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裝潢”一詞,是我國古時先民對裝裱技藝的稱呼,是在書畫作品完成后進行的保護性操作,也是書畫裝裱中的重要環節。自裝潢出現至今,裝潢技藝廣泛流傳在宮廷御畫師、文人畫師、裝裱匠人中,不同階層的裝潢藝人采用相同的裝潢原理,不同時代的裝潢匠人也隨時代產生出異同的裝潢技藝。對于三分書畫七分裱而言,裝潢能夠較好地延續裝裱書畫的觀賞和使用價值。通過歸納提煉“裝潢”一詞的含義及來源,并進一步分析裝潢在歷代的興盛發展與近現代該詞語義之轉變,探討裝潢設計這一藝術門類古時輝煌之原因與未來之發展的方向。
關鍵詞:裝潢設計;來源;語義;派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徙居視角下中國傳統建筑風火墻形制文化研究”(FJ2021B177)研究成果。
“裝潢”一詞,在中國古代中代指書畫裝裱技術的稱謂。裝潢,《說文解字》云:“裝,裹也?!盵1]396“潢,積水池也?!盵1]553裝、潢二字本身各有其內在含義,二者結合為名詞“裝潢”,即用黃檗汁染治的潢紙,再用潢紙裝裱書畫之意,裝潢之用在于延長書畫的保存壽命和獲得便于觀賞的視覺效果。“裝潢”一詞最早出現于隋唐時期,在兩宋時迅速發展,并在明清時達至頂峰。
裝潢二字本身各有其內在含義,二者結合為名詞“裝潢”,即用黃檗汁染治的潢紙,再用潢紙裝裱書畫之意,裝潢之用在于延長書畫的保存壽命和獲得便于觀賞的視覺效果。目前國內學者研究裝潢多以書畫修復及裝潢現代應用研究為主,缺乏對裝潢二字最初本意之研究。付夢偉曾對裝潢一詞發展探究進行探究,但在內容形式上多以現代應用為主,未對裝潢一詞深入探討。目前,學界普遍認為裝潢在于裝裱書畫之用、從而發展至今,然而對裝潢的發展演變及特色有待進一步明確?;趯嵨锱c文獻梳理,本文由核心的裝潢的本意出發,厘清裝潢施作工藝,并通過歸納整理明晰裝潢工藝與社會發展的關聯性,從而為進一步探求我國裝潢的獨特性與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視野。
一、“裝潢”一詞的含義
裝潢又稱裝裱、裝池、裝治、裱褙等,是古代裝潢和裝飾書畫、碑帖的技術工藝。裝潢一詞的產生與繪畫、文字相關聯,是相互發展的促進形成過程,雖在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稱謂,但是含義相同及作用類似,均作用于書畫技藝。“裝”“潢”二字在最初并非為裝潢,其含義遠比裝潢一詞的出現的早很多,“裝”即裹意,將物進行四周包裹,有保護裹物之意。“潢”指染紙,劉熙《釋名》曰“染書也”。以潢作為紙張染料,此舉稱為入潢,其目的在于防止蟲蠹。裝潢一詞的含義便是通過入潢將紙張按規定或所需尺寸設置成各種相對應尺寸和規格供其使用,以滿足實用功能前提下的美化裝飾之義。
歷朝均有相關記載,如《能改齋漫錄》卷二記載:“《唐文典》:‘崇文館有裝潢匠五人……秘書省有熟紙匠、裝潢匠各十人?!盵2]由此可見對于書畫裝裱的重視,對于裝潢相關集大成代表作有明周嘉胄著《裝潢志》、清周二學《賞延素心錄》等相關古籍書籍,對裝潢的理論認識和技術工藝均達到極高理解,堪稱中國古代書畫裝潢的雙璧。
值得注意的是,在相關書籍中筆者發現,“裝潢”一詞還存在“裝璜”的含義理解,從前文可知,“裝潢”的本義代指書畫裝裱,而“裝璜”為何可相互等價“裝潢”?!拌痹凇墩f文解字》是指:“半璧也。從玉,黃聲。”[1]12璜從玉,代指古代的玉器名,形似半璧,用于古代面見皇帝、喪葬、祭祀等重要場合的禮器。璜,“六器”之一,《周禮》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玄璜禮北方。”[3]由此可知,璜可以作為溝通天地、人神之間交流媒介的載體,同樣也是用于祭品中最高等級祭祀溝通的活動。而“璜”本作“黃”,是古時隨身佩玉的象征,后用來表示為色彩“黃”,本義廢而不用,故古人將之另造“璜”字。“璜”同“潢”音同且形似,而“璜”也可作裝飾之意。在長期的發展中,加之誤讀及錯用,出現“裝潢”誤讀、誤寫成“裝璜”。追本溯源,查閱古籍相關記載中無任何關于“裝潢”寫作“裝璜”的寫作材料記錄。由此認為,在今日被認作“裝潢”等于“裝璜”是不規范的,一字之差,意思不同,是當時人們對于潢和璜的認知存在偏差所導致的,也反映出社會大眾對于詞字的認知片面性,故宜加以區分。
