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 巖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外國語學院 海南 三亞 572200)
根據國家戰略部署,海南島被定位為中國最大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這個開放舉措為海南省商業往來、貿易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推動了海南省的對外交流,促進了海南教育的開放和國際化進程。隨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特色自由貿易港在海南島全面建設的推進,教育改革也蓬勃興起。這一時代背景為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深入推進,眾多投資項目的引進,各重要領域都已深度融入國際化進程,語言作為信息傳遞載體的作用愈發凸顯。在不斷深化和廣泛擴展的外語運用背景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人才不僅需要具備航運物流、港口管理、海事、商貿、旅游、法律等行業領域的專業知識,還需要具備良好的外語溝通能力。但目前海南省一些高校非英語專業學生普遍存在英語交際能力薄弱、綜合應用能力低迷的問題,這與自貿港建設所需的國際化創新人才需求脫節。人才培養與實際應用脫節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突出問題。
針對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通過分析歷年新生入學測試成績和畢業生畢業審核數據,發現存在兩個不利情況:第一,新生的英語水平存在差異,部分學生中學英語基礎薄弱,難以有效地銜接大學英語學習,從而感到迷茫和無助;第二,畢業生審核數據顯示,大學英語課程已成為影響學生畢業的主要因素,部分學生因大學英語課程考核不達標而難以順利畢業。
近年來,諸如取消大學英語四級測試成績與學位掛鉤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學校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引導減弱,引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松懈。這反過來進一步導致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下降,出現自我管理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等問題。在這一背景下,我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難以有力推進,教學成效不盡如人意,大學英語四級的通過率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更為嚴重的是,申請免修大學英語四級的學生逐漸與英語疏離,生活和工作中無法在多元國際環境下準確地表達觀點和想法,導致了“學用分離”的尷尬現象。
考慮到上述問題,怎樣提高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的通過率,使英語重新回歸到“語用”本質,將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成不僅受學生歡迎,而且學生能夠持續受益的高質量課程,已經成為我校大學英語教學所面臨的主要挑戰。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以服務海洋強國建設和自貿港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凸顯海洋和旅游特色,堅持國際化辦學。為此,培養學生的海洋科學素養、提升學生的外語應用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成為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這種改革以專業需求為基礎,順應學生發展趨勢,通過課程設置、課程實施及課程評價的改革來推動大學英語課程建設。
大學英語課程作為全校非英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緊密聯系著學生的未來發展,是一門關系深遠的公共基礎課程。在我校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中,將《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作為課程設置的依據和方向。2017版《指南》要求大學英語課程要“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院系培養目標和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求”。2020 版《指南》深化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新特征,提出科學素養的培養目標,把科學素養教育放在和人文素質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1]?;谶@一指導,我們以學生的學情為出發點,秉持“因材施教,個性發展”的教學理念,采用“三分”方案,構建并貫徹了“分模塊、分層次、分類別”的教學模式,實現了課型的多樣化。
分模塊的課程設置。通過調整以往單一目標的語言技能訓練,將專業知識與多維目標相結合,突破了傳統的文科思維模式,實現了英語與海洋、旅游學科的有機交叉,以滿足海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密切關聯學生未來職場的要求。上述方式滿足了大學生對高質量、多樣化大學英語教學的迫切需求,具體而言,我們將課程細化為通用大學英語、海洋專業通識英語、旅游專業通識英語以及大學英語口語四個模塊。
分層次的課程安排。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我們根據他們的能力差異、興趣、專業需求以及職業發展等因素,提供了不同的課程選擇。前三個學期,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統一學習通用大學英語課程,這有助于夯實他們高中階段的語言基礎,培養大學階段的學習策略,并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而到了第四個學期,我們允許學生在四個模塊中自主選課,以滿足不同專業和層次學生的多元化需求。
