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梯田水稻景觀因其獨特的人文景觀和生態系統而備受關注,然而,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影響,主要包括水資源利用、生物多樣性、土壤健康等方面的影響,可能導致水資源過度利用、生物多樣性喪失和土壤侵蝕等問題。本文針對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影響進行研究,提出改進策略,以期通過合理管理和保護措施的實施,實現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維護水稻景觀獨特的生態價值和旅游吸引力。
關鍵詞:旅游開發;梯田水稻;水稻景觀;生態環境
中圖分類號:S181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6737(2024)04-0064-03
旅游開發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之一,會對自然環境和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眾多自然景觀中,梯田水稻景觀以獨特的美學價值和生態功能受到廣泛關注。梯田不僅是農業生產的重要形式,也是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地。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梯田水稻景觀被開發為旅游目的地,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影響。因此,尋求可持續旅游發展模式成為一項重要任務,應通過改革使旅游開發促進經濟增長,保護寶貴的梯田水稻景觀的生態和文化價值。
1 "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形成因素
梯田水稻的種植具有較為悠久的歷史,并具有一定的文化內涵,其主要是當地農民世代以來通過傳統農耕方式展現的一種特殊農業景觀。梯田水稻主要分布在山區或者丘陵地帶,在實際種植過程中,利用山坡的地形,進行分級開挖和筑坎壟,從而形成一級級的梯田,以此展現出較為獨特的生態環境景觀。[1]但是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具有多樣性的特點,同時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在開展旅游開發工作時,不僅要高效構建澆灌系統,還應根據當地地形、氣候、土壤等因素創建生物多樣性系統,使梯田水稻景觀能維持生態平衡。另外,梯田水稻還能夠維持當地水土平衡,采用梯田結構,可以有效減少水土流失、保護土壤質量。此外,梯田水稻還能改善氣候環境,避免出現重大自然災害。因此,梯田水稻景觀不僅是獨特的生態系統,還具有經濟、文化價值。
2 "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影響
2.1 "水資源的影響
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的生態環境影響中,水資源的影響較大,主要表現為水需求的增加和改變水流模式,加大了本地水資源的分配壓力。隨著旅游設施的興建,大量水資源被用于旅游業,包括客房供水、游泳池維護以及日常運營中的水使用,這種對水資源的高需求需要從附近的河流或地下水中抽取,這就減少了原本用于農業灌溉的水量。這導致在旱季時,本就緊張的水資源難以滿足水稻種植需求。另外,旅游開發過程中,還伴隨大規模的地形改造工程,如建設道路和其他基礎設施等,破壞了原有的水土保持結構,從而改變了水流的自然路徑,對下游梯田的灌溉系統產生了一定影響。此外,灌溉水流量的減少或路徑的改變會導致梯田中的水稻面臨水分不足的問題,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產量。同時,旅游活動帶來的污水處理不當,將污染梯田灌溉用水,進一步影響水稻的生長質量,并影響整個梯田生態系統的健康。[2]
2.2 "水體污染的影響
旅游開發引發的梯田水稻景觀水量消耗與水體污染問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隨著旅游設施的建設和游客數量的增加,對水資源的需求顯著增長,這種高強度的水抽取活動,超出了自然補給的速度,導致當地水資源匱乏,而梯田對水的依賴性極強,水量的減少會導致水稻產量下降,還影響了其他依賴梯田生態系統生存的生物。[3]另外,對部分游客產生的生活垃圾處理不當,會導致部分垃圾直接排入附近水體或滲入土壤,未經充分處理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營養鹽、化學物質和病原體,這些污染物質最終流入梯田用水中,導致水質惡化,影響水稻及周邊生態環境的健康,長期累積還會產生地下水污染和土壤鹽堿化的生態問題。因此,需要建立更為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污水處理設施來進行緩解,確保旅游開發與梯田水稻景觀的可持續共存。
2.3 "水利設施的影響
旅游開發對水利設施的改變導致梯田灌溉系統面臨一定的挑戰,其中包括水源重新分配和物理結構的修改,直接影響梯田的灌溉效率和可持續性。為建設旅游設施,需要重新規劃原有的水渠和水壩,改變原本流向梯田的水流,并且部分水利結構在構建過程中,未能考慮下游梯田的需求,導致農民不得不尋找替代的水源,或者改變灌溉方法,全面增加了農業生產的成本。此外,使用不適當的水源還能引發土壤鹽堿化的問題。同時,旅游開發引入的新水源有時候可能帶有化學物質或污染物,對梯田的生態環境構成威脅。[4]
