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曉月
摘要: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中,高職院校培養大學生的法治素養、法治思維,使其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至關重要。文章分析高職院校加強法治教育的重要意義,探討高職思政課法治教育的現狀和高職思政課加強法治教育的理論進路,指出高職思政課要加強法治教育,就要做好三個方面:提升教師能力,增強教學效果;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載體;參與法治實踐,貢獻青春力量。
關鍵詞:高職思政課;法治教育;邏輯理路;多元載體;實踐導向
中圖分類號:G71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6-0045-04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海河教育園區思政課程專項課題“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職思政課的邏輯架構與路徑創新研究”(編號:YQS Z202329)
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包含深刻的歷史邏輯、嚴密的理論邏輯和豐富的實踐邏輯,將其融入各門課程教學是加強法治教育的題中之義。教師要探索思政課融入高職各門課程的邏輯架構,分析思政課教學中法治教育部分存在的不足之處,并提出優化路徑,為思政課教學加強法治教育提供路徑參考,切實培養德法兼修的新時代接班人。
1.培養德法兼修的時代新人
在高職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專門設置法治教育的章節較少,法治教育的部分比較薄弱,價值教育和實踐教育也較少。將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課教學中,有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基礎法律知識,掌握基本法律常識,提升法治素養,成為德法兼修的時代新人。
2.推動思政課內在創新
思政課創新發展是推動思政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加強法治教育,將法治思想融入其中不僅能夠豐富思政課內容體系,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學習思政課,而且能夠打破原先傳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法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法治素養,進而實現思政課的育人目標[1]。
3.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成長為時代新人[2]。法治教育中包含了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等重要內容,將其融入教學,有利于高職學生深入學習依法治國重要內容,培養法治思維,提升法治素養,切實落實思政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4.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現實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而建設法治國家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法治教育,將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課程,讓青年學生學習理論知識,了解全面依法治國的深刻實踐,形成馬克思主義法治觀。這樣,才能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過程中,使青年學生成為德法兼修的人才[3]。
1.教師法治理論不強
講好思政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授課經驗決定了能否講準、講深、講透理論內容,也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的理論水平是基礎所在[4]。但是在當前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中,有法學專業背景的教師較少,所以部分教師對法治思想掌握得不深入。除此之外,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單純講解理論知識,沒有將法治理論進行深剖,不能很好地引導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法治觀,并在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
2.教材中涉及法治教育的內容較少
在授課過程中,各門課程涉及的法治教育的章節較少。一般來說,教師只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中的全面依法治國部分與“思想道德與法治”中的第六章部分講解法治思想的內容,在其他課程中基本都不涉及。除此之外,在這兩門課程中的融入也不足。例如,在“思想道德與法治”的授課過程中,涉及法律的部分是第六章,在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在這一章節進行融入講授,但是在其他章節沒有融入。從歷史邏輯而言,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馬克思主義法治觀;從理論邏輯來看,有“十一個堅持”內涵豐富;從實踐邏輯看,有中外歷史中的法治實踐、新時代中國的法治建設等。但這些內容教師只在第六章講授時進行簡單融入,其他章節融入較少。
3.教學方式單一,教育效果不足
高職學生的教育有其獨有的特點,教師在授課時既要重視理論講解又要重視方式方法,并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課堂實踐中培養法治素養。但是在思政課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讓知識灌輸的被動式教育代替了學生自我啟發的主動式教育,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并且單一的講授式教學很枯燥,難以把內容講深講透,學生學習起來非常困難。另外,部分教師缺乏法治實踐教育經驗,不能通過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社會法治實踐中,深入學習法律知識,領悟法治思想,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5]。
1.理論內容研析
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豐厚的理論來源、嚴密的理論邏輯和深刻的法治實踐,對其進行分析,有利于找準與思政課的結合點。
(1)從理論創立來源分析。第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其理論來源之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包含了國家與法律的基本理念、法律制度和國家法治等基本觀點,形成了重要的法理基礎。第二,黨成立以來的法治實踐是其歷史根基。黨十分重視法治建設,如“三三制”民主選舉制度、“五四憲法”的頒布等。黨的法治實踐推動并逐步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其提供了深厚的歷史基礎。第三,在中華民族數千年文明中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為其提供了文化根基。例如禮法結合、德法共治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等[6]。第四,在歷史的長河中,國家強與法治興相輔相成。習近平法治思想包含了世界上的優秀法治成果,具有開放性的特征,吸收借鑒了世界法治文明的精髓,同時也為世界上其他國家提供了可供選擇的借鑒路徑。