二、裝潢的發展演變
從裝潢出現至今,在字詞上雖有所側重,但其裝潢含義基本接近于書畫裝裱之意,這與其裝潢本身的發展演變相關。裝潢在形式上有所差異,因其時代不同,裝潢所使用的材質不同,在裝潢樣式上也會有式樣差異,明晰不同時期的裝潢樣式和材質的特性,可反映一個朝代的形制特點。
對于裝裱一詞最早可追溯至秦漢時期,古時人善用屏風,經加工屏風畫于屏風框架上,秦漢時期屏風即是通過裝潢的表現所展現。漢朝同樣如此,“昔漢光武一顧列女屏風,宋弘猶正色抗言,光武即撤之”[4]6627-6628。屏風畫的織造用其白紙、帛等材料在書畫背后再次復裱,后嵌入屏風框架內,因其舊屏風拆卸的書畫需要保存整,故發展成為書畫的裝裱,此種方法可看做為初期裝潢的保護方法。在長沙馬王堆出土的“T”字形帛畫,證實帛畫出現于西漢初期,由此可見,最初的裝潢在此時已經出現,雖處于發展的原始階段,但從側面證實帛畫裝潢、屏風畫裝潢的存在。《荀子·富國》有言:“知夫為人主上者不美不飾之不足以一民也?!盵5]在此基礎上,對于古代帝王而言,裝潢也是為顯示其皇家威儀的體現。
魏晉時期文字書法得到上層士大夫青睞,同時涌現出二王、鐘繇、顧愷之等一大批書法家兼畫家,既對書畫的保護需要,又是對于鑒賞、收藏的風氣日益興盛的承襲,裝裱形式和工藝受到重視?!墩摃怼酚涊d:“在新裝二王書所錄之外,繇是拓書,悉用薄紙,厚薄不均,輒好皺起……具以數十張紙為卷披。”[6]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又言:“自晉代以前,裝褙不佳;宋時范曄,始能裝褙。”[7]30據此可知,裝褙技術的發展在晉代及之前均處于初期階段,裝潢技術相較秦漢雖然有所進步,但在裝潢技術上還有所欠缺,裝潢工藝未達紙張平整程度。宋代較前朝而言,裝潢技術不斷趨于成熟,“明帝時人虞和論述裝裱,于制糊、防腐用紙、除污、修補、染潢于理甚暢”[7]30。
唐朝間根據堂六典記載,崇文館、秘書省均有裝潢匠人,裝潢匠為官方專職用以施作的裝潢人員,且對裝潢的形式和做法有著明確的規定。《歷代名畫記》記載:“貞觀,開元中,內府圖書,一例皆用白檀香為身,紫檀香為首,紫羅褫織成帶,以為官畫之標志?!盵7]31《歷代名畫記》記載:“宋武帝時徐愛,明帝時虞和、巢尚之、徐希秀、孫奉伯,編次圖書、裝褙為妙;粱武帝命朱異,徐僧權、唐懷允、姚懷珍、沈熾文等,又加裝護?!盵7]31由此知曉,到宋武帝、粱武帝時期對于書畫的裝裱和修復工藝趨于成熟,已達到裝裱為妙的效果?!洱R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將珍藏的畫跡以朝代、優劣進心區分不同等級,使用不同材料,如綾錦、檀紙、軸頭等加以裝裱,并對包首、天頭、隔水、驚燕都有詳細的規定做法[8]。若以宋代著名的“宣和裱”為例,該卷子格式分為五段,即是即里、包首、畫心、隔水、拖尾紙。再加上宋徽宗的簽題和“宣和七璽”即為完善的“宣和裱”格式。宋徽宗雅號翰墨,集書畫家于內府,并設立畫院,設立裝裱為提舉官,有著完整對于裝潢格式的嚴格要求??梢詮摹逗材尽分懈Q探一二,“紙書縑素,備成卷帙。皆用皂鸞鵲木、錦檁褫、白玉珊瑚為軸,秘在內府。用大觀、政和、宣和印章”[9]。據此可知,宋代對于裝潢形式和樣式的規定嚴格和詳細處理。
明代裝潢技術有了進一步發展,朱元璋以仁智殿作御用畫院,成立裝背所。周嘉胄著《裝潢志》系統性地闡述裝潢各個要領,且把書畫裝潢的重要性和成熟的裝潢工藝進行若干分類。周嘉胄和文震亨的著作詳實記錄了明朝書畫裝潢的操作規范和步驟,從記載中可知明朝年間朝廷和民間匠人對裝潢的進行系統性的研究和總結。裝潢由宮廷傳至民間,在河南開封、蘇州、北京等地出現了裝裱畫店、店鋪,并出現了地方性的裝潢特色。在明代期間卷子畫心前面增設“引首”,這種引首形式在于明代開始出現,在畫幅的上下邊用娟鑲邊是最大特點。強百川、莊希叔、湯翰等人在明代的蘇州區域都是名匠,湯、強二人更是號稱國手,可見當時匠人對于裝潢技術已得心應手。清代的裝潢受到宮廷影響,在材料的選取、技術及風格樣式上做法考究,康熙、乾隆皇帝年間的卷、軸的天頭多為定制,而嘉慶帝后出現以宮廷為代表的裝潢質量走向低落,所用的裱綾較為稀松,在圖案樣式上可以明顯看到模糊。兩相對比,一眼可識明晰該朝代的風格和質料的特性,知曉書畫作品是前期還是后期制作。
