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中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農村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鄉村振興為農村適老化生活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在鄉村振興背景下,針對農村居住環境進行適老化設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進行深入分析,借助現有的規劃和設計理論,對農村適老化環境的設計方法進行探討,闡明人口老齡化與鄉村振興之間的關聯。結合實地考察和理論研究,提出采用生態、方便、舒適、美觀等原則指導的適老化設計方案,以滿足農村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同時,強調政府、社區、個體三者之間的互動合作,確保鄉村適老化環境的實現。適老化設計不僅有助于改善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方法;農村老年人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河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問題研究——以豫東地區為例”(24B560006)、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研究項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低碳社區設計策略研究”(2023-ZDJH-200)研究成果。
一、農村適老化環境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中國社會的老齡化進程及農村老年人口比例提升概況
當前,中國正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1]。國家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老年人口比例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老齡人口比例迅速增長,這是農業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年輕人口外流所致。據統計,農村老年人口比例已超過城市老年人口比例。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適老化設計的意義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的適老化問題成為重要議題。鄉村振興旨在實現農村的全面發展和提升農民生活質量,其中包括改善農村居住環境,特別是為老年人提供適合的居住環境。農村適老化對于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推動鄉村經濟發展,提升農村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滿意度,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2]。
(三)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與城市老年人有所不同,需要特別的居住環境來滿足其生活和健康需求。農村適老化設計可以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更加方便、舒適和安全的居住環境,以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和養老需求。
其次,農村老年人多數居住在傳統農村住宅中,這些住宅通常存在結構老化、設施簡陋等問題。農村適老化設計可以對農村住宅進行改造和優化,營造更加適合老年人居住的環境。
最后,農村地區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相對匱乏,老年人的交通、醫療、養老等方面的需求往往得不到滿足。通過農村適老化設計,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交通路線、更完善的醫療保障和養老服務設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二、農村適老化環境的設計方法和原則
(一)規劃和設計理論在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中的運用
規劃和設計理論在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中的運用是本文研究的重要部分,它對于改善農村居住環境具有重要意義。掌握并應用一些核心的規劃和設計理論,對于解決農村老年人居住環境適老化問題尤為關鍵[3]。要摒棄傳統的規劃和設計觀念,將更多的人文關懷、生態理念、實用功能融入農村環境規劃和設計中,全面提升老年人的居住環境質量,并突出居住環境適老化的特性,這是全新的規劃和設計觀念帶來的方法變革。
首先,運用系統化的觀念進行規劃設計。將農村的基礎設施、居民生活、美麗鄉村建設等多方面因素融入規劃設計中,形成一種全局性、系統性的思維模式。這就需要設計人員深入研究和掌握康復工程、環境心理學、生態學等多學科的知識,使規劃設計具有農村適老化環境的特點。
其次,加強對規劃設計的空間層級關系的理解和應用[4]。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要從空間關系、功能布局、設施配置等多方面進行全面考慮,這要求規劃設計人員具備扎實的空間分析能力和科學的設計思維。
最后,掌握和應用人性化設計。獨特的鄉土環境和文化背景對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提出了新的挑戰。要營造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居住環境,就必須充分認識和尊重老年人的視力、聽力、觸覺、行動力等生理特性,以及思維、情感、生活習慣等心理特性,這就需要規劃設計人員具備全面的人性化設計觀念和能力。
(二)構建以人口老齡化為核心的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原則
隨著社會老齡化進程的加速,農村適老化建設的緊迫性和必要性愈發凸顯,其中,圍繞人口老齡化設計的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原則逐漸引起關注。該設計原則以老齡化人口特征為基礎,將年長者的生理、心理特性以及日常生活需求作為主要考量因素,以實現提升農村生活質量和推進鄉村振興為目標。這需要合理分析并指導鄉村的建設、治理、服務等各項工作。
人口老齡化為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設立了核心目標: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改善其居住環境,提高其生活質量,并盡可能地在此基礎上實現鄉村的可持續發展[5]。設計師應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性、生活習性進行深入研究,了解他們的視覺、聽覺、運動等能力的變化,使他們在適老環境中生活得更自主、更舒適。
設立以人口老齡化為核心的農村適老化環境設計原則,主要依據以下方面的考量:
第一,考慮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性。設計原則需要盡可能地滿足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需求,包括為他們提供良好的視野、采光、通風環境,以及符合老年人活動能力、使用習慣的設施設備等。
第二,考慮老年人的安全需求。應大大降低意外事故風險,尤其在公共設施、私人生活空間設計方面,更要兼顧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如設置抓桿、防滑地面、明亮照明等。
第三,考慮老年人的社交需求。設計應充分滿足老年人與家人、鄰居及社群的互動需求,配置便利的訪客通道,構建利于社區交流和互助的公共空間[6]。
第四,考慮老年人的康復需求。清晰規劃及設計老人健身、休閑和康復設施,如綠地、步行道、康復設施等。
要實現適老化設計,相關決策者、設計師和執行者需要中老年人作為特殊參與者,尊重他們的經驗和需求,借鑒和實施其他地區農村適老化環境建設的先進經驗,并持續關注、評估和修正設計應用效果。
(三)生態、方便、舒適、美觀等原則在農村適老化設計中的實踐應用
生態原則強調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營造健康、舒適的生活環境;方便原則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從老年人的生活習慣、活動范圍、身體狀況出發,設施設備布局合理,利于老年人使用;舒適原則要考慮室內的視覺感受、聽覺感受、嗅覺感受、觸覺感受等多個方面,以創造出舒適的生活環境;美觀原則要求在滿足功能的基礎上,盡可能提升環境的整體審美,例如寬敞明亮的室內設計、綠化環境的積極融入等,都體現了設計美學。總的來說,生態、方便、舒適、美觀等原則在農村適老化設計中的實踐,不僅能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能充分展現鄉村適老化環境設計的魅力和生機。