2.4 "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生物多樣性的影響表現為改變生物群落的結構,并產生生態位的擾動。這主要是由于變化土地的利用、干擾生態環境以及引入外來物種。旅游設施的建設打破了原本平衡的生態系統,特別是在敏感的梯田區域,生態環境的改變導致部分地方特有物種的棲息地減少,嚴重會導致棲息地破碎化,不僅限制了物種的生活空間,還對物種的生存和繁衍產生了一定影響。[5]另外,梯田區域的生態系統主要是依賴細致的水土管理,而旅游開發引起的水體污染和土地覆蓋變化改變了生態條件,影響了水生和陸生生物的種群健康。此外,水質的下降會抑制水生植物和動物的生長,從而降低食物鏈的初級生產力。而部分游客帶來的噪聲和活動擾動也迫使一些敏感物種遷離梯田區域,降低了生物多樣性。
2.5 "外來物種的影響
旅游開發過程中會出現引入外來物種的問題,對梯田水稻景觀的生物多樣性構成了嚴重威脅。游客和旅游的相關活動,如建設工程和園藝布置往往會無意中帶入外來的植物種子或動物,這些物種由于缺乏自然捕食者或病原體的控制,在新環境中迅速進行繁殖,成為入侵種。外來入侵物種會在當地生態系統中占據優勢,并擠壓或消滅本地物種,改變物種間的相互作用和競爭關系,破壞原有的生態平衡。例如,某些入侵植物種具有更高的生長速率和繁殖能力,在生長過程中快速覆蓋大片土地,從而抑制本地植物的生長。此外,還會改變土壤的化學性質和水文條件,進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功能。另外,動物入侵則通過捕食本地物種,導致本地物種數量下降甚至滅絕。同時,部分入侵物種還可能攜帶病原體,對本地生物種健康造成影響,長時間的累積將導致生物多樣性顯著下降,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減弱,給梯田水稻景觀的維護和農業生產帶來挑戰。
3 "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旅游開發的路徑研究
3.1 "整合旅游管理生態保護
旅游開發工作的開展,應將工作重點放在整合旅游管理生態保護中,在實施過程中,要注重合理利用水資源、維護生態平衡。此外,相關人員應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進行全面了解,以此作為基礎,針對當地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現狀作出整合,最終形成完整的法律體系。[6]同時,應根據相關法律,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進行合理保護,這不僅能滿足當地旅游業的規章制度,還能維護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另外,在保證不破壞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應對其進行合理的旅游開發。還應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增強工作人員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當地社區應引導游客進行文明觀光,減少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同時,應鼓勵社區參與旅游開發項目的規劃,增強當地居民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感。除此之外,還應注重技術創新和科學研究,以此全面提升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水平。在梯田水稻景觀建設中,應采用先進的生態修復技術建立環境保護設施,減少旅游活動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損害,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環境容量。還應開展相關的科研項目,深入研究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的調控策略,為保護梯田水稻景觀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
3.2 "實施可持續旅游計劃
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實施可持續旅游計劃,避免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產生影響。開發工作中要重點關注生態保護問題,既要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還要滿足旅游開發的實際需求。因此,在旅游開發工作中,應對梯田水稻及其周邊環境進行全面評估,在充分了解后再進行合理規劃,保證旅游開發的可行性。另外,還應重點規劃生態保護問題,根據當地的特有的文化,對旅游景點和相關設施進行合理規劃,有效繼承和傳承當地優秀傳統文化,還能避免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在旅游開發過程中,應結合當地梯田水稻景觀的文化特色,實現旅游業與當地產業的發展融合,并有效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達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雙贏目標。[7]在實際實施階段,為保證旅游活動的合法性,要健全相關的管理體制,完善運行機制,明確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合理進行分工。還應加強對旅游工作者的培訓,引導工作人員樹立健康的生態文明意識,在實際工作中能自覺維護生態環境;定期對相關旅游項目進行評估和檢測,在發現問題時,及時做出調整,以此有效控制旅游活動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影響。
3.3 "管理生態敏感區域
