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權
摘? ? 要:試卷講評作為高三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的查漏補缺和提質增效具有關鍵引導作用。針對當前高三英語試卷講評教學存在的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以“一言堂”和“碎片化”教學為主等問題,教師可從深度學習視域出發開展教學。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三英語試卷講評可以針對具有代表性和融合性的語篇采取內容關聯與技能融合的講評策略,針對重難點語法知識集中的語篇采取活動貫穿與多維體驗的講評策略,針對有二次利用價值和深度挖掘價值的語篇采取聚焦文本與深度挖掘的講評策略,針對學生的易錯題或易混淆知識點的題采取變式訓練與突出應用的講評策略,針對反映哲學內涵和傳遞育人價值的語篇采取師生互評與價值引領的講評策略。
關鍵詞:深度學習;試卷講評;高中英語
一、引言
試卷講評是高三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的重要陣地,其教學效果對學生學習的查漏補缺和提質增效具有關鍵引導作用。面對緊張的高考復習,高質量、高成效的試卷講評無疑顯得尤為重要。然而,日常調研發現,目前的高三英語試卷講評教學存在資源整合利用率不高、以“一言堂”和“碎片化”教學為主等問題,導致試卷講評枯燥、低效。究其原因,在于上述教學樣態沒有貫徹以學生為中心和以學習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無法有效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深度學習是課堂轉型的標識,是學生能動地參與教學的總稱[1]。本文嘗試探索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三英語試卷講評教學,以期全面提升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品格。
二、深度學習的內涵與特征
深度學習是指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學習過程[2],它強調學生的參與主動性和沉浸式學習體驗,聚焦“高階思維激發、投入與維持”[3],旨在幫助學生形成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高階思維,實現知識結構和知識運用之間的深度融合與轉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只有在深度體驗和充分思考基礎上形成的認知和能力才是具有遷移性的,才能使知識從學習理解走向遷移創新,真正實現新課改下“知識本位”向“素養本位”的轉變。
深度學習具有聯想與結構、活動與體驗、本質與變式、遷移與應用、價值與評價五個特征。就聯想與結構而言,聯想是喚醒或改造以往經驗的活動,而將以往經驗融入教學并得以提升和結構化的過程則稱為結構;就活動與體驗而言,活動是指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體驗是指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生發的內心體驗;就本質與變式而言,它回答的是學生如何對學習對象進行深度加工,從而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屬性,全面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并由本質推出若干變式;就遷移與應用而言,遷移是對知識和經驗的擴展與提升,應用是將內在的知識外顯化、操作化的過程;就價值與評價而言,它縈繞在教學各個階段、各個環節的所有活動中,其終極目的在于促進學生養成自覺而理性的精神與正確的價值觀,形成自主發展的核心素養[4]。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高三英語試卷講評實施策略
下面以武漢市2023屆高中畢業生四月質量檢測英語試卷(以下簡稱“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為例進行具體闡述。
(一)內容關聯,技能融合
英語知識的學習不是孤立的知識積累和技能習得,而是知識積累和技能習得的融通共進和協同發展。然而,很多教師受定式思維的影響,在進行試卷講評時只針對單一知識點或技能進行“單向度”講解,導致學生的學習方式“碎片化”,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方式也變得刻板。一般而言,試卷的完形填空題多為有育人價值的記敘類文章,其行文思路、邏輯結構、語言表達等可以作為讀后續寫題的素材,閱讀理解A篇通常是應用類文章,比較貼近學生生活,有不少好的地道表達,可以作為應用文寫作的素材。這種具有代表性和融合性的語篇在講評時可以遵循聯想與結構特征,充分考慮內容的關聯和技能的融合,幫助學生建立系統性思維和結構化知識體系,實現技能的多元化、融通式發展。如此才能幫助學生打通知識和應用之間的隔閡,發展創新思維。
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的閱讀理解A篇是關于學校暑期國際項目的介紹,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語言表達豐富,是學生積累語言素材的很好來源。筆者先讓學生重新閱讀A篇,摘取其中地道的或是難以理解的表達(如例1,限于篇幅,僅舉一個示例),然后對其進行分析講解,再設計具有情境性的、關于學生校園生活的應用場景(如例2)讓學生進行模仿運用,以幫助學生實現學用結合。
例1 ... and limits the number of students from one nationality to 10%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truly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例2 為了營造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學校限制學生使用私人電器。(參考答案為:Our school limits the use of private electrical devices / equipment in order to guarantee a truly safe learning environment.)
