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小學語文習作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語文習作教學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 小學語文 習作教學 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是兩個非常重要的部分,閱讀是吸收知識、積累語言材料的過程,而寫作則是表達思想、輸出語言成果的方式。要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就應從“教—學—評”一體化的角度出發,將教、學、評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用教學評價指導教學實踐。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促進學生閱讀與寫作能力的協同發展。
一、善于“教”,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
“教—學—評”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要充分發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指導,提升學生的習作表達能力。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要求,制訂明確的教學目標,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還要優化教學環節,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幫助學生逐步提高習作能力。
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習作:二十年后的家鄉”時,教師設計任務,要求學生當家鄉的宣傳大使,寫一篇介紹二十年后的家鄉的習作。在開始習作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家鄉的特點,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觀、文化傳統等。通過討論,學生對習作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激發了習作的興趣。接著,教師詳細介紹習作的結構和習作技巧,包括如何引入習作主題、如何進行描述、如何使語言更加生動等。教師設計宣傳大使聘書,讓學生更加明確自己宣傳大使的身份。同時引導學生明白如何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習作主題,這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習作任務。然后,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開始習作,但不是獨立完成,而是先小組合作。學生互相暢想自己家鄉二十年后的變化,并互相提出建議。這種協作有助于學生相互學習,豐富他們的習作觀點,也有助于提高習作的質量。教師巡視課堂,以游客身份對各位“大使”進行提問,并及時給予指導和反饋,提醒學生注意習作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鼓勵他們使用更具形象感的語言。這種共性和個性相結合的指導,有助于學生不斷改進自己的習作。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展示。每個小組派代表展示他們的習作,其他小組成員可以提出問題或進行反饋,同時從他人的作品中獲得創作靈感。
教師通過引導、示范、合作、指導和反饋,幫助學生培養習作興趣、理解習作任務、提高習作技巧。一個精于設計且扎實有效的“教”,為“教—學—評”一體化習作教學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二、促進“學”,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育理念, 指導著教學由原來的“育分”走向“育人”。在這種新的教育理念下,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優化學習流程,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自主學習。要提高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認知和反思能力,要以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求為出發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習作教學中,教師需要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通過觀察、實驗、實踐等方式,深入了解習作方法的實際應用。
例如,在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習作——寫信”的教學中,課伊始,學生就在教師的引導下,探討本次的習作主題“寫一封感謝信”,并明確感謝信的習作目的和特點。然后,在教師給予的空間里,學生分享他們個人的感受、經歷和想法,這讓學生覺得他們的聲音在課堂上是重要的。接著,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討論一種感謝信的寫作方法,比如,如何表達感激之情,如何選擇適當的詞語,等等。學生在小組中自由交流,分享他們的見解和建議。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當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確保討論不偏離主題。同時,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下,提出有深度的問題和觀點。之后,學生開始著手寫感謝信。寫好后,學生在小組內互相修改和完善。他們共同努力,互相提供反饋,幫助對方改進習作。這樣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主動學習中學會互相幫助。學生依據互相提供的一些習作技巧,思考如何更好地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而不是從教師那里照搬寫作內容。這種合作方式,鼓勵了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創作。最后,學生分享了他們寫的感謝信。他們有的選擇在全班朗讀感謝信,有的選擇將信交給感謝的對象。這個分享的過程,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到自己的表達是有價值的。
在一個充滿合作和自主學習的環境里,學生積極參與并分享自己的思考和經驗,培養了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激發興趣、融會貫通的“學”,為“教—學—評”一體化習作教學推波助瀾。
三、重視“評”,以評促學激潛能
評價是作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要將評價融入教學中,使評價與教學相互交織,相互促進,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并且要把話語權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課堂中的角色由被動變為主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為了完善評價,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從不同維度和角度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表現,以便更準確地評估他們的知識、技能和發展情況。這不同的維度和角度包括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等。另外,教師不能只是依賴最終的習作作品來評價學生,還應通過其他多種方式獲取學生習作的信息,以便全面了解學生的習作過程和習作能力。
以三年級上冊“習作:猜猜他是誰”為例。在習作教學中,學生按要求完成初稿之后,教師設置交流板,讓學生將自己的習作分享在展板上,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然后進行互評。教師把學生寫好的習作隨機發給學生,學生以四人為一組,對收到的習作進行互評。學生在小組內閱讀并互猜作文寫的是誰,根據“作文評價表”寫一份互評表,從格式、內容、表達方法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見。當各小組都評價好之后,教師根據教學需要,組織學生集中討論特別有爭議或特別有特色的作文。接著進行自評。學生把互評好的作文領回,按“作文評價表”的內容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自評。可以接受互評中的意見,也可以進行反駁。學生點評自己習作的優缺點,并進行修改。教師在學生自評后,參考“作文評價表”以及學生的自評表和互評表,對學生的習作進行點評。教師要注意尊重點評者的不同觀點,可相機提出指導性建議,評價結果應呈現客觀、公正的態度,避免主觀臆斷和偏見。教師點評完畢后,把記錄了學生自評、互評以及師評意見的習作再發給學生,學生依據這些點評意見對作文進行修改。最后,還可加入家長評價,也可與同學再次交流分享。
多元評價提供了更全面的反饋,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更多的信息來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全方位地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這種多元、自主的“評”,為課堂教學效果保駕護航。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體化有利于構建教、學、評協同發展的教學體系,豐富課堂架構,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以新課標為引導,積極探索,努力構建“教—學—評”一體化的小學語文習作教學課堂。
(作者單位:福建省羅源縣鳳山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莊嚴)
編后記
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是輸入,寫作是輸出。教學中,要以讀帶寫,以寫促讀,讀中學寫,讀寫結合,聚焦語言文字運用,提升學生的習作能力。本專輯的幾篇文章在這些方面都做了不同的探索,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