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茜,魏 強
(河北大學經濟學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隨著義務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大眾化發展,中國教育事業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邁入了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然而,當前大學畢業生的能力已經不能滿足經濟領域快速發展和社會領域不斷更新的需求,應用型高校與社會的供求關系出現不對等現象。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作為培養經濟理論知識豐富、實戰能力強、金融風險防范意識高的經濟人才的重要專業之一,應高度重視課程教學的質量提升,培養更加符合新時代社會需求的經濟管理型人才,回應時代訴求[1]。
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展現和專業知識積累,絕大部分都來自在校期間的專業課程學習和校園應用實踐,經濟管理課程教學質量事關學生的工作前景和專業優勢,故應用型高校應以就業導向為目的,以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積累、增強學生解決經濟管理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打造具有競爭優勢的新時代經濟管理型人才。同時,創新提升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質量,有助于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使其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具有核心競爭優勢,更易獲得工作機會。
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質量的完善和提升,可以幫助高校完成由傳統教學向信息化教學的順利轉型,深化教育高質量改革,促進新時代教育戰略的有效實施,推動信息化時代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強化人才強國建設,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經濟管理人才。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革新與優化,還可以幫助高校和學生更深入準確地認識、了解經濟管理類專業,實現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與學生進步的良性循環,更好地推動教育事業穩步前進,培養出符合新時代企業與社會需求的經濟管理專業人才,為學生將來順利就業奠定良好的能力基礎[2]。
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課程內容比較煩瑣復雜,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不合理。主要體現在:經濟管理類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占比不科學、專業課與選修課設置不連貫、不同科目的課程時長設置有偏頗、經濟管理實戰教學過程不夠深入、缺乏高質量的特色課程。比如貿易經濟專業,專業課程設計中“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流通經濟學”多以文字理論講述為主,基本無實踐過程或者其他新型教學形式。總體來看,經濟管理類課程設計內容廣而不精,缺少特色。
當前階段很多應用型高校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已經逐步更新完善了教學設備,提高了教師隊伍的綜合素養,但是高校的整體師資力量還是不能滿足學生日漸增加的需求。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師大多是學術研究出身,其所擁有的知識、經驗大多是通過學術交流和理論研究而來,不具備社會經濟市場實操能力,不能給予學生經濟案例的實踐指導,不利于學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發揮所長。除此之外,經濟管理專業對經濟數字運算技術使用頻繁,需要借助互聯網技術進行教學和案例講解,但高校信息化實踐教學系統落后,在處理智能化數字難題方面有所欠缺,影響了課程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不僅僅是簡單地教授學生經濟學知識,還需要為市場經濟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培養經濟人才。豐富多元的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增加課程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果,然而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依然傳統,采用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課堂面對面教學,與學生互動極少,儼然成了教師的獨角戲。部分經濟學教師還存在教學理念落后的現象,甚至將專業書本奉為圭臬,全然不知創新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更不能基于市場經濟的發展變化而展開經濟學話題討論,單一呆板的教學方式影響了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質量,降低了學生對經濟管理的學習興趣,最終將影響學生的終身學習所得和未來就業[3]。
3.1.1 優化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大綱
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大綱是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的核心,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會圍繞課程大綱來進行設置。應用型高校要高度重視教學大綱的更新完善,應根據社會和經濟市場的發展,以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訴求為中心,圍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時長、專業化課程的占比、實踐與理論的平衡等方面,制訂科學、全面、系統、精細的高質量教學大綱。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還應向教育領域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學大綱的資深編輯者請教,請為自身高校的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大綱設置提供寶貴意見和具體指導。