在此基礎上,筆者設計相似主題語境下讓學生進行試寫應用文的任務。任務如下:
假定你的外國朋友Jack要來你們學校做交換生,他寫信咨詢你關于學校的一些日常管理規定和要求。
要求:介紹你校的一些日常管理規定和要求;淺談你的感想。
上述活動要求學生基于已有生活經驗和知識,開展內容關聯和語言技能融合的活動,可以教會學生從已有語篇中挖掘有用信息,進行口頭或書面表達。這是實現語言理解和產出協同的過程。在協同過程中,如果他人的語言水平高,水平低的學生將得益于協同的拉平效應,水平提高就快[5],這樣就可實現高效學習。
(二)活動貫穿,多維體驗
活動的本質是為英語學習提供實踐場域,激活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實現學用一體化。然而,很多教師在試卷講評時忽略了活動的本質,過于追求形式上的熱鬧(如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未真正引導學生實現內容和思維上的層層遞進,不符合《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的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即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遷移創新等一系列體現綜合性、關聯性和實踐性特點的英語學習活動[6],使學生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鍛煉思維品質和提升學習能力。在考試中,學生經常會因為語法知識掌握不牢固而對閱讀理解語篇中的一些長難句理解不到位,進而造成失分。針對閱讀理解語篇中的一些重難點語法知識,教師可以遵循從理解到應用,再到創新的螺旋式遞進活動設計模式,并注重活動過程的情境化,讓學生通過多維度充分體驗知識的實踐意義,強化與鞏固語法知識。
例如,在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的閱讀理解B篇中,學生因對倒裝句掌握不牢固,出現理解偏差,進而造成失分。筆者針對此知識點設計以下四個活動:
【頭腦風暴活動】
先請學生開展頭腦風暴,回顧自己所知道的關于倒裝句的知識,然后帶領學生復習倒裝句的結構。
【翻譯填寫活動】
基于讀后續寫題的語境設計句子翻譯填空練習,具體如下:
1.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識到一個小小的善舉會在人與動物之間產生很大的影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at a small act of kindness could make a big difference even between humans and animals.
2.盡管我感到困惑,但我仍然收到一些鼓勵,這給我成為一名作家的信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still receive some great encouragement, which gives me confidence to be a writer.
【句子轉寫活動】
要求學生進行句式轉換練習,提升學生的應用意識。句式轉換題目如下:
1. People were so surprised that they were willing to buy some popcorn from the poorly-dressed little bo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were willing to buy some popcorn from the poorly-dressed little boy.
2. Though he felt exhausted and breathless, he dashed towards the finishing line desperat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e dashed towards the finishing line desperately.
【表演vs.描述活動】
要求各小組推薦兩個學生,根據圖片和動畫提示,一個學生表演動作和神態,另一個學生使用倒裝句進行口頭描述,班級其他學生進行評價。為了保證學生有話可說,筆者給出了與表情、動作有關的語言表達[與表情有關的語言表達有:表示喜悅的amused、excited、delighted、thrilled等,表示生氣的angry、furious、annoyed、mad等,表示驚訝的shocked、surprised、astonished、stunned等,表示悲傷的sad、frustrated、heart-broken、depressed等,表示恐懼的afraid、alarmed、frightened、scared等,以及其他與表情相關的表達tired、disappointed、ashamed、embarrassed等;與動作有關的語言表達有:lower ones head (低下頭)、storm out of the room(沖出房間)、cup ones mouth(捂住嘴)、spring to ones feet (一躍而起)、be rooted to the ground(站著不動)、quicken ones steps (加快腳步)、force a smile (擠出一絲微笑)、keep ones head (保持冷靜)等]作為支架。
上述活動從知識框架建構到變式遷移應用,再到情景表演描述,層層遞進,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能夠全方位、多維度鞏固學生的語法知識點。學生的情感記憶和應用技巧在上述過程中都得到了深度強化。
(三)聚焦文本,深度挖掘
試卷是經過命題專家和資深教師精心選材、用心打磨和反復校對的優質資源。在實際的試卷講評中,很多教師忽略了試卷的價值,只是就題論題,造成資源的浪費。試卷中的一些篇章,語言、語法知識點豐富,具有二次利用和深度挖掘的價值,如熟詞生義、詞性變化等,同時它們也是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對于這些內容,教師應在試卷講評時引導學生在主題語境的統領下,對文本的體裁、語言和思想價值進行剖析,學會自主分析文本,形成新的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的閱讀理解B篇中有一個題目的選項涉及對詞匯意思的考查,筆者在分析此題目后,聚焦試題的選項“A. Tolerant and diligent”“B. Ambitious and adventurous”,設計詞性轉換填空題,以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事實上,這也是以聚焦高考語法填空題為出發點進行的資源二次利用和深度挖掘。詞性轉換填空題如下:
1. A ______ man is the one who can always show ______ to other peoples odd behaviors that are not _______ by most people. (tolerate)
2. She is _______ (ambition) in improving the profits of the company, but her ______ (adventure) investment is not ________ (approval) by the board.
又如,閱讀理解D篇涉及很多語法知識點,筆者在講解完易錯題后,將其改編成語法填空題,以使學生在熟悉語篇的同時,關注其中的語法知識點,并學會自我命題和研題,從而更精準把握知識考查點。語法填空題如下:
Do you ever hear a friend speak on a topic with the belief that “everyone” thinks the same way? Do you often find yourself? ?1? ?(surround) in a social media feed that is completely tailored? ?2? ?you and your beliefs, reading along without the immediate? ?3? ?(realize)?
