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時代,新媒體以其強大的傳播速度、廣泛的用戶基礎和互動性強的特性,重新定義了信息的傳遞方式。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提升黨史文化傳播效果成為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研究發現,運用“互動”“破圈”“裂變”三個策略挖掘黨史文化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優化路徑,可以使黨史文化以更鮮活、更時尚的方式觸達公眾,從而提升其傳播效果和影響力。
【關鍵詞】新媒體;黨史文化傳播;互動傳播;破圈傳播;裂變傳播
在信息時代,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傳播格局。傳統的黨史傳播方式,如紙質出版物和口頭宣講,已難以滿足當今“豐富化、多元化和個性化的信息需要”[1]及復雜多變的媒體環境。鑒于此,如何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發展更加科學、有趣、高效的黨史文化傳播方式成為一個重要課題。針對這一現實,本研究從“互動”“破圈”“裂變”三個維度出發,探究新媒體環境下黨史文化傳播的優化路徑,力求使黨史文化以更生動的形式展現在公眾視野中。
一、互動:讓黨史文化傳播“活”起來
在新媒體時代,互動成為黨史文化傳播的新特點。互動,本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交流,但在信息傳播中,它代表了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雙向或多向溝通。黨史文化的傳播已“不再是一個單向的‘灌輸’過程”[2],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雙向交流過程。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局限,為受眾提供了與傳播者直接互動的機會,實現了及時反饋與溝通。通過開展線上話題討論與問答、采用新技術和建立反饋機制,可以更有效地推動信息的雙向傳遞,從而提升黨史文化傳播的深度與廣度。
(一)開展線上話題討論與問答
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呈現多元化特點,這使得傳統的單向傳播方式顯得力不從心。因此,開展線上話題討論與問答互動,成為提升黨史文化傳播效度的重要策略。通過設置熱點話題,可以引發受眾的主動思考和參與,進而促進其對黨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認識。同時,問答互動不僅能及時解答受眾疑惑,更能通過了解受眾需求和興趣點,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個性化的黨史文化知識。這種雙向交流方式,不僅能有效提升黨史文化的傳播效果,還能顯著提高受眾的滿意度。
(二)運用技術手段增強互動性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創新技術手段對于強化黨史文化內容的互動性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今,黨史文化傳播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圖片,而是涵蓋了視頻、直播、動漫、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多種形式,其所表現出來的“實時互動性,聲畫同步展現在受眾眼前的這種生動性”[3],吸引了受眾更多的關注和興趣。通過綜合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社交媒體平臺、移動交互設計及數據驅動的內容定制,能夠顯著提高黨史文化傳播效果。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技術與內容的和諧統一,確保傳播內容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同時,不斷探索和創新傳播方式,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需求變化,從而確保黨史文化傳播工作的實效性,并賦予其鮮明的時代特色。
(三)建立反饋機制
為充分發揮黨史文化的教育與引領作用,建立切實有效的反饋機制至關重要。通過定期采集并分析用戶反饋數據,可以精準把握受眾需求與偏好。借助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可深入洞察用戶行為,繪制精準用戶畫像,從而為用戶量身打造定制化的黨史文化教育內容。同時,鼓勵用戶積極參與黨史文化的創作與傳播,這不僅能提升內容的互動性和吸引力,還能確保黨史文化教育在新媒體時代煥發新的活力。通過多元化通道及時收集并響應反饋信息,可以持續優化教育內容與方法,使黨史文化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力。