三、鄉村適老化環境的實現路徑和效果評估
(一)政府、社區、個體在鄉村適老化環境實現中的角色和合作機制
在鄉村適老化環境的實現中,政府、社區和個體各自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們需要密切合作,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機制。
政府在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中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制定相關政策和規劃,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指導。政府可以鼓勵農村居民建設適老化住宅,并提供相關優惠政策,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7]。另外,政府還應當加強對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的監管,確保設計符合相關的適老化標準。
社區在鄉村適老化環境中起到聯系政府和個體的橋梁作用。社區可以組織居民參與鄉村適老化環境的規劃和建設,提供相關服務和信息,促進居民之間的交流和協作。另外,社區還可以開展關于老年人健康、養老等方面的教育活動,增強老年人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居民的適老化意識。
個體在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中應該積極參與,并且關注自身和他人的養老需求。個體可以通過合作社等形式參與適老化環境的規劃和建設,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議。另外,個體還可以加強自身對適老化知識的學習,提升自我保障能力[8]。
政府、社區和個體之間的互動和合作,將促進鄉村適老化環境的全面建設,確保老年人能夠享受到更高的生活品質[9]。
(二)鄉村適老化設計方案的實施方式及挑戰
實施鄉村適老化設計方案主要分為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動方式和自下而上的社區規劃方式[10]。
政府推動方式是以政府為主導,規劃、籌建、引導和監管適老化環境的建設。為了保證鄉村適老化設計方案的順利推進,政府應該對老年人家庭及其居住環境提供充分的財政支持,并落實相應的政府購買服務的政策,確保方案的實施。這種方式也存在難題:一方面,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差異過大,貧困地區的貶值效應明顯,農村社區鄉村振興的任務依然艱巨;另一方面,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動方式可能對地方人文環境及自然環境間的聯系缺乏深度理解,造成資源利用不夠高效,甚至可能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
自下而上的社區規劃方式是指由社區和農村居民參與適老化環境設計與規劃過程,使社區符合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和需求,并且體現出農村自身的文化特色。這種方式能夠讓鄉村居民成為方案實施的主體,提升他們的參與感和歸屬感,有助于保持和延續鄉村的傳統文化。這種方式也有自身面臨的挑戰。一方面,可能存在圍繞資源利用、決策權分配等問題的社區沖突和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農村地區的居民素質參差不齊,對于適老化設計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介紹可能不足,或是老年人對新事物的接受度較低,這些都有可能阻礙設計方案的實施和推廣。
(三)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對農村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評估
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對農村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應得到充分評估,從多個角度和層面進行分析。
第一,對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居住環境的變化層面進行調查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利用相關指標和數據對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進行評估,了解老年人對適老化環境的評價和需求情況,評估設計方案的實際效果。第二,可以從老年人的健康狀況、生活便利程度、居住環境舒適度等方面進行評估,量化評價適老化環境對農村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第三,從社會經濟效益的角度對適老化環境建設進行評估。通過比較適老化建設前后的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數據,評估適老化環境建設對當地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影響,為政府決策和相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據和參考。第四,從長期發展的角度對適老化環境建設進行評估,考慮其對農村可持續發展和未來老年人口狀況的影響。通過多方位的評估分析,全面客觀地評價鄉村適老化環境建設對農村生活質量的改善效果,為優化設計方案、調整相關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四、結語
本文以鄉村振興為背景,以農村適老化為研究對象,從理論和實際出發,對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進行了深入解讀和探析。研究表明,適老化設計對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有著重要作用。然而,也必須認識到,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面臨的情況錯綜復雜,要想實現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不僅需要科學的設計方案,還需要政策支持,以及政府、社區、個體三者之間的協同配合與積極參與。未來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探討農村適老化設計方案的創新與細化,研究并解決設計實施中可能出現的具體問題,提高設計落地的可能性和實際效果,進一步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希望鄉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能在保障農村老年人生活質量提高的同時,進一步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村地區持續、健康、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任軒,譚金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4):35-38.
[2]侯迎曦.“居家養老”模式下朝鮮族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改造設計研究[D].長春:吉林建筑大學,2023.
[3]李菲.新型城鎮化背景下農村適老化居住環境設計研究[D].西安:西京學院,2023.
[4]何媛.徐州地區農村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研究[D].徐州:中國礦業大學,2022.
[5]孫悅.晉中農村院落適老化居住環境改造設計[D].深圳:深圳大學,2017.
[6]陳香媛.居家養老模式下西安城郊型鄉村社區居住環境適老化設計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9.
[7]陳香媛,姜峰.西安城郊型農村社區養老居住環境設計研究[J].建筑與文化,2018(12):72-73.
[8]魏琳琳.魯西農村地區空巢老人住宅適老化改造研究[J].居舍,2024(8):5-7.
[9]紀浩平,黃夢婷,楊凱,等.構建西南地區農村養老建筑新思路[J].四川水泥,2024(3):60-62.
[10]孫潔.加快社會適老化改造 促進銀發經濟蓬勃發展[J].新型城鎮化,2024(4):14.
作者簡介:
李黎,河南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建筑學、建筑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