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心素養是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整本書閱讀教學則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綜合開放、情境實踐等特征。優化整本書閱讀教學設計,能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基于此,文章以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主陣地,淺談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和有效策略,旨在優化課程建設,促進學生語文能力多元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倡導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在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受到教育者的重視。重視整本書閱讀教學,能在短篇課文閱讀教學的基礎上補充長篇幅文本的閱讀學習策略,取長補短,促使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重視核心素養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融合,能提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品質,對學生語文能力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一、核心素養背景下整本書閱讀的基本特征
核心素養背景下,整本書閱讀突破了常規化語文閱讀教學模式,呈現課程內在融合聯通、重視知識建構與運用過程的發展態勢。從內容上來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綜合性與開放性特征;從教學方法的角度來說,整本書閱讀教學具有實踐性與情境性特征。
1. 綜合性與開放性特征
從閱讀教學內容的角度來看,整本書閱讀內容具有綜合性與開放性特征。統編版教材在整本書閱讀教學方面精心設計了“快樂讀書吧”版塊,考慮到小學生在不同學段審美認知的發展規律推薦了指定書目。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教師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出發點可以在教材推薦的基礎上橫向拓展,結合教材指定閱讀書目為學生普及同類、同議題、同作者的閱讀清單,以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興趣為目的。因此,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內容不拘泥于教材,具有綜合性與開放性特征。
2. 實踐性與情境性特征
從閱讀教學方法的角度來看,整本書閱讀具有實踐性和情境性特征。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重在對文本的梳理分析和知識講學。但從閱讀教學的長遠目標來看,其重點不僅在于知識的滲透,還在于學生舉一反三能力的培養。整本書閱讀具有文體量大、閱讀周期長、內容發散性強等特征,難以通過細化教學落實教育目的。因此,教學的重點應在于“如何讀”。創設特定的閱讀情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閱讀情境,親歷閱讀、體驗、思考、表達的過程,即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完整過程。因此,實踐性與情境性特征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顯著性特征。
二、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可以將整本書閱讀的題材選擇、閱讀激發、學習任務、個性感悟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統籌多個閱讀教學要素,分層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1. 依托整本書閱讀題材,培養學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指中華文化,包含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當代文化等。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要求教師依托整本書閱讀的題材選擇、興趣培養,向學生滲透中華文化的多元形式,推薦主題閱讀書目,使學生逐步了解中華文化的內涵,了解文學作品中中華文化的優秀成果,在整本書閱讀與學習過程中拓展文化視域,積累文化底蘊。教師可以從閱讀選材的角度出發,在制定教學單元時將文化自信核心素養目標植入課堂,或依托單元“快樂讀書吧”的閱讀主題,向學生推薦與主題相關聯、蘊含中華文化要素的課外閱讀書目,在拓展學生閱讀視域的同時培養學生文化自信;教師還可以在向學生推薦書目的過程中滲透中華文化常識,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究興趣,促使學生在自主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形成文化自信;教師還可以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設計專項學習任務,讓學生結合整本書閱讀中出現的中華文化要素完成趣味學習任務,如思辨任務、微寫作任務、綜合實踐任務、探究任務等。依托整本書的閱讀題材創設文化自信培養活動,能將文化自信厚植于學生內心,深度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為學生成長與發展注入活力。
例如,在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以下統稱“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在那奇妙的王國里”教學活動中,本課時整本書閱讀主題為“童話故事”,要求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培養學生的童話故事閱讀愛好,向學生推薦童話書目。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文化自信”作為本課時的首要教學目標,依托整本書閱讀題材,創設一系列文化自信培養活動,具體教學活動如下所示。
(1)書目推薦活動:向學生推薦童話故事書目,如《中國童話故事》《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等。
(2)書目介紹活動:向學生介紹多本中國經典童話故事的主要內容、故事背景、故事由來和其中蘊含的民族智慧,向學生滲透文化常識。
(3)書目細講活動:列舉《中國童話故事》中的經典篇目,以輪流朗讀、篇章細讀等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對整本書閱讀活動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4)閱讀互動活動:為學生創設課件朗誦活動、微寫作活動、文化遺產探究活動等,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取信息,結合閱讀中發現的文化要素展開生活實踐或閱讀思考,在整本書閱讀活動中深化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上述教學活動均圍繞“童話”題材和“文化自信”目標展開設計。學生能在此過程中發散思維,找到培養文化自信和整本書閱讀活動的契合點,進而增強文化自信,拓寬閱讀視域。
2. 依托整本書閱讀技巧,培養語言運用能力
語言運用中的“語言”是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求學生能在閱讀過程中自覺建立良好的語感,了解語言文字的應用特點和規律,在閱讀中形成個性化語言應用經驗,對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產生深厚的情感。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要求教師以文本內容為依托,向學生滲透閱讀方法,在指導學生深度閱讀的過程中落實培養語言運用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教師可以向學生滲透朗讀法、批注閱讀法、速讀法等高效閱讀方法,幫助學生提煉閱讀內容,提升整本書閱讀的效率。學生能在此過程中深耕整本書的語言文字,感知語言的風格特征,在深度閱讀中提升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以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快樂讀書吧:很久很久以前”教學活動為例,本課時整本書閱讀主題圍繞“神話傳說”展開,要求學生對中外神話傳說體系初步了解,能叫出經典神話傳說中人物的名字,培養學生對神話傳說的閱讀興趣。在本課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將“語言能力”作為首要發展目標,將滲透整本書閱讀技巧作為基本方法,為學生創設課堂教學活動如下所示。