二、破圈:讓黨史文化傳播“潮”起來
破圈的概念源于互聯網行業,特指某一產品或信息打破原本的傳播受眾邊界,成功滲透到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中。在新媒體環境下,破圈已經成為一個流行詞。對于黨史文化傳播來說,“破圈”策略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利于擴大傳播效果,也有助于實現文化傳承和價值觀的跨代傳播。這一策略要求緊跟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步伐,以開放和創新的視角重新審視文化傳播與交流的方式。通過跨界合作、融合流行元素以及推動多語種傳播等多元化手段,可以有效拓展黨史文化的受眾群體,提升其社會影響力。
(一)跨界合作
跨界合作,作為一種創新策略,對黨史文化傳播具有深遠影響。首先,通過與不同行業的品牌進行聯名,黨史文化的元素得以巧妙地融入公眾日常生活。例如,與服裝品牌的合作可以將革命歷史的標志性圖案融入設計,而與科技公司的聯名則能讓用戶在享受應用程序和游戲的同時,自然地吸收黨史知識。其次,跨界合作與文化創意的結合,進一步豐富了黨史文化的表現形式。“新媒體手段集成了詩歌、音樂、電影等多種文學藝術形態”[4]等方面的優勢,不僅改變了黨史文化傳播的方式,也拓寬了其路徑。通過與藝術家、設計師以及影視編劇的合作,可以創作出既具有黨史內涵又富有創意的藝術品和影視作品。這些作品以黨的歷史為背景,通過感人至深的故事,吸引并引導公眾深入了解黨史文化。最后,在全球化背景下,跨界合作還需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通過與海外媒體和文化機構的合作,黨史文化得以跨越國界,進入更廣闊的國際視野。這種合作不僅提升了黨史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認知度和影響力,也促進了文化多樣性的交流與傳播。總體而言,跨界合作作為一種新型的傳播策略,不僅突破了傳統黨史文化教育的局限,更讓黨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出新的活力。
(二)融入流行元素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利用流行元素進行黨史文化傳播顯得愈發重要。首先,流行元素可作為吸引受眾的“磁石”。年輕群體作為新媒體的主力軍,黨史文化傳播方式應迎合其審美與消費習慣。融入當前流行的設計、網絡語言及時尚元素,能夠使黨史文化更貼近青年生活,進而減少與傳播受眾的代溝。其次,流行元素能提升黨史內容的接受度。當用戶接觸到用他們熟悉和喜愛的形式包裝的黨史內容時,更易接納這些信息。此外,流行元素還能夠在視覺和情感層面與受眾產生共鳴,利用人們對熟悉事物的敏感度和好感,與受眾建立情感連接。最后,流行元素可以刺激用戶間的互動與分享,使黨史文化內容成為熱議話題,進而實現破圈傳播。同時,利用這些元素還有助于持續追蹤文化傳播的動態變化,通過分析受眾對不同流行元素的反應,不斷優化傳播策略,確保內容的時效性和吸引力,進而有效提升黨史文化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三)推動多語種傳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多語種傳播對于提升黨史文化傳播效度至關重要。首先,多語種傳播能夠跨越語言和文化障礙,將黨史文化的精髓和價值理念傳遞給更廣泛的國際受眾,實現文化的多元交流與共享。為此,需制定本土化與國際化相結合的傳播策略,針對不同語言和文化環境設計差異化方案。其次,建立專業的翻譯和傳播團隊是確保信息精準傳遞的關鍵。同時,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智能翻譯工具和語音轉換系統,可大幅提高傳播效率和準確性。最后,加強國際合作也是多語種傳播的重要環節。通過與海外出版、教育及文化交流機構合作,可在國際平臺上展示黨史文化作品,擴大其國際影響力。總體而言,多語種傳播不僅能“以最為直觀的感覺影響海外民眾對中國的認知”[5],還有助于拓寬國際視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促進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
三、裂變:讓黨史文化傳播“燃”起來
“裂變”一詞最初源自物理學領域,描述的是原子核在吸收中子后變得不穩定,從而分裂為兩個或多個較小核,并釋放出能量的現象。在新媒體領域,“裂變”被用以比喻信息傳播過程中的指數級增長現象,它意指一個信息或觀念,通過互聯網平臺的傳播,迅速引起公眾注意,產生連鎖反應,使得傳播效果急劇增強。裂變式傳播也叫“病毒式傳播”,它與“核裂變”的“鏈式反應”類似,是一種“主動傳播—自愿接受—主動再傳播”[6]的過程模式。運用裂變策略來優化黨史文化的傳播路徑,既要求具備高質量的內容生產能力,也需掌握靈活多樣的推廣方法。
(一)制作爆款內容