三、裝潢歷代興盛的原因
書畫裝潢與古代書畫的發展和需求同步,是書畫的一種裝潢工藝。裝潢在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可見到書畫的裝潢不斷發展和興盛,上至帝王、文人、下至裝潢工匠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傳達出對書畫裝潢的熱枕。
(一)同生共長
裝潢形成于秦漢時期,并在其興起之初,是作為屏風畫的一種保障,是伴隨著工匠技藝之興起而“同生共長”的。
裝潢之手法也在繪畫藝術演變過程中不斷改良,如北宋時期,書畫藝術取得了前朝無法比擬的繁榮景象,而此時的裝潢技藝也隨之轉變,如故宮博物院所藏唐吳彩鸞楷書《刊謬補缺切韻卷》,卷末有宋濂題跋:“右吳彩鸞所書刊謬補缺切韻,宋徽廟用泥金題簽,而前后七印俱完,裝潢之精亦出于宣和內匠,其為真跡無疑。余舊于東觀見二本,紙墨與之正同,第所多者,柳公權之題識爾。誠希世之珍哉!”此卷雖于明洪武年間重裝,但仍留宋時原樣,可見宋時技藝之高超。宋朝在唐代裝潢基礎上獨創新風,全面發展并走向成熟。足以證得,裝潢技藝的發展與繪畫藝術的變化脫不開干系。
(二)身份象征
皇室好用書畫裝裱來彰顯自身的品味。尤其以宮廷藏書為主,《隋書·經籍志》中記載隋煬帝年間,秘閣藏書分為上、中、下三品,對應紅琉璃軸、紺琉璃軸、漆軸搭配,萬卷藏書青紅相映、相互交錯。唐朝以蜀紙為皇家用品,尤其是出名得益州麻紙用作書寫公文、摘抄兩京所藏書籍。有記載,唐玄宗間“太府月給蜀郡麻紙五千番”每間運往長安的麻紙供不應求。不僅如此,唐太宗全力搜尋王羲之真跡,命王行直裝褫,褚遂良,王知敬監領其事,可見唐太宗對裝裱畫的重視。宋代帝君王喜藏書畫,絲織工藝的發展,可供選擇的錦、綾、緙繁多,為裝潢的技藝創造豐富的物質基礎,并設立翰林畫院和裝裱書畫的場所,徽宗、高宗皇帝甚至直接參與到書畫裝潢的制造中,完成的宣和裱無論是形式、風格均偏向于宮廷色彩。元代有宮廷藏畫有專門從事裝裱的人員,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為軸,以鸞鵲木錦天碧綾為裝裱,并精制漆匣藏于秘書庫,計有畫幅六百四十六間”。在歷史演變中,裝潢成為了上層階級所獨有的一種藝術行為,成為了區分身份高低的依據。
(三)文人意趣
宋代設有裝裱師一職,文人一度以裝裱認為是風雅之事,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常聘請裝裱師研究裝裱技術,《書史》《畫史》均有記載。
宮廷書畫裝潢亦是如此,民間文人爭相學習。元代趙孟頫對于書畫愛護極致,在教育后代中曾說“勿卷腦,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夾刺,隨損隨修,隨開隨掩”。明代的祁彪佳曾用十余張朱紅小塌代替書櫥,且在上面放置封套的書函,只為開卷閱書時為賞心悅目猶如藝術品而進行裝飾。明代的顧元方、王世貞最注重書畫裝裱,多聘請巧匠于家中裝裱,《裝潢志》:“王弇州公,世具法眼,家多珍秘,深究裝潢,延強氏為座上賓,贈貽甚厚。一時好事,靡然向風,知裝潢之道是重矣?!盵10]102清代黃丕烈惟好收聚典籍,所藏之書豐富,多精本、善本,殘缺處多方抄補,破損者重新裝潢。
日漸成熟的文化產業催生了與之相配的裝裱需求,書畫裝潢的形式、技法成為文人之間互相攀比、附庸風雅之印證。歷代裝潢的興盛與文人的喜愛,相互影響下對社會的各個階層均起到彌漫的風氣,尤其是在元明時期更是如此,詩書畫印的流行,更是催生出一大批專業的民間畫師。所謂詩書畫印,是指宋時出現,由文人士大夫所創作的畫作。這些作品大都不落窠臼,追求意趣,以區別于宮廷畫師和民間畫工的繪畫作品。到了元代,隨著文人畫的繼續發展,印也加入了詩、書、畫的行列,于是詩、書、畫、印四位一體,形影不離,被當時的畫家們普遍適用。尤在明清兩代,文人畫已壟斷畫壇,詩書畫印與裝潢技藝結合的藝術形式日臻完善。