(2)從理論完整體系分析。第一,從解決實踐問題的角度,其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以及如何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時代課題,有力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第二,從內容體系的角度分析,其包含了“十一個堅持”,這“十一個堅持”構成了“四梁八柱”。例如,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第三,從國際視野角度分析,其所內含的中國參與國際事務過程中要善用法治,世界各國是相互依存、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只有各國共同維護國際法治才能打造有序的國際秩序等觀點,為解決世界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第四,從時代性特征分析,其深刻闡釋了新時代背景下實現全面依法治國的新要求,如維護憲法權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十六字方針、明確黨與法的關系等。
(3)從法治實踐分析。第一,在法治實踐中,時刻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并且在立法、執法、司法層面都以保障人民合法權益為基本價值目標,不斷加強法治建設,增進人民福祉。第二,法治與德治相輔相成,都是治國理政的方式,在法治實踐中強調要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在提升公民法治意識的同時提升道德素養。第三,在法治實踐中,不斷完善并運用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先進性,推動了全面依法治國總目標的實現。第四,在法治實踐中,注重加強思想學習和宣傳,加強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學習,不斷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增強學生法治意識。
2.融入邏輯架構
目前,高職院校開設的思政課有“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形勢與政策”等。而將習近平法治思想有機融入其中,需要完善的邏輯架構。
(1)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解析理論定位。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繼承和發揚了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從理論定位的角度來看,其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的法治理論是一脈相承的。該門課程主要講解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內容,因此教師授課時可著重給學生講清楚這一理論的定位。
(2)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中解析理論內涵。這門課程的新版教材中有獨立的全面依法治國的專章,理論內涵可著重在本專題講解,從理論來源解釋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讓學生了解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從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十一個堅持”解釋如何實現全面依法治國,使學生明白社會主義法治運行的機制,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自信。
(3)在“思想道德與法治”中解析法治實踐要求。“思想道德與法治”是培養學生法治素養與法治思維的課程,在該課程中可進行重點融入[7]。例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可結合第四章第二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立場進行融入,通過講解以人民為中心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治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例如,關于法治與德治的關系可作為第五章和第六章的總結比較,為學生講明白作為青年學生必須具備高尚的道德,遵守法律是底線。例如,關于法治宣傳的要求和公民守法的要求,可以和第六章守法進行結合,通過以案釋法、熱點普法等方式講好中國法治故事,引導學生自覺爭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時代好青年。
(4)在“形勢與政策”中解析世界格局。“形勢與政策”是高職大一、大二年級開設的課程,著重講述黨的二十大精神,新時代我國發生的偉大變革、取得的輝煌成就、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的智慧與擔當,為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作出的貢獻等。因此,在融入時可基于法治領域的時事熱點講解我國在維護國際規則秩序中的實踐,闡明我國的大國擔當,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與分析問題[8]。
(5)專題選修課系統展現精髓要義。目前,高職院校很少開設法治思想專題選修課,因此基于融入的現實意義,高職院校可根據實際情況開設專題選修課,在該門課程中系統化講解理論來源、完整體系與法治實踐,通過讓學生進行多樣化案例分享的形式,生動化展現理論內涵。這樣,能使學生成體系地學習領會其內涵意義和精神本質。
以上分析形成了初步的邏輯架構,涵括了理論定位、理論內涵、法治實踐、世界格局,也融入了每門課程,對于教學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提升教師能力,增強教學效果
思政課教師作為教的主體,對于思政課的育人效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能否將法治思想理論講準、講透關系到融入效果。因此,教師需要在講準、講透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夯實理論功底,另一方面要運用法治案例講好法治故事。教師要講準理論,就需要加強學習,如通過專業書籍、專題講座、集體備課會等形式加強學習,精準掌握馬克思主義法治思想、中國共產黨的法治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時代性與指導新時代的法治實踐等理論內容,不斷提升理論素養和法治素養。教師要在講透、講好故事上下功夫,深入淺出地講解縱向法治故事與橫向法治故事,堅持闡釋“法治道理”與講好“法治故事”相結合,既借“事”說“理”,又以“理”剖“事”,以增強教學效果。
2.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載體
