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元培



浮云集。輕雷隱隱初驚蟄。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澠。拂墻濃杏燕支濕。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宋] 范成大《秦樓月·浮云集》
時間轉瞬即逝,一晃已到了農歷二十四節氣中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驚蟄。“驚蟄”古時亦稱“啟蟄”,是緊隨立春、雨水后的第三個節氣。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動物,標志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好似帶著萬物生長的朝氣赴一場溫暖的新約。
怎么樣,說驚蟄是最具動態畫面感的節氣沒錯吧?今天,我們就逐幀拆解一下這幅畫面。
一、驚蟄三候
這里的“候”可作“現象”解,驚蟄三候即驚蟄期間的三種典型現象,曰:“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布谷)。”此句說,進入仲春后,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布谷飛來—簡單幾“筆”,就勾畫出了無盡的美景。
二、驚蟄習俗
1.吃梨
在民間,人們素有驚蟄吃梨的傳統。關于吃梨,各地說法不一:蘇北及山西一帶流傳“驚蟄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民諺;也有人說“梨”諧音“離”,驚蟄吃梨,可保害蟲和莊稼分離。即便拋開這些不談,梨性寒味甘,也很適合干燥的春季食用。
2.蒙鼓皮
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他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預示順應天時,祈求五谷豐登。
3.打小人,驅霉氣
驚蟄當日,古人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驅趕蛇蟲鼠蟻和霉味,漸漸演變出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俗—通過拍打代表對頭人的紙公仔,驅趕身邊的小人和瘟神。
三、節氣農事
“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九盡”即“九九”將盡之意。此時,百花盛開、氣溫回升—但所謂“乍暖還寒”,故一早一晚仍會有寒冷之感。
驚蟄在農業領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農諺有言“到了驚蟄節,鋤頭不停歇”,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驚蟄時節,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進入春耕時期,華北冬小麥返青生長、沿江江南小麥已經拔節,油菜也陸續見花、華南地區早稻播種,茶樹也漸漸萌動,久伏的春蟲亦不例外—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四、節氣養生
驚蟄時節,人體陽氣漸升;而春季與肝相應,故肝陽之氣上升尤為明顯。相比較而言,陰血則有不足,使肝氣欲升而不得升,導致肝氣郁結或肝熱內郁,臨床可見抑郁、焦慮、失眠等現象。再者,若肝陽升而太過,導致肝陽上亢,會出現眩暈、頭痛、失眠等癥狀;此時,部分高血壓患者的血壓也容易升高。
中醫認為:肝屬木,藏血,主疏泄,喜條達而惡抑郁。因此,護肝應順肝之性,以調情志、養肝血為重點—保持心胸開闊、情緒樂觀,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讓自身的精神、情志、氣血如春日一樣舒展暢達,生機盎然。
此外,驚蟄時節的雨量雖增多,但氣候仍偏干,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皮膚干燥—部分陽氣偏盛的人容易出現火熱上炎的癥狀,如流鼻血、便秘等。為有效緩解此類“春燥”現象,我們應及時補充水分,多飲水,或者食用多汁水果和一些生津潤燥的食物。
同時,驚蟄前后,各類疾病—尤其是傳染病(如麻疹、水痘、流感、流腦等)也較高發,我們應做好預防,阻病于未患。
1.重視預防工作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但也是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的季節—再加上“虎視眈眈”、伺機而動的新冠病毒和甲流病毒,所以我們還應謹慎。生活中,我們要注意科學飲食和起居,室內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以減少病菌的存活和繁殖;出門記得戴口罩,盡量避免在人群密集的區域長期逗留。重視預防工作,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2.運動舒經活絡
“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季是萬物萌生、草長花開的好時光,同時也是開展體育鍛煉、強身健體的黃金季節。為預防運動損傷,鍛煉前應充分做好準備活動,運動時也要注意時間和強度,調節好自身節奏,循序漸進,科學運動。散步、慢跑、太極拳等均是很好的活動方式,可以增強身體素質和抗病能力。在氣候適宜的日子,可以選擇遠足踏青,親近自然,舒緩心情,排解壓力—但需防范蛇蟲出沒。
另外,我們還可以通過按壓穴位來改善相關情況。
【推薦穴位】太沖穴。太沖穴屬于足厥陰肝經,位于足背,在第1、第2跖骨間,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觸及動脈波動處(圖1)。
【按壓效果】按壓太沖穴,可以起到疏肝解郁、清瀉肝火的功效,臨床常用于防治腦卒中、高血壓、抑郁癥、失眠、疲勞綜合征等,素為歷代醫家所重視,是養生保健、疾病治療之要穴。經驗顯示,針對太沖穴的按壓,可以很好地改善和預防肝陽上亢引起的高血壓等春季多發病。
【按壓方法】雙手拇指,輪流向足趾方向推太沖,每次200下,直到太沖疼痛感消失。每日1次,隔日1次,建議經常推揉。
五、推薦食療
適合驚蟄食用的食療方有很多,這里只推薦2個制作簡便的居家食療方。
1.枸杞菊花茶
取枸杞3 g、菊花3朵,用沸水沖泡,放涼后溫飲即可。枸杞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補血安神的功效,菊花有養肝平肝、養肝明目的功效,適合春季飲用。菊花古時雅稱“延壽客”,有“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的作用,可以疏散風熱、清肝火,對肝熱導致的頭痛、眩暈、目赤脹痛等均有很好的療效。同時,菊花茶香氣濃郁,提神醒腦,還有一定的松弛神經、舒緩頭痛的作用。
2.百合杏仁粥
準備鮮百合50 g(干品30 g),杏仁10 g,粳米50 g,白糖適量。將百合、杏仁、粳米淘凈,一同放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改為文火熬煮至熟,加入白糖攪勻。本品具有養陰潤肺、止咳安神的功效,適用干咳無痰、虛煩少眠、口舌干燥等癥。
其實,還有更簡單的方法—取野菊花、金銀花各6~10 g,加水煎煮,代茶飲用,對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有一定的預防效果。
如何,你喜歡這個無雨亦無雷的驚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