探索稻蟹生態種養的最優模式,對盤山縣常規水稻單一種植(RM)、稻蟹生態種養模式(ERC)和稻蟹生態種養優化模式(OERC)三種模式下水稻產量及輸出產品綜合效益進行了比較分析。結果表明,三種種養模式的水稻產量未呈現顯著差異,ERC和OERC兩種生態種養模式都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與ERC相比,OERC對河蟹產出量和規格提高效果明顯,亦可有效減輕紋枯病的發生,并對于易倒伏水稻品種降低倒伏率作用顯著,是兼顧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稻蟹生態種養優化模式。
關鍵詞:稻田養蟹;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中圖分類號:S511.09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4)05-0029-04
Economic Benefit Analysis of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l of Rice and Crab in Panshan County
ZHAO Xu , YANG Mei*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Liaon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enyang 110161,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optimal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l of rice and crab, the rice yield and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rice output under conventional rice mono-cultivation(RM), rice and crab ecological cultivation (ERC) and rice and crab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ptimization(OERC) in Panshan County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ice yield among the three cultivation modes, and the two ecological cultivation modes of ERC and OERC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economic benefits. Compared with ERC, OERC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yield and size of crab, effectively alleviated the occurrence of dry wilt,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lodging rate of rice varieties prone to lodging. It is an optimization model of ecological cultivation of rice and crab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bo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Key words: Crab culture in paddy field; Economic benefits; Ecological benefit
基金項目:遼寧省盤山縣稻蟹種養科技特派團2024JH5/10400051。
收稿日期:2024-03-14
作者簡介:趙旭(1972—),男,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稻蟹生態種養田生物多樣性研究。
*通訊作者:楊眉(1982—),女,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稻田綜合種養水稻有害生物防控技術研究。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展稻田養殖的國家,稻田養蟹模式在我國已有40多年歷史,已經成為我國生態安全、糧食安全、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一項重要途徑[1-2]。稻蟹綜合種養在遼寧省占水稻種植總面積10%左右,隨著農業科技的不斷革新,很多學者專家對稻田綜合種養開展了研究,在水稻栽培模式和產量、稻田生態環境、河蟹的規格和品質等方面都開展了大量研究[3-7]。稻蟹共作模式的經濟生態學研究表明,其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高于常規稻作模式,單位面積純收入、成本收益率和勞動生產率等經濟效益均較常規稻作增加[8-9]。在綜合考量生態環境和經濟效益情況下,遼寧省盤山縣稻蟹共作模式經濟和能值評價分析表明,稻蟹共作模式具有農業生產可持續性和經濟可行性,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增加經濟收入。Ecopath生態通道模型分析表明蟹稻共作模式是穩定的生態系統,螃蟹的加入促進了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稻蟹共作生態系統的初級生產力及最高營養級高于常規稻田[10]。本研究以不同種養模式為切入點,研究河蟹生長規格和產出量,對其綜合經濟效益進行比較分析,探索稻蟹種養的最佳模式。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區概況
試驗區位于遼寧省盤錦市盤山縣壩墻子鎮姜家村北方稻蟹種養示范基地(北緯40°40′~
41°27′、東經121°31′~122°28′),試驗地多年來一直進行稻蟹生態種植模式管理,田間土壤肥力一致。
1.2" 試驗設計
供試水稻品種為當地主栽品種鹽豐47,河蟹品種為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japonica sinensis),由遼寧省盤山縣河蟹養殖所提供。