對高職學生的學情特點進行分析,會發現以下特點。一是學生喜歡案例教學。學生對單純的理論講解會覺得枯燥,但是教師結合案例,以事講理,他們會更容易理解。二是學生喜歡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在實踐教學中,學生參與其中,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因此在融入時,教師要創新課堂教學方式,豐富教學載體。在教學形式上,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基礎進行設計。首先,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教師要通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將理論知識完整準確地傳授給學生。例如,教師可將理論知識通過更具有親和性和生活化的語言講授給學生,讓其更好地學習。其次,在具體的開展形式上,教師要運用智能化的方式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例如,教師可通過視頻配音、影視教學、線上教學資源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次,在法治思維的培養上,教師要創新形式。例如,教師可通過裁判文書解讀分享、分組開展模擬法庭、排練法治情景劇、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運用互聯網播放普法欄目劇、觀看在線名師教學等形式,讓學生切實參與其中,再通過教師的深度講解,使學生學到更多的法律知識,形成法治思維。
3.參與法治實踐,貢獻青春力量
理論學習是為了更好地指導實踐,實踐出真知,實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理論。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中,實現全面依法治國需要青年學生參與到法治實踐中來,將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實踐中去,以此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在融入時應加強學生法治實踐參與。在建設法治國家的進程中,首先需要每個人自覺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作為青年學生更需打好法律基礎,積極參與到法治實踐之中,做建設法治國家的積極踐行者。在教學中,可通過以下方式引導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參與法治實踐。例如讓學生觀摩法院真實庭審、參觀律所實踐基地、設計法治宣傳展板、舉辦“法治宣傳周”活動、在相關重要時間節點如“國家憲法日”等,開展憲法及法治文化的學習宣傳活動,在學風建設、寢室文化建設及各種校園學生活動中融入法治元素,使學生不斷增強尊法守法意識,通過實踐讓學生不斷成長,使之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力量。
總之,法治興則國興,法治強則國強。青年學生作為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需要不斷提升道德素養與法治素養,而思政課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發揮著基礎性的作用。因此,在全面依法治國的進程中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
[1]張文顯.論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原創性理論貢獻[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2(04):14-25.
[2]李濱芬,喬大麗.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價值意蘊及實踐路徑[J].黑龍江高教研究,2022(08):124-128.
[3]《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編寫組.黨的二十大報告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5-7.
[4]張振芝,子天嬌.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多維探析[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23(01):35-40.
[5]習近平.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更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J].求是,2022(04):4-9.
[6]陳大文.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思考[J].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2021(04):14-17.
[7]阮博,劉曼.習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邏輯理路[J].中國大學教學,2023(01):33-38.
[8]《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編寫組.習近平法治思想概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63-68.
Exploration of the Logical Way of Strengthening Leg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uo Xiaoyue
(Tianjin College of Commerc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omprehensively promoting the rule of law in the country, it is crucial fo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ultivate the legal literacy and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grow into new generations worthy of the task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strengthening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and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to strengthening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t points out that in order to strengthen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ree aspects need to be done well: improving teachers’ abilities and enhanc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novat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and enrich teaching carriers; participate in the practice of the rule of law and contribute to the strength of youth.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rule of law education; logical logic; multi carrier; practice orien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