(1)運用速讀法閱讀《中國神話傳說故事》《希臘神話》《北歐諸神》等書目,對比分析多個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民族精神的共性。
(2)運用批注法閱讀《中國神話傳說故事》的經典章節,感受中國通用語言文字的優美之處。
(3)運用朗讀法閱讀《女媧造人》,在朗讀中代入情感,聲情并茂地展現故事情節,鍛煉語言朗讀能力。
(4)運用細讀法閱讀《盤古開天地》,分析說明《盤古開天地》這一故事的語言特征。
上述教學活動以多種閱讀方法展開教學,要求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嘗試應用閱讀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運用閱讀方法的同時鍛煉語言能力。學生能在閱讀技法的學習過程中深度閱讀神話傳說的文本,在閱讀過程中感受神話傳說的魅力,鍛煉語言能力。
3. 依托整本書閱讀任務,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語文核心素養中的“思維能力”指學生應用于語文學科的思維品質,包含直覺思維、辯證思維、形象思維、創造思維、邏輯思維等。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教學環節。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鍛煉學生語文思維的靈敏性和獨創性,促進學生思維多元化發展;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實施補充性教學,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話題,與學生深度互動,學生能在思維引領的過程中深度思考閱讀話題或問題,鍛煉語文思維;依托整本書閱讀任務落實的培養思維能力核心素養的目標,能使學生的思維品質和閱讀能力獲得同步發展。
例如,在教材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快樂讀書吧:從前有座山”教學活動中,本課時閱讀重點包括《田螺姑娘》《梁祝》等多個口耳相傳的中外民間故事。在本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學習任務作為落實“思維品質”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教學切入點,為學生設計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如下所示。
(1)直覺思維任務:閱讀《田螺姑娘》《太姥娘娘》等故事的標題,簡單推測故事的情節和概要。
(2)辯證思維任務:閱讀《梁祝》這一故事,嘗試分析:釀成梁祝愛情悲劇的因素有哪些?梁祝最后化蝶,有哪些寓意?
(3)形象思維任務:閱讀多篇民間故事,分析說明這些故事中你喜愛的人物形象,并詳細闡述人物的特征。
(4)創造思維任務:為一則喜愛的民間故事進行改編或續編。在小組內輪流發言,分享你的故事。
(5)邏輯思維任務:綜合分析閱讀的多個民間故事,你發現了哪些共性規律?我國傳統民間故事體現出哪些民族精神?
上述任務緊密圍繞“中外民間故事”這一閱讀主題展開,指向學生多樣化語文閱讀思維的培養。學生能在落實整本書閱讀目標的同時訓練閱讀思維,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
4. 依托整本書閱讀感悟,提高審美創造能力
語文教學中的“審美創造”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積累豐富的文學審美經驗,在閱讀中親歷“感知美—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的過程,形成高雅的審美情趣。在整本書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需要教師將閱讀文本作為培養審美創造能力的主陣地,通過引發學生閱讀情感體悟的方式,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主題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深化閱讀體驗,初步感受整本書閱讀中蘊含的文學之美;教師可以采取直觀滲透審美理論知識的方式為學生構建整本書審美認知,促使學生基于對文學審美的了解,深化審美體驗;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開放式的話題討論,采取個性化閱讀策略,鼓勵學生表達個性化審美感悟,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教師還可以基于學生的審美體驗,為學生開展審美創造類教學活動,鍛煉學生的審美創造能力。以整本書閱讀教學為陣地,以體驗感為培養審美創造能力的切入點,能深化學生的文學審美體驗,落實課時核心素養教育目標。
以教材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快樂讀書吧:笑與淚,經歷與成長”教學活動為例,本單元整本書閱讀主題圍繞“成長之路”話題展開,要求學生閱讀高爾基的《童年》,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等中外馳名的少年成長故事。通過少年成長的視角感悟成長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在本課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將審美創造能力作為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重點,通過激發學生對整本書閱讀內容的個性化感悟達到審美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審美創造訓練活動如下所示。
(1)情境導學活動:為學生播放影視作品《愛的教育》片段,以聲情并茂的動態畫面培養學生對文學美的感知力,引領學生初識文學之美。
(2)篇章講學活動:指導學生細讀《愛的教育》片段,結合經典篇章中打動人心之處對學生進行細致剖析。學生能在直觀講授的過程中了解文學的審美概念,認識審美的多元角度(如人文之美、情感之美、語言之美、道德之美等)。
(3)鑒賞互動任務:讓學生仿照教師的講學標準,任選審美角度進行獨立思考,展開對《愛的教育》的即興評述。要求學生運用文學審美鑒賞語言,挖掘獨特的審美觀點,鍛煉審美鑒賞能力。
(4)創新討論活動:讓學生仿照《愛的教育》中主人公的故事,虛構一篇小故事,完成“創造美”的過程。
上述教學活動指向感受美、了解美、欣賞美、創造美四個目標。學生能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文學審美標準,掌握審美和創造能力。以整本書為閱讀教學陣地,有助于學生“審美創造”核心素養的發展。
綜上所述,整本書閱讀任務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教學任務。將整本書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主要教學陣地,可以從整本書閱讀的題材、激發、任務、感悟等多個教學要素出發,探究閱讀教學要素與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契合性,遵循教學特征創設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文化自信、語言運用能力、語文思維品質和審美創造能力得到深度發展和提升。
參考文獻:
[1]鄭海蘭. 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探索[J]. 江西教育,2022(44):49-50.
[2]李勇. 學科核心素養視域下中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理念研究[J]. 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37(6):80-84.
[3]方霞. 閱讀,開最美的花:低年級整本書閱讀導讀建議[J]. 小學教學研究,2022(35):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