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善余,孫華晨
(1.山東省能源局,山東省濟南市,250014;2.山東精誠致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山東省濟南市,250031)
目前,山東省能源局在全省煤礦企業的監管信息系統使用的是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該平臺從2013年5月開始建設,2014年12月正式投入運行,實現了省、市、縣(區)各級煤炭管理部門、省屬煤炭企業以及全省煤礦之間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山東省能源局建立了全省煤礦安全生產基礎信息庫,全面整合了煤礦安全監管各項業務,實現了災害防治管理、隱患排查治理、綜合調度、應急管理、質量標準化、安全檢查、安全監控遠程監管、生產能力核定、生產要素信息登記等相關業務的網上辦理;實現了省、市、縣各級煤炭管理部門對轄區煤礦安全生產動態信息的遠程監管;為全面提高煤礦安全監管效能、有效預防和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發生發揮了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的作用[1]。
在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的基礎上,為了進一步規范山東省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工作,加強駐礦監管員的監督管理,切實壓實駐礦監管責任,確保問題隱患及時發現和及時消除,杜絕漏管失管現象發生,盡快開發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十分必要。
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的建設思路,是基于Android系統的礦用手持終端為移動數據采集和信息展示平臺,通過移動互聯網和礦井井下工業環網的WiFi網絡以及4G/5G網絡,駐礦監管員在監管時,能隨時采集山東省能源局印發的《全省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辦法(試行)》文件中要求填報的相關信息、安全監管工作證明和工作中有關資料等。此外,該系統在為駐礦監管員提供工作信息基礎上,綜合分析駐礦監管員的履職行為,從而規范全省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工作,加強駐礦監管員的監督管理。駐礦監管員通過該系統可對照煤礦安全生產實際情況和上報到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的資料,發現監管信息是否真實以及存在隱患,從而杜絕漏管失管現象發生,提升山東省能源安全生產監管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水平[2]。
以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技術架構和部署要求為基礎,開發駐礦監管員手機App和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中駐礦安監員管理模塊。將開發的手機App和依托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運行的駐礦安監員管理模塊共同稱之為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助力煤礦生產狀態和安全在線監管實現全覆蓋[3]。
(1)駐礦監管員手機App模塊。包括駐礦監管員“十必知”“十必到”“十到位”工作職責管理、煤礦安全調度系統信息管理預警以及駐礦監管員個人信息設置等功能。
“十必知”即:礦井基本礦情必須知道;礦井安全生產責任制和管理制度必須知道;礦井突發事件(含生產安全事故)和重大事故隱患必須知道;礦井發生突發事件(含生產安全事故)和發現重大隱患如何處置必須知道;礦領導班子成員及工作分工必須知道;礦井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情況必須知道;礦井井下作業地點、重點工程和采掘設計變更必須知道;礦井安全風險年度和專項辨識評估、重大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以及重大災害治理情況必須知道;礦井階段安全管理重點和工作措施必須知道;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查出問題隱患及整改情況必須知道。
“十必到”即:礦井安全生產例會必須到場;礦井綜合應急演練、各類專項應急演練和現場處置演練時必須到場;災害性天氣停產撤人期間必須到調度指揮現場;井上下涉及動火作業、有限空間作業和危險性較大的檢修項目必須到場;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安全督導、執法檢查時必須到場;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查出問題隱患整改必須到現場監督復查;每周必須到所有采掘頭面檢查一次;每周必須到安裝、回撤地點檢查一次;每周必須到各主要崗點、零星工程施工地點檢查一次;新增采掘工作面開工當天必須到現場檢查一次。
“十到位”即:工作崗位堅守到位;日志、周報、月報、重大隱患和生產安全事故等信息報送及時到位;督促礦井重點時段、關鍵系統、重點工程、薄弱環節盯守到位;督促礦井安全生產管理機構設置及管理人員配備到位;督促礦井安全生產責任制及安全管理制度落實到位;督促礦井全員培訓、持證上崗落實到位;督促礦井對責任清單、晨會制度、有獎舉報、警示教育、安全診斷“五個必查”落實到位;督促礦井重大安全風險管控措施和隱患排查治理落實到位;督促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和重大災害治理到位;督促礦井應急演練、緊急情況停產撤人執行到位。
(2)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駐礦安監員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十必知”信息的完善及考核、“十必到”“十到位”的監管考核及報表。
以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現有技術架構為基礎開發駐礦監管員履職管理系統,豐富“一圖N庫”的運行模式,形成橫向互聯、縱向互通、立體共享的技術架構,實現“一圖看能源、一屏知安全”[4]。系統總體技術架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總體技術架構