3.1.2 加強經濟管理類課程實踐教學
實踐出真知,是檢驗理論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方式,所有理論教學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提升個人在社會生存中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要注重經濟管理的實踐教學,高校可以與經濟管理類的相關企業展開合作,設立實踐教學基地,高校為企業提供經濟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人才資源,企業為高校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提供真實案例和操作平臺。在實踐教學基地中,教學團隊可以觀摩企業經濟管理的實戰過程,借鑒企業經濟管理的實戰經驗,優化本校的經濟管理類理論課程設置,提升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實踐能力,為學生將來就業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4]。
3.1.3 重構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體系
首先,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專業的教師應根據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大綱,制訂完善的年計劃、學期計劃、月計劃、周計劃教學目標,做好教學的統籌規劃和全局把控。其次,應用型高校教師可以將經濟管理類教學目標與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課堂反應相結合,遵循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撰寫課程教案,并展開針對性的精細化教學,全力以赴發揮出每節課程的最大效能。最后,在經濟管理學院官網首頁設置課程意見反饋板塊,學生和教師可以針對提升經濟管理類課程教學質量自由投稿、發表意見,線下教學團隊也可以不定期隨機抽取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進行回訪,尋求其對課程的綜合評價,做好經濟管理類課程的質量監督。
3.2.1 提升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的實踐教學能力
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不能只有資深的理論知識,還要不斷培養、更新教師的經濟管理實踐教學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和素養,進而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經濟管理課程教學。比如,應用型高校可以邀請經濟管理領域的資深工作者對教師進行實操能力培訓,幫助教師通過實戰感受經濟管理的不同維度,以戰促學,進而提升教師的實踐能力和實踐素養,使得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教學內容更立體化、實踐化。
3.2.2 增強經濟管理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能力
新時代應用型高校的經濟管理類課程一定會涉及信息化教學。其一,應用型高校要更新經濟管理教師的教學觀念,幫助教師認識到信息化教學對經濟管理類課程的重要性,展開智慧化教學思想培訓。其二,應用型高校要邀請擁有熟練經濟管理信息技術的在職人員對教師展開信息技術培訓,提升教師運用多媒體電子設備進行教學的能力。其三,應用型高校要組織開展經濟管理類專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課堂評比活動,通過具體的經濟管理課堂活動加深教師的信息技術使用記憶,進而強化教師的學習效果。
3.2.3 優化經濟管理課程信息化教學系統
一節高效的信息化經濟管理類課程必須要有相對應的信息系統作為支撐。應用型高校應借鑒經濟管理相關企業的工作運行系統,以高效處理數字經濟工作為中心,展開本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信息化系統升級與完善。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還要注意信息化系統的監管與維修,成立專職部門負責系統的監控,并定期排查抽檢,避免因系統運行錯誤或者出現故障導致實踐課程無法開展。
3.3.1 構建經濟管理類課程信息化體驗教室
打造經濟管理類課程信息化體驗教室,創新教學方式和內容。在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專業學生步入校門后,教師要針對經濟管理類課程以及就業前景通過視頻展開全面介紹,幫助大學生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經濟管理類專業,從大的方向上有基本的認知。除此之外,應用型高校還可以創新教學內容,利用信息化教室對學生開展經濟管理類的實踐教學,通過多媒體設備,使學生更直觀、更清晰地了解所學內容,打破傳統面對面、灌輸式課堂教學的桎梏,幫助學生在真實的實戰教學下感受經濟管理知識的樂趣和魅力。
3.3.2 組織經濟管理專家座談會、分享會
應用型高校應開展專家課堂活動月等活動。經濟管理類課程可以不定期邀請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家與同學們進行課堂交流分享,課堂中可以答疑解惑,也可以對學生的未來就業進行指導,促進學生對經濟管理專業的學習和探索興趣,豐富學生的上課形式,進而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成果。
3.3.3 打造經濟管理類跨專業融合教學方式
將經濟管理類的專業按照就業形式和教學大綱分類,將同一類的經濟管理類課程設置融合教學,學生可以在跨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與其他經濟管理類的專業教師和學生產生思維碰撞[5]。通過新型的教學方式,不斷深化學習內容、明晰學習方向。應用型高校還可以組織經濟管理類專業之間的創意設計比賽,以四到六人的小組形式,開展經濟管理的實戰創意活動,以戰促學,通過新穎的活動形式起到強化學習效果的作用。
綜上所述,提升應用型高校經濟管理類課程的教學質量,對社會經濟市場的穩定和國家經濟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應用型高校需要重塑課程結構設置,優化課程體系,細化具體措施,明確教學目標,注重實踐教學,如此才能提升經濟管理類專業的課程教學質量,進而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