(四)裝裱匠
匠人在我國古代社會地位普遍低下,但是技藝高超的手工藝人———“良工”是受世人禮遇的。例如,明代吳門裝裱名工湯氏和強氏,張大千重金聘請為其修復字畫的周龍昌,這些技藝高超的裝潢匠人往往是文人雅士的座上賓。周嘉胄《裝潢志》提及“優禮良工”曰:“好事者必優禮厚聘,其書畫高值者,裝善則可倍值,裝不善則為棄物,詎可不慎于先,越格趨承此輩,以保書畫性命,書畫之命,我之命也。趨承此輩,趨承書畫也?!盵10]19由此可見良工在書畫保護中的重要性。裝潢匠人技術的應用在裝裱和修復中常常被視為為工匠之術,此法與傳統匠人的建筑技法中有類似之處,所施作技藝大都僅局限在匠派技藝內部所使用,具體表現在師徒傳承方式和口訣心法的應用上。明清時期社會階層壁壘逐漸松動,文人、士大夫雖參與提升社會關注力度,但是依舊未能形成系統化的理論體系。
四、“裝潢”一詞在現代語境中的轉變
在現代語境中,裝潢的意義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原先單指書畫的裝飾發展為書籍、商品等更多領域的裝飾設計。這樣的轉變是伴隨近代社會經濟之發展,出現了一系列新需求而產生的。魯迅在《朝花夕拾》中記敘:“……便是書籍的裝潢,玩具的工致,也無不令人心愛”,這里的“裝潢”即指書籍裝幀之設計。而丁玲在《阿毛姑娘》所述:“……那大殿的裝潢,那屋宇的高朗……”這兩處“裝潢”是指房屋的“裝飾”。蘇曼殊《娑羅海濱遁跡記》記載有“盛裝嬌服,百計裝潢”,此處“裝潢”則指人的裝飾。通過以上材料可知,裝潢一詞在在近代史中的語境已經發生轉變。
裝潢一詞在近代史中語境中的轉變,究其原因是社會生產方式變化后,人們生活需求之轉變所導致的對于古代詞匯在現代語境下的套用,與這種形式相同的詞匯還有:1.共和,最早出現于《史記·周本紀》:“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19世紀日本學者取之以翻譯“Republic”一詞。2.設計,古漢語“設計”是“設”和“計”的合詞,是設置與計謀之合,意為“設計策、謀劃事情”,并非一個藝術概念?,F代漢語“設計”,是日本學者翻譯“design”時從中國古籍中尋找出來的借詞。并在近代發展中廣泛運用。
以上這種現象在語言學中被稱之為“派生”。一個詞在最初誕生時,所囊括的意義是純粹單一性的。但伴隨時間流逝,人們會在這個詞的詞義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意義。這個過程叫作“派生”,而每個意義叫作一個“義位”。裝潢一詞在現代語境中的轉變,在于由西方舶來后對于平面設計(graphic design)的翻譯,并在其后產生出其他的含義。
裝潢設計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1956年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建立,當時下設染織美術、陶瓷藝術和裝潢設計三個系。不過,“裝潢設計”這個頗具中國特色的概念很快就受到了“平面設計”這個更為國際化的新興概念的挑戰[11]。中國大陸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引進了平面設計這一概念,到20世紀90年代則日益被廣泛接受。“平面設計”形成于港臺設計界,而“平面設計”和“立體設計”的概念,又與日本自大正、昭和時代以來把圖案法或圖案學的教學分為“平面”和“立體”這個傳統有很大的關系[12]。
通過以上材料可知,裝潢一詞在現代語境中的轉變,發生在我國平面設計行業的萌芽與本土化發展中,其內涵從最初單指書畫裝裱的意義內容上是與時代同步發展著的。
五、結語