在新媒體環境下,為有效提升黨史文化傳播效果,制作爆款內容顯得尤為重要。首先,爆款內容應具有強烈的情感共鳴。通過深入挖掘黨史中的感人故事和情感元素,能夠觸動受眾的心靈,促使其主動分享與傳播,從而實現內容的深度共鳴和裂變式傳播。其次,創新傳播形式與敘事手法也至關重要。傳統的黨史教育方式往往顯得枯燥乏味,難以吸引年輕受眾。因此,采用故事化、情境化的敘事手法,結合新媒體平臺的特性,能夠賦予黨史教育新的生命力,提高受眾的接受度和參與度。最后,密切關注目標受眾的喜好與習慣是制作爆款內容的關鍵。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受眾,應設計符合其審美和接受方式的內容,以提高傳播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此外,緊跟時事熱點,將黨史內容與時事相結合,能夠增加內容的時效性和關注度。在大事件、紀念日等重要節點,及時推出相關黨史內容,能夠形成有效的話題介入,吸引更多受眾的關注。
(二)利用社交媒體算法推薦
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史文化傳播的裂變效應與算法推薦息息相關。算法推薦系統作為新媒體平臺的核心技術之一,能夠將黨史文化的相關內容精準地推送給目標受眾,增強內容的可見度和用戶的互動性,從而實現文化傳播的裂變效應。
首先,內容定制化推送在黨史文化的裂變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借助用戶行為數據的深入分析,算法能夠精準識別用戶的興趣偏好,并據此推送相關的黨史文化內容。這種個性化推薦不僅提升了內容的點擊率和閱讀量,還能有效激發用戶的討論與分享意愿,從而推動信息的廣泛傳播。
其次,實時反饋調整是算法推薦機制的核心。新媒體平臺的算法并非靜態,而是根據用戶反饋進行動態調整。當特定內容的閱讀量、點贊或轉發量顯著上升時,算法會迅速增加該內容的推薦頻次,確保優質黨史文化內容的受眾覆蓋面更廣,實現裂變式傳播。
最后,多樣化推薦途徑可以進一步拓寬裂變傳播的廣度。算法推薦不僅限于單一平臺,還跨越多個新媒體渠道。“網絡是‘圈層’發酵的主要場域”[7],借助微博、微信、短視頻等平臺的即時互動和用戶參與特點,通過語音、視頻、圖文等多種形式,可以迅速提升黨史內容的熱度,實現裂變式傳播。
(三)多渠道整合推廣
黨史文化要在新媒體中實現裂變傳播,多渠道推廣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首先,多渠道整合推廣對于黨史文化傳播在新媒體環境中的裂變效應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必須重視內容分享與交互的多平臺部署。鑒于新媒體中各個平臺具有獨特的用戶群體和傳播特點,將黨史文化內容根據各平臺的特性進行定制化推廣至關重要。此舉可以顯著提升內容的曝光率和用戶互動性,從而引發裂變式傳播。其次,應關注異業聯盟所帶來的傳播協同效應。通過與其他行業的合作,可以將黨史文化內容有效地融入更廣泛的社會生活場景中,進而拓寬傳播渠道。此外,借助合作方的用戶基礎和資源,可以實現黨史文化內容的深度滲透與高效推廣。
最后,利用大數據和用戶行為分析來指導內容推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通過深入分析用戶在新媒體平臺上的行為數據,可以精準洞察用戶偏好和行為模式,從而有針對性地制訂黨史文化內容的推廣策略。此舉不僅有助于滿足受眾需求,更能顯著提高傳播效率。
四、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黨史文化傳播呈現出互動傳播、破圈傳播和裂變傳播的新特點。隨著區塊鏈、物聯網等科技的進步,黨史文化傳播將變得更為智能、安全和個性化。因此,黨史文化傳播應當抓住技術革新的機遇,繼續深化內容和形式上的創新,推動黨史文化在現代社會中廣泛傳播。潮
參考文獻
[1]毛娜,胡樹祥.善用分眾傳播方式" 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影響力[J].思想教育研究,2020(6):129-133.
[2]彭凱.IP運營視閾下的歷史文化街區文創產品開發研究[J].美與時代(上),2022(5):8-12.
[3]徐輝輝.5W模式視域下淺析丁真裂變式傳播原因及問題[J].新媒體研究,2021,7(2):84-87.
[4]劉大正,王娟.互動、破圈、裂變:黨史宣傳創新的三個維度[J].全媒體探索,2022(10):58-59.
[5]張學勤.新媒體與文化傳播及傳承的新互動[J].教育傳媒研究,2021(2):83-85.
[6]劉文勇.新時代傳播的寵兒:病毒式傳播[J].東南傳播,2007(9):54-55.
[7]羅依坤.互動儀式鏈視域下主流價值的“破圈”傳播:建黨百年融媒報道的創新實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22(4):62-65.
作者簡介" "涂俊禮,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副教授;康海軒,鄭州衛生健康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
基金資助" "2024年河南省軟科學研究項目“新媒體環境下黨史文化傳播效度研究”(項目編號:242400410324)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