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征,圣祝平,申旭冬,張小紅
(南京市江寧區第二人民醫院院感科,江蘇 南京 211103)
醫院感染是由于醫院衛生條件水平未達到感染管理水平引起住院患者發生感染案件[1]。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有其生理和心理特性,因其年齡較大,身體狀況相對較弱,免疫力下降,更易感染病菌。其次,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年生活在醫院中,長期接觸醫院環境,容易受到醫院細菌的侵襲。此外,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常常需要進行長期住院治療,因為治療時間較長,所以更容易接觸到各種易感染的細菌[2]。因此,醫院感染已成為醫院管理的一大難點,已成為國際社會醫學領域普遍關注的焦點[3]。目前,國內關于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內感染的研究,多是針對長期住院患者和慢性患者的院內感染特征和影響因素進行的,并且多為單一因素的分析[4]。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院內感染的有關風險因素及影響程度,以便在臨床上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本文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對其獨立危險因素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南京市江寧區第二人民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展開回顧性分析,參照原衛生部2001年頒布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5]和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研究依據《衛生部關于印發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療工作規范的通知》[6],嚴重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①對社會、對他人生命健康造成威脅;②具有顯著的自我傷害意識或行為;③具有明顯的幻覺和缺納入標準,排除標準妄想;④出現嚴重的、急性的、嚴重的毒副作用;⑤病情嚴重,需采取保護性救治或強制性救治,或需進一步檢查、會診、觀察的情況。研究經南京市江寧區第二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后開展。
1.2 研究方法 通過收集患者的相關研究信息,包括幾部分,如基礎資料、疾病特征、治療方法等方面。對于基礎資料部分收集性別等信息,疾病特征為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7],是否有嚴重基礎疾病,是否采用改良電休克治療(MECT),治療方法是否包含2種或以上抗精神病藥物等。
1.3 分組方法 按照院內感染的診斷標準及臨床資料,將其分為院內感染組與非院內感染組兩組。感染性病例的入選標準:①沒有明顯的潛伏期,入院后48 h內出現癥狀;②有明確的潛伏期,但從住院時算起,在平均潛伏期之后才出現;③這次的感染與前一次的入院有直接的關系;④在原發感染的基礎上,在其他部位發生了新發感染,或者在原發感染的已知病原上,分離到了新發病原。
1.4 質量控制 調查人員應該遵循同一調查工具和標準流程,以便收集有關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的一致數據。這樣做有助于將不同醫院的數據進行比較,找出共同點和差異,迅速發現問題和制定改進措施,為此研究采用雙盲法錄入數據。
1.5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6.0、Excel等研究工具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等方面以[例(%)]表示,行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其危險因素。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患者一般資料情況 結果顯示100例老年患者中,使用2種及以上抗精神病藥物、MECT、使用抗菌藥物、行為能力衰退占比在感染組與非感染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患者一般資料情況[例(%)]
2.3 多因素分析結果 以發生醫院感染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其中使用2種及以上抗精神病藥物、MECT、使用抗菌藥物、行為能力衰退為老年精神分裂癥發生醫院感染的獨立危險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表3。

表2 變量賦值表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慢性衰退性疾病,在精神病病房中居住的老人由于長時間住院,身體機能會逐步下降,再加上大部分的精神病病房均是封閉的,沒有家屬陪伴,沒有細致的護理。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醫院中感染的主要病原體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而這些病原體的傳播途徑主要有呼吸道、血液、食物和水等途徑。因此,減少這些途徑的傳播對于降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至關重要。在精神病病區,高齡精神分裂癥病患之院內感染率為17.00%,且以呼吸道感染為最多,為76.47%。分析醫院感染是指在醫院中治療或觀察過程中,患者因接觸醫院環境、醫務人員或其他患者而感染上的疾病。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身體機能的下降,其免疫力也會下降,增加了感染的風險。
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由于疾病性質和心理原因,存在自我疏忽、自我忽視等問題,在醫院發生感染的風險也更高[8]。感染組的住院時間比無感染組長,這是因為該組的精神癥狀難以控制,且同時服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抗精神病藥,會加重藥物的不良反應,進而導致住院時間延長。經單因素分析研究結果表明,使用2種及以上抗精神病藥物、MECT、使用抗菌藥物、行為能力衰退占比在感染組與非感染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因為老年患者的各種生理功能均出現了下降,同時還伴隨著嚴重的基礎疾病,所以病程很長,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醫院中容易感染各種疾病,尤其是醫院感染。因此,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對于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和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9]。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是一類非常特殊的患者,需要細致的照料和專業的治療。然而,由于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的存在,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變得更加復雜和困難。因此,醫院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來防止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感染[10]。醫院應該加強對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監測和管理,可以通過定期體檢和檢測患者的病情變化來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及時發現和治療潛在的感染病原體。同時,醫院還可以采用隔離治療的方式,將患者隔離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避免患者感染其他的疾病。
經多因素分析發現,MECT術后患者院內感染風險明顯增加,其原因可能是由于MECT術中應用的肌松、鎮靜藥物對患者胃腸道的作用,導致患者出現嘔吐癥狀,或無法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11]。研究中,服用抗菌藥的患者在醫院感染發生率上較高,這可能是因為研究選取的時間及存在的限制,收治的患者多為急性重癥、年輕患者,以及醫院嚴格控制抗菌藥的使用等原因。要想解決這些風險因素,應該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在抗生素使用、廢物處理及消毒等方面,要對其進行合理的控制,并加強質量監管,從而確保總體的安全性。在護理工作中,嚴格執行各項管理制度,采取綜合、標準化的護理方法,可以減少感染率。
首先,運用全面標準化的理念,強化護士的培訓,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在精神科護士中培養慎獨精神,在執行各種操作時,要嚴格遵守操作流程,嚴格遵守無菌原則,每個月由病區護士長組織對護士和護理員進行消毒隔離知識的學習與考核。要提高護士的工作責任感,加強對醫院感染管理的有關知識的培訓,并對其進行定期的考核,將考核成績與績效相結合,從而提高護士的整體感染預防水平。其次,強化各種不同類型的消毒。①病區一般采用開窗換氣的方式,在需要的情況下,用外(UV),燈進行1 h的照射,進行1 h的消毒。②加強病房內布匹的標準化管理,對患者床鋪實行每周1次的換洗,一旦發現有污漬,就立即換新床鋪,對于出院患者,用床鋪消毒液進行消毒。③強化工作間的消毒,工作間的空氣消毒從平常的打開窗戶通風改為在患者休息時的紫外光消毒,而且從每天1次提高到每天2次。最后,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每個月都會召開一次醫生與患者的健康教育會議,讓患者學會如何正確地洗手,同時也要注意患者的生活起居,尤其是病情比較嚴重的患者,更要做好特殊的護理。建議患者多做運動,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強化科室醫護人員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認識,要求了解藥物應用的有關原則和禁忌。根據患者的病因,增加細菌培養的送檢次數,對抗生素進行合理的選用,同時也要密切關注對患者的治療效果。科室對耐藥菌患者的管理也應得到進一步的規范,并制定與耐藥菌有關的醫院感染防控體系,加強標準預防。
綜上所述,老年精神分裂癥患者醫院感染與患者使用2種及以上抗精神病藥物、MECT、使用抗菌藥物、行為能力衰退等密切相關,精神科病房應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降低醫院感染率。但研究樣受限于樣量大小、資金、人群地區分布等因素影響,存在數據偏差,期望日后加以深入研究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