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軟件及數據庫與現有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高度融合,部署在山東省政務云上,使用安全隔離技術允許煤礦及駐礦監管員通過互聯網訪問[5]。電腦端通過調度平臺提供的Web客戶端訪問,使用手機或礦用手持終端通過駐礦監管App訪問。系統網絡拓撲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網絡拓撲
(1)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基于Fix BPMCS方正飛鴻云構件業務平臺開發建設,數據庫為Oracle。因此,升級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功能部分的開發必須依托于方正飛鴻云構件業務平臺和Oracle數據庫。
(2)針對駐礦監管員使用的手機App,使用離線存儲和在線網絡存儲相融合的存儲處理技術,通過網絡感知、數據校驗和斷點續傳等技術融合實現離線和在線的無感切換[6-9]。
由于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是在現有使用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基礎上建設的,因此采用統一需求分析、總體設計、平臺升級、駐礦監管App和后端服務并行開發的技術路線。項目技術路線如圖3所示。

圖3 項目技術路線
(1)“十必知”模塊。該模塊包括基本礦情、管理制度、重大隱患、處置方案、領導班子、機構設置、設計變更、安全雙控、重點管控、問題整改10個子功能,“十必知”相關內容由煤礦通過調度平臺維護,駐礦監管員使用App可以及時查看并核實是否一致。
(2)“十必到”模塊。該模塊包括安全例會、應急演練、停產撤人、特殊作業、督導檢查、整改復查、采掘頭面、安裝回撤、施工檢查、采掘開工10個子功能,結合手機拍照取證方便的特點,可以有效地遠程監督對駐礦監管員“十必到”要求的執行情況。
(3)“十到位”模塊。該模塊包括上崗考勤、信息報送、重點盯守、機構監督、責任監督、上崗監督、5個必查、風險管控、整改監督、應急監督10個子功能,分別對應要求駐礦監管員必須做到和執行到位的10項職能。
(4)信息直報模塊。該模塊包括煤礦安全生產事故信息直報、煤礦重大隱患信息直報[10]。煤礦發生安全生產事故和發現重大隱患時,駐礦監管員直接上報省能源局調度室,事故和重大隱患信息發送到省局相關領導手機。
(5)管理預警模塊。根據調度平臺各類信息上報時間要求以及可能需要更新而長時間沒有更新的信息,該模塊給出信息管理預警,駐礦監管員需對這些信息管理預警進一步核實,并給予及時督促處理。
(6)個人信息設置模塊。該模塊包括駐礦監管員用戶密碼設置、個人出勤及考勤情況、消息通知、業務培訓、信息報送及提醒、監督考核動態情況、責任追究公示等功能[11]。
(1)駐礦監管員管理模塊。派出部門通過該模塊對駐礦監管員進行添加、刪除和修改信息操作,并指定駐礦監管員監管的煤礦。
(2)“十必知”信息的完善及考核模塊。針對“十必知”內容要求,該模塊對調度信息平臺缺失的“礦井階段安全管理重點和管控措施”進行補充,并對所有要求上報的信息添加時間要求和考核記錄。
(3)“十必到”監管考核及報表模塊。針對“十必到”的內容,駐礦監管員通過App分類分場景進行上報并提供到場照片作為證據。該模塊參考煤礦上報的人員精確定位數據,通過技術手段對證據進行分析,形成數字化的考核記錄,實現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的監管考核,同時按照慣例要求形成供省、市、縣各級監管機構使用的報表,并根據出勤、日常檢查、工作質量、信息上報等履職情況及監督檢查情況對駐礦監管員進行月度考核[12]。
(4)“十到位”的監管考核及報表模塊。針對“十到位”要求的內容,駐礦監管員通過App進行操作、錄入上報信息、記錄督促監管及整改檢查信息,調度平臺根據“十到位”相關數據,分別形成監管報表,并按照《全省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辦法(試行)》文件要求進行考核。考核等次結果作為派出部門兌現駐礦監管員補貼、獎勵的依據,對積極履職盡責、考核優秀的駐礦監管員予以表彰獎勵。
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基于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建設,2023年初,該系統正式應用。經過近1年的應用,在山東省煤炭行業安全生產監管和駐礦監管員履職行為管理中取得明顯成效。
目前,山東省能源局、7個主要產煤地市能源局及區縣能源局的駐礦監管員的手機均已安裝駐礦監管App,配備的礦用手持終端也已安裝駐礦監管App,不僅可以記錄駐礦監管員的履職行為,還可以實現監管工作中的礦井上下隨時監管取證和信息上傳功能。通過手機安裝的駐礦監管App,不僅全省煤礦的基本信息,煤層地質、井筒、采區設計、采掘工作面設計規范、井下安全避險系統、證照等基礎信息都可隨時隨地可查和更新提醒,而且每天的安全生產情況、風險隱患、調度值班、駐礦監管等動態信息還可以在系統中隨時推送和告警。
在沒有開發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前,山東省能源安全調度平臺基礎信息數據更新始終滯后,雖然調度平臺有提醒功能,但缺乏監督機制。隨著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的應用,更新及時性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例如:按照系統設定的上報時間要求,某礦應更新上報礦井圖紙,系統自動分析某礦并沒有更新圖紙,提醒上報的通知會同時發送到煤礦調度室和2個駐礦監管員,駐礦監管員可以立即現場督促煤礦填報,也可以按照制度對煤礦進行考核。因為駐礦監管員能及時了解煤礦安全生產重大變化,可以要求煤礦及時更新系統資料,確保各級管理部門及時了解轄區煤礦的安全生產情況。
(1)駐礦監管員能及時掌握煤礦基本礦情、管理制度等“十必知”內容,并對是否屬實進行落實,煤礦上報、備案及時率達到了100%,確保調度平臺對全省煤礦基本礦情數據的完整性、正確性。
(2)規范了駐礦監管員的工作行為模式,按照駐礦監管App要求填報“十必到”等履職記錄,杜絕了謊報下井監管的現象。
(3)自動為各級派出部門提供了駐礦監管員考核分析報表,做到了公開、公正、透明地獎懲。
在沒有開發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之前,調度平臺基礎信息數據更新始終滯后,雖然調度平臺有提醒功能,但缺乏監督機制,隨著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的應用,更新及時性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山東省能源局在現有調度平臺基礎上升級開發的煤礦安全生產駐礦監管員管理系統充分利用礦山工業互聯網、礦用手持終端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裝備,實現了井下生產現場的實時監督管理,強化了駐礦監管員考核管理,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