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雄(河池市中醫醫院腫瘤科)
隨著世界各地人口數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癌癥已然成為全球發生死亡的主要原因。據2020 年《全球癌癥統計》數據所知,2020 年全球有1930 萬新發癌癥病例和近1000萬癌癥死亡病例。中國國家癌癥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為406 萬,每年癌癥死亡病例約241 萬。
惡性腫瘤發病率及死亡率如此之高,患者預期壽命下降,必將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多數惡性腫瘤患者在早期沒有明顯癥狀,常常會被患者忽視,臨床發現時多為進展期或晚期。治療惡性腫瘤的方式有手術治療、放化療、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也包括以上兩種或者多于兩種治療方式聯合進行,但均會給患者帶來免疫功能紊亂問題,從而降低生存質量,導致死亡。
免疫系統是人體抵抗腫瘤的第一道防線,機體免疫細胞下降是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常見癥狀。學術界普遍認為,免疫功能下降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轉移及預后息息相關,免疫系統的正常運轉也關乎著機體功能。一方面,若免疫系統不再處于正常的免疫監視狀態下,難以識別的異物將進入體內;另一方面,免疫反應是把“雙刃劍”,在殺死病原體的同時,也可能引起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從而損傷正常組織,使之發生病變和功能損害。機體的免疫系統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及免疫分子,它們必將在免疫應答、免疫治療等多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下面進行具體的介紹。
免疫器官按照功能可以分為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樞免疫器官主要包括骨髓和胸腺,用于調節外周免疫器官的發育。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脾臟、淋巴結、扁桃體和闌尾等,是免疫細胞定居和繁殖的場所,也是發生免疫應答的部位。胸腺基質細胞通過產生多種肽類胸腺激素促使胸腺細胞分化成熟,參與調節外周成熟T 淋巴細胞,從而說明胸腺發育不全會導致細胞免疫缺陷。骨髓是各類免疫細胞的發源地,也是B 淋巴細胞發育成熟及應答的場所,因此骨髓也是外周免疫器官。
人體的免疫細胞是指所有參與免疫應答或與免疫應答有關的細胞,包括造血干細胞、T 淋巴細胞、B 淋巴細胞、漿細胞、NK 細胞、D 細胞、裸細胞、記憶細胞、單核-吞噬細胞、樹狀突細胞以及其他免疫細胞。T 淋巴細胞簡稱T 細胞,在適應性免疫應答中占據核心地位,關乎腫瘤的發生、發展和預后。一方面T 細胞與靶細胞特異性結合,破壞靶細胞膜,直接殺傷靶細胞,另一方面釋放淋巴因子,最終擴大免疫效能。B 淋巴細胞又叫作B 細胞,比T細胞體積略大,成熟的B 細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出大量的漿細胞,而漿細胞可合成和分泌抗體并在血液中循環,以此來發揮體液免疫的作用。NK細胞又稱自然殺傷細胞,來源不確切,一般認為源于骨髓前體細胞,可不依賴抗體和補體直接殺傷腫瘤細胞,是與T 細胞、B 細胞并列的調節免疫功能的第三群體淋巴細胞。巨噬細胞為吞噬細胞,其以固定細胞或者游離細胞的形式對病原微生物及損傷衰老的細胞進行吞噬、吞飲、受體介導的胞吞作用,激活其他免疫細胞作出反應。樹突狀細胞簡稱DC 細胞,成熟狀態下激活T 細胞,并相互作用控制免疫反應。
免疫分子是免疫系統在應對外來病原體時產生的各種分子,包括抗原、炎癥因子、抗體、補體、細胞因子以及膜表面分子等。B 細胞變成漿細胞過程中所產生的免疫分子是抗體,按照理化性質和生物學功能可以分為IgM、IgG、IgA、IgE、IgD5 類;T 細胞受抗原刺激產生的免疫分子是細胞因子和補體,細胞因子包括白細胞介素(IL)、干擾素(IFN)、腫瘤壞死因子(TNF)、生長因子(GF)等,調節免疫細胞間的相互作用和信號傳遞。
近年來,中藥在抗腫瘤方面體現出獨特的優勢,且安全性較高,目前研究發現已有256 味中藥可以改善腫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使用頻次較高的前5 位分別是黃芪、茯苓、白術、黨參、甘草。接下來分別介紹以上五味藥物對惡性腫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黃芪是豆科黃芪屬植物,多用于治療表虛自汗、陰虛盜汗,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黃芪多糖和黃芪甲苷。黃芪多糖能調控T 細胞、B 細胞、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等多種免疫細胞,黃芪甲苷可以增強NK細胞殺傷能力,提高IL-2、IFN-γ 含量。
茯苓是多孔菌科、茯苓屬真菌,具有滲濕利水、益脾胃保腎、安神生津等功效。茯苓多糖是茯苓的主要有效成分,多項藥理研究表明茯苓多糖能調節T細胞亞群比值,激活B 細胞,抗胸腺萎縮,抗脾臟增大,同時也可以增強NK 細胞活化,促使其分泌IL-2、TNF-2 等抗腫瘤細胞因子,從而形成殺傷腫瘤細胞的免疫系統。
白術屬于菊科,蒼術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性苦、甘、溫,歸脾、胃經。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其主要包含揮發油、內脂類、多糖類及其他成分。白術的主要成分是蒼術酮、白術多糖、白術內酯Ⅰ、白術內酯Ⅱ、白術內脂Ⅲ等,現代研究顯示白術多糖可以增加免疫器官脾、胸腺的重量,提高lgG、lgA、lgM 等免疫球蛋白水平,調節T 細胞亞群比值,提高免疫功能,最終達到抗腫瘤的效果。
黨參是桔梗科黨參屬,古代以山西上黨地區出產的黨參為上品,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其主要成分之一黨參多糖能改善患者機體免疫功能,清除體內自由基,促進血液再生。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黨參多糖對細胞因子、巨噬細胞、NK 細胞、T 細胞、B 細胞及免疫器官具有一定的影響。黨參多糖可提高細胞因子IL-2 水平,促進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功能,提高NK 細胞殺傷能力,提高T 細胞亞群比值,增加免疫器官重量等,以此來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甘草是豆科植物甘草、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莖,在古代被用于外傷、腫脹及解毒等的治療。甘草含有多種成分,包括三萜皂苷類、黃酮類、異黃酮類以及多糖等,藥理研究發現這些成分具有不同的免疫調節功能。
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在多方面發揮著免疫調控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強機體特異性免疫,還可以增強異常機體的免疫應答。近期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機制研究不斷深入,但臨床治療效果仍不樂觀,期待更多的中藥與靶向藥物、免疫藥物的聯合使用,為臨床輔助治療提供參考。