試驗共設置三種種植模式:常規水稻單一種植(RM);稻蟹生態種養模式(ERC),即稻蟹種養田無養殖溝模式;稻蟹生態種養優化模式(OERC),水稻比空栽培,種植12行空1行,空行于插秧后7~15 d以開溝機開掘寬30 cm、深20 cm的養殖溝。水稻4月15日播種,5月25日移栽,行株距為30 cm×18 cm,3~5苗/穴。每種模式種植1 500 m2,旋地前一次性施用稻蟹田專用復混肥900 kg/hm2(含N26%、P12%、K12%),其他時間不再施肥。水稻整個生育期間不施用任何農藥,田間主要害蟲二化螟采用性誘劑誘殺防治。河蟹種苗為400只/667 m2,水稻返青后(6月12日)投放稻田。投放第二天開始投喂河蟹專用飼料,投放量為河蟹體重的3%~5%。河蟹于9月20日至9月30日回捕,水稻于10月15日收獲。
1.3" 測定方法及數據處理
使用陷阱法回捕河蟹,回捕后測量體長、體寬、體重,分揀雄雌蟹,計算產量。產出經濟效益通過水稻、河蟹收獲后田間統計數據和生產調研獲得,按照市場價格的平均值計算,即稻谷2.90元/kg、成雄蟹(單只100 g以上)60.00元/kg、成雄蟹(單只100 g以下)25.00元/kg、成雌蟹(單只100 g以上)80.00元/kg、成雌蟹(單只100 g以下)30.00元/kg。
使用Excel 2017和SPSS 24.0進行數據分析與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養模式河蟹產出量及規格
對ERC和OERC的雄蟹和雌蟹的數量及規格進行統計分析(表1),雄蟹的數量以單只100 g以上的規格居多,OERC雄性單只100 g以上的數量達到1 709.4只/hm2,顯著高于ERC,比ERC增加了12.89%,單只重量增加了4.77%,差異顯著。雌蟹數量以單只100 g以下的規格居多,OERC雌性單只100 g以下的數量達到1 870.3只/hm2,比ERC增加了9.21%,單只重量增加了7.80%,均差異顯著。
2.2" 不同種養模式稻田輸出產品綜合效益
對稻田輸出產品效益進行分析可知(表2),常規水稻單一種植(RM)、稻蟹生態種養模式(ERC)、稻蟹生態種養優化模式(OERC),水稻產量分別為11 007.4 kg/hm2、10 618.2 kg/hm2和10 525.8 kg/hm2,三種模式的水稻產量未達到顯著差異,三種模式稻谷收益分別為31 921.5元/hm2、30 792.8元/hm2和30 524.8元/hm2。三種模式的總收益分別為31 921.5元/hm2、46 639.3元/hm2和49 064.6元/hm2,兩種稻蟹種養模式的總收益均明顯高于水稻單一種植模式,且與ERC相比,OERC總收益增加了2 425.3元/hm2。
綜合年收益受當年稻谷和螃蟹價格影響,若以當年價格計算收益,不能準確地反映出各個處理年際間表現的穩定性,本分析以“單一變量”原則,用近五年平均價格來計算年收益可知(表3),ERC和OERC的稻谷收益年度間表現穩定,稻谷收益占總收益的60.4%~63.0%,恒定價格下稻谷收益年度間保持較為平穩的收益,說明比空種植模式并沒有造成產量損失。雄蟹大于100 g和雌蟹小于100 g在河蟹回捕中占比最高,且不同處理間差異較大、收益差異明顯。
3" 討論
稻蟹綜合種養充分體現了生態學的理論與實踐。在單一種水稻的稻田生態系統中添加了河蟹養殖,增加了生物多樣性,形成了綜合種養新型人工生態系統[11-12]。經田間試驗,OERC與RM相比,水稻產量稍低但沒有顯著差異,群體結構優化效應和邊際效應彌補了空行造成的水稻種植量減少和減產。而OERC水稻比空栽培對河蟹產出量和規格提高效果明顯,OERC養殖溝占地面積7.7%,既可滿足河蟹生育棲息避難需求,又兼顧了水稻種植,是目前的最優栽植模式。采用這一栽植模式,河蟹高規格個體占比明顯提高,平均體重、個體大小明顯高于ERC。
另外,經調查,OERC可有效減輕紋枯病的發生,水稻比空栽培,溝邊第1行紋枯病發生程度最低,第2行發生也較低。原因是比空栽植方式改變了田間通風透光格局,降低了紋枯病發生。以及OERC對減少易倒伏品種的倒伏率效果明顯,溝邊第1行和第2行基本無倒伏,第3行也倒伏較少,中間6行倒伏率也較普通栽植處理低,總體倒伏率更低。特別是,比空栽植的莖折類型倒伏數量更小,能夠明顯降低水稻產量損失。
4"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ERC和OERC兩種生態種養模式都顯著提升了經濟效益,與ERC相比,OERC對河蟹產出量和規格提高效果明顯,亦可有效降低紋枯病的發生,并對水稻易倒伏品種降低倒伏率作用顯著,且三種種養模式的水稻產量未呈現顯著差異。可見,OERC更好地兼顧了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需要農業科研工作者和農業專業技術人員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實施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鳴達,黃曉姍,張玉龍,等.農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研究進展[J].生態環境,2008(2):834-838.
[2] 羅喜秀,李成芳,陳燦,等.稻蟹共作模式生態效應研究進展[J].作物研究,2019,33(5):352-355.
[3] 董立強,楊鐵鑫,馬亮,等.遼寧濱海鹽堿稻區稻蟹模式評價與效益分析[J].中國稻米,2023,29(5):100-104.
[4] 馬亮,董立強,楊鐵鑫,等.稻蟹生態種養模式水稻栽植方式篩選研究[J].中國稻米,2023,29(1):113-116.
[5] 楊勇,張洪程,胡小軍,等.稻漁共作水稻生育特點及產量形成研究[J].中國農業科學,2004(10):1451-1457.
[6] 楊勇,張洪程,胡小軍,等.稻漁(蟹)共作系統中水稻安全優質高效栽培的研究Ⅰ.不同稻作方式的特性與應用[J].江蘇農業科學,2004(2):7-9.
[7] 安輝,劉鳴達,王厚鑫,等.不同稻蟹生產模式對稻蟹產量和稻米品質的影響[J].核農學報,2012,26(3):581-586.
[8] 馬亮,董立強,田春暉,等.稻蟹生態種養產出量及經濟效益試驗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0,41(11):38-48.
[9] 陳飛星,張增杰.稻田養蟹模式的生態經濟分析[J].應用生態學報,2002(3):323-326.
[10] 汪倩,胡庚東,宋超,等.基于Ecopath評估蟹-稻復合生態系統營養結構和能量流動[J].生態學報,2020,40(14):4852-4862.
[11] 李楠,桑海旭,馬曉慧,等.濱海稻區稻蟹共作對水田生態的影響[J].西南農業學報,2019,32(10):2432-2437.
[12] 徐敏,馬旭洲,王武.稻蟹共生系統水稻栽培模式對水稻和河蟹的影響[J].中國農業科學,2014,47(9):1828-1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