A social media echo chamber (回聲室) is? ?4? ?one experiences a tailored media experience that leaves out opposing viewpoints and differing voices. Social media sites connect groups of like-minded users together based on? ?5? ?(share) content preferences. As a result, people see and take i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our preexisting beliefs and opinions. Social media? ?6? ?(company) therefore rely on algorithms (算法)? ?7? ?(assess) our interests and flood us? ?8? ?information that will keep our attention.? ?9? ?algorithms focus on? ?10? ?we “like”, and “share” to keep feeding content that makes us comfortable.
上述活動有助于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式,幫助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和充分利用文本進行自我檢測和評價。對好的學習資源進行二次利用和深度挖掘是深度學習的應有之義,有助于強化知識,實現學習策略和認知策略向科學化方向發展。
(四)變式訓練,突出應用
變式訓練是促進深度理解和檢驗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于根據同一原理和問題進行變式訓練,使學生在面對知識學習的不利因素時,借助積極的教學介入和補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在試卷講評中開展變式訓練體現了及時性講練結合和教、學、評一體化實施等理念,有利于實現教學的提質增效。這一策略主要應用于學生的易錯題或易混淆知識點的題中。針對此類題目,教師不可就題論題,點到為止,而應在講解后及時進行變式訓練,突出應用。
例如,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的閱讀理解D篇是一篇社會現象研究類文章,這類文章常設置一些猜測詞義的題目,但學生在解答該類題目時往往不能關照前后語句的隱藏提示,進而造成失分。因此,筆者在對題目進行分析和開展策略指導后,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以幫助學生在充分了解該類題目不同變式的基礎上實現有效的遷移應用。
【題目】
What does the “beef up” underlined in paragraph 3 mean?
A. Track? ? ? B. Improve? ? ? C. Provide? ? ? D. Identify
原文:The first step is to beef up your social media consumption sources. Adding in a few media sources with differing opinions will allow you to at least understand what people are saying outside of your echo chamber.
【策略指導】
引導學生運用以下三種策略來“捕捉”上下文線索:一是同義替換法,即句中的生詞往往會采用其他的一些類似表達來進行同義闡釋,標志詞匯有means ...、namely、... and ...等;二是反向說明法,即通過反面說明來闡釋詞義,標志詞匯有instead of ...、rather than ...、unlike ...、while ...等;三是舉例解釋法,即通過舉例例證來闡釋詞義,標志詞匯有for example ...、like ...、such as ...等。
【變式訓練】
反向說明法:
Where others see a lack, they see a surplus. Where others see a closed door, they see an open window.
A. shortage
B. exact
C. extra
D. equality
學生在語法填空中的易錯點為謂語和非謂語的判斷,筆者針對此易錯點進行了變式訓練,以幫助學生深度理解該易錯點。
【題目】
Shiyaping, a traditional Tujia village, has 182 well-preserved buildings ________ (construct) in the typical wooden building style.
【變式訓練】
1. This building, another famous scenic spot, was among the first in the village ______ (construct) in the Song Dynasty.
2. The ancient city of Pingyao, originally named “Gu Tao”, ______ (construct) in western Zhou Dynasty.
糾錯后進行變式練習是對重構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和原理進行深度思維,使學生主動地、持續地和批判性地反思自己的錯誤[7]。同時,糾錯后進行變式練習也是體現評價的有效性和及時性的關鍵步驟,能夠實現講練結合,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評價的效度。
(五)師生互評,價值引領
評價對學習過程具有重要的反撥和引導作用。傳統的試卷講評往往只注重教師的評價,而忽略了學生的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評價必然不可缺位,只有讓學生也參與評價,才能改變學生“看客”的狀態,引導學生站在不同維度去深度思考。就評價方式而言,師生互評能夠呈現教師和學生的不同認知視角,使他們在思維碰撞中共同成長。就評價內容而言,其不僅應涉及知識、技能的理解與應用,還應涉及文本所反映的哲學內涵和傳遞的育人價值,以幫助學生建構精神世界,引領學生全面成長。試卷中常常會涉及一些反映哲學內涵和傳遞育人價值的語篇,但學生往往不能準確把握其中的意蘊。因而,教師在試卷講評時可以采取師生互評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
武漢市質量檢測英語卷的完形填空題的語篇是一篇哲思性比較強的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英國黑人作家,從小受周圍作品的影響,以為所有的世界都是關于白人的,直到他接觸了非洲的一些小說,才刷新了固有認知。很多學生對其中的第55題無從下手,究其原因在于他們對文本的文化寓意把握不到位。第55題如下:
... What the? ?54? ?of African writers did for me was this: It saved me from having a? ?55? ?story of what books are.
54. A. discovery B. popularity C. imagination? ?D. analysis
55. A. classic? ? ? B. remarkable? ? ? C. whole? ? ? D. sin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