“裝潢”一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在歷史長河中其含義伴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了廣泛轉變,并在近代逐漸成為一門具有特定含義的設計學科。古代的裝潢單指繪畫作品的保護性措施,技藝之流傳也僅限于裝潢師間的相互交流與師徒間的口傳心授,是相對狹隘且難以橫向發展的。現代的裝潢則涉及了材料、造型、工藝等諸多因素,涉及市場營銷、心理學、社會學,設計學等多學科,其功能已從單純的保護性和實用性上升到引導消費、引導生產、影響社會經濟的高度[13]。這樣的改變意味著裝潢這一行為可以通過現代設計教育的傳播而獲得更全面的發展。該詞義本身早已成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為體現一個國家、民族和地區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綜上所述,“裝潢”一詞之流變過程,是源自西方的現代設計與中國古代設計傳統的碰撞與融合,由單一局限的僅指代書畫裝飾轉變為更廣度領域的外觀設計中。這一流變過程可由此上升至20世紀我國設計發展萌芽之初,眾多的設計師,藝術家們對于中國設計的思考與探索歷程。
參考文獻:
[1]許慎.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第2版)[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吳曾.能改齋漫錄[M].北京:中華書局,1960:19.
[3]王云五,朱經農,主編.黃公渚,選注.周禮[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6:54.
[4]司馬光.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M].北京:中華書局,2013:6627-6628.
[5]王先謙.荀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88:186.
[6]張彥遠.法書要錄[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4:39.
[7]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1.
[8]周密.朱菊如,等校注.齊東野語校注[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100-109.
[9]趙構.翰墨志[C]//上海書畫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校點.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79:371.
[10]周嘉胄.田君,校注.裝潢志圖說[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20.
[11]周博.改革開放以來的視覺傳達設計:媒介轉型與社會變遷[J].美術大觀,2022(6):85-93.
[12]明方成,甘健知.平面設計的新格律—平面構成[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1986(2):58-65.
[13]付夢偉.“裝潢”一詞的發展探究[J].居舍,2021(18):15-16.
作者簡介:
吳德政,博士,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風景園林專業園林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研究。
楊建偉,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
吳欣雲,集美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