分類別的課程目標。通用大學英語課程著重訓練和應用語言的基本技能,通過達標的能力等級來促進學生語言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協調發展。為涉海專業的學生量身打造的海洋專業通識英語課程,通過閱讀海洋科普文章,將海洋科普知識融入語言訓練中。同樣,旅游專業通識英語課程將“旅游元素”融入語言學習,強調大學英語課程與旅游知識的關聯性和互動性。海洋與旅游專業通識英語課程則著重傳授專業或行業實用技能,將語言學習的重心從文學文化轉向與專業知識相關的領域,同時融入了海南自貿港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海南自貿港的建設,實現語言學習向職業應用的轉化,提升學生在專業領域中的綜合能力。大學英語口語課程則緊密對接自貿區開放的需求,引入海南自貿區國際語言環境,以校園生活、人際交往、海洋環保、旅游觀光、留學求職及外交禮儀等實際話題為基礎,開展多樣化的語言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在不同社會語境下流利交流、對話和溝通的能力。
在“互聯網+”時代,線上和線下教學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正迅速嶄露頭角。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重新構建了混合式、互動式教學模式,以實現“翻轉課堂”和自主學習的雙向驅動。這種模式貫穿了課前、課中和課后的三個環節[2]。
在課前階段,教師充分利用外研社Unipus提供的線上教學資源,布置任務,明確預習內容,包括觀看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視頻、準備課上話題討論以及自學單元詞匯等項目。首先,視頻承載著豐富的語言信息,教師在課前設計觀影任務,以激發學生的語言意識,促使他們思考話題。其次,學生可以利用圖像、釋義、例句和發音等技術支持,從音、形、義、境(即語境)四個方面自學掌握單詞。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數據分析技術手段,了解學生的學習節奏和個體完成率,進行學情分析。
在課堂上,采用了以“學習為中心,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導向,課堂教學活動為載體”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重點關注難點和重點的分析、單元話題的討論以及學習成果的匯報。為了促進學生的積極參與,話題討論采用小組合作學習形式,確保每名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小組成員根據各自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多方面收集與話題相關的素材,然后使用PPT 演示課件進行陳述匯報。這種方式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主表現和交流探討的空間,培養了他們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和參與度,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展示出了主動性。
課后,線上自主學習既可以擴展和延伸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模式,又可以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總結和評價。教師可以在每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跟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發現學生的不足之處,并進行適時的評價和反饋,以有的放矢地指導和監督學生的學習進程,有效地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三位一體”。
課程評價是課程實施的重要支撐和有效監控手段?!吨改稀烦珜Ы⒖茖W的課程評價體系,以平衡終結性評價的導向和形成性評價的促進作用。
以往,我校的大學英語課程評價采用“平時+期末”的模式,其中期末考試成績單一評估學習成效,忽略了對學習過程的關注,減弱了學生學習的動力?;诖耍髮W英語教學改革推動了評價方式和內容的轉變,引入了“態度性考核+過程性考核+終結性考核”的多元評價體系,強調過程性和發展性評價,不僅關注知識掌握,還涵蓋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課堂參與、團隊協作和表現能力等方面[3]。這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英語教學的實用性和人文性,加強了對學生平時預習、課堂練習和課后自習的監督力度。通過對學生日常學習成果的持續監控,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態度、能力和投入等方面的表現進行全方位觀察和跟蹤,實施發展性評估,注重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分析,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過程,重視“達成學習目標的內涵和個人學習進步”,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信息反饋,實現教學和學習的同步動態調整。教師充分關注學生,精準有效地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調整。通過幫助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實現學生對學習過程的動態管理,幫助學生反思和調整學習方向,優化學習方法,使他們成為學習的主導者。
改革后的評價體系包括:態度性考核(占比30%)包括出勤情況、課堂表現、批改網評閱作文和翻譯作業;過程性考核(占比20%)涉及Unipus 和Utalk 等線上自主學習;終結性考核(占比50%)以期末考試成績為依據。這種評價體系相對全面,通過持續的信息反饋指導教學和學習行為,有助于教師反思教學方法,聚焦學生需求,提升教學效果;同時,也有利于有效監控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幫助學生成為自主高效的學習者,推動學生實現長期的學習發展。
海南熱帶海洋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緊密迎合了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時代潮流,與國家、社會、專業以及學生的各層需求相契合,為課程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注入了新動力。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課程教學改革已初見成效。師生普遍反映,改革后的課程教學關注了不同起點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改變了學生原有的學習狀態,使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找到了新的興奮點,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引導他們進行深度學習,提升了語言學習的積極性、目標性以及實際效果。改革使得課程教學的達成度、有效度得到提高,也推動了大學英語教學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