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智學校要開展孤獨癥學生“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實踐,解決“教什么、怎么學、怎么評”等問題,破解孤獨癥學生課堂參與度低、難以融入集體教學進行有效學習的難題,落實課堂實效。
【關鍵詞】孤獨癥 “教—學—評”一體化 課堂實效
培智學校的孤獨癥學生普遍難以在普通教學環(huán)境下進行有效學習,他們課堂參與度低,學習效果不理想,致使課堂教育教學質量難以保障。如何深入推進教學評價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孤獨癥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當前培智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
一、當前培智學校課堂教學評價現(xiàn)狀分析
課堂教學評價是教育教學評價管理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加強學習過程管理,引導教師上好每一節(jié)課,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相對于普通教育,培智學校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比較滯后,存在以下問題。
一是教師對孤獨癥學生的教學目標缺乏深入研究,課堂評價缺乏針對性,不能針對目標的達成度進行評價。
二是教師的教學與訓練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水平、能力脫節(jié),教學評價過程弱化,日常教研中更關注“教”,少關注“學”,不關注“評”。
三是教師的評價滯后,反饋低效,方式單一,不能適時運用評價獲取學習結果,調控課堂。
二、“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實施路徑
“教—學—評”一體化強調有效教學,解決“教什么、怎么學、怎么評”等問題,具有導向性。
1.設計合理層級目標——解決“教什么”的問題。
科學設計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關鍵,也是學習和評價活動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研究課程標準,根據(jù)課程標準中的具體目標,再仔細地研讀教材,準確呈現(xiàn)教材的知識目標。
其次,教師要設計與學生認知特點和已有知識技能基礎相匹配的行為目標,并結合課程目標、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選擇恰當?shù)慕虒W策略。具體來說,在教學目標設計方面,教師要在具體分析孤獨癥學生學情的基礎上,結合學科教材文本等內容來確定教學的知識目標和行為目標,要根據(jù)孤獨癥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把握教學目標的層級和具體維度,并用清晰的可操作性的語言進行表述,即“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
只有準確把握學生學情才能更有針對性地整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活動,確保教學目標準確反映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要求,引導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實現(xiàn)目標進階和素養(yǎng)提升,使課堂教學真正做到“眼中有學生、心中有尺度”。
2.深化梯度策略支持——解決“怎么學”的問題。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更關注課堂要“怎么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學習任務,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狀態(tài)。而“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關注孤獨癥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能促進教師了解、掌握學生身心需求,關注學習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實效。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根據(jù)孤獨癥學生的反應和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樣的狀態(tài)下才能實現(xiàn)知識目標的達成。
(1)統(tǒng)整分解,有序推進。
孤獨癥學生認知的發(fā)展是從感知動作思維到具體形象思維,再到抽象概括思維,是一個逐步從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任何知識的結構都是有層次序列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孤獨癥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發(fā)展規(guī)律,有序地設計教學,同時教學任務的整合和細化也要符合學習內在的邏輯,分解細化的小目標最終統(tǒng)整融合指向課程目標,形成一個有機整體。以《生活語文》三年級下冊《好朋友一起玩》一課為例,按照聽、說、讀、寫四個學習領域目標,教師可將本課設計成四個課時,如第一課時目標為:①初讀課文,理解圖意。②跟讀詞語“好朋友”,理解意思。③跟讀理解第一段,會看圖說“ 和 是好朋友”。④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是誰。在教學中,教師以“任務單”的形式推進教學活動,一節(jié)課安排2~3個任務,每個任務包含一個高層次目標和多個較低層次目標,做到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描述相一致,重點突出教學目標的可操作性。
(2)遵循規(guī)律,遞進積累。
孤獨癥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是教學活動的關鍵。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孤獨癥學生不同發(fā)展階段的身心特點,把握“知覺—記憶—思維的綜合—分析—判斷”這一規(guī)律,尋找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易到難,讓課堂有效、高效。比如,在《好朋友一起玩》一課中,教學“好朋友”一詞,教師先出示多張小朋友一起玩的圖片,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接著,帶讀詞語,幫助學生記憶詞語“好朋友”;然后,再出示班級學生照片,啟發(fā)學生說出自己好朋友的姓名,并用句式“×××是我的好朋友”說話;最后,結合場景用“ 和 是好朋友”句式進行練習。這個學習過程遵循了學生從直觀感知、到機械識記、再到理解運用的特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策略支持,有效學習。
與普通兒童不同,孤獨癥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要順利而有效地學習,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為他們提供語言、動作、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如強化物鼓勵、動作輔助、語言提示、聽視覺提示、鼓勵表揚等。教學中,學生還有可能會出現(xiàn)各種問題行為,這就需要教師掌握問題行為管理的能力,通過功能性評估和動因評估,分析問題行為產生的前因和結果,對不同動因和目的的問題行為,采取不同的干預方法。
3.聚焦反饋,及時調整——解決“怎么評”的問題。
課堂評價不僅能診斷一節(jié)課目標是否達成,分析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還能幫助教師不斷改進課堂教學,為接下來教學改進提供依據(jù)和參考,因此“教—學—評”一體化中的評價強調即時性、時效性。
(1)關鍵要素,層次遞進。
評價是前一個學習目標達成的終點,也是下一個任務實施的起點。教師不僅要通過評估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能力水平,還要充分利用這一信息,制訂教學計劃,精確支持學生達成學習目標。一節(jié)課之中,包含多個高層次和較低層次目標,教學中教師要抓住知識目標的關鍵要素,設計評價指標,以此來檢驗目標的達成和成效。根據(jù)孤獨癥學生的特點,教師在制訂評價指標時要注意不同層級和區(qū)分,以確保在教學中了解學生對關鍵知識的掌握情況。以《生活語文》三年級下冊《好朋友一起玩》第三課時“認讀詞語‘小河’”為例,教師分級設計評價指標:☆跟讀并指出“小河”圖片;☆☆看圖能說出/找到“小河”;☆☆☆找到“小河”圖片和詞語,并讀出。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獲得愉悅的學習體驗,收獲信心。
(2)反饋信息,推進教學。
教師要利用好孤獨癥學生的“反饋”這一重要信息,及時調整和改善下一步教學,支持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評價結果和學生的反應等反饋信息,快速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并判斷他們存在的困難和不足,及時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調整課堂教學的授課難度和內容。課堂活動、教學步驟和教師的調整在一次次“反饋”中推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是積極而有效的,促進了學生學習和評價的雙向發(fā)展。
“教—學—評”一體化的課堂教學是不可分割、交互動態(tài)的過程。只有經(jīng)過“教—學—評”相對完整的學習,才能形成一個良性循環(huán),幫助學生不斷地往更高層次的目標進階。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安市特殊教育學校)
參考文獻
[1]季平.素養(yǎng)導向教學目標的確立與表達[J].基礎教育課程.2023(17):36-39.
[2]李政林.教學想象:不確定性視閾下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J].中國教育學刊.2023(03):28-32.
[3]汪路艷.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研究[J].教學與管理.2023(27):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