在維護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時,對生態敏感區域實施特殊的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意義。在實際建設過程中,應對生態敏感區域進行嚴格管控,不僅規范旅游開發的建設行為,還應加強對生態監測的保護力度。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對生態環境進行實時監測,檢測過后進行總結評估,在出現問題時能及時發現,并提出針對性的措施,以此加強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系統的保護。此外,還應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對生態保護的認識,并要求公眾參與其中,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的良好氛圍。除此之外,還應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其他地區的生態保護經驗,促進國際間的科研合作與信息共享,共同推動生態敏感區域的保護工作,以此保護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4 "創新生態恢復的保護方式
針對當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系統的受損情況,在開展旅游開發工作時,應進行生態修復工作,對損壞的梯田進行修復或者重建。在修復過程中,要優化原有的梯田結構,通過施肥等方式改良土壤,有效恢復梯田的生態功能。同時,根據當地植被受損情況,應制定相應的保護措施,采取植樹造林等方式,保證植被正常生長,恢復損壞的植被系統,從而提高梯田水稻景觀的植被覆蓋率,滿足生態系統穩定性的需求,有效提升梯田水稻景觀生態抗干擾的能力。另外,還應開展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工作,恢復本地動植物種群,保證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良好。要開展對梯田生態系統中關鍵物種的保護工作,以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保證生態系統的完整。同時,還應加強梯田水稻的水資源管理,優化水資源利用結構,實施節水灌溉、水土保持等方案,減少水資源的浪費,避免出現水資源污染的問題,保障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水質安全,以此全面建立良好的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
3.5 "建立生物多樣保護區
建立生物多樣保護區可以有效改善旅游開發對水稻景觀生態環境帶來的影響,不僅能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防止外來物種入侵,還能避免人為破壞的情況出現。同時,應加強對動植物種群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對本地動植物進行全面調查,開展保護評估工作,以此了解本地生物的變化趨勢,從而制定合理的保護措施。另外,應建立保護動植物基地和資源庫,加強對瀕危植物的保護和繁育,促進植物多樣性的恢復和增強。還應加強對關鍵物種的保護,重點保護和管理生態系統中的優勢種和重要物種,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功能完整性。同時,還應加強社區參與和公眾教育,提高公眾對本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引導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共同建設生態友好型社會,以此有效保護和提高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本地生物多樣性,實現生態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為旅游開發奠定堅實基礎。
4 "結語
旅游開發對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產生了一定影響,基于此進行分析,本文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以期為旅游開發做出貢獻。在制定策略時,應注意涵蓋生態敏感區域的特殊管理、生態恢復與保護、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等方面,以此實現旅游開發與生態保護的良性互動,通過合理管理和保護措施的實施,確保梯田水稻景觀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維護其獨特的生態價值和旅游吸引力,促進兩者共贏。
參考文獻:
[1] 何麗波,趙浩楠.基于景觀敘事的水稻研學基地設計策略研究[J].農業與技術,2024,44(3):135-138.
[2] 張兆年,劉澄靜,角媛梅,等.亞熱帶季風區水稻梯田景觀格局及其自然影響因素分異[J].西南農業學報,2023,36(10):2269-2280.
[3] 胡興偉,梁媛媛,李依月,等.鄉村彩色水稻創意農業景觀營建路徑[J].現代園藝,2023,46(11):164-166.
[4] 朱玉麟.南方小規模稻田景觀的時空格局變化對節肢動物多樣性的影響[D].南昌:江西農業大學,2022.
[5] 邢子義.水稻生物群落式天然園林景觀栽培法[J].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21,33(2):64-65.
[6] 姜甜.基于EVI時序特征深度學習的復雜地表景觀區域水稻遙感精確識別方法[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19.
[7] 張德順,呂元廷.農業旅游園區用地面積的結構優化和景觀營造:以三亞海棠灣國家水稻公園為例[J].中國城市林業,2019,17(2):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